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肆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P 目标:了解数据链路层结构。

熟悉各以太网帧格式,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熟悉PAUSE 帧格式,和流量控制原理了解半双工模式下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方式。

根据IEEE 的定义,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

划分2个子层的原因是:数据链路层实际是与物理层直接相关的,针对不同的物理层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数据链路层,例如针对以太网、令牌环需要不同的数据链路层,而这是不符合分层原则的;于是通过划分LLC 和MAC 2个子层,尽量提高链路层的独立性,方便技术实现。

其中MAC 子层与物理层直接相关,以太网的MAC 层和物理层都是在802.3 中定义的,LLC 子层则可以完全独立,在802.2中定义,可适用于以太网、令牌环、WLAN 等各种标准。

ͼ1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MAC 子层处理CSMA/CD 算法、数据出错校验、成帧等;LLC 子层定义了一些字段使上次协议能共享数据链路层。

在实际使用中,LLC 子层并非必需的。

1 以太网的帧格式有两种主要的以太网帧类型:由RFC894定义的传统以太网(EthernetII )和802.3定义的以太网; 最常使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

下图显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封装格式。

图中每个方框下面的数字是它们的字节长度。

EthernetII (RFC894)帧结构如下,该帧包含了5个域(前导码在此不作描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MAC 子层述),它们分别是: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净荷(PAD)、FCS、 EthernetII(RFC894)帧结构1)目的MAC地址( D A )包含6个字节。

D A标识了帧的目的地站点。

D A可以是单播地址(单个目的地)或组播地址(组目的地)。

2)源MAC地址( S A )包含6个字节。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大纲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大纲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2.2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3 TCP/IP参考模型2.4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第3章物理层3.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3.2 传输介质3.3 数据通信技术3.4 数据编码3.5 数据交换路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4.2 差错控制4.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4.4 链路控制规程4.5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5章网络层5.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5.2 路由选择5.3 拥塞控制5.4 服务质量5.5 网络互连5.6 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第6章传输层6.1 传输层基本概念6.2 传输控制协议6.3 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第7章应用层7.1 域名系统7.2 电子邮件7.3 万维网7.4 其它服务第8章局域网技术8.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8.2 IEEE802标准与局域网8.3 高速局域网8.4 无线局域网技术8.5 移动Ad Hoc网络8.6 局域网操作系统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9.1 分组交换技术9.2 异步传输模式9.3 第三层交换技术9.4 虚拟局域网技术9.5 虚拟专用网VPN9.6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3章物理层第4章数据链路层第5章网络层第6章传输层第7章应用层第8章局域网技术第9章实用网络技术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后记。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码多项式的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是逻辑上的 异或运算。 循环码的性质:在循环码中,n-k次码多项式 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称这个多项式为生成多 项式G(X)。在循环码中,所有的码多项式能 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
(1)编码方法

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一起构成循环码,首先 把信息序列分为等长的k位序列段,每一个信 息段附加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循 环码。循环码用(n,k)表示。它可以用一个n1次多项式来表示。n位循环码的格式如图4-2 所示:
(2)举例分析



例4.2 如信息码元为1101,生成多项式 G(X)= X+ X+1,编一个(7,4)循 环码。 A(X)=1101 向左移3位的1101000 除 1011的余数为1,则余数多项式R(X) =001。 在做除法过程中,被除数减除数是做逻 辑运算。


例4.3 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 其中:生成多项式G(X)= X4+X+1, 发送端要 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110,求:(1)校验码及 校验码多项式;(2)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 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 解:生成多项式为G(X)= X4+X+1,生成多项 式的比特序列是:10011,为4阶,所以将发送 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10110左移四位,得到 XRD(X)为:101100000
4.2.3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如奇偶校验)、另一类 是纠错码。根据检错码和纠错码的结构的不同形成了 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 (1)利用检错码 (2)利用纠错码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系统传输的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分成四类:自动请求重发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前向纠错 (FEC,Forword 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 Hybrid Error correction),信息反馈(IRQ, 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24
❖ 循环冗余码 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由 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 对应的关系。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25
循环冗余码 (CRC)
❖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 ➢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 R 余数
30
发送方 接收方
举例: 1 0 0 0 0Q(1x) G(x) 1 1 0 0111 0 0 1 1 0 f0(x0.)xk0
01011010010 信 源 01011010010 信 源
➢ 随机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没有一定的关系
➢ 突发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a) 理想状态
噪音干扰
(b) 实际环境
信 宿 01011010010 信 宿 01010010110
出错
14
2.差错控制的方式
❖ 反馈纠错 ❖ 前向纠错 ❖ 混合纠错 ❖ 反馈检验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几乎都采用ARQ差错控制 技术。在采用无线电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误 码率较高,大多采用HEC方式的差错控制技术。
18
4.反馈检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
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 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 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11001 10000 11001
1 0 0 1R(x)

第4章 差错控制技术

第4章 差错控制技术

1 2 3 4
捎带第一个未收到的帧序号, 捎带第一个未收到的帧序号,而不是最后 一个已收到的帧序号 若帧序号0~7,一次连续发8帧: 帧序号 ,一次连续发 帧 发送方发送帧 0 ~ 7; 发送方发送帧 ; 的帧的确认被捎带回发送方; 序号为 7 的帧的确认被捎带回发送方; 个帧, 发送方发送另外 8 个帧,序号为 0 ~ 7; ; 的捎带确认返回。 另一个对帧 7 的捎带确认返回。 个帧成功了还是丢失了? 第二次发送的 8 个帧成功了还是丢失了?
第4章 差错控制技术
物理链路与数据链路
物理链路 (link,链路) 是指相邻两结点之间无源 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当两台计算机通信时,其通路是由多条链路串接 构成的,这说明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 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alink,逻辑链路) 由物理线路以及实 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即链路控制规程)是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 可靠的数据传输所必不可少的。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 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具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 的功能。
差错评估
与传输帧的差错有关的概率: 与传输帧的差错有关的概率: Pb:单个比特差错的概率,也称为比特差错率。 :单个比特差错的概率,也称为比特差错率。 P0:无比特差错的帧到达的概率。 :无比特差错的帧到达的概率。 P1:具有一个或多个没有检测到的比特差错的 : 帧到达的概率。 帧到达的概率。 P2:具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比特差错,并且 :具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比特差错, 没有未被检测到的比特差错的帧到达的概率。 没有未被检测到的比特差错的帧到达的概率。 N为以比特为单位的帧长。 为以比特为单位的帧长。 为以比特为单位的帧长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讲解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讲解

校验码 编码器
发送装置
接收装置
校验码 译码器
信宿


存储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15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反馈重发机制的分类
• 停止等待方式
发送端
1
2
2
3
ACK
NAK
ACK
接收端
1
2
2
3
16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连续工作方式 • 拉回方式
• 选择重发方式
重传 发送端 0 1 2 3 4 5 2 3 4 5 6
4.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2.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 线路 — 链路 • 物理线路 — 数据链路
18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2.2 数据链路控制
• 链路管理 • 帧同步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 帧的透明传输 • 寻址
数据链路层协议 — 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 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得到对方复合站的许可。
30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的平衡配置方式
31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4.3 HDLC的帧结构
标志字段F 地址字段A 控制字段C
(8位)
(8/16位) (8/16位)
信息字段I (长度可变)
帧校验字段FCS 标志字段F
(16/32位)
常用的检错码 •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水平 垂直奇(偶)校验(方阵码)
• 循环冗余编码CRC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第4章数据链路层

第4章数据链路层

说明:在很多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字符 计数法和一种其它方法的组合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4.3 差错控制
差错原因与类型
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通信线路上噪声干扰的结果 类型:随机错和突发错
热噪声----〉 随机错误 冲击噪声--〉 突发错误 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构成的
误码率Pe
计算机通信的平均误码率要求< 10 -9
发端连续发送M帧,接收端收到后,依 次检验并发出应答帧 若第N帧出错,丢弃第N帧,则缓存第n 帧以后的所有正确帧(要有足够缓存) 接收端发送出错信息(第N帧出错) 发送端收到出错信息则重发第N帧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帧丢失情况
两种可能
数据帧丢失 确认帧丢失
解决办法:超时重发
可 能 导 致
重复帧情况 解决重复帧问题:采用帧编号
用物理层信息编码中未用的电信号来作为帧的边界
只适用于物理层编码有冗余的网络
802 LAN:Manchester encoding or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用 high-low pair/low-high pair表示1/0, high-high/low-low不表示数据,可以用来做 定界符。
N(S) S M 3 4
P/F P/F P/F 5 6
N(R) N(R) M 7 8
A是地址字段(Address),由8位组成 C是控制字段(Control)
信息帧:第一bit为0,2至4比特为当前发送的信息帧的序号 6至8比特则代表为接收序号即期望收到的帧的发送序号 监控帧:1至2比特为“10”, 3至4比特用以代表四种不同 类 型的监控帧,协调双方通信状态(流量控制,差错控 制) 无序号帧:第1至2比特为“11”, 3、4、6、7和8比特用M (Modifier)表示,M的取值不同表示不同功能的无序号帧, 用于建立连接和拆除连接

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 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导向)介质和(非导向)介质。

采用(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有线网),而不采用(非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无线网)。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狭义的Internet 是指由上述网络中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而成的,广义的Internet是指狭义Internet加上所有 (1) C 的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2)B。

广义Internet的这种基于单一主干核心结构的弊端在于(3) D 。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作用与实现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作用与实现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作用与实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而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与责任。

本文将从作用与实现的角度对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进行深入探讨。

一、数据链路层的作用与实现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二层,它主要负责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数据帧的传输控制。

具体来说,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帧的封装与解封装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传来的数据加上头部和尾部,形成数据帧,以便于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根据头部和尾部的信息,对数据帧进行解封装,提取出网络层需要的数据。

2. 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通过差错检测和纠正的机制,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采用一系列的检错码和校验码,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 数据的流量控制与传输管理数据链路层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有效管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它使用滑动窗口协议和停止等待协议等技术,以控制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速率,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拥塞。

4. 链路的管理与维护数据链路层还负责管理和维护链路的状态,并与网络层进行交互。

它通过链路管理协议,如链路状态协议(LCP),实现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实现主要依靠硬件和软件的配合。

硬件部分包括网卡、光纤传输设备等,用于物理层的信号传递和接收;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栈,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帧的传输和处理。

二、物理层的作用与实现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一层,它主要负责实现数据的物理传输和介质访问控制。

物理层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物理层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物理层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方便高层的处理和解析。

2. 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管理物理层负责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名词解释题_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名词解释题_吴功宜

石河子大学 200 至 200 学年第学期XXXX 课程试卷 A/B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第一章:网概三、名词解释题(10分,每空1分)请在每个术语旁的括号中填写其正确的定义或含义的编号字母。

1.(A)广域网2.(G)城域网3.(B)局域网4.(E)通信子网5.(C)ARPANET6.(F)计算机网络7.(D)分布式系统8.(H)公用数据网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C.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D.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E.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F.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G.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够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H.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G)OSI参考模型 2.(B)网络体系结构3.(E)通信协议4.(A)接口5.(F)数据链路层6.(H)网络层7.(C)传输层8.(D)应用层A.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B.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C. 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的层次。

D. 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E.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F. 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G.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H. 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第4章 TCP IP协议体系结构

第4章 TCP IP协议体系结构
• 标志(flag) 占3bit,目前只有前两个比特有意
义。
标志字段中的一位记为 MF(More Fragment)。 MF=1表示后面还有分段的数据报。MF=0表示是若干数 据报段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的另一位记为 DF(Don’t Fragment)。 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段,DF=1不允许分段。
14:25
第四章
5
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传输层属于面 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但从网络功能或用户功能来 划分,则传输层又属于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传输层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关键的一 层。
在通信子网中没有传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 通信子网以外的主机中,如图4.3所示。
传输层要实现进程 - 进程 ( 端到端 ) 之间的可靠 传输(端口地址)。 传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的。
第四章 TCP/IP协议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 TCP/IP 协 议体系结构和每层的协议。重点掌握TCP 协 议 和 IP 协 议 的 数 据 单 元 格 式 , 明 确 TCP/IP的传输过程。。
内容提要: ●TCP/IP概述 ●网络接口层 ●网络互联层 ●传输层 ●应用层 课堂讨论题和课后练习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IP MAC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MAC I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14:25
第四章
12
主机A
应用层
客户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主机B
①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1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05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

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10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0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1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第2章协议与体系结构20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20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203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20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20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206 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之处。

207 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4章-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4章-网络层

多播地址
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3 字节
E 类地址 1 1 1 1
保留为今后使用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到达终点),也不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由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可靠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数据报服务
应用层 运输层
H1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IP 数据报
丢失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1 发送给 H2 的分组可能沿着不同路径传送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10000000 00001010 00000010 00000011 128.10.2.3
10000000 10000000 11111111 00000000 128.128.255.0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IP 地址采用 2 级结构
2 级结构 2 个字段:网络号和主机号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层的几个重要概念 网际协议 IP
IP 层转发分组的过程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Pv6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IP 多播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 软件定义网络 SDN 简介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4.1 网络层的几 个重要概念
4.1.1 4.1.2
另一种观点: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 互联网采用的设计思路: 网络层要设计得尽量简单,向其上层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每一个分组(即 IP 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不

第4章TCPIP协议

第4章TCPIP协议

主机A
主机B
IP 数据
IP 数据
Eth.IP 数据 Eth. PPPIP 数据 PPP
Eth.IP 数据 Eth.
图1.3 提供给IP的PPP服务和以太网服务
4.3 TCP/IP协议集
1.地址解析协议ARP
IP网络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正常传输,都需使用网络介质 访问控制子层的MAC地址,通过这种物理地址来确定发送的目 的地。因此需要通过ARP和RARP协议来动态发现48位的二进 制MAC地址。在TCP/IP网络中,网络接口层主要采用以太网技 术,以太网技术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具有网络广播的能力,通过 发送带有ARP广播请求的网络数据,当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可 以收到这个请求时,便根据ARP协议解析来获取对方主机IP对 应的MAC地址,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带有MAC地址的源主机, 最终完成在物理网中传输逻辑数据的目的。
A类:~126.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B类:~191.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C类:~223.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目前作为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不作为Internet公有IP地址 的使用范围如下:
A类:~10.255.255.255 默认子网掩码:;
传输层是通信子网和高层之间的接口层,其任务是根据 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而经济的 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传输层之间) 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传输 层协议负责可靠或不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 送单位是报文。该层主要采用TCP、UDP和SPX等传输协议。
在使用IP地址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是不能作为主 机的IP地址的,但是这些特殊地址可以出现在网络数据包中, 如表所示。

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链路层
• 工作原理:
– 发送方发送一块数据后, 就停止发送动作,开始计时, 等待接收方的反馈结果。 – 接收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并根据校验的结果向 发送方作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 – 当发送方收到“正确”的确认(ACK)之后,继续发送 后继数据块; – 如果发送方收到“否定”确认(NAK) ,或者计时器超 时,重新传送本数据块。
数据链路层
11
4.1.3 流量控制功能
• 目的:防止接收方发生数据溢出而控制发 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 主要方法:停—等流控、滑动窗口流控来自数据链路层12
4.1.4 链路管理功能
• 主要功能:帧序号的初始化、建立连接、 维护连接、重置连接、释放连接等
数据链路层
13
4.2 差错控制
• • • • 4.2.1 差错检测 目的:发现和纠正接收到的数据的差错 产生差错的原因:噪声 突发长度:从突发错误发生的第一码元到 有错的最后一个码元间所有的码元数,称 该突发错的突发长度。
节 点


节 点
数据链路层
5
帧的一般结构
对于不同的通信环境或不同的通信协议, “帧”的格 式亦不尽相同。
F 帧 标志 A 地址 字段 C 控制 字段 D 数据字段 FCS 校验 字段 F 帧 标志
“帧”分为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型两类。前者由ASCII字 符构成(IBM BSC协议);后者由任意比特构成,更为灵 活和高效(HDLC)。
数据链路层
16
数据通信中的实际情况
发送的数据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信号
噪音
信号+噪音
阈值
采样时钟 接收的数据
0 1 0 1 1 0 1 1 1 0 0 1 0 0 0

CCNA第四章答案

CCNA第四章答案

第4章1 网络接入层1OSI 模型的哪一层负责指定特定介质类型使用的封装方法应用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封装是数据链路层的一种功能。

不同介质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封装。

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2 points for Option 30 points for any other option22 2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描述了物理层的信令?异步发送信号意味着无需时钟信号即可传输信号.在信令中 1 始终代表电压0 始终代表没有电压.无线编码包括发送一系列点击来划定帧。

信令是一种将数据流转换成预定义代码的方法.除了表示是否存在电压外也可使用许多方法在铜缆上表示0 或1 信号。

无线网络技术的运行频率远远超出人类可听的范围并且不使用点击。

编码或线路编码是一种将数据位流转换为预定义代码的方法.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2 points for Option 10 points for any other option23 3 下列哪两项是物理层协议使用帧编码技术的原因请选择两项。

降低介质上的冲突数量甄别数据位和控制位提供更好的介质错误校正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提高介质吞吐量编码技术可将数据位流转换为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识别的预定义代码。

使用预定义模式有助于区别控制位和数据位并提供良好的介质错误检测.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Option 2 and Option 4 are correct。

1 point for each correct option.20 points if more options are selected than required.44 快速以太网的吞吐量为80 Mb/s.同一时期用于建立会话、确认和封装的流量开销是15 Mb/s.该网络的实际吞吐量是多少15 Mb/s95 Mb/s55 Mb/s65 Mb/s80 Mb/s实际吞吐量就是给定时间内传输的可用数据吞吐量减去用于建立会话、确认和封装的流量开销后的结果.因此如果吞吐量为80Mb/s而流量开销为15 Mb/s则实际吞吐量为80 - 15 = 65 Mb/s.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2 points for Option 40points for any other option255 网络管理员发现一些新安装的以太网电缆传输的数据信号损坏和失真.新的布线接近天花板上的荧光灯和电子设备。

数据链路层技术与物理层技术的关系(九)

数据链路层技术与物理层技术的关系(九)

数据链路层技术与物理层技术的关系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建了现代网络的基础。

数据链路层技术和物理层技术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补关系,相互合作以确保网络的可靠传输和高效性能。

一、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定义与作用数据链路层位于网络结构的第二层,目的是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路径之上,建立逻辑连接,以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使用帧封装数据,并负责传输错误检测、纠错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协议最常见的例子是以太网协议。

数据链路层技术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帧同步和帧传输。

帧同步是指发送和接收方之间如何将比特流划分为连续的帧,以便正确解析数据。

帧传输则是指如何将数据帧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并提供必要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二、物理层技术的定义与作用物理层位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底层,是实现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实际媒介和传输方式。

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化为比特流,然后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等)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传输。

物理层技术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数据的编码。

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等,决定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方向和传送能力。

数据的编码则是将数据转化为比特流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三、数据链路层技术与物理层技术的关系数据链路层技术和物理层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数据链路层技术建立在物理层技术之上,利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路径进行数据帧的传输。

同时,数据链路层也依赖物理层提供的时钟同步和信道调度等功能。

在数据链路层的帧封装和帧解析过程中,物理层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理层技术提供了帧同步的机制,确保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帧解析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而物理层技术的传输方式和编码方式也对数据链路层的帧封装和解析产生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数据链路层技术也支持物理层技术的工作。

数据链路层通过流量控制机制,可以将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告知发送方,从而实现对物理层传输速率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HDLC协议工作方式 HDLC协议工作方式 (1)按工作站性质分类共有三种。 按工作站性质分类共有三种。
主站( ) 主站(P) 次站( ) 次站(S) 复合站( ) 复合站(C)
(2)按结构分类共有两种。 按结构分类共有两种。
非平衡型 平衡型
(3)按传输的响应方式分类共有两种。 按传输的响应方式分类共有两种。
4.1 物理层的功能和特性
1.物理层的功能 .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它的服务用 户即数据链路层的实体在具体的传输介质 上提供发送或接收比特流的能力。 上提供发送或接收比特流的能力。
目前, 目前,可供计算机网络使用的物理设 备和传输媒体种类很多,特性各异, 备和传输媒体种类很多,特性各异,物理 层的作用就在于要屏蔽这些差异, 层的作用就在于要屏蔽这些差异,使得数 据链路层不必去考虑物理设备和传输介质 的具体特性, 的具体特性,而只要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 和服务。 和服务。
4.2.4
规程特性
DTE/DCE标准接口的规程特性规定了 标准接口的规程特性规定了 DTE/DCE接口各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口各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口各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动作顺序以及维护测试操作等内容。 动作顺序以及维护测试操作等内容。
4.2.5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常用的物理层接口标准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物理层接口标准有以下几种。
驱动器输出电平(无负载) 驱动器通断时的输出阻抗 输出短路电流 驱动器转换速率 接收器输入阻抗 接收器输入电压允许范围 接收器输出(输入开路时) 接收器输出(输入经300Ω接地) 接收器输出(+3V输入) 接收器输出(?3V输入) 最大负载电容
DTE 1 2 3 4 5 8 7 6 20 (a) 远程连接
HDLC用来检查收 发信息的顺序编号, 用来检查收/发信息的顺序编号 用来检查收 发信息的顺序编号, 避免重发、漏发、 避免重发、漏发、检查帧的同步传输以及 用来建立/拆除和新建立链路 拆除和新建立链路。 用来建立 拆除和新建立链路。 HDLC是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 是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 是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 其链路的监控功能是通过一定的比特组及 所表示的命令和响应来实现的。 所表示的命令和响应来实现的。
4.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HDLC)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一种灵活、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一种灵活、 方便、高效率的传输控制规程。 方便、高效率的传输控制规程。它适应于 同步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同步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链路级传输的信息单位为帧, 由于链路级传输的信息单位为帧,有 时又将其称为帧级协议或HDLC链路层协 时又将其称为帧级协议或 链路层协 议。
4.4.1 停等协议
停等协议规定发送端每发送一帧数据 信息后, 信息后,必须停下来等待接收端返回应答 方能继续操作下去。 后,方能继续操作下去。停等协议就是由 于操作过程中的停等特点而得名的。 于操作过程中的停等特点而得名的。
4.4.2 ARQ协议 协议
停等协议之所以信道利用率不高, 停等协议之所以信道利用率不高,是因 为发送端在等待接收端返回应答帧时, 为发送端在等待接收端返回应答帧时,白白 地浪费了信道可利用的时间。 地浪费了信道可利用的时间。 为此,若使发送端在发送完一帧数据信 为此, 息之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对方的应答, 息之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对方的应答,而是 继续再发送若干帧, 继续再发送若干帧,这样就可有效地利用等 待时间,提高了整个通信的吞吐量。 待时间,提高了整个通信的吞吐量。 这就是连续ARQ协议工作原理的基本 这就是连续 协议工作原理的基本 点。
ACK0 ACK1 接收端 0 1 3 4 丢弃 (b) 数据帧丢失 tout 发送端 0 1 2 3 4 5 2 3 5 2
ACK2 ACK3 ACK4 3 4 送主机 5
送主机
4
5
6
× ACK0 ACK1 ACK 2 接收端 0 1 2 3 4 丢弃 (c) 应答帧丢失 5 2
ACK2 ACK3 ACK4 3 4 送主机 5
DCE 1 2 3 4 5 8 7 6 20
DTE 2 3 4 5 8 7 6 20 (b) 近程连接
DTE 2 3 4 5 8 7 6 20
RS-232图4.3 EIA RS-232-C接口的物理特性
4.3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3.1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 参考模型中的第二 数据链路层是 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 层,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 层最基本的功能是将物理层为传输原始比 特流而提供的可能出差错的物理链路改造 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4.4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数 据链路层协议是构造数据链路层帧的标准 和方法, 和方法,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匹配着不 同的物理层标准及介质。 同的物理层标准及介质。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停等协议、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停等协议、 ARQ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协议、 协议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及点对点协议( 及点对点协议(PPP)等。 )
第4章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4.1
物理层的功能与特性
4.2
物理层接口特性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层协议
4.3
4.4
【本章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物理 本章内容简介】 层与数据链路层常用的协议标准, 层与数据链路层常用的协议标准,包括物 理层的功能特性,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理层的功能特性,物理层的接口特性,数 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停等协议、 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停等协议、 ARQ协议、HDLC协议以及 协议、 协议以及PPP协议。 协议。 协议 协议以及 协议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HDLC协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 协 议的工作原理, 协议原理及工作过程, 议的工作原理, PPP协议原理及工作过程, 协议原理及工作过程 PPP帧的封装方法。 帧的封装方法。 帧的封装方法
正常响应方式 异步响应方式
(4)按通信操作方式分类共有三种。 按通信操作方式分类共有三种。
正常响应方式( 正常响应方式(NRM) ) 异步响应方式( 异步响应方式(ARM) ) 异步平衡方式( 异步平衡方式(ABM) )
(5)按规程结构分类共有三种。 按规程结构分类共有三种。
UN:不平衡正常响应方式(由SNRM设 :不平衡正常响应方式( 设 置)。 UA:不平衡异步响应方式(由SAEM设 :不平衡异步响应方式( 设 置)。 BA:平衡型异步响应方式(由SABM设 :平衡型异步响应方式( 设 置)。
数据链路有时又称逻辑链路, 数据链路有时又称逻辑链路,它是指 发信节点与收信节点之间用于数据传输的 一条逻辑通路。 一条逻辑通路。
HOST
M 物理链路 数据链路
M
HOST
M 物理链路
M
HOST
数据链路
图4.4 物理链路与数据链路的区别
4.3.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链路管理 (2)帧同步 (3)差错控制 (4)流量控制 (5)透明传输
2.物理层的特性
对物理层协议就不便利用OSI的术语 的术语 对物理层协议就不便利用 加以阐述, 加以阐述,而只能将物理层实现的主要功 能描述为与传输介质接口有关的四个特性: 能描述为与传输介质接口有关的四个特性: 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 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 特性。物理层就是通过这四个特性的作用, 特性。物理层就是通过这四个特性的作用, 之间, 在DTE和DCE之间,实现了物理通路的连 和 之间 接。
DCE DTE
DCE DTE
DTE与DCE的连接 图4.1 DTE与DCE的连接
DTE/DCE接口是 接口是DTE与DCE之间的界 接口是 与 之间的界 面。 标准化的DTE/DCE接口包括以下四个 标准化的 接口包括以下四个 方面的特性。 方面的特性。
4.2.1 机械特性
标准中, 在ISO标准中,涉及 标准中 涉及DTE/DCE接口机 接口机 械特性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械特性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接口连接器。 ① ISO2110—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 芯 接口连接器 连接器。 ② ISO2593连接器。 连接器 连接器。 ③ ISO4902连接器。 连接器 连接器。 ④ ISO4903连接器。 连接器
1.EIA RS-232-C和EIA-232-D . 和 2.EIA RS-449,RS-422-A 和RS-423. , A
表4.3
EIA RS-232-C的电气特性
驱动器输出电平(3kΩ~7kΩ) 逻辑0:+5V~+15V 逻辑1:?5V~?15V ?25V~+25V >300Ω <0.5A <30V/µs 3kΩ~7kΩ ?25V~+25V 逻辑1 逻辑1 逻辑0 逻辑1 2500pF
表 4.1 电话网接口电气特性的规定
发 送 电 平 接收电平 阻抗 平衡特性 ≤0dBm ? 5dBm~35dBm 600Ω 平衡输入输出
表4.2
ITU-T 建议 V.28 V.10/X.26 V.11/X.27
ITU-T V/X 系列有关建议的某些电气特性
“1”信号电平(负) ?3V~?15V(对地) ?4V~?6V(对地) ?2V~?6V(对地) “1”信号电平(负) +3V~+15V(对地) +4V~+6V(对地) +2V~+6V(对地) 速率范围 ≤20kbit/s ≤300kbit/s ≤10kbit/s
4.2 物理层接口特性
物理层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之间 和 物理层协议实际上是 之间 的一组约定。这组约定规定了DTE与DCE 的一组约定。这组约定规定了 与 之间标准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 之间标准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 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