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新知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新知理论
1.巩固新知的具体方法
说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老师便想到走出课堂。其实,巩固新知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当前社会实际、社会热点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知识的理解、升华。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完成。在课堂教学后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的精髓就是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学会做人,主要是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的。具体方法有:(讨论)。
在主题探究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热点和社会实际,精心设计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和相互启发,澄清认识,达到共识。
(2)辩论。
为了巩固学习中的某种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前,要根据两种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为了在辩论中取胜,自然会搜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这样,理论越辩越清,观点越辩越明,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3)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通过行为模仿火星为题带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行为,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或人格的作用。比如: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可以分别让他扮演两种角色:在同一件事上自信和自卑的两种心理状态,通过对比让他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问题所在。一般而言,角色体验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哑剧表演(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角色互换(两个人共同表演,互换角色)、改变自我(演一个自己改变后的角色)、双重表演(两个学生一起表演同一个角色)等。
(4)案例评析。
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因此,教师应及时将社会生活中最新、最近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把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世界形势变化发展的实际、国内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本地区的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纵观国际风云,评论天下事,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靠教材中的材料介绍是不足以说服学生的,尤其是对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这是,如果能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会加深学生对党的政策的热爱和拥护。如: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时,关于改革开放所到来的巨大成就,可组织学生到农村、城市去参观走访,对比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基本路线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专题调查。
对于一些和当前社会现状联系密切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个专题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对当前社会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比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时,为了加深对环境问题重视,可组织学生搞一个关于当地环境问题的专题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
合理化的建议。
(7)举办讲座。
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人力资源,比如:离退休人员、学生家长、企业界人士、一些热心的长辈,也可以请专家、学者及政法战线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学校讲座,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漫画展示、专题讨论、简报述评、小品表演、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新知的方法有专题剪报、制作手抄报、小品漫画创作等形式,还可以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纸杂志,从关心国内大事及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的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可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或到农村体验生活。
总之,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竞技场,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表演舞台,只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思想品德课就一定会动起来。课外实践活动,既可联系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更多地联系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样,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使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行统一。
2.巩固新知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观察问题的角度。
用讨论法巩固新知时,应该以学生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去观察、收集材料,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
(3)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学生的经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教师要充分地加以利用和开发这些经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让理论与实践结合。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认识、解释、说明具体的事实、材料、例证,一句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例,并尝试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自己学习、生活、思想中的实际问题,指导行为实践。
(5)课前精心准备和组织。
活动前,要进行精心设计、规划,要明确主题、目标要求、活动方式等。活动中,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有效调控。活动后,要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并做好激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