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状况及特点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状况及特点综述

农林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共有农林高校39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6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

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高校9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

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

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地方所属高校30所。长期以来,农林高校以“农”为特色,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破解“三农问题”等方面做出

了重大贡献。但遗憾的是,一直以来社会对农林高校的理解普遍存有

一些偏差,以为农林高校就是专门研究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林高校的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不足甚至存有误解。所以,从全局把握和全

面了解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十分必要,这也是促

动人文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所在。一方面,有利于各农林高

校深入了解各自的现状、特色与优势,有利于制定措施扶持学科发展,并带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为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提

供制定政策的依据,统筹兼顾地调整学科建设,明确发展重点,提升

自身的管理水平。

一、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现状

农林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史悠久,有的能够说是伴随着近代中

国高等教育一起成长起来的。以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例,其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金陵大学设立的农业经济专业;农业经济

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则开始于1936年。此外,早在20世纪初,南京农

业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便开始了相关土地利用、土

地经济与政策和农政学的研究。正是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农林高校

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基础较好,特色也非常鲜明。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林高校迎来了大发展、大提升,其

中人文社会科学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此,本文分别从学科建设、

科研机构、科研人才、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产出五个方面梳理农林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发体现状①。

(一)学科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农林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普遍取得了

较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有的全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哲学、历史学以及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中,农林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普遍覆盖了5-6个学科。而在28个主要人文

社科一级学科覆盖面上,农林高校覆盖最多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共覆

盖了14个。在国家重点学科上,因为农林高校本身的特性,在“985

工程”和“211工程”农业高校中拥有农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的是南京农业大学,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

是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其他高校

亦有分布(见表1)。正是依托学科的发展,农林高校博士、硕士学科点数量增长迅速,从现有的数据看,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硕士学科

点数量最多(见表2)。

(二)科研人才

人才是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根本的保障,农林高校的师资队伍就是

其科研人才,其中高级别职称、高学位的人才发挥着促动农林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学科发展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高级别职称人才数与学科实

力呈正比例关系。农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别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

经济学、管理学两个学科上,正高、副高职称的人数比在这两个学科

上比较平衡。而在其他诸如哲学、法学、史学、艺术学等学科上,正

高职称人才数量普遍较少甚至没有,副高及副高以下职称人才较多,

两者比例严重不平衡。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社科类教师有393人,

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6.99%,其中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共有在

岗正高职称教师共31人,两院副高职称教师共46人,两者比例约为1:1.5,两院正高职称教师占全校人文社科类正高职称教师总数的65.5%。在人文、外语等学院中,正高职称教师很少,而副高职称教师数量较多,两者比例悬殊。这种现象在农林高校中比较普遍。除教师队伍外,

农林高校自身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人员

也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在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均超过1000人,他们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

论文,综合起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三)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整合集中了学科、人才等资源,是展开科研的“集团军”,

也是农林高校展开科研的重要基地。纵观当前的国内、国际科研热点、难点和重点,很难由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者几个专家实行专门研究,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展开合作研究。因为我国学科专业划分较细,专业范围较窄,加上人事管理制度又较为僵化,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学

科交叉融合和人才聚集。要打破这种现状,就必须根据高校的科研实力,结合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

整合学科、人才、信息等资源实行综合研究,并取得突破。当前,农

林高校既有特色鲜明,与“农”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对国际、国内

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实行研究,比如“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中国农业

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

建设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

农业大学),也有区域特点明显,将高校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

合起来的研究机构,如“江苏省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

展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西部农村发展中心”(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等。还有的农林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成立了专门

的研究机构,如“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四)科研项目

当前,各级各类基金已成为促动各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争取到的项目数量、项目级别、经费总额不但是衡量各学科科研

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主要指标。从现有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