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精品)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繁荣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XX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学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是学校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的重要窗口。
第三条重点研究基地的范围:(1)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评审认定的国家级基地。
(2)经国家其它部委、XX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XX省教育厅和XX省社科联评审认定的省部级基地。
(3)经XX省其它政府部门认定的厅局级基地。
(4)由学校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或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省部级培育基地(以下简称“省部级培育基地”)。
第四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按照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和运行机制,坚持“合理布局、重点发展”的原则。
同时,优化配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协同共建研究基地,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精品、创品牌、成特色。
第五条校人文社科处是重点研究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基地的管理、验收与评估等。
第二章省部级培育基地的遴选第六条以学科导向为主的省部级培育基地,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依托的学科是校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或博士点、一级硕士点学科。
(2)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下,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拥有3~5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具有特色研究领域,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研究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
(4)研究人员原则上要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队伍构成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梯度,要注重吸纳校外研究人员、专业人员。
(5)有科学的基地建设规划,目标明确、举措有力。
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方案
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方案
以下是 8 条关于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方案:
1. 咱得打造一个超棒的研讨空间呐!就像一个智慧的大家庭,大家能随心所欲地交流思想。
比如设立各种主题的讨论区,动漫迷们能一起畅谈二次元,历史爱好者能深究上下五千年,这多有意思啊,难道你不想来参与吗?
2. 一定要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库呀!犹如知识的宝藏,让人可以尽情挖掘。
像那些珍贵的古籍、前沿的研究报告,都能在这里找到,这不是超级吸引人吗?
3. 得搞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才行嘞!仿佛是一场场冒险之旅。
比如组织田野调查,像探险家一样去探索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会多让人兴奋呀!
4. 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那是必须的啊!就像是航海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
他们可以给咱解惑、提供建议,难道这不重要吗?
5. 弄个展览厅怎么样?这好比是一扇窗,展示着人文社科的魅力。
把优秀的成果、有趣的发现都展示出来,肯定超赞的!
6. 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多好哇!好比是一座沟通的桥梁。
大家能在这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这多有意义,你还不心动吗?
7. 设计一些竞赛项目呗!就像是一场激烈的赛跑,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谁不想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呢?
8.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温馨的氛围哟!好像一个温暖的怀抱,让大家愿意常来。
在这里能感受到亲切和友好,这样的基地谁会不爱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得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要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目录一、总则二、管理体制三、人员管理四、项目管理五、人才培养六、成果管理七、学术交流八、经费管理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十、档案管理十一、报告制度十二、检查评估十三、附则一、总则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6.14•【文号】教社政[1999]10号•【施行日期】199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1999年6月14日教社政[1999]10号)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要点》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任务,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体制的改革,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要点》提出的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要求,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分三年滚动评审确定100个左右具有国家级水平的重点研究基地进入建设计划,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动态监测评估等措施,围绕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项任务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到2001年,使列入建设计划的重点研究基地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到2005年,使每个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再经过几年的建设力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二、建设标准通过3-5年以至更长时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每个重点研究基地达到如下标准:1、通过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产出重大研究成果,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并建立起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为了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而设立的一类研究机构。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基地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四川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
该基地设有专职研究员和学术秘书,他们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类研究项目,引导和指导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同时,基地还设有一系列完善的科研支撑平台和实验室,为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资源。
该基地重视学术交流和合作,常年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基地还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和提供科学支撑,基地为四川省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基地将继续发挥作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1. 引言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是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次全面评估。
该测评旨在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推动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以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是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检验和评估。
它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广度扩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为改进研究条件、提高研究质量提供指导和建议。
3.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主要内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测评结果中首先要评估的是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
它包括学科的覆盖范围、学科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估。
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科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3.2 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是评估一个研究基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研究基地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方面,需要考察研究基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频率和深度等。
3.3 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基地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方面,需要评估研究基地的资金投入、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资源条件,以及团队的人员结构、学术能力和研究团队合作能力。
4.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启示和建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可以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建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称教育部重点基地,是教育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的专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机构。
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设立旨在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交流合作,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一、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重点基地的设立是教育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优化学科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建设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组织架构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组织架构包括基地领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等。
基地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组织协调基地内外的相关工作;学术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负责评估基地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科研团队是基地的核心力量,由一批有实力的学术研究者组成,共同开展重点研究项目;研究中心则是基地的实践平台,通过设立不同的研究中心来推动具体领域的研究。
三、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研究内容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
基地的研究项目既注重理论研究,也注重实践研究,力求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
基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以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四、教育部重点基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教育部重点基地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基地进行讲座和交流。
基地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五、教育部重点基地的示范作用教育部重点基地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其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可以带动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的协同发展。
XX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XX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制定《XX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第二条我校基地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
同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对相关具体事宜作出规定,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机构建设第三条基地为独立的开放性科研实体机构。
第四条基地拥有独立的办公室用房、实验室和资料室用房,每个基地用房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第五条基地应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按教育部基地建设要求,学术委员会作为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指导机构,必须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制定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参与重大项目和其它开放研究课题的评审并提出资助额建议;参与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监督;协调本学科研究领域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
第三章人员聘任第六条基地主任的聘任。
基地主任由学校聘任,双方须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书。
基地主任四年为一届,任期满时对须连任者由学校续发聘书。
基地主任一般不超过65岁。
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基地主任,应酌情予以调整。
解聘或调整基地主任由学校报教育部协商。
基地主任主动辞职并被学校接受,应报教育部备案。
第七条基地科研岗位人员和专职行政资料管理人员的聘任。
每个基地由基地主任聘任8-10名科研岗位人员和1-2名专职行政资料管理人员。
基地主任与受聘人员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书。
第八条基地其他专兼职人员的聘任。
基地主任负责其他专兼职研究人员的聘任。
基地主任与受聘人员及原所在院系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书。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根据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XX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限指,经社科处组织申报,由教育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国家其他部委、省直其他厅局委批准设立以及学校批准设立的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等平台(以下称文科科研基地)。
第三条文科科研基地的建设坚持“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育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方针,力争建设成为该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心、成果中心、人才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四条基地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学校社科处负责对基地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五条社科处的管理职责:(一)指导和协助基地的申报评审、检查评估和考核;(二)审核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三)审核基地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四)审核基地建设经费的预算;(五)指导基地建设和运行;(六)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担任基地主任需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出色的组织协作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第七条基地主任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并实施基地全面建设规划;(二)实施基地学术委员会确定的学术发展规划;(三)组织制定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四)提名副主任聘任人选;(五)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六)负责基地日常管理,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七)向学校社科处、分管校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第八条基地学术委员会是基地学术研究的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和工作程序,按照基地学术委员会章程执行。
第三章经费和项目管理第九条基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一)基地上级主管部门投入的建设经费;(二)学校投入的配套建设经费和办公经费等;(三)基地从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组织等获取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四)基地通过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和各类培训等而获得的各项经费;(五)社会捐赠,特别是基地通过自身的影响,从国内外机构、团体获得的捐赠。
社科基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社科基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社科基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这个重要的场合,与各位分享社科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实践。
社科基地作为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核心载体,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将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社科基地建设经验,希望能够对各位在推动社科基地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明确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社科基地作为高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其定位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基地的使命和发展目标,并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国家发展需求。
社科基地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找准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并将其作为研究重点,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二、创新机制,完善管理社科基地建设需要创新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在机构设置上,需要设立合理的研究部门,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队伍。
还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评审、资金分配和成果评估等制度,以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还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吸引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社科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三、培育特色,提高影响力社科基地的发展需要培育独特的学科特色,提高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在研究方向上,应该选取具有自身特长和优势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在该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
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提高基地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四、开放共享,促进合作社科基地建设需要注重开放共享,促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在研究项目上,要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技术,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
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社科基地的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社科基地建设经验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在社科基地建设中,明确定位、创新机制、培育特色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福建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要求,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动态监测评估等措施,围绕体制改革、科学研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项目任务的落实,推动学科建设,使研究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研究基地、全省乃至全国在该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训基地、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基地、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基地。
第三条研究基地是学校直属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实行独立预算,依托高校应将其列入学校重点建设和发展规划,并赋予其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在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与院、系平行。
第四条研究基地应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学科为支撑,鼓励跨学科设立研究基地。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研究基地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达标递补”的动态管理。
第六条省教育厅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细则、规章制度的制度、修改。
2.组织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
3.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并负责筹措有关经费。
第七条高校是研究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本单位科研体制改革和研究基地推荐申报工作;2.制定研究基地的建设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3.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相应的配套经费;4.组织和支持重大学术活动;5.聘任研究基地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其成员。
第八条研究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研究基地的全面工作,筹措和批准使用经费;2.负责全面实施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学术委员会确定的学术发展规划;3.制定基地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4.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承担着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定义、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定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学术交流而设立的特定机构。
它们通常由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创建,涵盖广泛的学科范围,如哲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
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1. 学术研究与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术环境,鼓励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
这些基地通常聚集了该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他们既是知识的领路人,也是年轻学者的指导者,为学术界注入新的思想与观点。
2. 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中心。
学者们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深入的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合作创新,不仅提升了学术水平,也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与培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仅致力于研究与创新,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这些基地通常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并为青年学者提供丰富的培训与成长机会。
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育计划,他们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集聚了大量优秀的学者和研究力量,推动学科内涌现出更多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理论,提升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为社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问题、调查数据和理论研究,这些基地可以提供相关政策的参考意见和决策建议,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例
A s t y o i h n Ce t r f r Edu a i n v l p e tRe e r h Ca e S ud f S c ua n e o c to De eo m n s a c LlHu .h a s u.HU ANG a y a Yu n— u n
.
.
i o ain o c d mi n e e r h s se nn v to fa a e c a d r s a c y t ms,c liai n o n el cu l a c d m i x :a g s F e u t to fi t l t a s nd a a e ( ( n e . h v e 。e h prma y miso f k y e e r h a e i o e v h g as o e r i r s in o e r s a c b s s s t s r e t e o l fr f ms pr vd u d n e o a tc l o o i e g i a c fr pr cia
培养 、 学术交流等具有 重要 意义。其主要任务是 以服务改革 实践 为 目标 , 以实践应 用研 究为导 向。 以重点课题 攻 关
为依 托 , 聚 学术 资源 , 新 学 术 团 队 , 合 课 题 攻 关 。 因此 , 地 应 以 提 高 研 究 质 量 为 主 线 , 断 加 强 管 理 创 新 , 汇 创 联 基 不
大力加强学术生态建设 , 中优 势资源, 集 发挥 学术潜力 , 力争 产 出更 多的具有影 响 力的标志性 成果 , 以加快 成果转
化 , 大社 会 影 响 力。 扩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6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4 7 ( 0 )4— 0 4— 6 0 9~ 4 4 2 1 0 0 7 0 1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推进学术交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本文将就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验进行探讨。
一、明确实验室的定位和目标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先需要明确实验室的定位和目标。
实验室的定位应该明确,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及其在该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的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远见性和战略性,要与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相结合,以实现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一个好的实验室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
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需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提高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年轻的研究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培养机会。
此外,还要注重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合作机制。
三、完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是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来完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如实验设备、实验室空间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软件支持系统,包括数据管理系统、研究工具和软件平台等,以提高研究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四、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一个好的实验室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来加强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提高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五、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不仅要注重科学研究的深入,还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可以通过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六、加强管理和评估一个好的实验室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一、总则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四)咨询服务: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顾问等措施,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20 0 8年 第 l 4卷第 5期
J U N LO HO G I G U I E ST Sc l cec dtn o 1 o52 0 O R A FC N Q N N V R IY(oi ineE io )V 1 4N . 0 8 aS i .
会科学 具有 重要 意义 。
一
、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的 建 设 背 景
从 中国高等 学校 社会科 学研 究 机构 的历史 沿 革 来看 , 立 与 教学 院系 平行 建 的 独 立 研 究 机 构 的 实 践 , 以追 溯 到 2 可 0世 纪 6 0年 代 中 央 加 强 国 际 问 题 研 究 机 构 建 设 的举 措 。 1 6 9 3年 冬 , 恩 来 总 理 亲 自主 持 召 集 有 关 部 门 负 责 同 志 座 谈 如 周 何 加 强 研 究 外 国 工 作 问题 。会 后 , 共 中 央 外 事 小 组 、 中 中央 宣 传 部 于 1 6 9 3年 1 2
校 人 文 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建 设 的 基 本 经 验
自
-..
I
同
张保 生 , 盛 文 朱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10 8 ) 0 0 8
摘要: 文章回顾 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建设 l 0年的发展历程 。 分析概括 了重点研 究基地以
国 内领 先和世 界水 平界 定建 设 目标 , 以科研 平 台建 设 为 重点 汇聚 人 才 队伍 , 国 内外 学术 交 流 为 纽带 编 织 以 “ 形” 伞 网络 , 以合理 布局 充 分发挥 “ 想库 ” 用 , 机 构 开放 、 员流 动 ” 导 向深 化 科研 体 制 改革 等 方 思 作 以“ 人 为 面的基 本 经验 , 并从 国际化 、 实体 化 、 费投入 和 配套 改革 等方 面 , 讨 了重点研 究基 地进 一 步发 展 需要 解决 经 探
关键 词 : 高校 ; 文社 会科 学 ; 人 重点研 究基 地 ; 本 经验 基
中图分 类号 : 6 0 G 4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85 3 【0 8 0 - 6 .l 1 0 -8 1 2 0 ) 50 8 1 0
教 育 部 自 19 年 开 始 实 施 《 通 高 等 学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建 99 普
始 有 了专 门 的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机 构 和 专 职 研 究 人 员 队 伍 。
收 稿 日期 :0 8—0 20 7—1 9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社 会 科 学 司委 托 项 目”中国 哲 学 社 会 科学 繁荣 发 展 三十 年 研 究 ” 2 0 J J 6 ) 教 ( 0 8Y W0 6
设 计 划 》, 今 已近 1 至 0年 , 为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繁 荣 发 展 的 一 个 标 志 性 成 果 。 成 回 顾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以 下 简 称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的 建 设 背 景 和 建设过 程 , 结重 点研 究基 地建设 的基本 经验 , 于进 一 步繁荣 发展 高校 人文社 总 对
作者简介 : 张保生( 96一), , 15 男 北京人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 主要从事法学研究 。
张保生 , 等
高 校 人 文 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建 设 的 基 本 经 验
6 9
由 于 这 些 研 究 所 是 中 央 文 件 批 准 建 立 的 研 究 机 究 人 员 固定 化 , 老 病 死 都 由 研 究 所 负 担 , 的 研 究 生 有
的 问题 。 高校 百所人 文社会 科 学重点研 究基 地 已成 为 中 国综合 国力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一步 解放 思想 , 进 立足 中 国实践 , 快 国际化 步 伐 , 点研 究基 地 必将 在构 建 世界 水 平 和 “ 加 重 中国特 色、 中国风格 、 中国气 派” 的人 文 社 会科 学体 系方 面发挥 更加 重要 的作 用 。
月 1 日给 中 央 提 交 了 关 于 加 强 研 究 外 国 工 作 的 报 告 。 毛 泽 东 主 席 审 阅 了 这 份 5
报 告 , 批 示 :这个 文 件 很好 。 …随 后 , 份 报告 连 同毛 泽 东 的批 语 作 为 中共 并 “ ” 这
中 央 文 件 ( 发 [ 3 8 6号 ) 发 全 国 , 时 成 立 了 中 央 “国 际 研 究 指 导 小 组 ” 中 6 ]6 转 同 。 文 件 提 出“ 有 条 件 的 高 等 学 校 内建 立 研 究 外 国 的 机 构 ” 。 在
研 究 所 , 门 大 学 的南 洋 研 究 所 , 南 大 学 的 东 南 亚 研 究 所 , 川 大 学 的 南 亚 研 厦 暨 四
究所 , 内蒙 古 大 学 的 蒙 古 研 究 所 , 南 大 学 的 西 南 亚 研 究 所 , 北 大 学 的 伊 斯 兰 云 西
国 家 研 究 所 ( 9 8年 改 为 中 东 研 究 所 ) 。这 些 研 究 所 的 设 立 , 明 中 国 高 校 开 17 等 表
构 , 且 周 总 理 又 亲 自出 面 协 调 , 以 这 些 研 究 所 在 而 所 填 报 各 种 表 格 时 在 “ 准 部 门 ” 栏 都 赫 然 写 明 “国 批 一 务 院 ”, 谓 最 正 牌 的 “国 立 ” 究 所 。 例 如 , 时 辽 可 研 当 宁 省 的 日本 研 究 所 ( 宁 大 学 日本 研 究 所 ) 为 厅 、 辽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