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自
然资源基础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特性的重要内容。
本节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
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深层次特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等特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
性。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的深层次理解,自然资
源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
护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材内容、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保护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
呈现(15分钟)
教师利用PPT呈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质量、分布等,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护方法。
操练(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自然资源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10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他们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分享和讨论,巩固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方法的理解。
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等。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享,提高自己的资源保护意识。
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资源保护意识。
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以上是针对《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案
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所创
设的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提问: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案例分析:教师在呈现环节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护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教师在操练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的各种活动,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自
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节课中,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1.讲授:教师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使学生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教师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
性和保护方法。
3.小组讨论: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分享与评价: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他
们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还有
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基本概念和特性的学习,并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在讨论中一言不发。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给学生分配好角色,并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还不够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保护方法。
1.强调基本概念和特性的学习: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小组讨论环节,提前给学生分配好角色,并鼓励
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增加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案例和实际操作:通过更多案例分析和实际
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
4.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保护的实际情
况,让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提高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5.加强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丰
富的教学情境和设计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学实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进行教学。
在导入环节,我向学
生提出了关于自然资源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
在呈现环节,我通过PPT 展示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们对于案例的分析非常投入,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操练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讨论氛围热烈,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学习任务单。
在巩固环节,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了评价和补充。
在拓展环节,学生们提出了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
最后,我在小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家庭作业。
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得非常有序,从导入到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和小结,
每个环节都过渡得自然流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积极的反馈,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基础概念,
以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2.在呈现环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展示自然资
源的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在操练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然资源保护的实际方法,
而不仅仅是提出解决方案。
4.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保护的长期意义,以及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出的贡献。
5.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强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以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很好,但在一些环节上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