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_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合集下载

红外波谱测量规范

红外波谱测量规范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红外波谱测量规范规范主要撰写人:刘强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2008年3月3日背景说明中国西部地区有着鲜明的寒区和旱区相伴而生的特点,特别是内陆河流域,具有全球独特的以水为纽带的“冰雪/冻土-河流-湖泊-绿洲-沙漠”多元自然景观,是在流域尺度上开展寒区和干旱区水文和生态等陆面过程研究的理想场所。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WATER: Watershed Airborne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于2008年起在黑河流域开展卫星-航空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的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为了保证试验的目标,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针对黑河星机地遥感同步试验中热红外地面同步测量而制定,对于相似的其他遥感同步试验也可参考。

目录一、红外同步测量的特点 (1)二、红外仪器的定标 (1)三、测量注意事项 (1)四、不同类型目标的测量项目和要求 (2)(一)低矮的农作物 (2)(二)高的农作物(如1.5米以上的玉米) (3)(三)草地和荒漠植被(其特点是叶片很小或者覆盖率低) (4)(四)森林 (5)一、红外同步测量的特点红外仪器测量结果反映了地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因为地表温度随时间变化很快,所以对测量的时间同步性很高要求,一般要在卫星或飞机过境前后五分钟内测量。

红外仪器不稳定,容易衰减,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几周)就需要对红外仪器定标,每次测量必须记录测量使用的仪器编号。

目前我们使用的红外仪器有热像仪和辐射温度计两种:热像仪是成像设备,比较贵重,主要用于获取目标物的温度空间分布图,从中可提取组分温度;辐射温度计不成像,较为小巧、使用方便,主要用于地面平均温度,如果用辐射温度计测量组分温度,需要注意仪器视场大小,保证测量目标为纯组分。

中国高寒区水文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参数_陈仁升教程

中国高寒区水文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参数_陈仁升教程

图2
固液态降水分离的 0. 5 h 平均临界气温 ( 数据来源: 祁连山葫芦沟小流域)
Fig. 2 Threshold halfhourly air temperature for separating precipitation into rain,snow and sleet
[20 ] 例。现有水文模拟中,草甸 / 草原降水截留一般未考虑,而面积相对较少的森林相关研究则较多 , 但约占 [21 ] 高寒区面积 7% 的高寒灌丛降水截留国内研究较少 。为此在葫芦沟小流域布设了相关观测试验 , 获取了 4 [21 ] 种典型灌丛( 高山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和沙棘) 的降水截留参数 : ① 各种灌丛穿透水、 茎杆流出现的 单次临界降水量均约为 2. 0 mm; ② 穿透率: 高山柳 >金露梅 >鬼箭锦鸡儿 >沙棘; 茎杆流: 沙棘 >鬼箭锦鸡儿
308





第 25 卷
时间较短) ,受内循环及局地降水影响,在较短时间尺度上( 小时、日尺度 ) , 还不能描述降水时空分布的统 计规律。这对于需要短时间尺度的寒区水文物理过程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也是水文模拟的较大误差源。 在月尺度上,葫芦沟及所在的黑河祁连山区海拔 4 200 m 以下, 湿季月降水量基本与海拔呈正线性或微弱 S [3 ] 型关系, 但 在 干 季 无 规 律 可 循 ; 在 年 尺 度 上, 降 水 量 海 拔 为 正 线 性 关 系, 多 年 平 均 海 拔 梯 度 约 为 200 mm / km( 图 1 ) 。
第 25 卷 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水 科 学 进 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 25 , No. 3 2014 May,

黑河流域概况(全)

黑河流域概况(全)

黑河流域概况一、概述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北纬37°50′~42°40′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万km2,其中甘肃省6.18万km2,青海省1.04万km2,内蒙古约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 干流全长928km。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1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以森林、草原、草甸为主,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350mm,冰川储量丰富,其中甘肃省境内现有冰川1236条,总面积522.6km2,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黑河源头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km,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km,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km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

西支源于陶勒寺,上游称讨赖河,也有东西两岔,于朱龙庙附近汇合,称北大河(或临水河)。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黑河从莺落峡进入河西走廊,于张掖市城西北10km附近,纳山丹河、洪水河,流向西北,经临泽、高台汇梨园河、摆浪河穿越正义峡(北山),进入阿拉善平原,河道长204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411km,面积8.04万km2。

黑河流经正义峡谷后,在甘肃金塔县境内的鼎新与北大河汇合,北流150km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狼心山西麓,又分为东西两河,东河(达西敖包河)向北分八个支流(纳林河、保都格河、昂茨河等)呈扇形注入东居延海(索果淖尔);西河(穆林河)向北分五条支流(龚子河、科立杜河、马蹄格格河等)注入西居延海(嘎顺淖尔)。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国内访问学者导师课题目录
【说明】进修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7月,每位指导教授接受人数为1~2人。本类访学的学科专业、导师皆可接受下一类(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吴向东
①当代价值理论研究②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
曹卫东
德国当代文论研究
陈太胜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方维规
中西比较诗学与历史语义学
汉语言文字学
王立军
文字学、训诂学
李国英
文字学
李运富
文字学、训诂学
刘利
古文字学
刁晏斌
现代汉语语法
中国古典文献学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献学
韩格平
现存元人著作(汉文部分)总目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
郭英德
明清文学研究
李山
诗经研究
康震
唐宋诗词研究
凝聚态物理
杨师杰
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拓扑缺陷
无机化学
王科志
①金属配合物光电化学性质研究②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张华北
肿瘤显像药物研究
分析化学
欧阳津
药物及生物分离及检测
有机化学
卢忠林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物理化学
范楼珍
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赵孔双
①胶体体系中典型软物质特征的介电弛豫谱研究②荷电膜参数的介电谱解析和实时监测方法的探索研究
①功能语言学②语篇分析
张政
①翻译学②机器翻译③翻译理论与实践
曹雷雨
西方现代戏剧
俄语语言文学
张冰
俄罗斯文学

高寒高海拔特殊气候条件下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高寒高海拔特殊气候条件下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高寒高海拔特殊气候条件下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9-04T01:27:03.85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5月第9期作者:杨涛张靖苹[导读] 相比于其他地区,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建造大坝工程,必须考虑到温度方面的因素杨涛张靖苹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450001摘要:相比于其他地区,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建造大坝工程,必须考虑到温度方面的因素,做好温控工作,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从而为建设高质量的大坝碾压混凝土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鉴于此,以黄藏寺水利枢纽坝为例,以特殊气候条件为前提,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温控措施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坝碾压混凝土温控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殊气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引言黑河干流源于祁连山中段北坡,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以上为河流上游山区,该区集水面积10 009km2,海拔 1 700~4 823 m,平均高程 3 608 m,其中50 % 的区域分布在海拔 3 700 m 以上。

该流域西至疏勒河水系洪水坝河的源头,平均海拔为3 860 m,东部至石羊河水系西大河的源头,平均海拔 3 600 m。

黑河山区多年平均气温不足 1℃,年降水量超过 450mm,是黑河流域地表径流的产流区。

黑河干流上游在黄藏寺以上分东、西支并分别设祁连、札马什克二个国家基本水文站;东、西支流域内还分别设有祁连、野牛沟 2 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及俄博雨量观测站( 1997 年后撤销) 。

此外,在西支与讨赖河交界的分水岭讨赖河一侧,设有国家基本气象站托勒气象站(图 1)。

为进一步提升观测数据的代表性,除了选取了山区相关台站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之外,同时还选择了周边一些台站的降水、气温等观测资料。

图 1 黑河山区及周边气象水文站点示意图纵观整个年际变化过程,山区干流、支流各季的气温变化趋势呈振荡上升趋势,基本上和年平均气温相同,但是,不同区域的各季气温变化气温倾向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IV
8.2 观测项目汇总及仪器基本信息 ........................................................ 63 8.3 花寨子荒漠站数据说明 .................................................................... 64 8.3.1 自动气象站内容说明 ............................................................. 64 9 临时站点观测 .............................................................................................. 66 9.1 临泽兰大草地站临时观测 ................................................................ 66 9.2 大野口排露沟林前草地站 ................................................................ 68 后记 ................................................................................................................ 7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第23卷 第9期2008年9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Vol.23 No.9Sep.,2008文章编号:100128166(2008)0920897218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3李 新1,马明国1,王 建1,刘 强2,车 涛1,胡泽勇1,肖 青2,柳钦火2,苏培玺1,楚荣忠1,晋 锐1,王维真1,冉有华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的科学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以及观测试验方案和观测系统布置。

总体目标是,开展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

以具备鲜明的高寒与干旱区伴生为主要特征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水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水文气象观测、通量观测、生态监测等相关设备,开展航空、卫星和地面配合的大型观测试验,精细观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高山冰雪和冻土带、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中游人工绿洲及天然荒漠绿洲带的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各个分量;并且以航空遥感为桥梁,通过高精度的真实性验证,发展尺度转换方法,改善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水循环各分量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和其他地表过程分量的模型和算法。

由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以及一个集成研究———模拟平台和数据平台建设组成。

拟观测的变量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水文与生态变量、驱动数据、植被参数、土壤参数和空气动力参数。

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

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他水文要素观测网络;使用了5类机载遥感传感器,分别是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获取了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激光雷达等卫星数据。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作为我国重要河流之一,其上游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也关系到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将就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资源污染严重大黑河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导致大量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未得到有效处理,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

2. 土地退化严重大黑河上游地区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土壤侵蚀、沙化等问题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

3. 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三、应对思考1. 加强水污染防治为了改善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应采取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监管,严格落实排放标准。

其次,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

2. 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针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应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首先,严格控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

其次,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还应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 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有效应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应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美国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介绍及其相关研究

美国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介绍及其相关研究

第23卷 第3期2008年3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 CE S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 EV o l.23 N o.3M a r.,2008文章编号:1001-8166(2008)03-00 -04美国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介绍及其相关研究*任 娟,肖洪浪,李锦秀,赵良菊,陆明峰,程国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与应用生态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C L E O s)是研究大尺度流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家观测站网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策划的前瞻性、基础性的战略部署之一。

强调在实验观测网的基础上、实现在流域尺度学科的综合与集成,寻求水问题解决方案。

通过全面介绍该计划的背景、设计框架、核心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国流域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建立大尺度综合环境观站网的可能性。

关 键 词: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内陆河流域;国内动态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A1 提出背景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C oo r d i n a t e d L a r g e-S ca l e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O b s e r va t o r i e s,C L E O s)的提出来源于2005年8月召开的环境研究的大尺度工程分析网络(C o ll a b o r a ti v e L a r g e-s ca l e E n g i n ee r i ng A n a l y s i s N e t w o r k f o r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R e s ea r c h,C L E A N-E R)-协同促进水文科学发展大学联盟(T he C o n s o r-t i um o f U n i ve r s iti e s f o r t he A d va n ce m e nt o f H y d r o l og i c S c i e n c e,C U S H SI)联合会议[1]。

气象水文观测规范

气象水文观测规范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通量、气象水文要素和雷达降水观测规范主要撰写人:胡泽勇、刘绍民、楚荣忠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2008年3月3日背景说明中国西部地区有着鲜明的寒区和旱区相伴而生的特点,特别是内陆河流域,具有全球独特的以水为纽带的“冰雪/冻土-河流-湖泊-绿洲-沙漠”多元自然景观,是在流域尺度上开展寒区和干旱区水文和生态等陆面过程研究的理想场所。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W ATER: Watershed Airborne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于2008年起在黑河流域开展卫星-航空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的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为了保证试验的目标,特制定本规范。

目录第一章地表通量与气象水文要素观测规范 (1)一、地面气象观测场 (1)1.地面气象观测场环境条件要求 (1)2.地面观测场 (1)3.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要求 (2)二、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3)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3)2.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技术性能 (3)3.采样速率和记录步长 (4)三、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资料的整编 (4)1.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的维护 (4)2.观测资料的检查和整编 (4)第二章雷达及地面降水观测规范 (6)一、雷达观测 (6)二、地面降水观测 (6)第一章地表通量与气象水文要素观测规范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张曙光
①价值的存在论研究②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
朱红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中国哲学
李景林
儒家的教化思想研究
强昱
隋唐五代价值观研究
外国哲学
韩震
①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②西方价值哲学研究
江怡
①英美分析哲学研究②西方哲学
王成兵
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
伦理学
廖申白
伦理学理论研究
美学
刘成纪
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
宗教学
刘广三
刑事证据的定量分析
中共党史
张静如
中共历史研究
孙秀民
中国政党政治
周良书
中国政党政治
民俗学
万建中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杨利慧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董晓萍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萧放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熊晓琳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王炳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①功能语言学②语篇分析
张政
①翻译学②机器翻译③翻译理论与实践
曹雷雨
西方现代戏剧
俄语语言文学
张冰
俄罗斯文学
夏忠宪
①巴赫金研究②俄罗斯文学研究
刘娟
①俄语修辞学②语言文化学
日语语言文学
王志松
①日本文学②中日比较文学
翟东娜
①日语语音教学系统研制②日语语言及习得③中日语言对比
传播学
蒋原伦
传播学与新闻学
秦艳华
传播学与新闻学
李希慧
刑法修改研究
张远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黑河试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黑河试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祁连山 3 modis 3 黑河下游 2 额济纳绿洲 2 遥感 2 空间分布 2 积雪日数 2 物种多样性 2 暗棕壤 2 土壤肥力 2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 1 黑河流域 1 黑河冰沟流域 1 黑河 1 麦秆还田 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1 马粪沟流域 1 青贮玉米 1 雷达装置 1 雨滴谱 1 集流率 1 降水直减率 1 降水 1 陆地生态系统 1 长期施肥 1 辐射传输 1 轮作 1 蒸散发 1 群落特征 1 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 1 等高距 1 空间异质性 1 秸秆覆盖 1 积雪特性参数 1 神经元网络 1 直接辐射 1 生物量 1 生物产量 1 热红外遥感 1 热带降雨观测计划 1 热力输送系数 1 灌丛 1 激光 1 消融估算 1 沙地 1 水肥条件 1 水热传输 1 水氮供应 1 水文模型 1 水平分辨率 1 水分利用效率 1 氮肥利用效率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地面感热 地物分类 地-气温差 土壤蒸发 土地利用 叶面积指数(lai) 变化检测 反演 双作物系数 分类回归树 决策树 全波形机载激光雷达 作物蒸腾 低温微生物 临界气温 不透水面 widas water penman-monteith方程 ndvi modis hyperion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科学家
整体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
立 项 依 据
边界清晰
理想平台
---
流 相对独立的整体 域
以水为主线
相同的
水-生态-经济系统
黑河---科学大平台



系统的流域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II
外蒙阿尔泰山观测点
六个野外站点:4000m2,

1350亩。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 野外观测、试验站 网和实验共享平台
多学科、多尺度 流域数据和模拟 共享网络平台

ASTER,IKNOS,Hyperion

• 雷达卫星数据(ASAR和PalSAR)

• 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AMSR-E和SSM/I)



黑河流域数据平台
现 数据基础 有
航空遥感数据 气象水文数据

依托“数字黑河”和基金委“西部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雷达数据
作 基
环境与生态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平 台,管理和发布试验数据。
成 4, 典型植被格局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
平 台
5, 流域经济-生态-水系统演变过程
6, 流域生态-水文集成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
黑河流域集成研究平台
集 成 平 台
建立遥感-地面观测一体化的、 高分辨率的、能够覆盖流域水、 生态及其他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 活动等方面的流域观测系统。
形成标准化的模型驱动数据集、参数 数据集及验证数据集,发展可共享的 流域数据信息系统和模型集成环境。

总体目标
心 通过建立黑河流域集观测、实验、模拟等环
科 节为一体的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平台。
学 问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2024年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范文

《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思考》篇一一、引言大黑河作为中国河流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的环境保护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期,其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包括水质恶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也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1. 水质恶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水质恶化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流污染严重,水质持续下降。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2. 土地退化大黑河上游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致。

土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由于森林砍伐、湿地减少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出现灭绝的危险。

三、应对思考针对大黑河上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以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格限制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大黑河上游地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应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绿色出行等。

3.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针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III
4.2 观测项目汇总及仪器基本信息 ........................................................ 35 4.3 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数据说明 ............................................................ 36 4.3.1 自动气象站内容 ..................................................................... 36 4.3.2 地表红外温度加强观测 ......................................................... 40 4.3.3 涡动相关内容说明 ................................................................. 40 5 大野口马莲滩草地站.................................................................................. 42 5.1 站点基本信息 .................................................................................. 42 5.2 观测项目汇总及仪器基本信息 ........................................................ 44 5.3 大野口马莲滩数据说明 .................................................................... 45 5.3.1 自动气象站内容说明 ............................................................. 45 6 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 .......................................................................... 47 6.1 站点基本信息 .................................................................................. 47 6.2 观测项目汇总及仪器基本信息 ........................................................ 50 6.3 冰沟寒区水文气象站数据说明 ........................................................ 51 6.3.1 自动气象站内容说明 ............................................................. 51 7 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 .......................................................................... 54 7.1 站点基本信息 .................................................................................. 54 7.2 观测项目汇总及仪器基本信息 ........................................................ 57 7.3 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数据说明 ................................................. 58 7.3.1 自动气象站内容说明 ............................................................. 58 8 花寨子荒漠站 .............................................................................................. 60 8.1 站点基本信息 .................................................................................. 60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周克仪,田存梅1(1.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下游地区,20世纪后半世纪下游生态日益恶化,以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本文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黑河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对策;措施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XX省三省(区)。

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

黑河流域范围界于东经97°~102°、北纬37°50′~42°40′之间,流域总面积为14.29万km2,其中XX省为1.04万km2,XX省为6.18万km2,XX省自治区约为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km。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为350m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km,面积8.04万km2,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极端最低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水文过程是指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水体交换等。

这些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其中,植被的影响在水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通过影响地表反照率、空气流动和土壤水分等方式来影响水循环。

因此,研究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在过去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已经就植被影响水文过程的机制和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植被可以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来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径流量。

另外,植被的蒸腾作用也可以消耗大量水分,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水位。

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的植被类型或简单的气候条件下,对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综合植被影响研究不足。

为了模拟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研究方法。

需要收集相关的气象、水文和植被数据,为模拟提供输入参数。

然后,利用水文模型来模拟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水文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植被影响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制。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文模型——SHAW模型。

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我们收集了某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气象、水文数据,通过SHAW模型来模拟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水文过程。

通过模拟和分析,我们发现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被可以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和粗糙度来影响蒸发和辐射平衡,从而影响气候条件下的水分循环。

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地表反照率较低,地面向上的辐射增加,导致蒸发量增大,径流量减少。

植被的蒸腾作用也可以消耗大量水分,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水位。

在植被生长旺盛的时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气孔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这会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地下水水位降低。

植被还可以通过改变水流路径和速度来影响径流的形成和分布。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缓水流的冲刷速度,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农户-科技人员-政府 一体化的生态技术研
发试验与示范平台

核心科学问题

科 学
1
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水分胁迫 的适应机制

题 2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
与 总
3
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尺度转换方法
体 4 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

应机制




总体目标
心 通过建立黑河流域集观测、实验、模拟等环
科 节为一体的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平台。
学 问
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

度生态-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

刻划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内陆河流域生态-

水文过程机理

发展生态-水文过程尺度转换方法

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
系统的流域科学研究支撑体系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野外观测试验站网和实验共享平台农户科技人员政府一体化的生态技术研发试验与示范平台多学科多尺度流域数据和模拟共享网络平台外蒙阿尔泰山观测点科学大平台科学大平台干旱环境下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水分胁迫及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的适应机制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不同尺度生态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水文过程机理与尺度转换尺度转换方法方法气候气候和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应机制揭示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建立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揭示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刻划刻划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发展发展生态水文过程尺度转换方法建立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提升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及其转化机制的认知水平和预测能力提高单方水产出实现我国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的跨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牛莉婷;李弘毅;王建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年(卷),期】2022(7)3
【摘要】融雪对寒区水资源的贡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积雪融水是黑河流域
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流域的积雪融水及其变化对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
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分布式寒区水文模型,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再分析资料和遥感积雪面积数据等,制作了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的逐日融雪径流深、逐日雪水当量及逐年融雪径流系数数据。

通过在不同尺度上验证模型模拟的积雪深度、径流和积雪面积,并对比了应用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前后的水文指标模
拟精度,结果表明:本数据集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共享和利用本数据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流域内水文过程、积雪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积雪灾害监测及防治等研究。

【总页数】12页(P125-136)
【作者】牛莉婷;李弘毅;王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省水土保
持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
同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
【相关文献】
1.2000—2015年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黑河上游冰沟流域典型积雪期水文情势
3.积雪对祁连山区黑河上游活动层热状态的影响研究
4.2000–2020年MODIS中国积雪物候数据集
5.2000–2021年黄河源区无云MODIS积雪覆盖面积比例数据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0240(2009)022*******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收稿日期:2009201206;修订日期:20092032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2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KZCX22XB22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714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40;40601065)资助 作者简介:王建(1963—),男,江苏沙洲人,研究员,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寒区遥感应用和积雪水文模拟模型研究.E 2mail :wjian @王建1, 车涛1, 张立新2, 晋锐1, 王维真1, 李新1,梁继1, 郝小华1, 李弘毅1, 吴月茹1, 胡泽勇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论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试验区的选择设计以及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上游试验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航空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并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长期寒区水文过程观测与研究.试验集中在冰沟积雪小流域、阿柔草场和扁都口裸露耕地3个不同地表覆盖区,以积雪和冻土变量与参数的测量为主.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分别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它水文要素观测网络;航空飞行传感器分别采用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 相机,收集获取了试验区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等卫星数据.通过试验,初步构建了上游寒区航空2卫星2地面综合数据集,可以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关键词:遥感;航空遥感试验;寒区水文;积雪;冻土;初步成果中图分类号:TP75:P334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已成为实验科学,在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的进程中,一系列针对地表过程的大型观测试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各类陆面过程试验中,寒区和干旱区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1-3],如在2002—2005年实施的在气候与冰冻圈研究(CliC )等科学计划框架下的寒区陆面过程试验(CL PX )是陆地冰冻圈较为全面的试验.在CL PX 试验的4个主题中,重点针对雪和冻土状态的观测回答气候响应和遥感在各种模型参数输入精度的评价问题,在飞行测量上更加突出微波传感器的作用.除了水文预报和雪模型,CL PX 还将服务于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型以及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在寒区水文过程试验框架中,CL PX 试验更注重模型参数反演精度评价.因此,在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中,更为突出理解和模拟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4]. 从雪盖面积制图到积雪特征多要素的提取,从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到地表冻融状态的反演,对于在高寒地区的寒区水文过程的研究,遥感技术正在逐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多源、多时相、多角度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逐步实施,为寒区水文乃至寒区地表过程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有效地利用,促进对寒区水文和地表过程的理解,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高度关心的问题[5-6].首先,寒区水文和地表过程模型的发展、模拟和验证离不开完备的科学数据,以流域为单元第31卷 第2期2009年4月冰 川 冻 土J OU RNAL OF G L ACIOLO GY AND GEOCR YOLO GYVol.31 No.2Apr.2009的流域科学研究对数据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其次,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使得以往的经验与统计方法被定量遥感手段所替代,并对定量遥感模型的普适性和精度,以及多种模型的集成和多源数据的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遥感数据如何被直接或间接用于对寒区水文和地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提出了过程模型与数据的集成方法;第四,卫星数据获取的是像元尺度上的观测,而地表观测往往代表了某些点上的信息,如何解释二者的异同是尺度问题;第五,在高寒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地表类型(尤其是积雪覆盖地区)变化剧烈,为了解释遥感像元内的非均匀性,混合像元或者亚像元问题被提出.作为关键科学目标,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将面向上述诸多的科学问题展开[7-10].1 试验目标和研究内容1.1 试验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是由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2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共同设计并组织实施.作为“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的目标为以理解寒区水文过程、提高寒区定量遥感水平为主旨,以积雪和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航空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并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长期寒区水文过程观测.以航空遥感为桥梁、以地面真实性检验为标准,改进与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寒区水文过程变量和参数的方法.构建上游寒区航空2卫星2地面综合数据集,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1,11]. 重点和优先解决以下科学问题: (1)遥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寒区水文过程的认识; (2)如何通过尺度转换,将多源和多尺度的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应用于寒区水文和流域集成模型.1.2 研究内容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的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寒区水文过程,开展航空2卫星2地面遥感综合观测试验.图1给出了寒区水循环关键观测要素概念图.具体研究包括5个方面:航空遥感试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地面定位长期观测试验,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和寒区水文参数定量遥感反演研究.1.2.1 航空遥感试验 航空遥感试验以加密观测区为单元开展.在冰沟流域,利用机载微波辐射计获取积雪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数据;在阿柔乡和扁都口,利用机载微波辐射计和红外摄像仪观测冻土地表的微波辐射和红外亮度温度数据;在冰沟流域,开展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和CCD相机航空试验,获取高分辨率积雪的高光谱数据.图1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水循环观测要素概念图Fig.1 The conception of water circulation factors in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experiment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1.2.2 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主要围绕航空和卫星遥感测量目标同步开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配合机载微波辐射计试验,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开展多波段、多角度、双极化的定点观测;同步观测地面积雪(包括雪深、密度、温度、液态水含量和雪粒径)及土壤冻融状态(包括土壤温度、液态水含量和含冰量)等参数; 配合机载和星载高光谱、多光谱遥感试验,利用多台野外光谱仪观测积雪、土壤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光谱特征,为高光谱遥感提供辐射定标信息,并验证雪面光谱反射率反演结果;同步观测积雪的粒径、雪深、密度和温度等信息.同时观测用于大气091 冰 川 冻 土 31卷 校正的大气参数(如气溶胶、水汽等).1.2.3 地面定位长期观测试验 针对典型小流域的寒区水文过程,在冰沟流域建立长期观测站,观测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冻土和积雪水文过程,包括积雪面积、厚度和密度,冻土的液态水含量与含冰量、温度及冻结深度,积雪、冻土和融土表面的蒸发与下渗量,以及降水(降雨和降雪)和其它气象要素.布设坡面径流场开展模拟观测与试验,并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水文断面观测径流量. 为开展积雪和冻土遥感机理研究,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和野外光谱仪连续观测积雪和冻土的微波亮度温度和光谱特征.1.2.4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收集多时段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卫星数据包括可见光/近红外与红外遥感数据(Land2 sat TM,ASTER,以及高光谱H YPERION和高分辨率I KONOS),雷达卫星数据(ASA R和PAL2 SA R)和星载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AMSR2E和SSM/I).1.2.5 寒区水文参数定量遥感反演 利用星载和机载遥感数据,开展积雪、冻土和植被的遥感反演研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最终获取积雪参数(深度、雪盖面积、液态水含量、雪面温度和雪粒径)、冻土参数(地表冻融状态、地表温度和含水/冰量)和高分辨率植被类型数据.以航空遥感为支撑、以地面真实性检验为标准,重点研究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积雪反射率、雪粒径、雪水当量、土壤冻融和土壤水分的方法.2 试验区与试验期2.1 试验区 试验区的选择分为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在以往黑河上游寒区水文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和观测点. 重点试验区为黑河上游东支八宝河子流域.加密观测区分别为:1)冰沟流域.开展积雪观测,包括地面2遥感同步观测,寒区水文过程观测,土壤水热和大气边界层观测;2)阿柔乡.开展冻土观测,包括地面2遥感同步观测,以及长期的大气边界层观测;3)扁都口.开展冻土的地面2遥感同步观测.试验区布置见图2.2.2 冰沟流域 冰沟流域(38°01′~38°04′N,100°12′~100°18′E)位于黑河上游东支二级支流上,海拔3450~4400m,平均海拔3920m,流域面积30.28km2,平均宽度3.59km.季节性积雪厚度约为0.5m,最深达0.8~1.0m;多年冻土下界可能在海拔3400m左右.主要开展积雪遥感同步观测,长期观测目标为积雪水文和冻土水文(图3).图2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区布置图Fig.2 Alloc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Heihe River for the simultaneousobservation experiment2.3 阿柔乡 阿柔乡(100°26′N,38°03′E)位于八宝河流域中部河谷地带,海拔约3000m,地势开阔平坦.主要开展积雪和地表冻融状态的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并长期观测季节冻土的水热变化特征(图4). 2.4 扁都口试验区 民乐县扁都口(100°56′N,38°13′E)以北平坦开阔地,平均海拔2800m.主要观测瞬时积雪参数及地表冻融状态,并与卫星过境同步,观测地表温度,验证被动微波地表冻融分类算法(图5).3 寒区水文试验观测过程的分期3.1 试验准备期(2007年7-10月) 在2007年7月1日-10月31日期间,完成遥感和地面观测方案的详细设计,建设观测基地,设置地面观测场.建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网络,标定观测仪器,集成已有观测资源,预订卫星遥感数据,落实航空遥感仪器和搭载平台.1912期王建等: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图3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加密观测区:冰沟流域观测布置图Fig.3 Allocation in the densely observed area:Binggou图4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加密观测区:阿柔乡观测布置图Fig.4 Allocation in the densely observed area:Arou3.2 预试验期(2007年10-12月) 在预试验期间,主要开展模拟航空遥感试验,开展地面同步测量,验证地面同步测量的设计方案和测量方法;收集同期卫星资料,开展参数反演的算法研究. 2007年10月13日-10月30日阶段的预试验主要围绕“土壤冻融”展开,以整个试验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模拟航空遥感试验开展了星载卫星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用于发现试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细化;设置地面观测场,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土壤亮温的变化规律,为发展冻/融土壤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提供基本参考信息.图5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加密观测区:扁都口观测布置图Fig.5 Allocation in the densely observed area:Biandukou 2007年12月4-16日,在冰沟流域开展了积雪预试验.积雪预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91 冰 川 冻 土 31卷 表1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航空遥感试验统计Table1 The information of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in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experiment时间/(月2日)传感器区 域目 标2008203219L+K波段微波辐射计阿柔乡和扁都口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8203221L+K波段微波辐射计扁都口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8203222高光谱成像仪+CCD相机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2008203224高光谱成像仪+CCD相机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2008203229Ka+K波段微波辐射计冰沟流域积雪深度与湿度2008203230Ka+K波段微波辐射计冰沟流域积雪深度与湿度2008204201上午L+K波段微波辐射计阿柔乡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8204201下午L+热红外成像仪阿柔乡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12月4-11日,主要针对模拟航空卫星遥感进行地面同步观测;第二阶段在12月12-16日,主要是针对积雪微波辐射特征和光谱特性的连续观测. 3.3 加强试验期(2008年3-4月) 积雪试验是寒区试验的主要目标之一.从2月27日地面长期观测人员到达冰沟试验区起,寒区积雪试验加强观测正式开始,截止4月11日,冰沟试验区主要开展了大量针对航空和卫星遥感的地面同步试验,以及冰沟流域径流、花杆(雪深)和蒸发的连续人工观测. 冻融试验在阿柔和扁都口两个试验区进行.从3月11日开始,两个试验区分别进行了可见光、主动微波卫星遥感的地面同步试验和被动微波航空遥感的地面同步试验,以及探地雷达观测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观测.3.4 持续观测期(2008年4月-2009年12月) 2007年夏季布设仪器,9月份开始观测冰沟流域水文过程的各个变量以及阿柔乡季节冻土的温度和水分廓线,同时对3个土壤湿度温度梯度和两个自动气象站进行持续观测.4 航空2卫星2地面同步试验4.1 航空遥感同步试验 航空飞行从3月18日正式开始,分别开展了针对冻/融土微波遥感、积雪高光谱遥感和积雪微波遥感的多次航空飞行,成功完成了寒区试验的飞行目标,总架次为8次(表1).共计使用了4种航空遥感传感器,包括微波辐射计、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CCD相机[1].4.2 卫星遥感同步试验 在预试验期和加强观测期共计开展卫星遥感同步试验10次,包含了所有寒区水文遥感试验科学目标的各个方面(表2).表2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卫星遥感试验统计Table2 The inform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experiment时间/(年2月2日)传感器区 域目 标2007210217ASAR阿柔乡、俄堡和扁都口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7210218ASAR阿柔乡和俄堡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7212207MODIS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2008203212ASAR扁都口和阿柔乡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8203214ASAR阿柔乡和冰沟流域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积雪深度与湿度2008203215ASAR阿柔乡和冰沟流域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积雪深度与湿度2008203221ASAR阿柔乡和扁都口土壤冻融与土壤水分2008203214MODIS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2008203217Hyperion+TM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2008203219MODIS冰沟流域雪盖与雪面反射率3912期王建等: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表3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地面同步观测项目统计Table3 The ground observation items in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experiment观测参数观测方法目 的雪深量雪尺遥感验证,辐射传输模型验证,水文模型输入雪层温度温度计,手持红外温度计遥感验证,水文模型输入雪粒径手持显微镜同上雪层液态水含量IHSA方法同上雪密度体积量雪器同上雪表面粗糙度粗糙度测量板遥感验证雪面微波亮度温度地基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验证,辐射传输模型验证雪面反射率野外光谱仪航空遥感验证土壤温度温度计,手持红外温度计遥感验证,水文模型输入土壤水分烘干法,土壤水分速测仪同上冻结深度冻结管,探地雷达水文模型输入土壤冻融状态下微波亮度温度地基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验证,辐射传输模型验证地表面粗糙度粗糙度测量板遥感验证4.3 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在预试验期和加密观测期,配合遥感试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是非常关键的.卫星遥感同步观测时,在地面布设样方,以期通过规则的地面采样点实现卫星像元尺度上的观测.针对航空遥感同步观测,在地面沿着飞行航线的垂直方向布设样带,以.观测方法如表3所示.4.4 寒区水文长期观测试验 寒区水文遥感试验中寒区水文的长期观测从预试验开始,一直持续观测,目前计划观测至2009年12月.长期观测试验将对理解寒区水文过程,积累寒区水文观测数据,以及为发展和验证寒区水文模型提供基础资料.长期观测试验主要包括大气边界层观测和寒区水文过程观测.4.4.1 大气边界层观测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中,大气边界层观测收集研究区内国家气象局业务站的数据,同时在如下4个观测站开展(表4).其中,阿柔冻融观测站、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和大冬树山哑口积雪观测站为黑河流域遥感2地面表4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中大气边界层观测站一览表Table4 Stations for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experiment of atmosphericboundary layer with cold hydrological remote sensing and ground observation序号站名位置观测项目景观类型1阿柔冻融观测站100°27′E,38°03′N,海拔3033m 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四分量辐射;土壤剖面:温度、水分、水势(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涡动相关;大孔径闪烁仪高山草原2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100°13′E,38°04′N,海拔3407m 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四分量辐射;土壤剖面:温度和水分(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高山草甸(河滩地)3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100°14′E,38°01′N,海拔4101m 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四分量辐射;土壤剖面:温度和水分(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高山寒漠4野牛沟寒区水文站99°33′E,38°28′N,海拔3320m 大气:温湿梯度观测(1.5m和2.5m)、风速风向、气压、降水、地表温度;净辐射和总辐射;二氧化碳(3.5m);土壤剖面:温度和水分(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高山草原491 冰 川 冻 土 31卷 观测同步试验项目新建,野牛沟寒区水文站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土资源室已有站.4.4.2 寒区水文过程观测 在冰沟流域出口设置断面,每日观测径流,在融雪期加密至每日4次观测.同时,布设了坡面径流场,径流场由保护带、护埂、渗水面、承水槽、导水管、观测室等几部分组成,观测地表径流和浅层壤中水流.在冬春季,按照不同的地形在冰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布设花杆定期测量雪深的分布特征.在气象站附近以及不同海拔梯度埋设了多层土壤水热自记观测点.5 预期初步成果 通过试验建立了以冰沟为主体的寒区水文与遥感试验基地,并获得大量的卫星、航空和地面数据.初步分析在雪参数测量、冻土参数测量和水文过程观测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围绕雪的物理特性开展了全面的地面测量,包括雪粒径、雪深/密度、雪光谱、雪温、雪反照率、雪湿度、积雪介电常数、积雪液态水含量.对祁连山山区积雪的特性有了基础的认识. (2)以高光谱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开展了雪反射率和雪粒径反演研究,并利用模拟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3)进行积雪的地基微波测量,结合航空遥感试验观测开展雪深微波反演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定标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地形的影响,雪深微波反演效果不理想.也反映了微波反演过程的两个关键问题亟待继续深入的研究. (4)以不同覆盖下的冻土为目标,开展了土壤冻融循环观测.包括:土壤总含水量、含冰量、地表温度、土壤剖面温度,地表粗糙度,典型地表类型微波辐射观测,散射计观测.并初步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的监测开展了研究. (5)对2008年积雪期水文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将积雪期划分为冬季雪积累期,春季雪积累期,融雪期和雨雪期.冬季雪积累期降雪较少,降雪集中在春季雪积累期.雨雪临界温度为0~4℃.使用基于物理过程的概率方法推算冰沟流域雪面升华和蒸发,并进行了实地验证. (6)冰沟流域2008年春季融雪水出流量达到398×104m3.6 结语 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是以“水”为主线的,航空2卫星2地面为一体的综合性遥感试验.目前,遥感2地面同步试验已经顺利完成,而持续观测试验仍在继续,尤其是航空2卫星2地面综合数据正在并将继续处理和分析,已经获取了部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利用本次试验的数据构建黑河上游寒区航空2卫星2地面综合数据集,并将其应用于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水文过程模型.在提高遥感技术在寒区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水平的同时,也增强我们对寒区水文过程的理解.7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介绍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总体目标是:开展航空2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并尝试应对以下3个科学问题: (1)遥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寒区、森林和干旱区水文与生态过程的认识. (2)如何通过尺度转换,将多源和多尺度的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应用于水文、生态及流域集成模型. (3)如何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有效地融合多源卫星遥感观测,实现对流域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动态监测. 本次试验在3个重点试验区开展,包括寒区水文试验区、森林水文试验区和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分别设计3个试验内容:寒区试验、森林试验和干旱区试验,以及一个涉及各个试验区的水文气象试验.试验分为4个阶段,分别实施: (1)试验准备期:2007年7月1日-10月31日,完成遥感和地面观测方案的详细设计,建设观测基地,设置地面观测场,建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网络,标定观测仪器,集成已有观测资源,预订卫星遥感数据,落实航空遥感仪器和搭载平台. (2)预试验期:2007年夏季(7-10月)在森林水文试验区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冬季(10-12月)在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开展预试验. (3)加强观测期:2008年冬季(3-4月)在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开展航空2卫星2地面同步试验,5912期王建等:黑河流域上游寒区水文遥感2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