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节点通讯
多播和组播
单播、多播和广播单播”(Unicast)、“多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这三个术语都是用来描述网络节点之间通讯方式的术语。
那么这些术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区别何在?.1.单播: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就好像是人们之间的对话一样。
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话,那么用网络技术的术语来描述就是“单播”,此时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只在两个节点之间进行。
单播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上绝大部分的数据都是以单播的形式传输的,只是一般网络用户不知道而已。
例如,你在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时,必须与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建立连接,此时使用的就是单播数据传输方式。
但是通常使用“点对点通信”(Point to Point)代替“单播”,因为“单播”一般与“多播”和“广播”相对应使用。
2.多播:“多播”也可以称为“组播”,在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网上视频会议、网上视频点播特别适合采用多播方式。
因为如果采用单播方式,逐个节点传输,有多少个目标节点,就会有多少次传送过程,这种方式显然效率极低,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不区分目标、全部发送的广播方式,虽然一次可以传送完数据,但是显然达不到区分特定数据接收对象的目的。
采用多播方式,既可以实现一次传送所有目标节点的数据,也可以达到只对特定对象传送数据的目的。
IP网络的多播一般通过多播IP地址来实现。
多播IP地址就是D类IP地址,即224.0.0.0至239.255.255.255之间的IP地址。
Windows 2000中的DHCP 管理器支持多播IP地址的自动分配。
3.广播:“广播”在网络中的应用较多,如客户机通过DHCP自动获得IP地址的过程就是通过广播来实现的。
但是同单播和多播相比,广播几乎占用了子网内网络的所有带宽。
拿开会打一个比方吧,在会场上只能有一个人发言,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人同时都用麦克风发言,那会场上就会乱成一锅粥。
集线器由于其工作原理决定了不可能过滤广播风暴,一般的交换机也没有这一功能,不过现在有的网络交换机(如全向的QS 系列交换机)也有过滤广播风暴功能了,路由器本身就有隔离广播风暴的作用。
关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介绍
关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介绍网络通信技术的介绍1、计算机网络通过通讯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位置不同的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或者设备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传输信息和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各节点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并且可以共享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库资源。
计算机有6种互联设备,分别是:1中继器,负责两个节点之间的物理层按位传递信息。
2集线器,是网络传输介质的中央结点。
3网桥,将两个局域网相连。
4交换机,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性能高,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5路由器,两个局域网之间由路由器来转发数据包。
6网关,在两个协议差别很大的计算机网络相连时使用[1]。
2、数据通信概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即为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需的传输数据信号过程需要通信网络的参与。
数据通信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模拟通信的载体是模拟信号,数字通信的载体是数字信号,数据通信指的是信息源产生的是数据。
数据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分别是:1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2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3同步技术[2]。
3、计算机控制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时期,联机系统,不同地理位置的大量分散计算机通过中央处理机连接起来,中央处理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包括运算、收集指令和存储等功能。
中央处理机的运行速度受到计算机连接数量的影响,系统中的计算机越多处理机的运行速度越慢,指令的传达就会滞后导致信息到达通信终端的速度减慢。
针对运行速度的问题,前端处理机和通信控制器有效地予以了解决,它们处于中央处理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负责控制和终端间的信息。
第二时期,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计算机互联网和许多的计算机互联系统。
这时系统的特点主要有分散交换和控制、资源多向共享,网络分层协议,各生产厂家那时的标准没有得到统一,所以这个系统具有独立和封闭的特点,网路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3]。
第三时期,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标准化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因为微处理器的诞生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后集成电路更是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网络通讯节点、连接数计算
AB网络通讯——节点数&连接数的计算1.冗余CPU系统,最多配4个子网2.节点数:每个网络(包括主网及子网)节点数为0~99个,最远距离为1000米,1000米对应0个节点,每增加一个节点最远距离减少50米。
3.连接数:每个网络(包括主网及子网)的连接数理论最大值为64个,但实际的最大值为48个。
4.实例:3套冗余PLC(PLC1、PLC2、PLC3)+10台工控机作为HMI显示+1台工程师站+1个以太网网关(用于连接其他系统);PLC1带1个CNBR子网接2个扩展框架:框架1为8块16点DI;框架2为1块8点模拟量输入,2块8点模拟量输出,3块16点DI,,4块16点DQ;(一般同类模板应尽量安排在一个基架上,以方便优化,同时同一基架上所有DI模板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所有DQ模板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模拟量模板不能优化,每块模板算一个连接数;3套PLC之间都有通讯连接;PLC2带2个CNBR 每个CNBR接一个扩展基架,都为DI模块;PLC3带3个CNBR每个CNBR接2个扩展基架,都为DO模块。
计算结果如下:一、节点数:先计算主网:1.3套冗余PLC每套有一个主网的CNBR:3×2=62.10台HMI,一套LINX算一个节点:10×1=103.工程师站,也有一套LINX:1×1=14.1个以太网网关:1×1=15.合计6+10+1+1=18计算子网:1.对于HMI及工程师站和以太网网关显然它们各自的子网中只包含他们自身,节点数为1;2.PLC1的子网:带2个扩展基架,即2个CNBR,节点数为3;3.PLC2的子网:它有2个子网,每个子网的节点数为2;4.PLC3的子网:它有3个子网,每个子网的节点数为3;二、连接数:先计算主网:1.3套冗余PLC每套有一个主网的CNBR:3×2=62.10台HMI,一个PCI1784算一个连接,一套LINX算一个连接:10×2=20 3.工程师站,一个PCI1784算一个连接,一套LINX算一个连接,NETWORX也算一个连接:1×3=34.1个以太网网关:1×1=15.3套PLC互相通讯,即每2个PLC之间存在发送和接收通讯:3×2=66.合计:6+20+3+1+6=36计算子网:1.PLC1的子网:A.框架1:该框架都是同一类型的开关量模块,经过优化后,该框架算一个连接数;B.框架2:该框架上同一类型的开关量模块,经过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即开入一个,开出一个;模拟量模块不能优化,每块模板算一个连接数,即AI一个连接数,AO二个连接数。
点对点通信
点对点通信简介在现代信息通信领域中,点对点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模式。
它是指在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直接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讯的方式,而不需要经过中间节点或交换机进行转发。
点对点通信在各种网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等。
特点1.直连性:点对点通信直接连接了两个节点,不需要经过其他中间设备,因此具有较低的通信延迟。
2.点对点通道:每个点对点连接构成一个独立的通道,保证了通信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3.效率高:点对点通信直接传输数据,省去了中间转发的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
4.独占带宽:每个点对点通道独占一定的带宽资源,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1.文件传输:通过点对点通信可以快速、安全地传输文件,适用于企业内部数据共享和云存储服务。
2.实时通信:如视频会议、语音通话等,通过点对点连接可以保证实时通信的稳定性和质量。
3.物联网: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和控制。
4.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通过点对点通信协作完成任务,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优缺点优点•安全性高:点对点通信直接连接,通道独立,不易被第三方窃听或干扰。
•通信效率高:直连传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通信效率。
缺点•连接繁琐:每个节点都需要与其他节点建立连接,管理和维护较为复杂。
•可扩展性差: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固定,不易扩展到更多节点。
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点对点通信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点对点通信将更加普遍,更加高效、安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结语点对点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模式,在现代信息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优势在于直连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
我们期待点对点通信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信息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络结构说明
网络结构说明网络结构是指在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通道的组成形式。
简单来说,网络结构就是指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和连接方式。
目前,常见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层次型网络结构、星型网络结构、总线型网络结构、环型网络结构、网状型网络结构等几种形式。
层次型网络结构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络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易于维护。
在层次型网络结构中,所有的网络节点都被分层,每一层之间的传输关系都非常明确,在数据传输时只要按照层次逐步传递即可。
但是,层次型网络结构也有约束,节点数不可以太多,若层次数目过多,数据传输的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星型网络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相对而言不太稳定,并且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就无法正常运转。
但是,星型网络结构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并且在网络节点数目较小,但对传输速度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星型网络结构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线型网络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也称作"峰低型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都直接连接在一个中心总线上。
总线型网络结构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而且在进行通讯时,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
但是,当网络中有多个节点同时传输数据时,总线型网络结构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延迟等问题。
环型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这种结构也被称作"环形拓扑结构"。
在环型拓扑结构中,每一个节点都连接在一个环状拓扑结构的连通环上,所有的节点之间都通过传输数据包实现数据传输。
由于数据包的传输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传递,所以环型网络结构的数据传输速度也非常快。
不过,在环型网络结构中,数据传输的路径可能会比较复杂,增加了故障排查时的难度。
网状型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系统中所有的节点都直接互相连接在一起,而没有固定的架构形式。
网状型的网络结构不仅可以扩展网络节点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网络中的节点通讯
LonWorks网络中的节点通讯修改稿LonWorks网络中的节点通讯王双庆邢建春王平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微机测控研究所南京 210007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LonWorks的技术特点,描绘了基于LonWorks的全分布控制网络。
详细说明了LonWorks网络中的网络变量通信方式和显式报文通信方式的具体操作,最后简单讨论了这两种方式如何应用于显式寻址。
关键词: LonWorks,控制网络,网络变量,显式报文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LonWorks NetworksWang Shuangqing, Xing Jianchun, Wang PingResearch Institute of Control and Measurement,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 Corps,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Abstract: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LonWorks is introduced briefly. The true distributed control network based on LonWorks is described also. Later, how to use the two methods, net variables and explicit messages, to communicate between nodes is showed in detail. Explicitly addressing using the two methods is discussed at last.Keywords: LonWorks, Control network, Net variable, Explicit message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从8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的引入,工业自动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进而又促进总线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作用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 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通信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2. 网络节点:网络节点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连接点,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
网络节点通过IP地址来进行唯一标识。
3.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4. 协议和协议栈:计算机网络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就是协议。
协议栈是指多个协议的层次化结构,常见的协议栈有TCP/IP、OSI 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1. 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的商务合作,计算机网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 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共享打印机、共享文件等。
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3. 远程访问: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远程访问。
通过远程桌面、VPN等技术,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上实现对其他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
4. 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作用就是构建了全球范围的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浩瀚的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高速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向更高的传输速度发展,比如光纤网络和5G无线网络。
2. 虚拟化:虚拟化是指将一个物理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利用和管理。
ethercat节点 概念
ethercat节点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EtherCAT(以太网工业控制器区域网络)是一种高性能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节点之间的通信。
EtherCAT 节点是指连接到EtherCAT网络中的设备或器件,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在EtherCAT网络中,节点可以是各种工业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这些节点通过EtherCAT总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高性能、实时的通信网络。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这个地址可以在网络中唯一识别每个节点,并与其通信。
EtherCAT节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以太网通信技术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节点与主控制器(通常是PLC)之间通过EtherCAT总线进行通信,通过实时以太网技术能够在微秒级别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实现高性能实时控制。
EtherCAT节点可以分为主站和从站两种类型,主站通常是PLC或者工控PC,负责控制和监视整个网络,而从站则是各种设备节点,接受主站发送的数据并执行相应的任务。
从站节点之间也可以互相通信,实现数据交换和协作控制。
每个EtherCAT节点都有相应的数据对象和操作对象,数据对象用来存储实时通信所需要的数据,操作对象则定义了节点支持的具体功能和操作。
通过数据对象和操作对象,可以对节点进行配置和监控,实现对节点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EtherCAT节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系统、物流系统等。
EtherCAT节点的优势在于高性能、实时性好、灵活扩展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控制系统对数据通信和实时控制的高要求。
EtherCAT节点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以太网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高性能通信和数据交换,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随着工业4.0的发展,EtherCAT节点将会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自动化生产的升级和智能化发展。
菊花链通信原理
菊花链通信原理
菊花链通信原理是一种分布式点对点(P2P)通信系统,它可以
快速、安全、准确、稳定地传输数据。
在这种通信系统中,信息按照跳跃的方式在网络的各个节点(如用户、服务器)之间进行传递,这种模式称为菊花链(Chaingu)模式。
菊花链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是,每个节点从其他节点处获得数据,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分发给其他节点,即每个节点都是一个中转点。
最终,数据能够由发送节点跳跃地传送到接收节点,不像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在传输过程中只有单一的消息路径,而菊花链模式可
以提供多条消息路径,确保有效的连接并在传输过程中避免延迟。
菊花链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抵抗攻击,因为攻击者无法确定要打断消息传递的节点,以及每个节点只保存着本次传输的部分数据,因此攻击者无法获取完整的信息。
此外,菊花链模式还拥有一定的容错性,即一条节点故障时,对其他节点而言仅影响本次传输,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菊花链模式的实现需要网络中所有节点处于可见状态,只有当节点可以被其他节点识别时,菊花链模式才能有效运行。
此外,菊花链也需要一个特定的协议来管理消息传递,例如将消息发布到网络中的节点的原则,连接网络中的两个节点的原则,以及维持网络状态的原则。
总之,菊花链通信原理是一种有效、可靠、安全的P2P通信系统,它在网络中实现了分布式特性,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并避免延迟。
菊花链模式的运行有赖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的可见性,以及一些协议的实施,而这些协议能够确保消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菊花链通信原理有助于改善P2P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保障以点对点方式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
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网络节点路由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数据包选定适当的路径和转发机制的技术。
它是在网络通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它可以使交换机或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标地址。
本文将探讨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
一、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节点路由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传送的规划、识别、选择和控制过程。
在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传送中,需要依据网络协议中的一些参数和标准,通过选择路径和转发机制来实现数据包的传送。
其中,路由器是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核心设备,通过路由器,数据包能够在网络中顺畅地传输。
通常,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选择和控制过程依据网络拓扑、路由协议和网络规划等因素。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目标地址、最短路径、下一跳和接口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路由器能够将数据包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二、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工作流程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 数据包的识别路由器首先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即确定网络协议版本、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在后续路由选择和转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路由选择根据目标地址,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从若干的可选路由中筛选出最佳路由。
最佳路由通常指花费最小的路由。
3. 路由转发路由器将数据包通过选定的路由转发给下一个跳点,在路由转发的过程中,路由器会重新计算数据包的 TTL 值,以确保数据包不会在网络中被无限地循环转发。
4. 路由维护有时,其中某个路由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据包无法传输到目的地。
因此,路由器需要实时更新和维护自己的路由表,以确保在网络故障时路由能够更顺畅的传输数据包。
三、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实现网络节点路由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路由协议和路由器设备来实现的。
1.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指的是网络节点之间通信交换的规则和标准,比如RIP、OSPF 等等。
路由协议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化的路由更新和路由交换机制,路由器根据这些协议来改变它们的路由表状态并向其他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
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关系研究
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关系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是一门研究社会系统中人与人之间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的兴起,为社会网络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在这些社交平台上,用户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互动行为。
针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节点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节点,指的是社会网络中的个体或实体,可以是人、组织、事件等。
而节点之间的关系则反应了这些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节点关系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和描述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系模式和结构特征。
通过对节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网络中的群体结构、信息传播路径以及影响力传播等重要信息。
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和分析。
其中,最基础的方式是构建一个网络图,用节点和连线来表示个体和相互关系。
在这个图中,节点表示个体,而连线则表示节点间的关系。
通过对网络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社群划分以及中心节点的位置等。
在社会网络中,节点关系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众多领域。
例如,社会学家可以利用节点关系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演化。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节点关系的分析,探索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情绪和认知等因素。
管理学家可以利用节点关系的研究成果,优化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效率。
除了节点关系的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揭示节点之间的影响力传播。
节点的影响力在社交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节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识别出关键节点和中心节点,了解他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程度。
在社交媒体传播中,有些用户可能因为他们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些节点通常被称为“意见领袖”,他们的行为和观点在网络中具有广泛的传播力。
节点关系研究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社交推荐系统。
社交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节点关系,向用户推荐类似兴趣和品味的人或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节点关系被用于寻找“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不同节点之间pod通信原理
不同节点之间pod通信原理
不同节点之间Pod通信的原理主要依赖于Service网络。
Service网络本质上是一个Kubernetes的附件Pod,它和各节点之间的kube-proxy配合,使得Pod可以跨节点通讯。
在Kubernetes集群内部,不同节点的Pod如
果没有Service网络,是无法进行通信的。
容器引擎基于虚拟网卡提供了直接路由的条件,使得在不同的节点上,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发现不同的Pod。
但是,如果Kubernetes只使用Pod 网络,不同节点之间的Pod通信就会出问题。
Service是Kubernetes提供的用来代理Pod网络,默认只面向所有Pod 端,提供一个固定的、能让不同节点上所有Pod都可以访问到的网络平台。
它解决了所有Pod之间由于Pod重启等原因造成的访问方式改变等问题。
此外,同一个Pod内部多个容器之间通过回环网络(lo - )进行通信,而各Pod之间的通讯则是通过Overlay Network网络进行通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Kubernetes的书籍或咨询技术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研究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研究无线通信系统是现代通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手机、电视和电脑都离不开这一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无线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有限,需要中继节点来扩大传输范围。
本文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中继节点?中继节点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中转角色的通信设备。
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由于信号的衰减以及天线等因素的影响,信号的传输能力有限。
而中继节点通过接收信号并重新发送,可以扩大信号的传输范围和覆盖面积。
二、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研究意义中继节点的选择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选择不当会导致信号传输质量下降,网络通信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研究中继节点选择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具体而言,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优化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如信号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可靠性等。
同时,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研究还可以节约能耗和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系统效率。
三、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分类目前,中继节点的选择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节点密度的策略该策略是通过统计每个节点周围节点的数量来选择中继节点。
具体而言,该策略会选择邻近节点最密集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相对于其他策略,这种策略具有计算量小和较好的性能等特点。
2. 基于节点位置的策略该策略是根据节点位置之间的距离来选择中继节点。
通常情况下,该策略以距离最近的节点为中继节点。
但该策略的缺点是距离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因素,有可能存在其他节点位置更好但被忽略的情况。
3. 基于节点能力的策略该策略是根据每个节点的能力选择中继节点。
例如,选择具有更好天线和强功率传输能力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该策略能够提高系统通信性能,但需要知道每个节点的具体特点和能力才能实现。
四、优化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方法中继节点选择策略的优化方法通常分为以下两类:1. 理论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通常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性能分析。
iot集群通讯方式
iot集群通讯方式IoT(物联网)集群通信是指多个设备或节点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和协作的过程,以实现数据传输、集中控制和协同工作等功能。
在物联网中,集群通信是实现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IoT集群通信方式。
1. Zigbee通信: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的设备互联。
Zigbee通信采用网状拓扑结构,网络中的设备通过组网形成集群,并可以通过网关与云端系统进行通信。
由于Zigbee通信具有低功耗、大容量、自组织网络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设备的集群通信场景。
2. Wi-Fi通信:Wi-Fi是一种常用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集群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Wi-Fi通信可以通过无线交换机或路由器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Wi-Fi通信具有速度快、设备众多、连接稳定等特点,适用于设备密集的集群通信场景。
3. LoRaWAN通信:LoRaWAN是一种适用于远距离、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大规模设备的集群通信。
LoRaWAN通信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设备通过LoRaWAN基站进行通信,并通过云端服务与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LoRaWAN通信具有远距离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需要跨越大范围进行集群通信的场景。
4. NB-IoT通信:NB-IoT(Narrowband IoT)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集群通信。
NB-IoT通信采用蜂窝网络的形式进行通信,设备通过通信模块与运营商的基站相连,并通过云端平台完成数据传输和控制。
NB-IoT通信具有深室内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广域范围内的集群通信场景。
5. MQTT通信: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式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集群通信。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其安全风险评估也是相当重要的。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由各个网络节点、数据中心、设备以及通讯协议等组成的集合体,这些要素都可能存在着安全漏洞,这些漏洞若被攻击者利用将会导致网络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其中的风险点,然后做相应的处理。
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组成要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组成要素,以便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1. 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可以理解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们相互连接组成了完整的通信网络,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2.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海量数据的场所,它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要素。
3.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通信网络中实现通信的基础技术,通常采用TCP/IP协议。
二、通信网络安全风险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泄露: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网络节点被攻击者入侵,那么其存储在节点上的敏感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
2. 病毒攻击:病毒攻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往往通过恶意软件将病毒植入到网络中,然后病毒可以在网络节点上自行复制或者通过网络传递,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3. 服务中断:如果网络节点出现故障或被攻击者攻击,那么网络服务就会中断,影响通信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无法正常处理数据。
4. 身份伪装:有些攻击者会利用身份伪装的手段来攻击网络,他们通过虚假身份伪装成合法用户来窃取信息或者破坏网络。
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为了降低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我们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下是具体的评估方法:1. 收集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对通信网络中的所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的收集,如网络节点、数据中心、通信设备、通信协议等。
网络节点间管理制度
网络节点间管理制度一、引言网络节点是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连接各种网络设备,传输信息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网络节点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维护网络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网络节点间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力求为网络管理者提供一套有效的管理规范,以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网络节点的定义和分类网络节点是指连接在网络中的各种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是网络通信的起始和终止点。
根据其在网络架构中的位置和功能不同,网络节点可以分为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两种类型。
1. 边缘节点边缘节点是指连接在网络外部的用户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其作用是提供用户接入网络的通道,为用户提供网上冲浪、通讯、娱乐等服务。
边缘节点通常位于网络边缘,是网络接入的入口点,需要具备较好的防御能力和安全性保障措施。
2. 核心节点核心节点是网络中位于核心位置的设备,主要负责路由、转发、数据处理等核心功能。
核心节点通常集中在网络的核心区域,是网络的大脑和中枢,对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核心节点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要求,需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保障其正常运行。
三、网络节点间管理的重要性网络节点间管理是指对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统一规划、调度和监控,以确保网络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良好的网络节点间管理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1. 稳定性保障网络节点间管理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故障和问题,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节点的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调整网络资源的配置和分配,避免网络拥堵和崩溃,确保网络的顺畅运行。
2. 安全性保障网络节点间管理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设置和防护,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有效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胁。
通过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网络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安全,确保用户信息的保密和隐私。
网络通讯节点、连接数计算
AB网络通讯——节点数&连接数的计算1.冗余CPU系统,最多配4个子网2.节点数:每个网络(包括主网及子网)节点数为0~99个,最远距离为1000米,1000米对应0个节点,每增加一个节点最远距离减少50米。
3.连接数:每个网络(包括主网及子网)的连接数理论最大值为64个,但实际的最大值为48个。
4.实例:3套冗余PLC(PLC1、PLC2、PLC3)+10台工控机作为HMI显示+1台工程师站+1个以太网网关(用于连接其他系统);PLC1带1个CNBR子网接2个扩展框架:框架1为8块16点DI;框架2为1块8点模拟量输入,2块8点模拟量输出,3块16点DI,,4块16点DQ;(一般同类模板应尽量安排在一个基架上,以方便优化,同时同一基架上所有DI模板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所有DQ模板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模拟量模板不能优化,每块模板算一个连接数;3套PLC之间都有通讯连接;PLC2带2个CNBR 每个CNBR接一个扩展基架,都为DI模块;PLC3带3个CNBR每个CNBR接2个扩展基架,都为DO模块。
计算结果如下:一、节点数:先计算主网:1.3套冗余PLC每套有一个主网的CNBR:3×2=62.10台HMI,一套LINX算一个节点:10×1=103.工程师站,也有一套LINX:1×1=14.1个以太网网关:1×1=15.合计6+10+1+1=18计算子网:1.对于HMI及工程师站和以太网网关显然它们各自的子网中只包含他们自身,节点数为1;2.PLC1的子网:带2个扩展基架,即2个CNBR,节点数为3;3.PLC2的子网:它有2个子网,每个子网的节点数为2;4.PLC3的子网:它有3个子网,每个子网的节点数为3;二、连接数:先计算主网:1.3套冗余PLC每套有一个主网的CNBR:3×2=62.10台HMI,一个PCI1784算一个连接,一套LINX算一个连接:10×2=20 3.工程师站,一个PCI1784算一个连接,一套LINX算一个连接,NETWORX也算一个连接:1×3=34.1个以太网网关:1×1=15.3套PLC互相通讯,即每2个PLC之间存在发送和接收通讯:3×2=66.合计:6+20+3+1+6=36计算子网:1.PLC1的子网:A.框架1:该框架都是同一类型的开关量模块,经过优化后,该框架算一个连接数;B.框架2:该框架上同一类型的开关量模块,经过优化后,算一个连接数,即开入一个,开出一个;模拟量模块不能优化,每块模板算一个连接数,即AI一个连接数,AO二个连接数。
网络节点
常见故障排查
节点失败 读表失败
检查使用环境 检查指示灯
检查节点编号是否正确;检查工程文件中的节点编号、实际安装的节点编号与区域集中器中设置的节点编号 三者是否一致;
在该小区内是否有重复的节点编号; 检查中继网以及主干网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节点输出通道管辖区内的表与节点输出通道号是否对应; 检查总线制直读表连线是否正确;
最佳环境0℃~55℃;湿度为5%~95%。
电源:中继网供电时,“电源”指示灯亮; 通讯:节点在接收到中继网上的通讯信号期间,该灯闪烁,通讯结束后灯熄灭; 输出通道:打开输出1通道后,该灯亮;读表期间闪烁,通讯结束后灯灭。
八大节点城市
1.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 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 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2.上海
上海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 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 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 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
全国31个省会城市按照行政区划,以上述8个核心节点为中心划分为8个大区网络,这8个大区网共同构成了 大区层。每个大区设两个大区出口,大区内其它非出口节点分别与两个出口相连。
大区层主要提供大区内的信息交换以及接入网接入chinanet的信息通路。 大区之间通信必须经过核心层。
PP协议点对点通信的协议
PP协议点对点通信的协议点对点(Peer-to-Peer,简称P2P)通信是一种分布式网络通信方式,它允许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传输,而无需经过集中式服务器。
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点对点通信的网络协议,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建立、配置和维护网络连接。
本文将对PP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进行探讨。
一、PP协议的工作原理PP协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协议,适用于串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在两个节点间创建一个虚拟通道,使得数据能够在这个通道上进行传输。
这个通道的建立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链路建立、链路维护和链路释放。
1. 链路建立在链路建立阶段,两个节点通过互相发送配置请求和配置应答的数据包来交换必要的信息,如IP地址、网络掩码、默认网关等。
通过这一过程,两个节点成功建立了连接,并可以进行通信。
2. 链路维护一旦链路建立成功,PP协议会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以确保链路的可靠性。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响应,则会认为链路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链路的重新建立。
3. 链路释放链路释放阶段是指两个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主动要求关闭连接的过程。
此时,发起节点会发送一个链路释放请求,另一方节点收到后,会回复一个链路释放确认。
二、PP协议的特点PP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其在点对点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1. 简单可靠PP协议的设计非常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它仅仅提供了基本的连接建立和维护功能,没有复杂的路由算法和拥塞控制机制。
这样一来,PP协议在低带宽、高延迟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2. 点对点连接PP协议采用点对点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这意味着每个节点都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而不需要经过中心服务器的转发。
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延迟和网络拥塞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3. 适应性强PP协议具有极高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进行通信。
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PP协议都能够正常工作。
can通讯的工作原理
can通讯的工作原理Can通讯是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协议的通信方式,主要用于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应用。
它具有高速传输、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Can通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种主从式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
在Can网络中,各个节点通过共享总线进行通信。
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主节点或从节点。
主节点负责控制总线上的通信活动,而从节点则被动地接收和发送数据。
Can通讯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一种非冲突的优先级方式,即优先级高的消息先发送。
每个Can帧由一个标识符和数据域组成。
标识符用于指示消息的优先级和发送者的身份。
数据域则用于携带实际的数据信息。
Can通讯支持多种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Mbps。
Can通讯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消息发送和消息接收两个阶段。
在消息发送阶段,主节点首先确定要发送的消息的标识符和数据域,并将其封装成Can帧。
然后,主节点将Can帧发送到总线上,并等待从节点的确认。
在消息接收阶段,从节点监听总线上的消息,并根据消息的标识符和数据域判断是否接收该消息。
如果接收,则从节点发送确认消息给主节点。
Can通讯的工作原理依赖于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机制。
首先是位同步技术,即Can帧的同步是通过总线上的位时间的传输来实现的。
其次是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Can通讯使用了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此外,Can通讯还采用了非返回零(NRZ)编码和差分信号传输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Can通讯还支持多种消息类型,包括数据帧、远程帧和错误帧。
数据帧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信息,远程帧用于请求其他节点发送数据,错误帧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Can通讯还具备自动重发机制和错误恢复机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Can通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通信方式,其工作原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协议和主从式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nWorks网络中的节点通讯修改稿LonWorks网络中的节点通讯王双庆邢建春王平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微机测控研究所南京 210007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LonWorks的技术特点,描绘了基于LonWorks的全分布控制网络。
详细说明了LonWorks网络中的网络变量通信方式和显式报文通信方式的具体操作,最后简单讨论了这两种方式如何应用于显式寻址。
关键词: LonWorks,控制网络,网络变量,显式报文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LonWorks NetworksWang Shuangqing, Xing Jianchun, Wang PingResearch Institute of Control and Measurement,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 Corps,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Abstract: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LonWorks is introduced briefly. The true distributed control network based on LonWorks is described also. Later, how to use the two methods, net variables and explicit messages, to communicate between nodes is showed in detail. Explicitly addressing using the two methods is discussed at last.Keywords: LonWorks, Control network, Net variable, Explicit message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从8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的引入,工业自动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进而又促进总线技术的飞速发展。
具体工程应用中出现了诸多的总线类型:CAN、LonWorks、FF、PROFIBUS、WorldFIP、ControlNET、DeviceNet等等。
LonWorks总线是美国Echelon 公司在1990年推出的相对成熟的总线技术。
它是唯一一种涵盖Sensor Bus、Device Bus和Fieldbus三种应用层次的总线技术。
LonWorks网络采用LonTalk通信协议,其通过神经元芯片(Neuron Chip)上的硬件和固件(firmware)实现,支持OSI的所有七层模型。
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混合型,可实现真正的自由拓扑。
它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网络变量把网络通信的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通信速率从300bps到 1.25Mbps,直接通信距离可达2700m (78Kbps,双绞线)。
通信介质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射频、红外线及电力线等。
编址方法提供了巨大的网络寻址能力。
高可靠性、易于实现和互操作性,使得LonWorks产品应用非常广泛。
为促进LonWorks 设备的互操作,Echelon公司和一些LonWorks用户成立了LonMark互操作协会。
我国也非常重视LonWorks的引入和应用。
北京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已经成为LonMark 互操作协会会员。
中国计算机协会工控专委会成立了LonWorks控制网络协作网,成员已达40多个。
2、LonWorks的智能控制网络组成LonWorks控制网在某些方面相似于被称为局域网或LAN的数据网。
数据网由各种通信介质及路由器连接的计算机组成,而LonWorks控制网通过通讯介质连接基于微处理器的各种智能节点。
LonWorks由于是无主结构,其网络拓扑结构突破了树型、总线型、环型等限制,并且大大拓宽可以使用的通信媒介。
LonWorks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控制网络。
任意分布在现场的智能节点或处理器之间都可相互通信。
LonWorks网络采用分级的编址方式。
它使用域(domain),子网(subnet),节点和组的概念,可以方便地实现整个域,某个子网,某个节点,某个组的通信。
一个LonWorks系统支持248个域。
一个域最多有255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有127个节点,所以一个域中节点最多可达255*127=32385个。
组也是节点的一个逻辑集合,但和子网不同,组可跨越智能路由器,与节点的物理位置无关。
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分级的层次结构,即人为将系统分为现场级、监控级、管理级等等;而反对平坦体系结构。
其理由是数据传输需要更高速度的干线。
实际上,一般的控制网络只发送精简的报文,而且只在需要时发送。
而一个设计良好的控制系统,很少需要大于每秒1兆位的速率,LonWorks的最高通信速率达到1.25兆,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Workstation Workstation图1 使用以太网干线的全分布的LONWORKS系统控制系统利用TCP/IP之类的标准数据传输技术,就能为LonWorks报文提供高速干线。
如图1所示,系统在信道段之间使用“隧道路由器”而不是网关。
LonWorks报文“穿通” TCP/IP 数据包,在TCP/IP网上发送。
把LonWorks数据包想象成信封(数据包寻址信息)内的信(数据),借助LonWorks网发送给收信人;一个隧道路由器就把这个“LonWorks信封”包进一个更大的信封,广域网使用不同的寻址方法把这个大包发送到已编址的远地LonWorks 网络段,在那里拆去外封。
因为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连接在任何地方的工具能和任何段上的任何节点相互作用,网络将更易安装、监控和维护。
LonWorks到TCP/IP的路由器提供从LonWorks网段到以太网或广域干线网的无缝、透明连接。
最终形成一个协调而强大的自动化系统,从传感器到设备管理软件都以LonWorks 为基础。
这种体系结构能显著降低系统的成本,并能利用Web和因特网等技术加入新功能。
3、LonWorks的介质存取协议LonWorks网络采用的介质存取协议称为可预测P—坚持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Predictive P-Persistence CSMA/CD)协议。
CSMA协议要求一个节点在发送报文之前进行网络监听,当信道空闲时发送数据,否则延长一个时隙再监听发送。
时隙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传输媒体的利用率和网络冲突的概率。
一般的LAN网采用P坚持CSMA协议;由于P固定而不能调整,若P值选择较大,则网络忙时冲突不可避免;P选择太小,必然会带来较大的延时,这都不能满足控制网络的特殊要求。
LonWorks采用可变的P来加入时隙。
LonWorks网络上节点的发送时间均被随机分配到16个时隙上。
网络空闲时,节点被分配到这16个随机时隙上发送消息;当网络负荷增加时,节点会自动增加发送时隙,从而降低冲突概率。
P值的动态调整取决于随机时隙数目,随机时隙的数目取决于网络负荷的预测。
网络负荷即网络上此时即将发送消息的数目(用D 表示),随机时隙的数目为16*D ,D 的取值范围是1到63,此时的等价P 值为1/(16*D )。
发送节点在其发送的消息报文中插入将要应答此消息的接收节点的数目,也就是发送消息包应得的应答报文数目,所有接收到该消息包的节点的D 值都会加上该应答数目得到新的D 值。
此种调整P 值的算法建立在应答消息服务的基础上。
在LonWorks 网中的默认消息服务即是应答服务,因此,这种预测的P 值比较准确。
实验证明,在网络通信量较小和较大的情况下,MAC 协议保证了网络的运行高效可靠。
4、 LonWorks 网络的通讯方式LonWorks 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网络变量(隐式报文)或显式报文的形式进行。
节点程序毋需关心具体报文的发送接收机制,程序的重点是构建和利用这些报文,实现具体的应用。
节点通信连接一般是通过建立节点间网络变量连接或显式消息的消息标签连接来实现。
这种连接由网络安装和管理工具建立,如LonBuilder 、LonMaker 等。
连接信息存放在每个节点的地址表中,地址表中记录了节点可寻址的目标节点或节点组的地址信息。
当某个节点的应用修改了节点的输出网络变量值或发送显式消息时,LonTalk 协议将透明地从地址表中获得目标节点的地址,完成数据的传送。
4、1网络变量通讯一般而言,快速而简单的节点开发应采用隐式报文的通讯方式。
它对LonMark 的兼容性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简化了编程和系统安装,有利于程序节约内存。
网络变量是一个节点中的一个对象,它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的节点的网络变量相连接。
一个节点的网络变量从一个网络的观点定义了它的输出和输入,同时允许在分布式应用中共享数据。
无论何时,一个程序更新了它的输出网络变量(非垂询)的值,则该值通过网络传给所有的与该输出网络变量相连接的其他节点的输入网络变量。
虽然网络变量通过LonTalk 报文传播,但报文的传送是透明的。
应用程序不需要任何显式的指令来接收或发送网络变量的更新。
网络变量大大简化了开发和安装分布式系统的过程,因为节点可以独立地定义,新的节点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入LonWorks 系统。
当使用网络变量时,报文的实际建造和发送发生在后台。
如图2。
它包含三个层次的软件:应用层、网络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
这些软件层与LonTalk 协议相对应,并且由Neuron 芯片上不同的处理器处理。
图2 网络变量的隐式发送如图2所示,当一个节点向一个输出网络变量赋值时,实际上应用程序向网络变量写入一个新值,然后调度程序建造一个网络变量报文并传送该报文到网络层,网络层再将地址信息加入该网络变量报文并将其传送至MAC 层。
MAC 层将更复杂的信息加入网络变量报文中,通过通信通道发送该报文。
当接收节点得到这个报文后,首先MAC 层使该报文生效,然后网络层检查包含在该报文中的地址信息,看是否地址匹配。
若是则将网络变量信息传给调度,而后调度程序允许应用程序使用新值。
网络层和MAC 层软件存在于LonWorks 固件,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对于用户而言是隐型的,节点间的数据通信可以理解为应用层数据的通信。
网络变量提供了一个预定义的节点间通讯接口来支持节点间的互操作性。
保持网络配置独立于节点应用程序,可以简化节点的安装过程。
一个节点安装在网络上,可以与网络上其它节点进行逻辑连接(只要它们的数据类型相匹配)。
LonTalk协议提供了标准网络变量类型(SNVT)、LonMark对象和功能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