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国家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泛在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科类:管理科学-12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国家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泛在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李莉、刘励、邱惠芳、朱志红、刘雪春、许媛、蔡浩、彭文菁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莉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450 总体框架设计、项目实施 刘励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 项目组织协调,课程教学 邱惠芳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60 项目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协调 朱志红 副教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 教学资源设计刘雪春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20 课程实施、成果总结与推广 许媛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80 项目协调与实施蔡浩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00 项目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实施 彭文菁 讲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00 资料整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一)提出了以泛在的网络资源建设为核心的R-PST理论。
本成果是对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与评价 PST 理论的继承和创新,PST理论的三个要素:教学法(Pedagogical Affordance)、社会交互(Social Affordance)和技术支持(Technical Affordance)的核心是构建3A模型的泛在网络教学资源。
(二)创新了IMIE四维模型的网络学习空间组织策略。
I(融合)模型是指社区创建的蕴含“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创新”等鲜明特色的30多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体系,以及5500多个社区资源的生成和再利用。
M(激励)模型是在社区引入WISE倡导的严肃游戏学习理念,在教学法中借鉴阿里巴巴,逻辑思维等互联网企业采用的游戏化团队学习模式。
I(创新)模型贯穿于社区学习活动组织和学习交互的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地方高师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三方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管理学申报等次:三等奖成果名称:地方高师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三方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曾庆发熊莉萍喻亚平饶晶高电玻王焱戴欢欢王泉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曾庆发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216 主持项目、规划、设计、熊莉萍 副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设计、实施 喻亚平 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实施饶晶 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实施高电玻 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实施王焱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实施戴欢欢讲师 湖北师范大学 288 参与项目、实施王泉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 144 参与项目、实施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理念的创新。
以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开放、协同的理念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打开门来办学,吸收用人单位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
2、模式的创新。
多元化主体人才培养,通过校-地-企三方协同的形式凝结各方主体的优势特色,明确各自的权责和义务,规范管理。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创立优秀本科生导师制,聘任企业家、政府官员及其他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授、博导兼课或兼任导师,寻求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3、机制的创新。
校-地-企三方互动,形成长效稳定的合作体,改变以往合作的短期性、临时性和不规范的不足。
通过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作的规范性保障了合作的有效性。
4、方法的创新。
将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习实践平台的搭建等。
推进专任教师和校外导师的融合;重点培养优秀学生,树立典型,带动整体发展;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本教研成果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树立了协同育人的培养理念。
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尊敬的教育部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我代表XX学校向贵部门提交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我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以下是我们提交的教学成果的详细内容:一、教学团队介绍我们的教学团队由一支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组成。
团队成员中有多位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研究背景。
我们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共同研究和不断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二、教学成果概述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和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
针对每个方面,我们将详细阐述我们的成果和亮点。
三、课程设计和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积极推动课程设计和改革。
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我们根据行业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我们引入项目制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我们注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应用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注重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基地。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我们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推动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吴涛-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科-计算机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吴涛,肖来元,武剑洁,陈长清,苏曙光,喻国良,徐进,徐洁.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吴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创新性成果的提出肖来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成果的共同提出者武剑洁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成果要素的设计陈长清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苏曙光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硬件课程群的构建喻国良高工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0 工程实训及成果推广徐进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徐洁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创新点有三个。
(1)提出了“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养展现”三位融合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案中符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素质的要求。
(2)在软件英才的工程能力培养上,提出了“认知级”、“课程级”、“项目级”和“企业级”四级提升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和成熟度模型(STP-CMM)。
能有效培养和提升软件英才的工程实践能力;(3)在软件英才的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上,提出了“基础层”、“技术/能力层”、“案例/项目层”、“思维层”和“展现层”五层展现的培养构架。
这种培养架构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知识和资本对接能力等。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家发展战略对工程教育和软件英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国际工程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部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IT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本校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OBE设计,把对软件英才培养的需求转化为毕业规格要求所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培养体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成果。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於红梅+高职机械类专业“两融合一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教育学(040101) 申报等次:省级二等奖成果名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两融合一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湖北科技职业学院(2)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於红梅 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22 总体规划和设计,理论实践研究 饶雨泰 副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350 制定相关文件,理论实践研究 李鹏辉 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160 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导实践何发诚 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160企业合作方主要完成人,实践研究胡双喜 副教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50 理论和实践研究李影丹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120 理论和实践研究熊小艳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08 理论和实践研究刘芳 讲师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420 理论和实践研究(1)转变“实习与就业基地”平台建设模式,提升了平台建设的层次,即依托行业协会/学会、职教集团,并通过规范管理,保障了实习环节质量,校企协同,破解了利用师生个人人脉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基地不稳定、实习质量不高的局面。
(2)建立了由企业主导参与并实施的“课证融合”,发挥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主体作用。
企业参与证书的标准制定、证书培训、证书鉴定全过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真正做到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企业所需人才。
(3)形成了校企协同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通过“学校融入行业”、“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行业”三个维度上深入融合企业文化,促进了学生、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协调发展。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本成果就解决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问题所做出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构建与实践
2.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创新灵感激发和创意实现的载体缺 乏。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不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强。
3.校内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和创业的实战经验。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学历、学术职称、科研水平和课堂理论教学水平要求,无法有效 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4.高校传统的管理办法与机制不适应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学院、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 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不强。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 1000 字)
(3)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斐然
创新创业竞赛:每年获省级及以上奖 1230 余项,其中国家级奖 550 余项,国际级奖 50 余项。2015-2017 年三届中国“互联网+”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共获得 7 金 3 银 1 铜,连续三届获得集体奖, 金牌总数全国第二。
学术创新:2012-2017 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4324 篇,其中 SCI、 CSSCI、EI 期刊 1267 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 27(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杂志)。
3.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制度与激励机 制。2004年实施创新教育学分,自2012届毕业生起必须获得至少两个 创新教育学分才能毕业。2015年3月出台并实施的《四川大学激励学 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办法》,比2017年9月实施的教育部第 41号令提前2年半实行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创新创业成效可记为学 分、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评优评奖、推免研究生和转 专业等的重要指标。学校将五个平台建设和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 设等纳入各学院的年度目标任务,对学院和教师进行绩效考核。通过 上述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调动起学院、教师和学生三方参与创新创业 教育的积极性。
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报告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指在大学本科教育之后,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培训,获得更高层次、更专业化的学历和知识技能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们对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分析当前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并探讨其定义和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创新创业实践对于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其在提升学历价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分享来说明在创新创业中大学生的经验与成功案例,并提供利用学历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的途径和策略。
最后,我们将对以上讨论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的探讨,深入研究和分析其现状、重要性以及发展前景,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学生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实践案例以及途径与策略,鼓励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并激发他们不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通过对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我们相信将能够为提升学历价值、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 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现状分析2.1 学历继续教育定义和特点在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学历指的是个人在经过一定时间和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学位或文凭。
而继续教育则是指已经完成了正规高等教育阶段的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持续提升知识和技能。
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面向成年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面向已经获得初级及以上学历的成年人,旨在满足他们在职业发展或个人兴趣方面的需求。
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
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谨向贵委员会提交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以展示我在教育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
本申请书旨在探讨我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创新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对教学成果、方法和评估的详细描述。
I. 背景介绍本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 教学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创新教学方法:1. 项目化学习:通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 反转课堂:通过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视频教程,学生可以在课堂前预习相关知识。
课堂时间被用于讨论、解答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师生互动。
3. 科技辅助学习: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教学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估和即时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III. 教学成果评估为评估项目的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1. 成绩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对比实施项目前后的学术成绩和进步情况。
2. 学生反馈调查:通过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项目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学业辅导记录:经常与学生交流,记录课堂和作业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IV. 教学成果根据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和学生的反馈,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 学术成绩提升:根据分析数据显示,在实施项目后,学生的平均分数提高了10%。
2. 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多地参与讨论,并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能力提升:经过项目化学习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V.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成绩、学习兴趣和能力。
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制
2017年12月
填表说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主要完成人:按贡献大小从左到右顺序填写。
3.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单位规范名称,按贡献大小从左到右填写。
4.成果代码:第1位填写类型代码,其中理论创新类填A,实践创新类填B;第2位填写类别代码,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填1,学科专业建设填2,课程建设填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填4,实践教学改革填5,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填6,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填7,素质教育改革填8,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填9;第3-6位,不填。
3.4.6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应用学校关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受益等情况的说明,提供应用学校的证明并加盖学院、教务部门、学校公章。根据应用学校证明内容填写。)
3.4.7代表性教育教学论文著作教材目录(不超过10项,成果实施起止时间内,第一主要完成人的成果列前。相关支撑材料与旁证材料合订。)
时间
论文著作教材名称
3.4.1主要针对的问题(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3.4.2主要理论基础(指导解决问题的理论)
3.4.3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指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
3.4.4成果创新点(成果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
3.4.5成果推广应用范围(含应用学校、培训教师人数、受益学生人数等情况。提供应用学校的证明并加盖学院、教务部门、学校公章。根据应用学校证明内容填写。)
(以上四类材料附在申请书后合订)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六、附件目录
6.1申报单位领导担任主要完成人对成果贡献的写实性说明(加盖单位公章。若无此项,可不提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吴谨+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深度融合信息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申请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科类: 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 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深度融合信息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完成单位: (1)武汉科技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吴谨 杨永立 程磊 朱磊 邓慧萍 郑庆庆 张涛 吴雪垠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吴 谨 教 授 武汉科技大学 573 主持项目研究与规划实施杨永立 教 授 武汉科技大学 557 电子信息相关内容研究与实施程 磊 教 授 武汉科技大学 769 自动化相关内容研究与实施朱 磊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391 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邓慧萍 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 418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郑庆庆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531 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张 涛 教 授 武汉科技大学 637 创新创业特区研究与实施吴雪垠 助 工 武汉科技大学 263 参与研究协调及材料收集与整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提出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强化实践、提升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了“知行融合”的“卓越计划+产业计划+香涛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特区”五元化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多种模式协同推进。
(2) 打造了“中外融合-校企融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跨界融合”信息类交叉课程体系,丰富了优质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
探索建立了跨国别(中美合作)、跨学科(科学人文综合)、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3) 强化了“学工融合”的实践教学,建立了国家、地方、企业、学校四级创新创业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了基于课内外学习的学分互换及奖励加分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推动机制。
(4) 培育了一批优质教学成果: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已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合格评估的电子信息工程项目1个;获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自动化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电子信息工程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54项等。
全国教学成果奖 申报书
全国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申报单位:XXX学校地址: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邮编: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联系邮箱:XXXXXXXXXX二、教学成果概述XXXX学校非常注重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次申报旨在展示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杰出成绩,并希望能够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的认可。
三、教学成果详述1.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介绍我校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XXX实践课程”,我们成功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忽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该课程结合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 教育教学成果数据分析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校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等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参与“XXX实践课程”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对学科的兴趣也大幅度增加。
这一系列数据证明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3. 教学方法创新案例分享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成功提升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数学课为例,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数学。
这一创新案例在教学界内外广受好评。
四、教育教学成果影响1. 学校师资培养我们的教学成果在学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该成果激发了学校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外校教师前来我校观摩交流,争相借鉴我们的教学模式。
我们也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将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影响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
2. 教育教学交流及合作本校教学成果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们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分享我们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并与其他学校进行深入合作。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一、项目背景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国家设立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旨在表彰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重要教学成果,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二、项目简介本申请项目名为“XXXXX”,主要致力于XXXXX。
通过XXX 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XXXXX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成果。
2.1 项目目标项目的主要目标是XXXXX,具体包括:•目标1:XXXXX。
•目标2:XXXXX。
2.2 项目内容与方法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XXXXX,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项目目标:•方法1:XXXXX。
•方法2:XXXXX。
三、项目创新点本申请项目具有如下创新点:1.创新点1:XXXXX。
2.创新点2:XXXXX。
四、项目成果本申请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成果1:XXXXX。
2.成果2:XXXXX。
五、项目影响与应用前景本申请项目的影响与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1:XXXXX。
2.影响2:XXXXX。
3.应用前景:XXXXX。
六、项目推广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本项目取得的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措施1:XXXXX。
2.措施2:XXXXX。
七、项目团队本申请项目的团队成员主要包括:•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八、项目经费预算本申请项目的经费预算如下:项目预算(万元)实验设备XXXX材料费用XXXX差旅费用XXXX人员费用XXXX其他费用XXXX总计XXXX九、项目进展计划本申请项目的进展计划如下:阶段时间目标阶段1YYYY-MM至YYYY-MM XXXXX。
阶段2YYYY-MM至YYYY-MM XXXXX。
阶段3YYYY-MM至YYYY-MM XXXXX。
十、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本申请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对应的应对措施如下:风险应对措施风险1应对措施1风险2应对措施2风险3应对措施3十一、项目评估指标与方法为了评估本申请项目的实施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指标与方法:1.评估指标1:XXXXX。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资料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成果完成人:彭金辉、干勇、华一新、赵昆渝、易健宏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二○一二年十月十日一、项目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工程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视野宽广的“研究型”人才。
因此,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冶金与材料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58年办学积淀形成的特色优势学科,具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6项,国家发明专利306项;已培养本科毕业生20540余人、硕士3120余人、博士230余人,已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徐祖耀、殷之文、张国成、戴永年4位院士,3位省部级领导,32位地厅级领导、100余位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
本成果立足学科群体优势,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布局特色,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学科与专业互促机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广视野、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多方位协同—国际化合作”的多元化培养体系,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重大需求。
二、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2.1成果主要内容(1)多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以“应用型”和“研究型”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和冶金材料行业的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四年不断线,构建了“校企联合、校际交流、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构建与实践
成 果 名 称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构建与实践
成 果 完 成 人 姓 名 李昌龙、刘肖珩、贾舜宸、何 露、伍红雨、 孙克金、徐 仁、刘孝利、李 娟、王 君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四川大学
成果科类 类别代码 推荐序号 成果网址
其他
1 4 11 5 1 03 1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 1,继续教育填 2,其他填 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 1,研究生教育填 2,其他填 0。 4.推荐序号由 5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 1 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 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 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 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 间。 8.本申请书统一用 A4 纸双面打印(封面去掉“附件 3”字样), 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4 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复印无效。 9.指定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
该体系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覆盖; 二是构建“发现问题——激发灵感——提升能力——实现创意” 双创实践教育全链条; 三是校外行业精英参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教 学质量评价”全过程。
该体系有效解决了在双创实践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四个突出问 题:
1.实习基地不稳定、量少质差,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实习时间 短、动手少,对岗位职责、产业链等缺乏完整认识,学生实践动手能 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陈小桥、倪彬彬、周立青、黄根春、何楚、谢银波、杨文、杨光义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陈小桥 教授级高工 武汉大学 180 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倪彬彬 教授 武汉大学 108 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科研 周立青 高级实验师 武汉大学 216 实验课程、学科竞赛指导 黄根春 副教授 武汉大学 180 理论课、学科竞赛指导何楚 教授 武汉大学 72 专业课程、创新实践指导 谢银波 实验师 武汉大学 216 实验课程、嵌入式竞赛指导 杨文 教授 武汉大学 72 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科研 杨光义 实验师 武汉大学 144 实验课程、实验室开放管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研究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课程、自主式学习、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四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特性与共性,以及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反哺教学等关联因素,构建了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2.采取跨专业、跨学科“点、线、面”即“班级、专业、学院”的实践模式,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综合知识运用、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较好解决了因实践环节薄弱影响教育质量结症,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新机制。
3.结合当前电子技术迅猛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理科、工科相互渗透及相互融合以及“新工科发展趋势”等有关问题,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研究了培养大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联因素及创新机制,探索了综合型大学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提出以构建“融合式实践创新课程群”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新建《电工电子实训》、《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等5门实践类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理工科专业实验环节不少于教学总量25%的要求,将原先的35门实践类课程优化、整合为22门,选课人数增加18%。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一体两翼 四轮驱动”——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大学成果科类:教育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湖北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杨鲜兰靖国平秦明君李中伟李木洲高天琼李兆华徐祖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杨鲜兰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2 主持与设计靖国平 教授 教育学院 116.6 设计与教研实践 秦明君 副研究员 楚才学院 / 管理实践与数据分析 李中伟 / 教务处 / 管理实践与数据分析 李木洲 副教授 教育学院 383 报告撰写与教研实践高天琼博士、博士后(不参评职称)通识教育学院 335 管理实践与数据分析李兆华 教授 资源环境学院 376 教研实践与数据分析徐祖顺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26 教研实践与数据分析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形成“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湖北大学长期坚持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注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一流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通识教育和英才教育”为两翼,以“择优选拔、个性化培养、协同保障、多元评价”为四轮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构建“分段式、模块型、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化专业教育,将人才培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构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相渗透,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模块型课程体系,实行“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的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等培养方式来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在塑造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推动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湖北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长期注重培养各级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学校先后获批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到2006年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计划,到2008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楚才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再到2016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申报人基本信息姓名:XXX职称:XX单位:XXX联系电话:XXX电子邮箱:XXX二、申报项目概述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本项目立足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申报项目的创新点1. 创新教学理念:本项目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2. 创新教学方法:本项目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创新教学资源:本项目积极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邀请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等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切身经验。
四、申报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本项目的教学内容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策划和创业实践等。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潜力和创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4)培养学生的项目策划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创新创业理论应用于实际创业项目中。
五、申报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项目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案例分析、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实践实训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申报项目的教学效果评价本项目将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反馈、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还将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进行评估和评价,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创新创业 教学成果奖申报总结报告
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申报总结报告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教学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成就,并申请教学成果奖。
二、工作概述
1.课程设计:我们重新设计了创新创业课程,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基础知识、项目管理等模块。
2.实践教学: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
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3.导师制度:我们实施了导师制度,邀请有创业经验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
一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法和材料
1.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2.教学材料:我们编制了符合课程需求的教材和案例集,丰富了教学资源。
四、结果和讨论
1.学生反馈: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
认为课程内容实用,对他们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帮助。
2.成果展示: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多个奖项。
部分学
生成功孵化了创业项目,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3.社会评价: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多家媒体对我们的成
果进行了报道。
五、结论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得到更多认可和支持,以便我们继续优化课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双创教学成果奖申报书范文
双创教学成果奖申报书范文申报单位:XXX学校项目名称: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理念。
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本项目旨在通过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该项目将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创业人才,推动学校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本项目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1. 课程设计与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2. 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建立具有智能化特点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工具。
通过智能化技术,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3. 基于虚拟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引入虚拟实验室技术,提供具有真实感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无实际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设置实验参数和操作流程,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能力。
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预期成果与影响本项目将通过以上的研究与实践,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和智能化技术的支持,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学生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项目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引领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同时,项目中建立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平台和虚拟实验室技术的应用,将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完成了武汉市重点教研项目《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公开发表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等三篇研究论文。
(4)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共举办创业和创新讲座 21 场,举办创新创业竞 赛活动 30 多次,校园网发表有关创新创业活动的报道 20 多篇。
三、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效果。项目实施以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 16 项赛事上获得 30 多个奖项。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 4.6%,居全省第三名,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 字以内)
(1)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制定了课程标准,出版了教材,形成了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建立了一支专兼职教学团队,开辟了多元化实践平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科类:教育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康礼志 刘景军 金开银 吴吉瑞
专业技术 姓名
职称
游涛
教授
王雄 副教授
康礼志 刘景军 金开银 吴吉瑞
二、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制定了课程标准,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课 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评价方式等, 使得教学的组织实施有了依据;二是出版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8 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进一步细化了教学内容;三是设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教学的组织 实施和计划、管理、服务、考核、评价有了专业部门;四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了 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创新创业素质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五是培养了一支专兼职 的教师队伍;六是形成了又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程、创业选修课、第二课堂等构成的创 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一支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团队;系部具有专业背景的 兼职教师团队;校外由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外聘教师团队。
5)一个多元化实践平台:一是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基础 设施;二是创业孵化基地,接纳学生创业团队进驻;三是线上创新创业沙龙。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 字以内)
一、形成了明确的课程理念。该项目通过理论研究,界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明 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应 具备的基本素质,确立了构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介绍了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常用教学方法和和应关注的实践教学环节,指出产教融合是构建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
1)一份课程标准: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 完整规范的课程标准;
2)一本自编教材。在教师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最新 成果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
3)一套课程体系。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二是包括企业管理、 创业财务、法律等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公共选修课程;三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特点 开设的创业选修课;四是以假期社会实践、创业健康门诊为形式的第二课堂。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高级讲师
所在单位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近三年年均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教学工作量
课题组长,负责项目方 190
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教材主编,教学文件制 280
定
110
教材副主编
320
负责创新创业大赛指导
340
创新创业课程主讲
360
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指导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 字以内)
2010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的意见》,当年,学校即以公选课和讲座的方式,拉开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帷幕;同时, 通过参加国家及省市的创新创业大赛和组织校内的创新创业大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建设的进程,并获得了数十项大赛奖项;为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范化,2014 年,学 校以学工部牵头成立课题组,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2015 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课题组申报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课题通过了武汉市教育局重点项目立项(2015048)。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 总结,形成了该成果。
(5)促进了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率 4.6%,居全省第三名,高于全 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大于 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