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然辩证法习题解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0.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P20.2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P20.3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P21.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1.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5 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2.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2.3 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3.1 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书903.2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3.3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3.4 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3.5 什么是科学精神,书98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3.6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4.1 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4.2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4.3 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4.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4.5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4.6 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5.1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5.2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5.3 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5.4 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6.1 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6.2 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6.3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6.4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7.1 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7.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7.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7.5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0.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简答1-8)
南通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卷( A )第1页共2页出卷日期2014年8月16日南通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卷(A)第2页共2页论述题:1.如何正确认识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答: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的工作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合,而人文文化则指科学文化以外的文化。
可见科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体现科学技术工作与其它人类活动的区别、联系和影响。
①科学技术使用中所体现的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影响。
首先在物质方面,人们在运用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机器,人与机器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且可以轻松完成复杂的工作。
人们意识到了机器功能的强大,也使人们产生了对机器的依赖。
这样,很多人文生活也被机器化了。
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电子游戏,它完全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
而很多传统的游戏如足球、篮球、纸牌、麻将都被设计成软件,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游戏,而且近几年网络的发展使这些游戏可以在全世界的玩家中进行。
类似的还有以往由人来实施的按摩等服务也可以由机器代劳、传统的交流方式由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的交流等等。
②科学文化发展对人文文化的影响不仅只是对传统的文化影响;由于现代的科技的发展,新的生活方式又对人们的思想有了一个回馈式的影响。
举同样的例子:由于网络是相对虚拟的一个世界,并没有完善的法律的约束,使得道德成了网络秩序的维护者,但道德又是非强制性的,所以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无所忌惮的公然辱骂等等不良行为成为普遍的现象。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网络也使人们有了发泄的机会,减轻了现实中的压力;其实,科学技术的使用带来的对人文文化的影响存在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代。
而近一个世纪只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以前,而使这种影响体现比较明显而以。
③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人文文化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学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并从科学外部输入各种资源。
科学外部的动力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层面的科研需求,社会生产需求,技术仪器和技术问题,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价值观和人文传统等。
(2)科学发展的部动力科学系统外部的动力要与部的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科学发展的部动力来源于科学系统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与热情;科学问题历史和科学实验提供的题材;科学实验(事实)与科学理论(假说)的冲突,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科学学科的分化和专门化,从原来的学科中逐渐分离出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新学科研究对象围变小,认识层次更深入,从而使得科学向纵深发展;不同研究团体学术观点的论争等。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ZJNU)2015
思考题6题*10分=60分分析题2题*20分=40分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重要理论基石包括哪些?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生态自然观的确定、基本思想及实现途径5、谈谈你对科学及其判据的理解6、科学及其本质特征7、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8、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领域。
9、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
10、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
11、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重要理论基石包括哪些?“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运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借鉴当代人文社科学术新成果,力图以作出自己的回答。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
•自然辩证法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二、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利于深化对人和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2、有利于理解科学,消除科学与人文冲突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基本思想:–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础–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人类和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 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霭等现象,阐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二、 请结合医学案例辩证解析伪证模式、纲领模式及假说结构中每个要素在医二、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在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8:30—9: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每题50分,共100分)一、从哲学与医学关系出发,试述唯物主义三种自然观对医学影像。
二、请结合医学案例说明科技三部曲中前两部曲每个内容在医学科研中的根本意义。
意义。
(部分答案DIY ,仅供参考呵呵哒),仅供参考呵呵哒)联系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简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东三省等地区,不断遭受雾霾侵袭。
但无可否认,可否认,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作为人类深度参与和改变环境的结果,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雾霾的出现将越来越频繁,对于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
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气污染构成了雾霾形成的主因,而工业废弃物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的排放又是大气污染的主因。
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恶果开始以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开始出现。
自然辩证法2015答案
2015年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1.你如何理解和认识自然辩证法?试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或作用。
(共910字,无专业结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意义作用: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到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观察食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想。
科学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史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015年12月24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导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答: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是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们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3、自然辩证法包括哪些内容?答: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背景下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5、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和规律, 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6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自然辩证法题目及答案(全部)
⾃然辩证法题⽬及答案(全部)《⾃然辩证法题⽬》C11、什么是⾃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的各项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什么是⾃然辩证法:⾃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与⾃然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然和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
⾃然辩证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论。
是研究⾃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及⼀般⽅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法论的总称。
⾃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主要内容有三个⽅⾯:⾃然观——关于⾃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与⾃然的辩证关系等;⾃然科学观——关于⾃然科学⾃⾝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然科学⽅法论——关于研究⾃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般⽅法论。
⾃然辩证法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然观、认识论、⽅法论与价值论⽅⾯,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是⾃然观,即对⾃然界辩证法的研究;⼀是⾃然科学观,即对⾃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①⾃然观。
这⽅⾯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们关于⾃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然发展史和⾃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使⼈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进⼀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
从⽽,把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提⾼到同⾃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平。
②⾃然科学观。
⾃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法论⽅⾯研究⾃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法和⾃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习题加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2.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工业革命浪潮对农耕文明的冲击,科学技术活动职业化,旧自然观的终结,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属性:学科性质:(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4)综合性和开放性第一章自然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论述):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2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2015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整理
2015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无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考试其中四道题(简答或者材料题)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⑴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有两条: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是坚持以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⑵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⑴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⑵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⑶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5自然辩证法习题解答
2015自然辩证法习题解答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如何走?1)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
计划生育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的核心; 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污染和改善生态)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基本国策所规定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民族的觉悟和共同的努力奋斗。
(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实行全面节约的战略, 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
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 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完成的。
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
(4)充分发挥我国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各种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几乎都处于劣势, 只有智力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当的优势。
几十年来,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独立地发展了自己的高新技术。
在走向21世纪之际, 这是我国主要的可依赖的优势条件。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世界经济正在日益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格局, 全球性环境问题将整个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
从环境保护正在促进产业技术和工艺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点出发, 国际环境合作有可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绪论:1.试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性质和研究领域。
答: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哲学。
地位: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和总体哲学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性质:两个一般性定义: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质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看法研究领域:整体自然界、整体自然科学和整体技术工程活动或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包括对自然的建构关系、认识关系和改造关系)为研究对象。
2.试论科学与哲学的内在统一性关系答: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的具体统一,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所在。
A哲学和科学是内在融合的,这种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具有多重复杂性。
B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C、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
第一章:l.试评价关于信息的哲学本质、哲学分类和三个不同性级质的理论。
答:哲学本质: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哲学分类:存在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
三个不同性级:一级间接存在质、多级间接存在质、主观约定质。
2.为什么说任何物体都是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的统一体?答:信息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
信息是它所表现的事物特征的间接存在形式。
物质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作用双方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痕迹”,就是对作用物信息的接收和储存。
任何物质都已经将自身演化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状态的凝结着种种信息的信息体了。
正是物质的这种信息体性,规定着任何物体都是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的统一体。
3.本章阐释的四个世界理论与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有何异同?答: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根据共存方式划分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物质世界。
第二世界是精神世界。
第三世界是知识世界。
“三个世界”是相互作用的,承认了物质与意识以及意识现象间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但他把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视为同等的,实际上是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势必陷入唯心主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自然辩证法习题解答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如何走?1)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
计划生育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的核心; 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污染和改善生态)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基本国策所规定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民族的觉悟和共同的努力奋斗。
(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建立适合国情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实行全面节约的战略, 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
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 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完成的。
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
(4)充分发挥我国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各种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几乎都处于劣势, 只有智力和人力资源具有相当的优势。
几十年来,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独立地发展了自己的高新技术。
在走向21世纪之际, 这是我国主要的可依赖的优势条件。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世界经济正在日益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格局, 全球性环境问题将整个人类的命运连在一起。
从环境保护正在促进产业技术和工艺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点出发, 国际环境合作有可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2.什么是技术悲观主义?谈谈你对技术悲观主义的看法?十九世纪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诸多问题导致了人们对现代理性主义的反思,一些哲学家对“科技万能”的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批判,甚至对科学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提出了灾难性的预测,滋生出一股悲观主义的思潮。
目前在学术界有关技术悲观主义的解释还较模糊,尚没有统一涵义界定,至今对技术悲观主义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界定一:技术悲观主义是“超越论者”。
这是美国学者E·舒尔曼的观点。
他根据人们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态度和观点的不同, 把技术哲学家和技术思想家划分为实证论者和超越论者两类。
实证论者认为现代技术是一种好的东西,他们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中看到了现代技术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和文化的进展,在他们看来,首先是由于技术的发展才有助于消除人类的苦难,人类的未来能够通过技术得到保障,表现出对技术发展的乐观心理。
超越论者因看重人的主体经验,因而在科学技术的力量中体验到了一种对人的主体的威胁,人的自由被技术危及,他们看到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冲突,对现代技术采取一种敌对立场。
界定二:技术悲观主义就是反技术主义。
美国学者 Florman S·C 持这种观点。
他认为技术虽然由人类所创造,可是由于技术所带来的破坏已经使得人类无法控制,它操纵着人类的行为,并且日益成为一种支配力量,技术的无限制发展使得它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并且给出了埃吕尔、杜伯斯等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 我国学术界也多持这种观点,《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技术悲观主义的:“技术悲观主义是指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并必然给社会带来灾难的一种观点,又称反技术主义。
它是技术决定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怀疑、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主张技术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
”我的看法:技术悲观主义是一种忧患意识,如果说古代的忧患意识“杞人忧天”仅仅是一种不自觉地、无意识地流露,那么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环保主义等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必然”现象。
随着技术的全面渗透和技术理性的勃兴,技术 “恶”的一面充分暴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技术悲观主义就是要把技术从“恶”的一面拯救出来。
可以说,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正是由于技术的这一本性激起了技术悲观主义对它的批判、否定、甚至抛弃。
技术悲观主义提出的问题是尖锐的:在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我们是要保持现有文明的高速发展,还是还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本来面目?限制经济增长,控制技术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不论他们的悲观论调如何,只要我们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就能把握好技术悲观主义的实质。
中国目前所走的现代化之路,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个技术化的过程,从各方面来说,仍然是技术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摆脱贫困、增强综合国力是很重要的,但关键看我们怎样发展科学技术,怎样应用科学技术。
西方现代化已有的危机或弊端对于我国来说是前车之鉴,因而,正视技术悲观主义的合理内核和有益忠告,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积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综上所述,技术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必然要受社会的、历史的、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设定的制约。
我们应当在客观、理性地认识技术的复杂性的基础上,克服盲目乐观与过度悲观的偏激心理,以便更好地发展技术和利用技术,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什么是绿色技术?发展绿色技术有何价值?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绿色技术又被称作环境友好技术或生态技术。
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态运动,是指对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
这一概念的产生源自于对现代技术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状况的反思,可以认为是生态哲学、生态文化乃至生态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
从产业共同体的角度可以将绿色技术划分为两大类,辅助技术和核心技术。
而绿色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助类的绿色技术对产业领域生产过程的改造和创新,二是核心类的绿色技术对产业领域最终产品的影响。
其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绿色技术通过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不断地推动产业的演化。
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内部价值, 指绿色技术开发者或绿色产品生产者获得的价值。
如绿色技术转让费, 清洁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和绿色消费品在市场获得的高占有率等。
二是直接外部价值,指绿色技术使用者和绿色产品消费者获得的效益。
如用高炉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能源消耗,用油污水分离装置清除水污染, 使用绿色食品降低了人们的发病率等。
三是间接外部价值 , 指未使用绿色技术( 产品) 者获得的效益。
这是所有社会成员均能获得的效益( 如干净的水 ,清新的空气),也是绿色技术负载的最高经济价值。
4.什么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哪些问题?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过程不仅伴随着技术变化,而且伴随着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
综合各种对技术创新的解释,其涵义包括以下几点: (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 技术创新是以新的发明或引进新的技术为基础; (3) 技术创新包含“硬件”创新,也包括“软件” 创新; (4) 技术创新的效果是增加效益或提高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具备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基础,但与创新模式新的变动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创新人才较为缺乏。
在众包模式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人才是第一推动力,但创新人才缺乏,而且高端人才和普通研发人员短缺并存,成为制约我国增强创新能力的短板。
2.新型创新平台建设滞后。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基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地创新载体数量较多,但由于缺乏全局性的整体规划,创新力量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联合攻关的能力,存在定位重叠、分工不清、形不成合力、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适应新发展趋势的新型创新载体数量较少、力量较弱。
3.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
科技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来应有的效益,使创新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受市场化程度低、相关服务机构少、科技金融结合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普遍在 80%以上。
5.什么是非理性方法?举例说明非理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常所说的非理性方法, 指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理性方法以外的方法, 其主要之点在于它不是局限于针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逻辑推导或演算,而是受主体自身意志、气质、才情等非理性因素影响, 或绕开逻辑推演寻求契机, 或从对所研究问题以外的活动捕获启示, 这样, 思维的形式也不是像网状循序渐进地扩展, 而是呈火状闪烁与跳跃, 往往表现为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
据此, 非理性思维主要包括想像、猜想、直觉、顿悟、假说、假定等。
二、非理性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主要表现在:(1)动力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
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
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如果人类不是始终怀揣着飞天的梦想,如果莱特兄弟不是对飞翔有着强烈的渴望,那么飞机的出现也许要晚许多年。
如果没有对更快速的到达目的地的想法,那么便捷的交通工具或许依旧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
(2)诱导作用。
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
事实上,了解科幻小说的人就会知道,经典的科幻小说都是建立在严密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的基础上的,也因此,一些小说往往能够“预言”现实。
英国科幻大师、著名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就是这样一位预言者。
早在1945年,克拉克在《世界无线电》杂志上发表论文,详细论述了卫星通讯的可行性,为日后全球卫星通信奠定了理论基础。
之后,他又预言人类将于2000年登上月球。
虽然这些“奇谈怪论”曾被当年的科学界嗤之以鼻,却经受了事实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