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骨伤科学(2019) 精品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开得胜
中医骨伤科学
提高学习效率的攻略
歌诀
刻苦读、背、抄,
删繁重点标,
表、图配歌诀,
记忆有奇招。

释义
刻苦读、背、抄,--刻苦读书、背诵、抄写。

删繁重点标,--删繁就简标出重点。

表、图配歌诀,--用表格、图示和歌诀。

记忆有奇招。

--以及其它增强记忆的奇妙招术,如流程法、编事法等。

第一单元骨折概论
旗开得胜
骨折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骨折的治疗在中医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独特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折概论歌诀:
完整、连续遭破坏,
中医防治有经验,
复、固、练、药四优点,
骨伤治疗重要现。

释义:
完整、连续遭破坏,——骨折的定义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防治有经验,——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复、固、练、药四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伤治疗重要现。

——在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细目一骨折的病因病机
一、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二、内因:年龄和健康、骨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三、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的因素:外在(暴力大小、方向)、内在(骨骼周围力学特点)。

四、骨折的移位: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骨折病因病机歌诀
直接、间接两暴力,
疲劳骨折、筋肉牵。

外在、内在决移位、
成角、侧方、短、分、旋。

释义:
直接、间接两暴力,——骨折的外因是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疲劳骨折、筋肉牵。

——以及疲劳骨折和筋肉牵拉。

外在、内在决移位、—外在、内因素在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

成角、侧方、短、分、旋。

—骨折移位,有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5种。

细目二骨折的分类
一、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开放。

二、损伤程度:单纯、复杂、不完全、完全4种。

三、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粉碎、青枝、嵌插、裂隙、骨骺分离、压缩9种。

四、整复后稳定程度:稳定、不稳定。

五、就诊时间:新鲜(伤后2-3周以内)、陈旧(伤后2-3周以上)。

六、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性、病理性。

骨折的分类歌诀:
与否外通闭和开,
单、复、完、不、损伤勘,
折线横、斜、螺、粉、青,
嵌、裂、骺分、压缩判,
稳定程度是与非,
外伤、病理两不沾。

释义:
与否外通闭和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单、复、完、不、损伤勘,——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单纯、复杂、不完全和完全骨折。

折线横、斜、螺、粉、青,——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横行、斜行、螺旋、粉碎、青枝骨折。

嵌、裂、骺分、压缩判,——以及嵌插骨折、裂隙骨折、骨骺分离和压缩骨折。

稳定程度是与非,——根据骨折后稳定程度,分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外伤、病理两不沾。

——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外伤和病理骨折。

细目三骨折的诊断
一、外伤史:大小、方向、性质、形式。

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情况:体温、二便、舌质、脉象等。

(二)局部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三)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感)、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三者有一即可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骨折的诊断歌诀:
疼痛、肿胀、活动限,
畸形、擦音、异动感,
全身温、便、舌、脉象,
x、CT、核磁断。

释义:
疼痛、肿胀、活动限,—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畸形、擦音、异动感,—畸形、骨擦音(感)、异常活动。

全身温、便、舌、脉象,—体温、二便、舌质、脉象。

x、CT、核磁断。

—x线、CT、MRI可作为诊断依据。

细目四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肺、肝、膀胱)、动脉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等8种。

二、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等8种。

细目五骨折的愈合
一、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二、愈合标准:
(一)临床愈合: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持1kg平举1分钟;下肢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以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二)骨性愈合: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

2.x线摄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二)局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面的供血、损伤程度、感染影响、固定和运动。

四、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
3-6周:肱骨髁上骨折、桡骨下端骨折、掌指骨骨折。

4-6周: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踝部骨折、跖骨骨折。

6-8周:桡尺骨干双骨折。

7-10周:股骨转子间骨折、胫腓骨干骨折。

8-12周:股骨干骨折。

12-24周:股骨颈骨折。

细目六骨折的治疗
一、复位治疗
(一)手法复位: 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位置,对位、对线良好。

(2)功能复位:虽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成角10度以内、对位1/3以上、短缩不超过1cm,儿童正处于发育时期可适度放宽。

功能复位歌诀:
成角10内、位3、1,
短缩不超1厘米,
儿童成长可放宽,
愈后均无碍功能。

释义:
成角10内、位3、1,—成角10度以内、对位1/3以上
短缩不超1厘米,—短缩不超过1cm
儿童成长可放宽,—儿童正处于发育时期可适度放宽
愈后均无碍功能。

—骨折愈合后均不影响功能
2.复位前准备
(1)麻醉:使用或不用。

(2)摸诊:根据畸形、影像进行触摸,了解骨折移位情况,以便进行复位。

3.复位基本手法:
(1)将患肢所有关节放在筋肉松弛位置。

(2)“子找母”原则,即远断端去对合近断端。

(3)常用复位手法: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分骨、折顶、回旋等。

(二)切开复位: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二、固定治疗: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
(一)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

(二)内固定:钢板、螺丝钉、钢丝、克氏针、哈氏棒等。

三、练功治疗
(一)早期:消瘀退肿,只主动活动肌肉,上下关节不动。

(二)中期:去瘀生新,主动活动肌肉,被动活动上下关节。

(三)后期:恢复功能肌力,主动活动肌肉和上下关节。

四、药物治疗
(一)外用药
1.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消炎止痛类药膏。

2.中期:接骨续筋,如接骨续筋类药膏。

3.后期:舒筋活血,如舒筋活血类药膏。

(二)内服药
1.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复原活血汤”(柴胡15g酒大黄15g当归9g桃仁9g天花粉9g 红花6g穿山甲6g甘草6g)等。

2.中期:接骨续筋,如“桃红四物汤”(熟地12g川芎8g炒白芍10g当归12g桃仁6g红花4g)等。

3.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如“补中益气汤”(生黄芪30g苍术12g白术18g茯苓15g党参18g升麻9g柴胡12g当归15g陈皮10g炙甘草10g)等。

骨折内服药歌诀:
活血化瘀、消肿痛,
接骨续筋是中期,
壮骨、养血、补肝肾,
三期用药效如神。

释义:
活血化瘀、消肿痛,—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接骨续筋是中期,—中期接骨续筋。

壮骨、养血、补肝肾,—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

三期用药效如神。

五、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处理原则
(一)骨折畸形愈合:2-3个月内,麻醉下、手法折骨,重新对位。

(二)迟缓愈合:主动进行肌肉收缩,愈合困难者手术治疗。

(三)不愈合:手术植骨。

第二单元肱骨干骨折
细目一概述
由于肱骨干周围有很多肌肉附着,移位情况比较复杂,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

断端不连或分离时有所见,一旦发现应在外固定下被动纵向挤压和主动纵向活动。

骨折部位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上部前、内上、外骨折在三角肌止点以上
中部外、前上骨折在三角肌止点以下
下部内旋骨折线多为螺旋形
第三单元肱骨髁上骨折
多发儿童,容易后遗肘内翻及肘关节功能障碍。

严密防范因外固定过紧造成血管、神经损伤。

骨折类型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伸直尺偏后、内骨折线为后上斜向前下伸直桡偏后、外骨折线为后上斜向前下屈曲前骨折线为前上斜向后下粉碎
第四单元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又称孟氏(Monteggias)骨折。

密切注意观察手部血液循环,夹板固定时要注意夹板及压垫位置及扎带的松紧。

骨折类型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伸直掌侧、桡侧掌侧、桡侧桡骨头向前外方脱出,骨向掌、桡侧成角屈曲背侧、桡侧背侧、桡侧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骨向背、桡侧成角内收背侧、桡侧背侧、桡侧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骨向背、桡侧成角
第五单元桡、尺骨干双骨折
整复后初期做腕、手活动练习,后期做肩、肘活动练习,解除外固定后做前臂下肢活动练习。

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骨折线备注
直接暴力同一平面横行软组织损伤严重
间接暴力桡高尺低桡横尺斜软组织损伤不重,偶有骨折端刺破皮肤
扭转暴力桡低尺高内上斜向外下螺旋
第六单元尺、桡骨干单骨折
整复后初期做腕、手活动练习,后期做肩、肘活动练习。

骨折类型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上段后旋前旋受旋后肌和旋前圆肌影响中段前旋受旋前圆肌影响
第七单元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也称盖氏(Galeazzis)骨折。

属不稳定骨折,治疗期间三周内应严密加以观察,如有移位,应立即重新整复。

骨折类型骨折线脱位备注
一型青枝骨折骨骺分离皆为儿童
二型横、螺旋或斜型脱位明显成人,远端向尺侧移位三型多为机器绞伤
第八单元桡骨远端骨折
分伸直、屈曲、巴通背侧缘和巴通背掌缘型。

密切注意观察手部血液循环,随时调整夹板松紧。

骨折类型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伸直背侧、桡侧又称科雷斯(Collss)骨折屈曲掌侧、桡侧又称史密斯(Smiths)骨折巴通背侧缘背侧Bartons
巴通背掌缘掌侧
第九单元股骨颈骨折
临床上主要分头下骨折、颈中骨折、基底骨折和粗隆间骨折。

特别注意预防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肺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

第十单元股骨干骨折
持续牵引时要注意重量及方向,夹板固定时要注意夹板及压垫位置及扎带的松紧。

骨折类型近端移位远端移位备注
上1/3 屈曲、外展、外旋向后、向上、向内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等,远端受内收肌影响。

中1/3 外展、屈曲向内上方远端受内收肌。

下1/3 向后远端受关节囊、腓肠肌影响。

容易伤及腘部动脉、静脉。

第十一单元踝部骨折
密切注意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肿胀、局部麻木,肢端皮肤苍白,提示局部压迫过紧,应立即调整。

临床上分为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三度。

一度:单踝骨折(图17-4)
二度:双踝骨折、距骨轻度脱位(图17-5)
三度:三踝骨折、距骨脱位(图17-6)
第十二单元脱位概论
细目一概论
一、定义:凡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历代有脱臼、出臼、脱骱、脱髎、骨错等多种称谓。

二、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三、关节的基本类型: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四、脱位的多发关节:肩关节为最多,其次为肘关节、髋关节及颞颌关节。

上肢脱位较下肢脱位多见。

五、脱位发病机制:稳定程度,肌肉和韧带的强弱,各关节的结构特点。

关节及关节脱位歌诀:
关节结构面、囊、腔,
类型单、双、多、三样,
肩、肘、髋、颌最多见,
骨端脱离是此伤。

释义:
关节结构面、囊、腔——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类型单、双、多、三样——关节的基本类型: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肩、肘、髋、颌最多见——脱位的多发关节:肩关节为最多,其次为肘关节、髋关节及颞颌关节。

上肢脱位较下肢脱位多见。

骨端脱离是此伤。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外因:损伤性脱位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所致。

其中间接暴力(传达、杠杆、扭转暴力等)较多。

二、内因:生理特点,病理因素,病理变化。

细目三分类
一、按产生脱位的病因分类:外伤性,病理性,习惯性,先天性。

二、按脱位方向分类: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及中心性脱位。

三、按脱位时间分类:新鲜(两周以内),陈旧(两周以上)。

四、按脱位程度分类:完全性脱位,不完全性脱位,单纯性脱位,复杂性脱位。

五、按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类:可分为开放性脱位和闭合性脱位。

脱位的分类歌诀:
外、病、习惯和先天,
前、后、上、下并中间,
新旧两周是界限,
完、不、单、复,闭与开。

释义:
外、病、习惯和先天——按脱位的病因分为外伤性,病理性,习惯性,先天性。

前、后、上、下并中间——按脱位方向分为前、后、上、下及中心性脱位。

新旧两周是界限——新鲜(两周以内),陈旧(两周以上)。

完、不、单、复,闭与开——按脱位程度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单纯性、复杂性脱位。

按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为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脱位。

细目四诊断
一、一般症状: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二、特有症状: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

三、影像学检查:复位前或复位后都必须做X线检查,必要时做其它影像检查。

脱位的诊断歌诀:
肿胀、疼痛、功能限,
畸形、盂空、脱出端,
弹性固定更特别,
X线检查最关键。

释义:
肿胀、疼痛、功能限——脱位的一般症状是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畸形、盂空、脱出端——特有症状是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和脱出骨端。

弹性固定更特别——弹性固定更具有特征性。

X线检查最关键——复位前或复位后都必须做X线检查,这是关键。

细目五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二、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

细目六治疗
一、麻醉应用:新鲜脱位,不需麻醉或仅选用止痛剂、镇痛剂。

有困难的可选择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等。

二、整复方法:
(一)脱位手法整复原理
1.欲合先离:通过术者与助手对抗牵引或持续骨牵引使脱位复位成功。

牵引手法是其他整复手法的基础。

2.原路返回:根据造成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使脱出的骨端沿原路返回。

3.杠杆作用:固定近端,牵拉远端,通过杠杆作用,将脱位的骨端轻巧地回纳,并恢复关节面的正常关系,常用拔伸、伸屈、提按、端挤等手法。

4.松弛肌肉:应用阻滞麻醉或肌肉松弛剂,使患肢肌肉松弛,骨端易于还纳。

(二)施用脱位手法整复注意事项:
1.全面掌握病情。

2.充分准备。

3.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减少患者的紧张和顾虑
4.选择有效的复位方法。

5.精力要集中,手法要熟练、灵活,动作要轻巧,掌握用力大小和方向,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及局部变化。

6.脱位如伴有骨折时,应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

(三)脱位手法整复操作及适应证:
1.手摸心会:通过手法仔细触摸伤部,辨明关节脱位程度及方向,做到胸中有数。

2.拔伸牵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进行拔伸牵引。

3.屈伸回旋:当脱位关节被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卡住或锁住,越牵引越紧,必须施用屈伸回旋手法,使其循脱位的原路复位。

4.端提捺正:即端、提、捺正(挤、按)法的综合应用,或单用其中一法。

5.足蹬膝顶法。

6.杠杆支撑法:亦称杠抬法,即利用杠杆原理复位。

三、切开复位:适应症为
(一)多次手法复位失败者。

(二)须行血管、神经探查者。

(三)有骨折片嵌入关节腔内无法解脱者。

(四)合并肌腱、韧带断裂,复位后可能产生关节不稳定者。

(五)开放性脱位需要手术清创者,可在清创同时切开复位。

四、固定方法:将肢体固定在功能位,或关节稳定的位置上,可减少出血,使损伤组织迅速修复,并可预防脱位复发和骨化性肌炎。

五、药物治疗:
1.初期:伤后1~2周内,应以活血祛瘀为主,佐以行气止痛,内服可选用活血止痛汤、肢伤一方、云南白药等,外用药则可选用活血散、消肿止痛膏等。

2.中期:伤后2~3周,应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内服可选壮筋养血汤、肢伤二方等,外用药可选用接骨续筋药膏、舒筋活络药膏等。

3.后期:受伤3周以后,应补气养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内服可选补肾壮筋汤、肢伤三方等,外用时可选用五加皮汤、海桐皮汤熏洗。

脱位用药原则歌诀: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分为三期。

六、练功活动:
练功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练功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又要防止活动过猛,尤其要避免粗暴的被动活动。

脱位治疗歌诀:
欲合先离、原路回,
杠杆作用肌肉驰,
手摸心会、拔伸牵,
屈伸回旋、捺、端、提,
足蹬膝顶、杠抬法,
麻、固、药物、练功齐。

释义:
欲合先离、原路回——脱位治疗原理是欲合先离、原路返回。

杠杆作用肌肉驰——以及通过杠杆作用使肌肉松弛以利复位。

手摸心会、拔伸牵——复位手法是手摸心会、拔伸牵引;
屈伸回旋、捺、端、提——屈伸回旋,捺正端提;
足蹬膝顶、杠抬法——足蹬膝顶和杠抬法(即杠杆支撑法)。

麻、固、药物、练功齐——加上麻醉、固定、药物和练功,脱位治疗的方法就齐全了。

第十三单元肩关节脱位
一、概述
(一)解剖特点
1.骨性结构:肩胛盂面积小且浅,只占肱骨头关节面的1/4~1/3,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较差,而肩关节囊松弛薄弱,前方尤为明显。

2.软组织结构:肩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纤维关节囊、盂唇、盂肱上中下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肩袖肌群和三角肌、胸大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背阔肌等跨关节的肌肉结构。

(二)发病率
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在大关节脱位中为最多。

旗开得胜
(三)脱位年龄
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

(四)脱位类型
1.根据脱位的时间长短和次数多少分为新鲜性、陈旧性和习惯性脱位三种。

2.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

3.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

概述歌诀:
盂小头大囊松弛,
关节脱位属第一,
新、旧、习惯和前后,
喙、盂、锁下最常遇。

释义:
盂小头大囊松弛——关节盂小、肱骨头大,关节囊松弛。

关节脱位属第一——大关节脱位中属第一。

新、旧、习惯和前后——分为新鲜、陈旧性、习惯性,前脱位和后脱位。

喙、盂、锁下最常遇——前脱位的喙突下、盂下、锁骨下最常遇到。

二、病因病机
(一)暴力机制
1.直接暴力:向后跌倒时,肩部着地,或因后方来的冲击力,使肱骨头向前脱位。

2.间接暴力:临床最多见。

(1)传达暴力:患者侧向跌倒,上肢外展外旋,手掌向下撑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由下向上——暴力由掌面经肱骨纵轴向上传达至肱骨头——肱骨头冲破较薄弱的肩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至喙突下间隙,形成喙突下脱位(较多见);若暴力继续向上传达——肱骨头被推至锁骨下部——形成锁骨下脱位(较为少见);若暴力强大——肱骨头冲破肋间进入胸腔——形成胸腔内脱位(更少见)。

(2)杠杆作用力:上肢过度高举、外旋、外展向下跌倒——肱骨外科颈受到肩峰冲击,成为杠杆支点,使肱骨头向前下部滑脱——造成盂下脱位——但往往因为胸大肌和肩胛下肌的牵拉,而滑至肩前部形成喙突下脱位。

(二)病理变化
1.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囊破裂——肱骨头因胸大肌的作用发生内旋——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的作用,使肱骨头紧紧抵卡于肩胛盂或喙突的前下方——严重者可抵达锁骨下方。

2.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囊和关节盂后缘撕脱——关节盂后缘撕脱骨折及肱骨头前内侧压缩性骨折——肱骨头移位于关节盂后,停留在肩峰下或肩胛冈下。

3.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首次脱位后常常导致关节囊松弛或破坏,盂唇撕脱,盂肱中韧带损伤——导致了关节稳定装置的破坏——使脱位容易再次发生。

(三)并发症
常见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

三、诊断
肩关节脱位,有其特殊的典型体征。

受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肩部活动障碍。

伴有骨折时,则疼痛、肿胀更甚。

(一)临床表现
1.肩关节前脱位
(1)症状:患者常以健手扶持患肢前臂,头倾向患侧以减轻肩部疼痛。

上臂处轻度外展、前屈位。

(2)体征: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形成“方肩”畸形。

肩部软组织肿胀,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距离增长。

患肩呈弹性固定状态,位于外展约30°位,试图做任何方向的活动都可引起疼痛加重。

触诊肩峰下空虚,常可在喙突下、腋窝处或锁骨下触到脱位的肱骨头。

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

2.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是所有大关节脱位中最易误诊的一个损伤,较少见。

肩关节后脱位大多数为肩峰下脱位,没有前脱位时那样明显的方肩畸形及肩关节弹性交锁现象。

主要表现为有肩部前方暴力作用的病史,喙突突出明显,肩前部塌陷扁平,可在肩胛冈下触到突出的肱骨头,上臂呈现轻度外展及明显内旋畸形。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有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史或反复脱位史,肱骨头推挤试验存在前方不稳定征象,被动活动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一般不受限,向下牵拉,存在下方不稳定表现。

肩盂前方存在局限性压痛,当被动外旋后伸患臂时,患者出现恐惧反应。

诊断歌诀:
“方肩”、“弹固”、峰下虚,
“杜格”实验两不及,
后脱前塌喙突显,
习惯无伤反复离。

释义:
“方肩”、“弹固”、峰下虚——主要症状是,方肩畸形、弹性固定、肩峰下空虚。

“杜格”实验两不及——杜格(Duga’s)实验,手摸不到对侧肩、肘达不到胸中线。

后脱前塌喙突显——后脱位时,肩前方塌陷、喙突突显。

习惯无伤反复离——习惯性脱位,没有外伤也可反复脱位。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1.前脱位:肩关节正位和穿胸侧位X线片,可确定诊断及其类型,并可以明确是否合并有骨折。

2.后脱位:拍摄肩部上下位(头脚位)X线摄片;可以明确显示肱骨头向后脱位。

3.习惯性脱位:前后位和肱盂关节轴位X线片可以明确显示肱骨头的前方或前下脱位,肱骨的内旋位摄片能显示肱骨头后上方缺损,轴位X线片可显示肱孟前方骨缺损。

四、治疗
多数都能通过手法复位成功;习惯性脱位复位后容易复发,故通常需手术治疗。

(一)整复方法
1.牵引推拿法:三人牵拉,关键流程是:顺患者伤肢畸形方向持续牵拉——牵拉时旋转——外旋——内收——放松牵拉。

2.手牵足蹬法:患者取仰卧位,以右肩为例,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掌蹬于患者腋下,做顺势用力牵拉伤肢(持续1~3分钟)——外展、外旋——内收、内旋——伤肢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成功。

3.其它尚有拔伸托人法,牵引回旋法,椅背复位法,悬吊复位法等。

治疗歌诀:
徒手、足蹬、器械帮,
顺着畸形持续拉,
反向用力瞬间推,
入臼迅速把手放。

释义:
徒手、足蹬、器械帮——徒手、足蹬或依靠器械复位。

顺着畸形持续拉——顺着伤肢畸形方向持续牵拉,是整复脱位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