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作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作品赏析
一、篇章结构
全文十四段,开头一段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7段):写爱绿。
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4段):写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
首先写房间的“潮湿”“炎热”,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
这里是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第4段直接道明“我”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并且用小伙计的对“我”这样的选择不理解而感到“惊奇”,衬托“我”的选择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第二层(第5~7段):写享受房间的绿色。
第五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
首先是一个直接抒情的层次:“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抒发了对绿的强烈的热爱。
接下去又通过“移徙”“望着这小圆洞”等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感受的叙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绿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8~13段):写囚绿。
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8段):写囚住绿色。
第二层(第9~11段):写绿色的变化。
一开始它们给“我”带来喜悦,引起我美好的回忆,不久“我”发现它们总是固执地朝着窗外长去,后来“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三层(第12~13段):写“我”释放了绿色。
释放的原因不是“我”的主观意愿,而是外在的时代原因,但释放时“诚意的祝福”,告诉我们作者对绿色的爱虽然失去“自私”,但却又爱得深挚。
——当然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二、内容大意
《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回忆自己怎样和它们邂逅相遇,它们的绿色怎样使渴求生命、希望、慰安和快乐的自己感到无比喜悦,怎样一往情深地眷恋着它们,竟至把它们从破碎的窗口牵进屋里来,而它们却总是朝着窗外的阳光,由于幽囚在暗黑的屋子里而日渐瘦黄;又怎样在被迫离别的时候,把它们“珍重地”放回窗外原来的位置上去……回忆之后,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祝福它们“繁茂苍绿”,期待“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
文章怅惘、缠绵而又深沉的情致中,蕴蓄着某种耐人寻味的意思。
在《囚绿记》中,作者借助对绿色植物常春藤的赞美,表露了自己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圣洁灵魂。
作者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作者“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作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绿色”,既是作者的本色,也是他的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三、难句理解
要理解文章中一些含蓄隽永、内蕴丰富的句子,就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要紧扣下文进行分析。
1.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思路提示: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2.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思路提示: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己的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
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3.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思路提示: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
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四、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即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下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
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吧。
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
2.运用了象征手法。
文章中写出了绿的特点是蓬勃,向阳、固执。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在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而更深一层的思想,即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自由,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五、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
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
”确实,他作品中的进步的爱国爱民思想,是通过独特的美学处理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美学效果,与作品把对事物的朴实而简约的叙写和深挚的哲理融为一体,与作家让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从而构成一种深远而浓郁的意境,均不无关系。
《囚绿记》的叙述是自然朴实的,描写是简约质朴的,情感也是诚挚而朴素的。
作品朴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真醇的诗意。
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呐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洁灵魂,在作家的娓娓叙写中领悟了深长的意味和浓郁的情思。
而这些,正是作者散文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知识归纳
囚绿记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
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
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作者的眷恋、感叹、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