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郫县用

合集下载

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郫县]

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郫县]

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郫县]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下的郫县实践发表日期:2010年10月19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本页面已被访问3258 次为探寻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路径、手段和方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体系和规律,推进“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探寻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效应提升的战略选择和目标模式,实现产业功能的融合,提升和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空间;探寻通过节会经济的载体和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发挥消费集群和目标引领作用,为节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我们组成课题组,以成都为背景,以郫县为主要样本,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郫县是成都市下辖的19个区(市、县)之一。

地处川西平原腹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核心区,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素有“银郫县”之美誉。

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201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0余万人。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2.1∶1。

一、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郫县实践近年来,郫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必备3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必备3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泛,但由于各地农村现状千差万别,情况错综复杂,新农村建设任务艰苦,任重道远。

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部分农民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现实的粮食价格与预期相差较大,靠种植业致富没想头。

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属农业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多以出售农产品为主。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业势必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补贴有限,小规模农业生产条件下,靠卖粮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选择致富项目没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没盼头。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少从事其他职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无论从观念、素质,还是外部条件,都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搞养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门路,搞三产没思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难题。

外出打工不长远,务工增收没劲头。

由于观念和一些体制原因,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

一方面,“背景离乡、抛家舍业、故土难离”的传统思维还相当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对外出后的医疗、就业、就学、住房等基本保障不托底、不投心。

多数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害怕“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旦挣不着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不如维持现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个体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对于自身的发展充满迷惘。

“腰包不鼓,难筹大事”。

所以作为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滞后。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

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处地僻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存在“先天性”的障碍,与地处沿海等一些边境贸易条件好的地区无法比拟。

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
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地考察情况:
1.考察地点、时间和人员组成;
2.考察内容和重点。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情况;
2.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

四、农村产业发展情况: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农村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1.农田、水源等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2.农村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情况。

六、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情况:
1.农民收入和社保政策保障情况;
2.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状况。

七、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八、总结:
1.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意义;
2.展望未来新农村建设。

九、结论:
总结考察的主要发现和见解,针对农村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十、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的相关文献和数据来源。

以上是一份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内容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郫县战旗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郫县战旗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集体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发展——郫县唐昌镇战旗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郫县战旗村位于横山脚下,柏条河畔,在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

全村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2158.5亩,辖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00人,党员81人;拥有村集体企业6家。

2010年村集体资产达180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8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0440元。

近年来,战旗村先后被列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村、县新农村建设综合体试点村,被授予“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村”、“四川省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绿化示范村”、“成都市文明村”、“工人先锋号”、郫县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先进单位”、郫县摩纳哥才新型治理机制建设“先进单位”、郫县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

为对占战旗村的建设发展做进一步了解,我们到战旗村做了实地调查。

进入战旗村就看到写有“成都市郫县唐昌镇战旗村”和“成都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两座小亭子,装饰很精致。

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是村政府,于是,我们向附近的农户打听,村民听说我们来做调查,都很热情的跟我们介绍路线,由于比较远,还帮我们叫了车带我们过去。

村民的热情首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战旗村作为新农村嗦特有的气息。

来到村政府,看到有工作人员抱了一堆资料,我们向他说明了来意,他告诉我们,村主任正在接待上级来审查的人。

原来,刚刚那些资料是战旗村申请“全国文明村”用的资料,今天上级恰好来做审查。

顿时,战旗村领导的这种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随后,我们联系了村主任,杨主任在忙碌之中抽空接待了我们。

知道我们来做调查,杨主任忙跟我们介绍说还有另外的学生也联系了要来做调查。

这时,杨主任脸上洋溢着的是自信与自豪。

我们表明了来意,说要对战旗村新农村的发展做一个了解,于是,杨主任开始讲起了近几十年来战旗村的发展状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格式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格式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格式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了解和掌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某县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查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三、调研内容通过对某县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建设目标和规划:调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了解是否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了解是否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调研农村学校、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了解农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4. 农村产业发展: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探讨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5. 农村环境治理:调研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情况,探讨农村环境改善的措施。

四、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农村居民、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管理员的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评价;2. 实地考察: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五、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某县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进展较为顺利,建设目标和规划基本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农村学校和卫生院等设施不够完善;4. 农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单一产业依赖和农产品加工不足等问题;5. 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解决。

六、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 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保障;2. 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3.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4. 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郫调研怎么写

郫调研怎么写

郫调研怎么写郫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郫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情况,特进行了本次郫县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更好地掌握郫县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对象包括郫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等。

三、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研,了解了郫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郫县作为成都的重要城市副中心,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农业、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社会状况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了郫县的居民生活状况、教育医疗水平、社会治安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郫县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3. 城乡建设在调研中,我们对郫县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郫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 环境保护调研中我们还对郫县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郫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四、调研发现1. 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郫县经济不断发展,但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

2. 在社会状况方面,虽然居民生活水平和教育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救助工作。

3. 在城乡建设方面,尽管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但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4. 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继续加大环保力度,特别是加强污染治理,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调研建议1. 在经济发展方面,建议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在社会状况方面,建议加强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居民都能够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果实。

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报告。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是指在传统农村基础上,通过城乡一体化、产业升级等手段,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自2003年开始推行新农村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农村建设以提供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涵盖了乡村建设、农民住房、农村环境卫生、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力、农村通信、新农村道路建设等方面。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等原因,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依然比较困难。

2.农村产业发展缓慢。

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等原因,农村产业发展往往面临困境,无法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3.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

虽然新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仍然较慢,许多农村居民仍然面临着贫困和低收入的困境。

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优化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政府应该加强规划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技术培训。

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技术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

4.倡导农村产业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年10月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主题:2024年10月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日期:2024年10月
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10月期间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对比等多种方法,本报告将回顾新农村建设在不同地区的进展情况,评估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背景介绍
1.1 新农村建设的定义和目标
1.2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方法论
2.1 实地考察
2.2 问卷调查
2.3 数据收集和对比
3. 新农村建设现状
3.1 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3.2 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
4. 实践成果评估
4.1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的改善
4.2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
4.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的改善
5. 问题与挑战分析
5.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2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6. 建议与展望
6.1 政府政策支持
6.2 资金投入和利用
6.3 教育和培训健全
通过以上七个部分,本报告将对2024年10月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新农村建设模式调研汇报

新农村建设模式调研汇报

新农村建设模式调研汇报新农村建设模式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其目前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我根据自身的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了一次基层实地调研。

一、实地调研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一番准备,我决定选择华北地区进行车间实地考察。

这里正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案例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快速地实现农村革命与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我所到之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一股风靡全国的富裕新农民生活的气息。

首先,我来到了一个当地的小村庄。

这里的农民们通过采用“一产、二业、三结合”的新农村模式,全面推广种植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并积极采取自主创业、小成本经营等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已经成功地将村庄建设成为了生态环保、经济发达、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一。

接着,我来到了当地的农村集市。

这里每天吸引了大量的购物者前来选购新鲜水果和蔬菜,所有的货品都标价明显,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这得益于当地新农村建设模式中推行的果蔬经营合作社,整合了多家农民的果蔬种植业务,有效减少了竞争和中间环节的成本,还提高了各家在供应时的效率。

再来,我去的一个养殖基地里,这里推行的是一种特殊的养殖管理制度。

基地秉持“绿色环保、三级养殖、严格管控”的农业理念,采取科学化的养殖方法,致力于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高效养殖方式,并开展了养殖业+旅游业的模式。

基地还定期组织农业专业领域的人员来这里进行考察和实地交流。

二、调研分析通过以上的实地调研,我基本掌握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案例,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农民劳动收入增加。

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协同发展。

首先,通过多种农业产业的全面开发,打造出了市场品牌,并在市场定位、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

其次,农民可以集体采购,降低用工的成本。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资源环保和能源节约。

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能源寻求,并通过协商合作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助推川西新农村建设——以郫县为例,构架农村文化建设川西模式

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助推川西新农村建设——以郫县为例,构架农村文化建设川西模式

( )以 民 间 文 化 促 进 新 农 村 文化 建 设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二 新农 村文 化建设 是一 项浩 大 的系统 程 ,民间传 统文 化建设 足 其 中 的重要 部分 。郫 县在新农村文 化建设 中应 充分利用成都 平原的 阎 有 民间传统 文化优势 ,组 织收集 、挖 掘 、整理 民间文艺作 品 ,发展有 川 西侍点 的民间传统文 化和 民间丁 艺品生产 。因此 ,新农村 文化建设 要 继 承 传 统 文化 就 要 努 力 做 好 以下 几 项 T 作 : l 充 分 发 挥 农 民 的 主体 作 用 。 、 农 民 既是 民间义 化 的创造 者 ,也是 民 间文化 的传 承者 。郫县 是 农 业 大 县 , 目标 打 造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园 ,因 此 ,农 民 是 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的 主力 军 。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不 仅 要 服 务农 民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调 动农 民 创造 新文化 的积 极性 ,必须 着眼 于农 村的实际 ,通 过政策引导 、资金 扶持 、培养人才 等方法 ,充 分调动农 民的力量 ,使农 民成为新农村 文 化建设 的主体 。 2 、充分发 挥 民间传 统 艺术人 才的骨 干作用 。 郫县 的 民间 艺人遍 布 乡村 ,他 们不仅 自身 保 留了大 量的 民间文 化 ,还带 动群众投 身农村文化 活动之 中。培养和激励 “ 乡土艺术家 ” 是促进新 农村传 承民间文化建设 的天键环 节。要保护好 这些 “ 活” 的 民 间 文 化 ,一 方 面建 立 民 间 艺 人人 才 库 。 另 一 方 面 ,要 加 大 对 民间 艺 人 的培训 ,用先进 文化理念 武装他们 的头 脑 ,提高 民间艺人的创作活 力 和 创 作 水 平 ,尤 其 要 加 强 对 年 轻 农 民学 习 、传 承 乡村 优 秀 民 间文 化 的资助 ,确保民 间文化世代相 传。 3 、认真挖掘 和甄 别传统 民 间文化资源 ,并加 以改造和 创新。 郫县 新农 村 文化 建设 充分在 利用 传统 民 间文化 资源 时 ,首 先应 对农村 自身具有 的传 统民间文化 资源 ,如 如在舞灯 、秧歌 、川西民歌 号子等 民风民俗文化进 行认真挖 掘和甄别 ,取其精华 ,去其糟 粕 ,提 高其观赏性 和艺术性 ,使之成 为内容健康活 泼 、表演可 亲町近 、群众 喜 闻 乐 见 的 文化 产 品 。 4 充分发挥 政府 的 引导作用 。 、 政府 在传 承 民间文 化上 必须 发挥好 主导 作用 。一 是有效 加强 在 新农 村建设 中乡村 民间文化保护传 承工作的组织领 导。把 乡村 民间文 化遗产的保 护传 承工作 纳入社会主 义新农 村建设 的总体规划 ,明确 乡 村传 统 民间文化保护传 承的具体措施 :二是按照 “ 县培训骨干 ,乡培 训艺 人 、村培训 农 民” 文化培训方式 ,加 强农 民业余 文化队伍建设 和 农 民文化培训 ,最大限度 地把农 民吸纳 到文化 队伍 巾来 ,激发农村 自 身的文化活 力 ,培养和激 励 “ 乡土 艺术家” ,提高农 村文化 自觉创新 的活 力。三是突 出发展 “ 本土文化” ,实施 特色文化 品牌战略 .使传 统 民间文化保持其 旺盛的生命 力。 总 之 ,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农 村 文 化 发 展 动 力 来 自于 农 民拥 有 的 民 间 特色文 化资源转化 为特色文化 资本和经济 资本。郫县所具有 的成都平 原独具 特色地域文 化与新农村 文化建设 的契合 ,足一个农村 民间特色 文化资 源转化为特 色文化资本 和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又转化为 特色文 化资本 的动态发展过 程。要继承 和发扬农村传统 民间文化 ,使 其在保 持地方 特色的同时融 入更多时代 气息 ,焕发 不竭 的魅力 和活力 ,使之 成为农 民享用的丰 富精 神财富 。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问题一、主题简介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二、活动日程7月25日参观孙家村农田7月26日至调查郭猛生态农业的发展7月27日至xx市盐都区顺雨生态养殖有限公司7月28日至大冈镇财政所三、调查情况1、调查背景家乡近年来发展变化较大,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2、调查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们,要开始学会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农村,掌握最直观的信息,体验新思维新气象,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

亲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亲近我们伟大的祖国。

假期来了,我们何不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和一些家乡的同学组队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暑期实践因地制宜,深入农村去了解新农村建设。

3、调查对象(1)7月25日参观孙家村农田盐都区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境内气候环境独特,为海洋性湿润气候,江苏“冷窝”,江淮气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九、十月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土资源丰富,成陆较晚,为黄淮海相沉积平原,盐渍型水稻土,速效钾含量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尤宜水稻种植。

很高兴来到大冈镇孙家村,充分感受到这里安定和谐的氛围。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为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几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了解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期望和评价,以及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进行调研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培训,掌握调研方法和技巧,并制定了调研方案和问卷设计。

三、调研结果1.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期望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对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

他们期望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增加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还投资修建了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3.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评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表示满意,并认为新农村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实际利益。

他们感受到了旧村庄和新农村的区别,新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

他们认为新农村让农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有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农民认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使用不透明、项目建设不够实际等。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期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宣传。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应该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确保投入得到充分的利用。

同时,政府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加顾及农民的利益和感受,尽力满足农民的期望和需求。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于新农村的认知和参与度。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产业发展等情况,为政府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农村产业等方面的问卷,然后在农村地区进行了调查,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民出行、生活用水、生产用电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

2. 农民生活水平。

调查显示,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需要政府加大扶贫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 农村产业发展。

在农村产业方面,调查显示,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非农产业得到了发展。

一些地方发展了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但在一些地区,农村产业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农村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壮大。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建议。

1.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偏远地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农村地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满意度;其次对多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农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一手资料。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道路、供水、电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2. 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

3. 农村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绿化、农田防护等工作得到了加强。

4. 存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等。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2. 加强规划引领:应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3.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次调研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看到了一些成效,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本文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力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二、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小组前往了多个新农村试点村庄,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感受。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取更为广泛的数据支持。

资料收集:搜集了政府文件、政策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新农村建设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农村建设成效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文化教育:农村教育资源逐步均衡,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新农村建设挑战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人才流失: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压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大挑战。

六、对策建议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吸引和培养人才:通过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待遇,吸引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新农村建设概况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全面小康。

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

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1.农业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农业科技进步和改良品种等手段,实现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3.农村社会事务: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4.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与问题1.农业生产增产增效: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2.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问题得到一定改善,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农村社会事务进步: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对农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4.农村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然而,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同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够快、农村社会事务服务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改进。

四、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展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农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2.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3. 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走访村庄,了解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民众生活情况。

2. 问卷调查:向农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满意度。

3. 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农民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村庄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2. 环境卫生:在环境卫生方面,大多数村庄的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个别村庄垃圾处理不当的情况。

3. 农民生活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收入差距较大,一些农民仍然面临贫困问题。

4.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模式陈旧和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五、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确保所有村庄的基础设施完善。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力度。

3.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4.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六、调研心得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农民也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推动农村的发展。

最后,我希望政府能够认真研究和采纳本报告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某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某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某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经过对某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调研,现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而在某村,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对该村进行实地调研,对该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我们制定更为科学的新农村发展思路。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公开资料、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基本情况该村地处山区,面积较小,目前有600多户居民,绝大多数村民以种植蔬菜、提供农家乐等方式谋生。

2.新农村建设进展a.村容村貌整治该村的道路、房屋、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完成。

该村还整修了村边的农田水渠,新修建的水渠让村民的农作物有了更为充分的灌溉水源。

b.农业发展该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重视农业的发展。

通过深挖本地资源的优势,该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出了“采摘乐园”、农家乐、民宿等项目。

目前,乡村旅游业态已经成为该村村民增收的一种主要途径。

c.文化建设该村还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加强村民教育,多举办文化活动,让村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公共资源和文化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村庄。

3.存在的问题a.农产品缺少销售渠道。

尽管该村大力发展了休闲乡村旅游,但对于农产品来说,销售渠道还是不够精细。

b.村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该村对于文化建设重视,但村民基础文化知识仍需加强。

c.部分设施维护效果滞后。

由于人员不足或者村民意识不够,一些设施的使用寿命短。

缺少及时的维护和管理。

四、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把农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b.加大村民教育的力度,增加村民的文化素质。

c.加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完善村民生活环境。

d.加大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宣传,增强该产业的号召力。

e.组织一些农业技术交流和学习活动,提高村民对耕作和生产等方面的技能。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立考察报告新农村建立考察报告近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率领区委区政府考察团赴**市考察学习推进社会新农村建立的成功经历。

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市郫县农科村、龙泉区的书房村、锦江区的红砂村,每到一地,都能明显感受到**市推进新农村建立的宏大活力和显着成效。

如今将考察收获汇报如下:一、**市建立社会新农村的根本情况**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立,根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根底设施建立、农村经济开展、农民素质进步、组织建立等六个方面。

〔一〕郫县农村科。

农科村以生态为重点。

以民俗为特色,不断完善各种根底设施建立和进步旅游接待程度。

在友爱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科村村两委班子带着群众充分利用传统花卉、苗木栽培技术,不断探究和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一般粮食消费向种植花卉、苗木、桩头盆景等高效农业转变的路子。

并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民俗观光旅游业。

创造出了公司加农户、一三产业有效嫁接,良性互动的开展形式。

〔二〕龙泉区书房村。

书房村以万亩观光果园为根底,借助桃花节,推动农家乐的'开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锦江区红砂村。

锦江区政府把当地特色物产和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造农民新居。

打造“花乡农居”、“江家菜地”、“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 这“五朵金花”,覆盖锦江区80%的农村地区,20多万农村人口将直接融入**市的现代文明。

二、**市建立社会新农村的主要成效〔一〕农村相貌变化较大。

所参观的村庄,都进展了村庄建立规划。

撤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完成了村庄改水改厕,完成通村公路,绿化村庄,修建垃圾箱,装备卫生保洁员。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

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安康。

〔三〕农村资集约利用。

**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局部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构造晋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人集约利用,降低农业消费人力本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2012.3.25—20121.4.25在xxxxxx的农村进行深入发展。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11年全村GDP总量较2010年增长12%。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村村道路建设、村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村村屯公路xxxxxxxxx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全村共有xxxxxx所中学、xxx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

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xxxx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先后出台了《xxxxxxx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村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

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村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

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村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就xxxxxx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
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村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村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村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村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

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村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

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
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村化建设目标。

四、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

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综上所述,可见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