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舆情】“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 所用图片为旧照

合集下载

蓝衣女记者梁相宜火了:鄙视情绪了解一下

蓝衣女记者梁相宜火了:鄙视情绪了解一下

蓝衣女记者梁相宜火了:鄙视情绪了解一下今天蓝衣女冲着红衣女翻白眼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

相信你的手机里也多了不少蓝衣女记者的“鄙视”表情包。

走一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微博上网友讨论嗨翻,蓝衣女记者也被冠上了“真性情”、“女侠”标签。

什么,翻白眼也能火?鄙视也能出名?鄙视这种情绪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下。

鄙视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词语:“韩宣子买环於郑商人……擅与商人成贾,为鄙视郑国,故子产不与耳。

”鄙视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意思;通常使用于小看人、轻视、看不起对方的情境中,表达非常强烈地不喜欢;极度厌恶。

对应着的是人的基本情绪“厌恶”。

目前心理学界对于厌恶这一概念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被大部分学者广泛接受赞同的概念是由Rozin和Fallon于1987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厌恶是与食物相关的一种情绪,是指个体吃到或者想象自己吃到一种恶心的东西时,所产生的反感情绪。

进化适应论的观点认为这种反感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化,逐步带有道德意义。

一、厌恶的概念研究者们对于厌恶分类的依据通常为诱发厌恶的刺激不同。

Haidt等人(1994)认为能够唤醒厌恶情绪的刺激物可以分为七类,分别是:食物、动物、身体排泄物、性、躯体残缺、死亡以及肮脏的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厌恶敏感性量表(DSR ) 。

Rozin等人(2000)提出了厌恶的四因素分类方法,他们认为,可以将厌恶分为四大类:核心厌恶( care disgusts ),动物特性厌恶(animal-nature disgusts ),人际厌恶(interpersonal disgusts)以及道德厌恶(moraldisgusts )。

核心厌恶使个体对部分食物产生抗拒,从而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通常包括腐烂的食物,身体排泄物以及以腐烂食物、身体排泄物为食的动物。

动物特性厌恶通常涉及性行为、卫生习惯、死亡、躯体的残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所以通常认为体现动物本能的行为都令人厌恶。

新闻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从“妖魔化河南人报道”来看

新闻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从“妖魔化河南人报道”来看

新闻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从“妖魔化河南人报道”来看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本质的要求。

这一点在中外新闻界早已达成共识。

但是在现实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局部看似真实的新闻报道,从整体上来看却未必就是真实的。

这就因为新闻局部真实与新闻整体真实并不具有一致性,本文拟从“妖魔化河南人报道”来解析新闻局部真实与新闻整体真实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闻真实新闻局部真实新闻整体真实妖魔化河南人一、河南人民齐心协力重塑形象2006年2月,“深圳派出所悬挂横幅歧视河南人”这起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经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调解结案,深圳警方向河南人道歉。

河南人任诚宇和李东照两位律师“打赢”了这起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

2005年2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网上看到温州的河南籍打工者李学生为救两个孩子而命丧车轮的消息,立即批示河南媒体进行报道。

他也亲自到李学生家里探望。

随即,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几十家媒体连连出击,掀起了一次次为河南人正名的浪潮。

所谓的妖魔化是指把事情看得比其本质更加恶劣、恐怖、更有杀伤力和毁灭性,其实事实本身并非如此恶劣,而且也是可以坦然面对的。

“妖魔化河南人”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对河南人进行的丑化和恶化。

其实,早从2001年开始,一些河南人就通过出版书籍、发表声明等,掀起了试图阻击“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

二、对河南人的妖魔化历程对于河南人的妖魔化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

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每斤一毛钱。

再经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每斤一毛钱。

2000年年底,媒体接连爆出河南尉氏县“棉花掺假”案和河南省原阳大米“毒大米”事件。

以及此后在各大媒体上面频繁爆出洛阳大火、输血感染艾滋病、贪官形象印入教科书、克扣民工工资、拐卖甚至走私妇女等河南丑闻。

一段时间,河南人成了“讨厌”、“贱”、“骗子”等的代名词,在媒体上只要提到河南人几乎都是负面的消息,给河南以外的人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几乎整个河南没有一个好人,不是贪官就是骗子,对于河南人的妖魔化成为了一种现象,定格在了受众的心目中。

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

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

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小品是一门借助语言来塑造、描写人物的舞台幽默表演艺术。

在中国喜剧小品中宋丹丹小品具有代表性。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宋丹丹小品经典语录头发也变白了,皱纹也增长了,我的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秋波是啥玩意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呢,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昨天今天明天》)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说事儿》)克隆绵羊,没爹没娘!(《回家》)你太有才了!(《策划》)想当年你一曲小喇叭吹开了我少女的心扉!前脚一抬,到这儿;后脚一抬,到这儿。

现在鞋上去了,腿上不去了!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真的么?(《懒汉相亲》)生男生女是老爷们决定,你种了辣椒能长出茄子来呀?听听,还盲流呢,离流氓不远了!(《超生游击队》)我看你绝对是没事找抽型的!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动物园召开全体动物大会哪个动物没有来?我把老年人研究的那是相当深刻呀!走了,伤自尊了!(《钟点工》)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

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我都畅想好了,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

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于是乎我冒出个想法。

现在的经理也多 ,就连我们后头的老扬头去年养了两只种羊,现在见面都管叫羊总了他那脸长得吧,过去那是“哭笑不得”,现在成了“紧急集合”……你多大鞋。

你多大鞋我多大脚。

大妈呀,快让大哥回家吧,别人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

哦~耶~两个人结婚未必是为了过一辈子在18到28岁时能有姣好的容貌,在28到48岁时能有良好的性格,在50岁以后就要有大量的现金。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天,让你舍不得延续。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舆情案例分析一、事件简介2017年春节前夕,微博用户“琳哒是我”曝光自己在云南丽江游玩被无端殴打致面部毁容的经历,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

极具视觉冲击的照片、屡屡曝光的旅游乱象,令这起事件瞬时引爆舆论场。

丽江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但因通报内容针对性不足,在核心议题上表态含混,招致当事人不满,并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二、进程实录1.舆情起点:女子微博称被打毁容引关注1月23日和24日,一名女游客微博附照片爆料自己2016年11月11日在丽江宁蒗烧烤摊挨打遭毁容的经历,并对警方拒让其做伤情鉴定、未告知案件进展等提出质疑,当晚全民热议引爆网络。

随后,《法制晚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第一时间关注该事件,媒体转载时多沿用了《丽江遭暴打女子:无法接受毁容事实已拟好遗书》等颇具煽情意味的标题,进一步助推舆情发酵。

同时,在诸多网民、网络大V及各类营销帐号的“帮助”下,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微博话题成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2.舆情蔓延:官方两次通报未获承认1月25日正午,@云南丽江警方公布关于“丽江发生打;...'人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中。

并称,受害人的伤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条,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鉴定。

然而,迎接丽江警方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片“护短”的质疑之声。

1月27日,丽江市当局、丽江警方再次通报了变乱的最新进展,称单方因互嫌对方喧哗吵闹引发冲突,涉案的和某松等6名立功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丽江警方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导致舆情未能有效平息。

3.舆情翻涌:官方失言导致舆情反弹随着案情逐步清晰、司法程序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个案舆情趋于平稳之时,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一条含有侮辱受害人内容的微博,直接导致了舆情的反弹,舆论的负面倾向进一步加深。

2022新闻报道错误的例子

2022新闻报道错误的例子

2022新闻报道错误的例子
1.北京打工寻子
2.柬埔寨血奴案
3.清华博士报考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
4.美团骑手勒索事件
5.哈尔滨男子烧伤事件
6.P站制裁俄罗斯
7.棒棒糖女孩持枪反抗俄军
8.韦东奕帮博士团队解决数学难题
9.流浪猫协助警方破案获奖
10.专家不建议多用空气炸锅
二、假新闻真题呈现
三、假新闻核心知识点
一、年中假新闻案例盘点
1.北京打工寻子
今年1月份,一条关于赴京打工寻子的新闻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关注。

文章对北京这一轮疫情中通报的一个病例到北京寻找孩子、辛苦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文中涉及山东威海公安的部分受到广泛关注,文中提到的岳某儿子在威海失踪后当地警方出现推诿、不定位手机、不调监控、三个月才立案等情况引起一阵热议。

后威海公安发布情况通报,先前指责公安机关推诿、不调监控、不立案、不做DNA的情况居然均为不实报道。

而且,警方通报的案发
时间与新闻报道中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新闻失真案例2022

新闻失真案例2022

新闻失真案例2022西安某中学新京报曾以极端猥琐轻佻的标题造谣某中学校规。

称“某中学男女学生相处前,要先量一下尺寸,太短不行”。

中国大妈掌掴店员新京报曾经造谣某中国大妈一言不合掌掴洛杉矶某免税店服务员,引发网友对中国游客在国外不文明行为的大讨论。

但是随后就被辟谣,报道称:中国女游客在洛杉矶国际机场(LAX)Tom Bradley国际航厦DFS免税店购买CHANEL香水,女店员刷卡后丢失顾客信用卡并拒绝提供监控记录,态度恶劣,最终信用卡在刷卡机旁找到,提醒出国旅行的同胞购物时提高警惕,防止信用卡丢失或离开视线后被盗刷,尤其在机场免税店更该提高警惕。

汶川地震伞兵队新京报曾造谣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英雄连伞兵队牺牲4人、失踪10人。

而当事人之一指出,空降兵15人跳伞,无一牺牲。

烟台苹果新京报曾发布报道称烟台苹果套药袋长大,农残量超标严重,导致烟台苹果滞销,果农损失惨重。

随后被新华网辟谣,但是果农的损失却无法挽回了。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烟台人对新京报咬牙切齿。

成都交警新京报曾以“网友爆料”的口吻,造谣交警在执法过程中用棍形物殴打肇事司机致死。

随后被平安武侯辟谣,原来是肇事司机在冲卡过程中造成交警和群众受伤,在被控制的过程中身体异常抢救无效死亡。

砍老师事件新京报报道某高中生刀砍老师后被老师群殴抢救无效死亡。

引发大规模讨论,其中不乏对教育制度的抨击和该校老师的辱骂,结果随后反转,该高中生是自杀身亡,并无“老师殴打”情节。

江歌案江歌案中,新京报发布的报道捏造江歌一岁丧父的情节。

污名化军人新京报曾在对逃犯马廷江的报道中捏造其“退伍军人”身份,引发讨论。

随后被打脸,马廷江在20岁时就因抢劫而入狱,随后参与贩毒等犯罪活动。

有网友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涉军信息,不出乎以下几个目的(引用部分出自微博公众号猫眼看天下):新京:逃犯马廷江当过五年兵依据何在?一是借机抹黑人民军队。

看看中国军队培养出来的都是什么人。

一退役就上街抢劫,可见部队乱到什么样子。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12月3日早上5点多,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的图片,图中大妈一脸痛苦,外国小伙一脸无辜。

报道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

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

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最后双方在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当天7点48分转载了此组图片。

随后,这条新闻被广泛传播。

凤凰网联系到了图片拍摄者李先生,据他介绍,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他驾车路过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时,看到一名四五十岁的女子摔倒在路上,一名外国男子将其扶至路边,两人发生拉扯。

凤凰网记者还联系到了外国男子的女友王女士,她证实,经检查女子有轻微的皮外伤。

稿件还证实,支付1800元是在警方的调解之下。

然而,北京警方12月3日晚回应称,外籍男子因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将被进行处罚。

在警方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12月2日10时33分许,一辆载有两人的摩托车转弯时在斑马线上撞上一名身穿黑色大衣的女子。

该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

二、反映问题:1部分记者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知不足,职业素质的缺失,导致了新闻报道未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仅通过片面的采访和图片就断定事实从而写出带着巨大偏颇性的报道,给当事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民众对于国人碰瓷现象的深恶痛绝,类似的报道一经发布便能引起网友的巨大反响,反映了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愤怒,加之该报道中明显的“国别”标签,不仅反映出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羞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对于外国人文明素质的概念性理解,即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讲文明、更有素质等。

三、出现原因:1社会层面的原因其一,社会风气浮躁。

假新闻案例及失实原因分析

假新闻案例及失实原因分析

假新闻案例及失实原因分析一、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3月25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则《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

报道称,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3月24日下班回家路上,女孩看到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后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盒饭,然后亲自喂饭。

经深圳媒体证实,整个行为其实是某商业展的炒作。

附近一位目睹拍摄过程的报刊亭老板称,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拍照的男子离开。

此后,策划者出面致歉,承认照片是摆拍。

失实原因:记者未严谨地核实新闻事实,没有善尽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

炮制出虚假新闻,无中生有。

二、温州乞丐流浪9年回家获700万拆迁补偿4月7日,江西《信息日报》刊发该报记者的报道《流浪9年回家瞬间变“富翁”》。

报道称,2004年7月,家境贫寒的温州男子朱景,远离家门闯荡自己的事业。

因为连连亏本,朱景9年来风餐露宿乞讨流浪,甚至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

今年3月27日,经过50天的治疗后,萍乡救助站将病情好转的朱景送回家乡浙江温州。

悲喜交集中,哥哥朱忠告诉失踪9年的弟弟,前几年家乡搞城中村开发,他已获得700余万元的土地补偿金。

4月8日,《现代金报》刊发报道称“这是一起假新闻,报道称,该男子并非叫朱景,而是叫朱景修,家住平阳县昆阳镇后垟村。

在朱景修离家前后,老家的房子没有任何变化,离家期间也未有征地和拆迁。

实际上,他当时是因赌气离家出走的。

这9年来,他开过出租车、当过保安,进过黑砖窑也挖过煤。

直到2010年,他才因肺结核病重而开始行乞。

失实原因:其广为传播可能更多地折射了房地产开发、一夜暴富等这样的社会焦点话题,导致了传统媒体、媒体官方微博等在假新闻面前集体沦陷。

记者未做深入核实,信息日报社把关不严,导致报道失实。

三、2014年放假安排2013年11月13日傍晚起,多家媒体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纷纷发布据称来自中国政府网的“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的消息。

按照这条放假消息,2014年元旦放5天,春节放9天,元宵节放假2天,清明节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5天,端午节放假3天,中秋节放假3天,国庆节放假9天。

启用情妇“理”财的双面厅官

启用情妇“理”财的双面厅官

24关注·反腐报道采访手记很多贪官,都是因对家人管教不严,妻子太贪或者子女太贪,将身居要职的官员给拉下了水。

但此案却正好相反。

妻子宁愿和为官丈夫共守清贫生活,不愿让丈夫堕入贪腐的深渊。

可惜官员不自爱,没能珍惜妻子的这份大义,反而将妻子的严厉当做自己发财的绊脚石,背着妻子,将受贿得来的钱,交给情人,“别出心裁”让情人用贿金去放高利贷做投资……2017年7月3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杨新立(河南省农村发展信用社原副主任)有期徒刑十年,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严妻真心告诫,丈夫屡教不改河南省农村发展信用社原副主任杨新立(副厅级)出生于一户普通农家,杨的妻子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有名望的高级知识分子、农业专家。

两个简单的人,组成了一个简单的家庭。

平时生活上,在吃、穿、用方面,二人都是很随意的人。

常常从公公婆婆家里拿一些自己家种的蔬菜、米之类的就能吃得美滋滋的,去的时候,给老人家带一些饼干、糕点、水果之类的,老人家也很高兴。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在2014年7月31日这一天,被无情定格、被彻底打碎!河南启用情妇“理”财的双面厅官文、图/汪宇堂 张宇快将钱退回去,否则……”“否则什么?”杨新立突然扯大嗓门,怒吼道。

见丈夫发火,杨妻只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语气沉重地告诫:“你自重吧……”原来,杨新立的“朋友圈”里,很多都是私营企业主老板、业务员及信用社内下属,杨新立与他们因工作关系结识,受贿行为也就发生在正常工作中……腐败源起“热心肠”笔者翻开杨新立的履历发现:30年间,第一个十年,他先后从事编史修志和乡镇基层工作,锻炼了他的文字写作与群众工作能力;第二个十年,他从事党政办公室工作,历任县区办公室主任、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无数个节假日、礼拜天他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第三个十年,他由机关公务员变成了银行业高管,职务由处级晋升为副厅级。

在杨新立被指控的500多万财物中,将近四分之一是其为贷款人提供帮助,从中收受贿赂。

4821110_析官员应对媒体“众生相”____

4821110_析官员应对媒体“众生相”____

新闻前哨最近,接连不断发生官员应对媒体“失误”的事件:4月4日,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近800只鸡饮水后死亡,村民发现地下水即使在400米深的井下也呈粉红色,且23年来做饭只敢用纯净水。

该村附近有一家化工厂,生产染料中间体。

该县邓连军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如果放上一把红小豆,也可能出红水,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

”一时,邓连军落得“红豆局长”的“雅号”。

4月12日,面对凤凰古城实行门票148元、部分商户集体歇业讨说法等问题,凤凰县副县长高湘文与商户沟通时称“很多人不在乎门票”;13日,常务副县长赵海峰在与新闻媒体座谈时,也称“阵痛是必然的”。

这些引发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也于14日连发“三问”。

问题在于,此类事件远远不止两例,可见官员应对媒体的基本的“误区”。

一、案例江苏电视台直播爆炸事故遭官员打断2010年7月28日,在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引起全国关注的同时,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直播该事故的一段现场连线视频也在网上炒得鼎沸。

连线记者王吉强在介绍抢救进展时,一名官员堵住镜头,逼问“哪个让你直播的?”在官员的阻止下,连线记者无奈中断了直播。

这段被网友称为“直播门”的事件,尽管最初上传的视频被删除,仍不断有新的网站上传和转载,经南方都市报记者从多渠道核实,这位官员是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于28日中午12点15分直播爆炸现场情况时,连线记者正在介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情况,一名官员走上前来质问记者:“你是哪里的?”确认记者来自江苏电视台之后,他再次质问:“哪个让你直播的?”记者回复官员说:“新华社记者在那边,要不您去找他?”该官员打断了记者,继续追问:“你把电话给我,哪个让你直播的?”记者无奈中断了直播信号。

画面切换前,官员追问的画外音还在继续:“你留个电话给我……”央广“中国之声”在黑龙江抚远“失声”2012年12月14日,黑龙江省抚远县开发商在政府大楼坠楼身亡的事件被央广“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播出后,在当地的播出几度中断。

陷入僵局时,如何重新打开局面

陷入僵局时,如何重新打开局面

陷入僵局时,如何重新打开局面在交际中把握对方的心理,审时度势,然后凭借恰到好处的说辞来化解尴尬与僵局,是一项值得重视的社交能力。

在生活中,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种种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尴尬或僵持场面的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打圆场,那么就很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不快,干扰事情的正常推进,甚至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和友谊。

星期天,小莫一家包饺子,母亲擀饺子皮,小莫夫妻俩包。

不一会儿,女儿从外面跑进来:“我也要包。

”母亲说:“小玉乖,去洗了手再来。

”小玉没挪窝,在一旁蹭来蹭去。

妻子大叫:“蹭什么!还不去洗手,弄得一身面粉,我看你今天要挨揍。

”“哇……”5岁的小玉哭了起来。

“孩子还小,懂什么?这么凶,别吓着她!”母亲心疼孙女了。

“都5岁了还不懂事,管孩子自有我的道理。

护着她是害她!”妻子很不高兴。

“谁护着她了,5岁的孩子能懂个啥,不能好好说吗?动不动就吓她!”小莫一看,自己再不发话,“火”有越烧越旺之势,便说:“我说,今天这饺子可就太咸了哟!平日里,街坊邻居、朋友都说我有福气,羡慕我有一个热情好客、通情达理的母亲,夸奖我有一位事业心强、心直口快的妻子,看你们这样,别人会笑话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小玉还不快去让奶奶帮你洗洗手,叫奶奶不要生气了。

”又转向妻子:“你看你,标准的‘美女形象’,嘴噘得都能挂10只桶了。

生气可不利于美容呀!”妻子被他逗乐了。

那边,母亲正在给孩子擦着身上的面粉,显然气也消了。

小莫借着别人之口把母亲和妻子都夸奖了一番,并且提醒她们,如果不停止争吵,只会引来别人的笑话。

两位当事人受到赞美之后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为了保持自己在街坊邻居中的美好形象,她们立刻顺水推舟、相互和解,一场“家庭纠纷”由此解决。

(1)制造幽默气氛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宴,外宾见了汤菜内的笋片疑似法西斯的图形时,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询问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一看,发现图案是由于汤汁翻滚造成的,便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标志,是中国传统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齐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听了这机智巧妙的解说,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友好热烈,这道汤菜很快被吃了个精光。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新闻事例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新闻事例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新闻事例近日,一则北京警方通报动物园游客下车冲向虎群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据报道,10月23日,大兴警方接报警称,有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内违反游园规定,自行下车擅闯白虎展区,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所幸因行为人触发区内安全防护装置,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抢救,现场并无人员伤亡,目前行为人江某也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江某这种危险的举动,显然已经扰乱了公共安全秩序,浪费了宝贵的公共救援资源,不仅将自己的生命逼向终点,同时也影响了动物园的正常运行,更是对规则制度的一种漠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而这种漠视规则的病态行为,早就该治治了。

早在2016年,就发生过此类事件,2名女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猛兽区私自下车,被咬伤身亡。

近年来,此类事件时有发生。

总是会有一些“不听话”的游客,擅自下车,闯入猛兽区。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惨痛经历并没有给后来者以教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遵守规则,拿公共安全秩序当儿戏。

近年来,不少景区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咋舌的行为。

究其背后的原因,我认为,一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诸多人为了博眼球获取流量,再加上畸形的猎奇心理的催化,便置规则于不顾,造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扭曲行为。

再者,由于相关景区的规章制度不甚完善,惩治力度过轻,不足以给违法乱纪者以深刻的教训,所以才会一再导致此类事件出现。

幸好,大众对于规则愈加重视,社会各方都不断进行完善调整。

重视并遵守规则,再次被强调。

一些地方出台了“有偿救援”的相关规定,许多景区也将规章制度反复重申,面对违法乱纪行为,新时代文明游客也会进行劝阻。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不只是动物园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将遵守规则牢记心间。

小到过马路,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都离不开规则二字。

管理方制定严苛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厘清责任义务,而大众也应重视并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漠视规则,其实是对底线的突破,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这种病态行为,万万不可纵容,得治。

中国官员“门事件”愈演愈烈

中国官员“门事件”愈演愈烈

中国官员“门事件”愈演愈烈作者:综合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21期“门”是如何“建成”的?像云南艳照门这样与“色”有关的“门”占据了此类丑闻的大多数,也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类,官员们某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撩拨着人们窥私的欲望。

仅次于“色”的便是“财”,此类事件大多牵涉贪腐,最有名的当属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的“天价香烟门”。

还有一类“门事件”与官员的说话有关,一些“雷人雷语”很容易酿成民意沸腾的事件。

比如2010年7月南京化工厂爆炸案发生后,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逼问现场采访的记者“哪个让你直播的”,由此酿成一桩“直播门”——此类“说话门”一般不涉及贪腐行为,更多是对官员心态的一种监督。

至于这些“门”是如何“建成”的,则当属新的传播技术“居功至伟”。

“这些被曝光案件的严重程度远比不上官方自己调查披露出来的涉及几个亿的案件,但是为什么这类‘门事件’比较火?就是因为其中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倪星说。

记者的统计印证了倪星的判断——绝大部分“门事件”的起源地都是互联网。

其中,又以论坛发帖曝光的形式为主,2011年以来通过微博曝光渐成新趋势。

牢狱之门还是旋转门?对于那些选择在网络曝光丑闻而非去纪委举报的发帖者而言,显然是看中了网络生成“门事件”进而推动对相关官员调查、处理的有效性。

相关地方政府对于五花八门的“门事件”也没有小看,且已逐渐形成一种应对模式。

记者统计,“门事件”被曝光后,相关政府或纪委几乎都会组建调查组进行调查,或召开党委常委会决定对当事官员的处罚,以应对民意。

免职的处罚决定更屡见不鲜。

而舆论亦对另一些地方政府的处理手段存疑——他们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后,就再没有了下文。

2011年6月,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法院院长范海涛遭遇“开房门”,樊城区委立即明确表示,已成立联合调查专班,迅速调查,并承诺将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认真处理,但至今仍无后续结果。

“社会越关注、越荒唐、高层领导越批示,越有人重视,就处理得更严重些。

央视主持人妻子大闹发布会自爆感情纠葛(图)

央视主持人妻子大闹发布会自爆感情纠葛(图)

央视主持人妻子大闹发布会自爆感情纠葛(图)
发送短消息
胡紫薇上台欲发言。

胡紫薇发言情绪激动,张斌在一旁很冷静。

沙桐等人一齐拉胡紫薇下台。

胡紫薇情绪失控开始哭泣
12月28日下午3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改名为奥运频道新闻发布会召开。

会议进行到中途,主持人张斌正要介绍乒乓球运动员王楠上台之前,一个女人突然出现,眼尖的现场记者认出她就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张斌的妻子。

张斌妻子想上台发言,被张斌强行拦住,胡紫薇说给我一分钟就可以,随后甩开张斌上台拿起麦克风开
始讲话:“2008年来了,大家都能过一个好年,我和张斌就不能了。


随后她断断续续说,意思是张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貌似两人发生了感情纠葛。

央视副台长江和平和另外几人赶紧上台把胡紫薇劝走。

张斌在王楠发言前,上台说对不起大家,然后发布会继续。

由于发布会的重要性,央视的副台长、总编辑均有出席。

关闭窗口。

搞笑新闻事件

搞笑新闻事件

搞笑新闻事件
1.一只熊猫在动物园里偷走了一个冰淇淋,然后被园方追赶了半个小
时才被追回来。

2.一名男子在超市里试图偷走一瓶香水,但被店员发现后,他却声称自己只是在试闻香水的味道。

3.一名女子在餐厅里点了一份牛排,但当服务员送上来时,她却发现牛排上面有一只蜗牛在爬行。

4.一名男子
在公园里散步时,被一只鸽子从头上飞过,结果他的头发被鸽子的粪便弄
得一塌糊涂。

5.一名女子在地铁上睡着了,结果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头发被
一名男子用口红画了一些奇怪的图案。

6.一名男子在酒吧里喝醉了,结果
他走出酒吧时,却走进了一家便利店,然后在那里睡了一整晚。

7.一名男
子在游泳池里游泳时,被一只鸭子追着咬了一整圈,最后他只好爬出水池
逃跑。

8.一名女子在购物中心里试穿衣服时,结果她的裤子却被卡在了试
衣间的门上,最后只能被店员救出。

9.一名男子在公园里散步时,被一只
松鼠追着咬了一整圈,最后他只好爬上树上躲避。

10.一名女子在地铁上
看到一只小狗,结果她一直跟着小狗走,最后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自己的
站点。

纸包子事件

纸包子事件

纸包子事件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播出"纸做的包子",节目一开始援引"业内人士马先生"爆料称,用废纸制作肉馅"已经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并安排记者在朝阳区十字口村暗访这种现象,随后联系朝阳区左家庄工商所做突击检查,相关商贩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被取缔。

节目最后还通过海淀区的卫生执法人员,提醒观众识别纸箱馅包子的方法。

7月10日,北京卫视(BTV-1)《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

7月16日有报道称,"纸馅包子"摊主仍然在逃,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全市23家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负责人表示正在继续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开展在全市范围的专项治理行动,希望市民举报。

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

相关媒体报道:一、事件的揭露"纸包子"事件起因于2007年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所播出得"纸做的包子",播出之后引起社会及媒体的普遍关注。

7月10日,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

随后,报道经北京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转播,又被包括中央电视台、美国ABC、CNN、英国BBC在内的国内外各大媒体转载,一时间引起群情激愤。

7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用废纸箱加工的"纸肉馅"包子新闻一出,搅得市民对包子这一早餐保留项目产生"信任危机"。

借舆论之势发展旅游的例子

借舆论之势发展旅游的例子

借舆论之势发展旅游的例子1.不买鼓就辱骂游客:国庆假期第5天,“大理女店员辱骂游客”事件引发各大媒体和舆论广泛关注。

伴随着事件的进展,不少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舆论热度持续发酵。

10月6日,当地官方回应大理女店员辱骂游客事件,经查情况属实,已责今涉事经营户关停整改30天。

官方的回应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扩散,大理“女店员辱骂游客”伴随着事件的进展,相关舆情热度迅速攀升并于当日的18时达到峰值。

2.大象误食游客投喂塑料袋:2020年10月7日在昆明动物园,游客将一个裹着塑料袋的苹果扔给大象,导致大象误食。

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园区各处都设有“禁止投喂”提示牌,大多数游客都能遵守。

不过长假期间游客数量暴增,偶尔还是会出现不文明行为。

旅游不文明行为加大了景区的运营成本,胡乱投喂食物更会造成动物营养失衡。

借助软件舆情监测软件对网友热议词云进行分析发现,“不文明、残忍、丧良心”等主要为谴责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罚款、惩治”等词汇主要表达网友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认为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3.雪乡15元烤肠PK泰山5元矿泉水:近日网曝雪乡食品价格过高,烤肠卖15元一根遭游客吐槽。

当地媒体发文喊“冤”,表示“可以参考一下泰山山顶矿泉水的价格”。

12月1日,记者来到泰山风景区实地走访,了解到泰山中天门农夫山泉、冰露等品牌价格在3-5元不等,随后泰山山顶矿泉水5元热搜榜引发舆论热议,这波回应不但为自己正名,更引来不少网民为其背书,收获舆论一大波好感和同情分,带动泰山趁势又火了一把。

关于泰山5元矿泉水事件,12月1日短暂发酵,并迅速到达峰值,12月2日晚间,事件趋于平息,可以说整个事件热度平息相对较为迅速,也没有引发舆论的二次发酵。

春节氛围营造负面舆情案例

春节氛围营造负面舆情案例

春节氛围营造负面舆情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万家团聚、欢乐祥和的时刻。

有时候在春节期间也会出现一些负面舆情,影响节日氛围,让人感到恼火。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春节氛围营造负面舆情的案例。

第一起负面舆情案例发生在2019年春节期间。

有媒体报道称,某知名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使用了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表现形式,引发了人们的不满和抨击。

在广告中,一位外国演员化妆成中国人,戴着假发,模仿中国人的口音,并且使用了一些贬低中国人形象的手势和动作。

这种歧视性的广告让观众感到愤怒和不舒服,宣传效果也适得其反,被舆论炮轰。

第二起负面舆情案例发生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

有网友曝光了某知名综艺节目在春节特别节目中的一段表演,该节目组请来一位艺人扮演一个虚构的中国传统角色,脸上涂着浓厚的戏剧化妆,使用夸大的表演语言,完全扭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嘲讽和歪曲让人感到不适,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不满。

第三起负面舆情案例发生在2021年的春节期间。

某地政府在春节期间组织了一场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但在演出中却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由于演出场地周围没有足够的环境清洁设施,大量观众在活动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导致现场一片狼藉。

有媒体报道称,这一事件严重破坏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让当地政府颜面尽失。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意外事件,更是对春节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不尊重,是对人们节日心情的侵犯。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该受到尊重和珍惜。

对于那些破坏春节氛围的负面舆情,我们需要警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春节永远都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春节期间出现的负面舆情案例也越来越多。

这些案例不仅影响了春节的氛围营造,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下面就来看看几起春节氛围营造负面舆情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一起因为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内容引发争议的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舆情】“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所用图
片为旧照
【舆情导读】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话题阅读量超过30万次。

但这则新闻中的内容来源于一则网帖,而这则网帖最早发布于一家以农产品经营为目的的公众号上,配图早在4年前就已经在网上出现。

【引热议】
最早发布于一农产品微信公号
一篇名为《回乡不能上桌吃饭城里媳妇掀桌子》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引发网友讨论。

据了解,这篇新闻最早于2月19日刊登于广州某报,随后经多家媒体转载后传播。

上述新闻中以“发帖者称”为新闻来源,描述了一个“城里媳妇”跟着丈夫回农村的经历。

新闻中写道:“发帖者称,丈夫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第一次回丈夫老家过年。

”既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身份。

随后,新闻描述称:“媳妇下厨,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其间婆婆连个下手都不打,让媳妇有点不爽。

等媳妇把十几个菜端上桌,大家已经开吃了,没人等做饭的媳妇。

媳妇忙完看到桌上还有个位置,于是一屁股坐上去……公公不屑地瞥了一眼,轻轻说了句:‘哪有女人上桌子吃饭的,还不出去?’媳妇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看着公公,公公又说‘你怎么还不去厨房吃!’”新闻描述称:“媳妇想着拿着碗筷在那没说话,瞅了老公一眼。

此时,婆婆也赶媳妇出去,丈夫也跟着附和了句:‘出去吃饭吧。

’”最后,媳妇因为生气而掀了餐桌。

新闻中,在对事件描述的过程中多次引用了人物原话,但这些话均来源于同一篇真实性未经证实的网帖。

【发展趋势】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事件话题阅读量超过30万次,广大网民对于这种民族陋习进行了一番热议,但剧情却在今日开始反转,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后,又在网络中掀起了第二次热议,在今日9时左右是事件高潮时期啊,也是三大主要来源巨头发布量最高时期,其中网站在这个时间段的发布量偏多,其他事件发布量相对较少。

【来源分布】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事件微博是主力军,占据信息量总数的54.3%。

网站和新闻分别占据总数的15.7%和25.6%。

其中网站主要的来源来自中国公民全民新闻网,在中国公民全民新闻网中相同文章15篇。

【网友意见】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墨音青尘:新闻是假的,但是谁能确定这种负能量的事情不存在吗?其实人们关注的已经不是那一个人的假新闻了,而是那种新闻里曾经真是发生于现实的事件。

打比方,“a碰瓷”这件事是假的,a没有碰瓷,但是“碰瓷”却真实
存在。

@长大后忘记种太阳:就是觉得这种新闻假不假有什么关系嘛妈的还用辟谣[打脸] 是会引发社会动荡还是掀起城乡之间的战争[拜拜]所以315是要打假新闻嘛[微笑]
@想你卡卡西:我觉得一些事就是真的,当事人觉得没面子了,就要求媒体辟谣一下,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就像以前某媒体曝光某牙膏有毒不能用,后来又辟谣说没那回事。

@Erica靖儿:新闻假不假,女人不上桌吃饭却是真有的,本人真正遭遇过呀。

感觉特郁闷,这就是我大中华的礼仪传统啊……
【反转新闻】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

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标签”决定态度。

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去探究事实和是非。

一些误导舆论者,都善于借助标签去操纵舆论。

知道公众同情弱者,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公众就很容易不去问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而条件反射般站在“弱者”这一边了。

想让舆论同情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小贩、低保人群、农民工、下岗工人、乡村教师、被强拆者之类标签,或者贴上曝光官员遭打击、举报贪腐等符号;想让舆论恨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富人的孩子、官员的后代、开宝马的、开奥迪的标签。

这样的情形很多其实是违反新闻规律的。

实际上,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下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不断挖掘和官方的调查,才会越来越清晰。

从开始不清楚到最终真相大白,这是自然规律。

可新闻反转往往并非如此,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呈现,而是标签的变换。

因为很多人浮躁,不看事实和是非,只根据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去站队。

可在新闻中,身份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因为一个人有多重身份,是患者,也可能是官员,假如只根据身份去看,态度很容易发生变化。

网络传播之所以热衷于贴标签,是因为这方便读者偷懒。

事实很复杂,一些人不愿意深入细致地探究,贴标签的行为可以代替复杂的思考过程。

所以,在缺
乏独立思考精神的舆论场里,标签传播会被很多人采用。

它简单,直接,不需要真正动脑。

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在复杂、多有变化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

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

这就是罐头思维。

标签,其实也是一个罐头,它免除了一些人的思考,却在简化和扭曲事实中误导了受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