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儿科闻诊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之《中医诊断学:闻诊》单选82题题库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之《中医诊断学:闻诊》单选82题题库1、某女,49岁。
暖气频作响亮。
每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增剧,暖气后则皖腹胀减,多因A、痰湿壅肺,气机不利B、食滞胃皖,胃气上逆C、胃气虚弱,气机上逆D、阳明实热,胃气上逆E、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答案】E2、暧气频作响亮,暧后脱腹胀减,发作与情志相关的临床意义是(A、食积内停B、胃阳亏虚C、寒邪犯胃D、肝气犯胃E、脾虚气逆【答案】D3、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吸气困难者,多为()A、风邪与痰热搏结,阻遏气道B、久病肺气虚损C、燥邪犯肺D、寒痰湿浊阻肺E、肺肾阴虚, 疫毒攻喉【答案】E4、咳声不扬,痰黄难咯,多为()A、痰湿阻肺B、热邪犯肺C、燥邪犯肺D、饮停于肺E、风寒束肺【答案】B5、发作急骤,呼吸深长,息粗声高,唯以呼出为快者,多为()A、实喘B、虚喘C、短气D、上气E、少气【答案】A6、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错语B、狂言C、郑声D、澹语E、独语【答案】D7、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的临床意义是()A、胃气衰败B、脾胃气虚C、脾胃阳虚D、寒邪客胃E、热邪客胃【答案】A8、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称为()A、独语B、错语C、狂言D、澹语E、郑声【答案】E9、澹语的临床意义是()A、痰蒙心神B、心气虚弱C、神气不足D、热扰神明E、心气大伤【答案】D10、口气酸臭,脱腹胀满的临床意义是()A、脾胃蕴热B、肠中蕴热C、食积胃肠D、胃有脓疡E、口腔不洁【答案】C11、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的临床意义是A、牙疳B、内有脓疡C、胃热D、口腔不洁E、幽齿【答案】A12、病室中有尸臭气是因()A、脏腑衰败B、瘟疫发作C、消渴病重D、肾衰E、患者失血【答案】A13、咳嗽阵发,发则连声不绝,咳声终止时有鸡啼样回声,多为()A、风邪与痰热搏结,阻遏气道B、久病肺气虚损C、燥邪犯肺D、寒痰湿浊阻肺E、肺肾阴虚, 疫毒攻喉【答案】A14、某男,66岁。
中西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中西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单选题]1.按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分析内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的辨证方法属于A.八纲辨证B.脏腑辨(江南博哥)证C.气血津液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脏腑辨证是按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分析内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掌握“儿科辨证的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2.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A.幼儿期B.新生儿期C.学龄期D.学龄前期E.婴儿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掌握“年龄分期标准、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知识点。
[单选题]3.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A.6~8个月B.8~10个月C.10~12个月D.12~18个月E.16~24个月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大小以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进行衡量,出生时约1.0~2.0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
故正确的选项是D。
掌握“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知识点。
[单选题]4.小儿开始更换恒牙的年龄是A.3~4岁B.4~5岁C.6~7岁D.8~9岁E.10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小儿牙齿发育:牙齿可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乳牙20个,恒牙32个。
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最晚2岁半出齐。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或6)。
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掌握“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知识点。
[单选题]5.正常情况下,小儿出现颈椎前凸的时间是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6个月E.7个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小儿脊柱发育:3个月左右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向后凸的胸曲;1岁会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至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脊柱的生理弯曲使身体姿势得到平衡。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附儿科四诊)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附儿科四诊)儿科“四诊”的临床应用儿科临床,虽也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科古称“哑科”,问诊常是间接进行的。
当接触病人时,患儿往往惊哭不安,易失其切诊的准确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儿科四诊,既要求迅速敏捷,又要交错进行。
在未接触患儿之前,首先要向其家长询问病史,然后再进行切诊。
在切诊的同时,其他两诊交错进行。
儿科四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既是互相连接,又是相互交错的,历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本文仅简要介绍儿科四诊的临床应用,有关一般四诊的内容从略。
一、问诊当接触患儿之前,医者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向患儿打招呼,接着把目标转向患儿家长说:“孩子怎样不舒服啦”?目的是既要转移患儿的视线,又要探知患儿的病情。
当患儿家长说明就诊的要求和患儿的病情时,这就是“主诉”。
医者可根据主诉,进一步追问病史。
询问时要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并要简明扼要地记录之。
这就是“小儿问诊”。
二、切诊(一)切脉:当问诊结束后,接着进行“切诊”。
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腕部短小,多采用“一指切三关”的方法。
以医者之双手,握患儿之双手,将医者之拇指,切按患儿桡骨内侧动脉为中心的部位(即寸、关、尺三关),同时再以医生食指,按住患儿桡骨外侧,以助医生握切之力,可起到夹板样固定作用,便于医生用拇指进行切诊。
三岁以上患儿,可采用三指切诊法。
脉象以浮、沉、迟、数,以辨表、里、寒、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学龄后儿童多有兼脉,基本与成人脉象相同。
(二)切手心:在切完脉诊的同时,以医生左手鱼际,测试患儿右手心;再以医生右手鱼际,测试患儿左手心;测试患儿手心有两种意义:第一测试手心有汗或无汗,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第二测试手心有热无热,手心热多属阴虚,无热多属阳虚。
一般来讲,手背或指尖凉多属外感,手心热多属内伤,可结合临床分辨之。
(三)切指纹:此法仅适用于二岁以内之婴幼儿,因其气血未充,经脉未定,哭闹不安,脉诊难凭,切指纹以助脉诊之不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详解:诊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详解:诊法主张四诊合参,首重望诊。
一、望诊:1.望神色:五色主病: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新生儿面色嫩红,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若小儿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2.望形态3.审苗窍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
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婴儿的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
舌体肿大,板硬不灵,甚则肿塞满口,不能转动吮乳,成为木舌,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称为重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称为连舌,银舌系带过短所致,亦称“绊舌”;舌吐唇外,掉弄如蛇,称为弄舌,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吐舌不收,心气将绝;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
4.辨斑疹5.察二便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黏稠无臭;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
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
6.察指纹儿科对于三岁以下小儿常以察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
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指纹的辩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
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郁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
二、问诊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三、切诊脉诊:3岁以上小儿可用脉诊。
7岁以下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7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成人三指定寸关尺三部的切脉方法。
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儿科问诊的应用
1.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病史陈述者、节气等。
其中年龄一项,对百日内婴儿要问明天数,3岁内问明月数,较大儿童问明几岁几个月。
了解患儿的实际年龄对于判断其生长发育状况,计算体重、饮食量、用药量等,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2.问个人史个人史主要包括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生产史与婴儿疾病诊断关系密切,要询问胎次、产次,是否足月产,顺产还是难产,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等,必要时还要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家族中遗传病史等。
喂养史包括婴儿期喂养方法、添加辅食情况、平时饮食习惯、起病前有无进不洁饮食或其他特别饮食等。
生长发育史包括小儿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方面的各项重要指标。
预防接种史指接受预防接种的情况,与传染病诊断关系密切。
3.问病情(1)问寒热小儿恶寒可从观察测知,如依偎母怀、蜷缩而卧、肤起鸡皮疙瘩等。
发热可通过触摸来感觉,还可以用体温计准确测定。
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证,但热不寒为里热证,但寒不热为里寒证。
(2)问出汗小儿肌肤嫩薄,发育旺盛,较成人易于出汗。
无运动、哭闹、过暖等情况而于安静状态下汗出过多才属汗证。
日间多汗为自汗,夜寐多汗为盗汗。
虽古有自汗属阳气虚、盗汗属阴气虚之说,儿科当综合分析辨证。
外感病汗出而热不解,是邪气由表人里的征象。
(3)问头身婴幼儿头痛常表现为反常哭闹,以手击首或摇头。
年长儿可询问其头痛、头晕及部位、性质。
头身疼痛,常为外邪束表;头痛剧烈须防邪毒犯脑。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常见于痹证,肿胀而热多热痹,肿胀不热多寒痹。
肢体瘫痪不用,强直届伸不利为硬瘫,多因风邪留络、瘀血阻络;痿软届伸不能为软瘫,多因阴血亏虚、络脉失养。
(4)问胸腹胸部窒闷,痰吼哮鸣,为痰阻肺络;胸痛咳嗽,咯吐脓血,为肺热肉腐。
婴儿腹痛,常表现为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辗转不安。
脐周腹痛,别无它症,急性发作多因中寒,绵绵缓作多因虚寒。
中西医助理医师——小儿按诊
中西医助理医师——小儿按诊儿科的诊法,包括四诊诊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通过对一些部位的触摸,以察其大、小、冷、热、硬、实、陷等程度,以了解患儿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寒热虚实情况。
1.按皮肤: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肤热汗出,为热蒸于外;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阴液耗脱之证。
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
2.按头囟:按察小儿头囟的大小、凹凸、闭合的情况,头颅的坚硬程度等。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弱、精亏骨弱;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3.按胸胁: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会聚之所。
若搏动太强,节律不匀,为宗气内虚外泄;若搏动过速,伴喘促,是宗气不继之证。
胸骨凸出,前后径增大,称为鸡胸;胸骨后凸,如龟之背是为骨疳;胸骨凹陷,呈漏斗状,称漏斗胸;肋骨串珠,肋缘外翻等均为佝偻病之表现,为虚羸之证。
正常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婴儿不超过2cm,学龄期儿童肋缘下一般不应触及肝。
正常新生儿脾脏在左肋缘下1~2cm处可扪及,1岁以后不应触及。
正常肝脾质地软,无压痛。
髓外造血、充血、感染、胆汁潴留等因素及代谢病、肝脾占位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脾肿大及质地改变。
4.按腹部:正常小儿腹部柔软、温和,按之不胀不痛。
儿科2011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第二十四单元 尿频
要点:
脾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二十五单元 遗尿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遗尿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肾气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肺脾气虚证、心肾失交证的治法、主方
要点:
新生儿期护养的主要措施
细目二:婴儿期保健
要点:
1.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
2.母乳喂养的基本方法
3.添加辅食的原则
4.断奶时间及注意点
第七单元 胎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胎怯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述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汗证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医学 教育网整理
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亏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二十一单元 惊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发病年龄特点
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风疹病机特点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邪郁肺卫证、邪入气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二十九单元 猩红热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好发季节及年龄
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5.大便的望临床意义
细目三:闻诊
要点:
1.啼哭声的诊断,病理性啼哭声与临床意义
2.咳嗽声的辨别
3.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
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
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
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
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
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
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中西医考试复习知识点闻诊-听声音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
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
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
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
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
语声高亢洪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
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
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
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
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
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
②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
呼吸急促而困难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
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
③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
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
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候。
④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呃逆声呃逆,俗称打嗝。
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
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⑥嗳气声嗳气,古称噫气。
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儿科四诊应用
儿科四诊应用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1)望诊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①望神色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在小儿尤为重要。
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识、体态、面目等。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主,目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
若形体壮实,动作灵活自如,活动睡眠如常,表情活泼,反应灵敏,面色红润光泽,目睛明润灵动,呼吸平顺调匀,语声啼哭清亮,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脏腑功能未衰,无病或病轻。
若形体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滞不活,呼吸浅弱或气促不匀,寡言声轻含糊或惊啼澹语,是为失神,表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败,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
中国小儿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
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各有区别。
面色青,因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多见于惊风、寒证、痛证、血瘀证。
惊风欲作或已作,常见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是为肝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讲义: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讲义: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
第一节望诊分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1、五色主病Ø 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
Ø 面色红,多为热证。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
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Ø 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Ø 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Ø 面色黑,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若小儿色黑红润泽,体壮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2、五脏配五色《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颌为肾。
”(二)望形态1、望形体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可见于五迟证;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可见与婴幼儿泄泻阴伤液脱;胸廓高耸如鸡胸,可见于佝偻病、哮喘病;肌肉松弛,皮色萎黄,多见于厌食、偏食、反复感冒;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多属疳积;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气血需亏的表现。
【执业医师】儿科学望闻问切四诊汇总
【执业医师】儿科学望闻问切四诊汇总中医儿科可以说是回报率、性价比极高的科目了。
相比其他科目来说知识点少,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
儿科四诊复习心得1. 复习过去做错的试题在模拟考试中,你的成绩也许不太理想,但如果能在真正的执业医师考试中获胜,则长久以来的痛苦,也算是得到了报酬。
在做完模拟考试题后,你要认真分析到底在哪个部分丢分最多,哪一部分的知识最薄弱。
将过去出错的题经常拿出来看看,错误的地方就是你的弱点,要好好地认清这些薄弱环节,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把模拟考试中错误的部分挑出来,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就会弥补自己的弱点,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不要回避自己的错误,而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否则会在正式考试中失败。
2. 回到基础知识当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时,很多人都会拼命地练习可能出的各类中医执业医师考题。
其实,这种方法不太理想,因为题是无限的,不胜枚举,所以自己认为已经练习了很多题,增强了实力,事实上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因此一定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要找出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毕竟知识点是确定的,题目再怎么变化也不能离开书本知识。
3. 焦虑的心理问题当考期已迫在眉睫的时候,难免会使人心绪不宁。
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再翻阅复习一下做过的各类模拟试题,多看看书或者看看中西医实践技能公开课精华汇总昨晚的中西医直播课真是干货满满,好评超多~而公开课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公开课的同学也不用着急,千万不要再错过啦!01 中西医病名对照02 第一站分值分布03 第一站技巧、答题模板与秒杀词04 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二站05 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三站。
中医儿科学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中医儿科学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中医儿科学闻诊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闻听、询问、切诊等手段,全面收集和分析儿童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以确定病因、辨证、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特点和临床意义如下:1. 观察准确细致:中医儿科学闻诊注重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形态、舌苔、舌质等外在特征,以及皮肤、头部、四肢等局部病变,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因的归属,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
2. 闻听敏锐:中医儿科学闻诊强调医生对患儿的听诊和闻诊,通过听儿童的呼吸声、咳嗽声、呻吟声等,以及闻其体味、口臭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进展、病变部位和病因的性质,对于一些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询问详细全面:中医儿科学闻诊注重医生对患儿及家长的详细询问,通过询问病史、症状、病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病因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了解患儿的体质、生长发育、饮食习惯等,为辨证施治提供基础。
4. 切诊细致入微:中医儿科学闻诊还强调医生对患儿的脉诊和按诊,通过触诊患儿的脉搏、腹部、背部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邪的归属,对于一些内脏疾病和内伤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儿科学闻诊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病因:通过中医儿科学闻诊的方法,医生可以全面收集和分析儿童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从而初步确定病因,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辨证施治:中医儿科学闻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闻听、询问、切诊等手段,医生可以辨别病情的寒热虚实等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中医儿科学闻诊可以观察和分析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4. 预防和保健:中医儿科学闻诊不仅适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应用于儿童的预防和保健。
通过定期的观察、闻听、询问、切诊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体质变化、疾病倾向等,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闻诊在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研究
闻诊在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2T12:01:56.9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胡颖聪[导读] 闻和诊在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草药的治疗中有一个理胡颖聪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湖北孝感 432000)【摘要】闻和诊在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草药的治疗中有一个理论,即“内经有五音,五音应五脏”。
在医学中,认为声音和气味与内部器官密切相关,并且通过观察声音,气味,呼吸和言语的变化,可以观察相应的内部器官兴衰。
在中药中,中药的闻和诊也常用于儿科临床治疗。
【关键词】闻诊;中医儿科;临床应用引言中医治疗的实质是“望,闻,问,切”,作为中医四大诊断之一,闻诊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嗅觉和听觉。
在临床应用中,听诊在小儿治疗中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听诊在中药儿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语音的基本性质语音的本质是振动。
振动既富含信息又充满活力。
能量和信息特征也可以反映语音的特征。
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五声”和“五音”是一样的,五音都被描述为“角,徽,宫,商,羽”,“五声”是“呼,笑,歌,哭,呻”。
在声学诊断的客观化研究中,常见的语音提取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元音选择和字句选择。
原因如下:(1)国际语音字母表可以客观准确地区分语音特征,但是元音可以更好地反映作为语音来源的声带振动的本质。
因此,在将话语用于研究目的时,通常会使用“国际语音字母”,元音被用作研究中的声带标准。
音高,声音强度,声音长度和声音质量是反映语音特征的最基本的物理元素,这些物理量可以客观地反映语音特征。
(2)元音和辅音的结合可以形成具有丰富多样含义的语言。
与元音不同,单词和句子包含辅音,语音功能受音调障碍的影响,并且单词语调的变化使客观量化语音特征变得更加困难。
小波包技术可以提取这种类型的信息,并通过支持向量机等分析方法来区分语音特征的不同综合症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啼哭声
小儿的啼哭,有属生理现象,有因某种不适,也有是各种病态的表现。
新生儿刚离母腹,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
若初生不啼,便属病态,需紧急抢救。
婴儿也常有啼哭,正常小儿哭声清亮而长,并有泪液,无其他症状表现,属于生理现象。
婴幼儿有各种不适时,也常以啼哭表示。
例如:衣着过暖。
温度过高或过低,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要抚抱,包扎过紧妨碍活动,尿布潮湿,虫咬,受惊等。
不适引起的啼哭常哭闹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后,啼哭自然停止。
病理性啼哭,若声音洪亮有力者多为实证;细弱无力者多为虚证;哭声尖锐惊怖者多为剧烈头痛、腹痛等急重症;哭声低弱目干无泪者多为气阴衰竭危证。
哭声尖锐,阵作阵缓,弯腰曲背,多为腹痛;哭声响亮,面色潮红,注意是否发热;哭而骤止,时作惊惕,须防惊风发作;吮乳进食时啼哭拒进,注意口疮;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咽喉急症;夜卧啼哭,睡卧不宁,为夜啼或积滞;哭声绵长,抽泣呻吟,为疳证体弱;哭声极低,或喑然无声,须防阴竭阳亡。
2.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平稳、均匀,声音轻柔。
呼吸气粗急促,是肺气失肃;气粗有力,多为外邪袭肺;气急鼻煽,多为肺气闭郁;气喘痰鸣,为痰壅气道;鼻息稍促,张口呼吸,可能鼻塞;呼吸急迫,面青不咳,须防喉风;呼吸声弱,是为肺气虚弱;呼吸微弱,声低不续,间歇如泣,防肺气将绝。
3.咳嗽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
初咳、声咳、咳声不扬为肺气失宣;剧咳、连咳、咳兼喘憋为肺失肃降。
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多为外感风邪,涕清多风寒,涕浊为风热;干咳无痰,咳声稍嘶,为燥热伤津;咳声重浊,痰多喉鸣,为痰浊阻肺;咳声嘶哑如犬吠,须防喉风、白喉类疫毒攻喉之症;久咳声哑,为肺阴耗伤;久咳声轻无力,为肺气虚弱;久咳而发作时连咳难止,面红目赤,气急呛咳,涕泪皆出,咳毕回声、作吐,日轻夜重,是为顿咳。
4.言语声
正常小儿的言语声应当清晰,语调抑扬顿挫有度,语声有力。
妄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音粗壮,称为谵语,多属热扰心神或邪陷心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神志不清,称为郑声,多属心气大伤。
语声过响,多言躁动,常属阳热有余;语声低弱,断续无力,常属气虚心怯。
语声重浊,伴有鼻塞,多为风寒束肺;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为毒结咽喉。
小儿惊呼尖叫,多为剧痛、惊风;喃喃独语,多为心虚、痰阻。
5.嗅气味
正常小儿口中无臭气。
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口气酸腐,多属乳食积滞;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证出血;口气腥臭,咯痰脓血,常为肺热肉腐。
大便臭秽为肠腑湿热;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为虚寒泄泻。
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少臭清长多为脾肾二脏虚寒。
矢气频作臭浊者,多为肠胃积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