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墓志铭初探

【摘要】墓志铭是我国古代墓葬中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社会研究价值。墓志铭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成熟、高潮、衰落的逐渐演变。墓志铭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于弥补历史文献遗漏、认证墓主人的身份、考究时代的家族观念和社会风俗、精神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墓志铭演变过程研究价值

一、墓志铭

什么是墓志铭?《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解释:“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墓志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刻有文字的物质载体,如上述所说石、砖等;二是指其上的文字。“铭”是指志文后面的韵语部分,一般来表达悼念哀思之情。

二、墓志铭的演变过程

我国墓志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萌芽、探索、成熟、高潮、衰落的过程。

(1)萌芽期

关于墓志铭的萌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让各方都信服的统一的说法。

在张同印《隋唐墓志书迹研究》中,他认为:“关于墓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秦汉砖。1972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的秦刑徒墓中发现了一批刻画在砖石上的文字,内容是姓名、籍贯一类;……汉代刑徒砖文的内容更加的具体详尽,一般注名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卒死的时间,有的甚至标明死者尸骨所在的位置,以备家属祭奠、迁葬。”当然,无论是秦代还是汉代的刑徒砖文,从形制到内容都与后来的墓志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秦代刑徒砖初步具有了墓志的某些性质,其目的和作用与后来的墓志有许多相同之处:埋于墓穴之中;标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对墓穴起到标识作用。刑徒砖文内容虽然简单,与后来墓志的基本目的相同。

日本的比野文夫在他的《关于墓志的起源》一文中称:“由于魏晋时代严禁在墓

前立碑,迫不得已,在墓中埋下小型的碑来代替墓碑,这被看作是墓志的起源。”

冯时、金文馨《墓志起源刍议》认为:“墓志的完整形式包括首题、志文及颂文三部分内容, 现存的秦汉志墓文字显然不具备这种形式;……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的考订, 我国墓志的起源可溯至秦代”。

其实,到目前为止,流行最广的说法就是,魏晋时期的严禁碑令。东汉末年,曹操严禁碑令,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但是人们对于死者的悼念和寄望之情无以寄托和表达,只好偷偷地把碑迹埋藏于地下,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忘记了最初埋葬碑迹的初衷,即使到了后来,朝廷不再禁止碑令,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在墓葬中埋葬碑迹,这也就形成了后来的墓志铭。

在笔者看来,魏晋时期乃是真正的墓志铭的萌芽开端,是墓志铭正式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出现的时期。1973年出土于南阳市东郊的曹魏墓中的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志铭,被文物专家定为“国宝”。墓志铭画像石上面不仅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同时还锲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确切的纪年等文字;墓志铭铭文为四言韵文,语句流畅生动,书法方正整齐自然,具备了墓志铭所有的内容和规制,可看做墓志铭的萌芽。由此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是墓志铭的萌芽时期。

(2)探索期

墓志铭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时期。刘凤君《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提出:“我们可以把东汉魏晋时期看作是墓志产生和探索的时期。”

首先,从目前考古发现的资料看,东汉魏晋时期墓中的石刻题纪还没有称“墓志”者,名称也不甚统一。

刘凤君在《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中称:“有的叫‘枢’,如‘郭氏(即郭槐)之枢’,枢,即墓。东晋王兴之命妇宋和之墓纪称王兴之墓为‘君枢’。有的直接称‘墓’,如‘刘氏(即刘韬)之墓’。有的称铭,如‘王浚夫人华氏之铭’,十六国前凉梁舒墓纪还称‘墓表’。”这些石刻题纪,虽多数内容简单,也没有明确称为“墓志”,但其作用和后来的墓志一样,都是“刊石纪终,伸示来世”,所以它们都是墓志。

其次,墓志铭形制样式较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碑形墓志、长方形墓志、方形墓志、龟形墓志等,另外还有一些不规整的形制。

山东邹县西晋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刘宝墓志铭就是圆首碑形;山东寿光县发现的北魏末年普泰元年(公元531年)贾瑾圭首碑形志;洛阳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贾武仲妻马姜墓志纪,是目前发现的汉代墓中长方形墓志的比较特殊的例子。通过出土的墓志形制可以看得出,魏晋时期的墓志一方面,整体上还是东汉时期的比较古拙质朴的形制,另一方面,也承袭了十六国及其当代的一些变化。

再者,墓志的大小不定,差别很大,尚无统一的定例。《魏故元氏薛夫人墓志》高宽仅为39厘米, 而《魏故始平王( 元子正)墓志》高宽达80厘米;《魏元恭墓志》高宽也有72厘米。前者与后者相差将近一倍。证明了此时的墓志铭尚无固定的规制,还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

最后,墓志铭的文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墓志铭的文体和当时的流行文体相关,当时流行的文体有骈文,还有散文等,为了表现作者的文采,多承袭《诗经》以四言韵语,风雅蕴藉。如晋《王浚妻华芳之铭》:“大夫人在堂,勤执妇道,率礼不越,竭心朝夕,恭谨妇也”;北魏《夫人李矩兰墓志铭》:“逮事太夫人,曲尽妇道,造次靡违,颠沛必是”,“太夫人衣食服玩,躬自尝制”。在这两则墓志铭中,采用的就是四言韵语。北周《寇峤妻薛夫人墓志》载,寇峤前后夫人,各有二子,“夫人以眇眇之年,鞠孤孤之胤。”在这一则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周时期一方面仍在承接汉以来形成的用韵、用赋的习惯,同时也有了南北朝以后的墓志铭的文体制式的端倪。

(3)成熟期

南北朝时期在墓志铭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墓志铭发展到了成熟时期。说它成熟主要是墓志铭的形制开始逐渐定型,并且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没有了太大的变化。

首先,在目前出土的墓志铭中,第一次明确的出现了“墓志铭”的字样。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 (464)刘怀民墓志铭,不仅内容完整,而且出现了“墓志铭”的字样,是现存的最早的明确出现“墓志铭”字样的墓志铭。

其次,就墓志形状而言 ,大体可分为碑形、长方形、正方形 ,以及非常罕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