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24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名师制作优质课件(31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闭
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 发展经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B项
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
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故排除。 B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七 1 2 3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8-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 ①发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 户。 ②试行:安徽、四川等省推行联产到组,试行包产到组。 ③推广:1980年9月,“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3)意义 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4-
名师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是本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所在。回顾现代中国改革开 放的进程,把握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 放有着重大意义。
专题七 1 2 3
考情分析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
品的统销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专题七 1 2 3
考情分析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1-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 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 外开放格局。
第24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专题七 1 2 3
考情分析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2-
1.(2017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 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 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 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关闭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根据材料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知该报告主张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计划与市 场的关系问题 ,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该报告提出计划与市场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命题特点 近几年,本讲内容是课标 全国卷的考查重点。从 中外对比联系的角度考 查中外经济建设和工业 化道路的差异,从模块联 系的角度考查经济发展 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 中俄比较(计划与 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 市场的关系) 视角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关闭
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D.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解析
答案
专题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0-
读图指南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 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 被悄然摘下,换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中国农村一场 排山倒海的改革浪潮由此掀起,数亿中国农民的命运开始改变。
专题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5-
“中国梦”的成真——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名家评史】 材料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 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 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 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
2.(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 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 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 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关闭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式的责任制 ,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因而出现了题干材料中的增产现象 ,故A项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认识
专题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8-
对应训练 1.(2017江苏高考模拟,11)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关闭
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尤其是在1995年之后,增速明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 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 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 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意味着要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上有所突破,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C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七 1 2 3
考情分析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考情分析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6-
年份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试 题 课标全国 Ⅰ,31 课标全国 Ⅲ,31 无考查 无考查 课标全国 Ⅰ,35
立意角度 中央报告(计划与 市场关系) 粮食产量(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9-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概况 ①方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 ②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③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④主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改革 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②内容: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 营自主权。 ③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3-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专题七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4-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 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 识深化。 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 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是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1978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特别是1992年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内经 济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断扩大均不能完整概括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
原因,故B、C、D三项错误。 A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专题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6-
【材料解读】 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初 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进 行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共十四大标志 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 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5-
3.(2013课标全国Ⅰ,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 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7-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 (1)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专题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24讲
真题体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立德树人
-17-
【思维提升】 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项 目 资源配置 作 用 积极 消极 计划经济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促 促使 “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 进了经济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发性和滞后性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 ,计划经济的弊 端逐步显现 ,并日益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