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2、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3、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论文
4、教育改革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5、高职康复工程技术论文
全文总字数:13451 字
篇一: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1配网电力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1分配电源不合理
在配网电力工程运作中,电源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整个电网运行的关键。
因为如果电源分布不合理就会导致各种电力输送情况出现问题,电流过大的地方会导致能源的损耗甚至会引起电路负担过重造成的
电路短路,严重的引起火灾,烧伤使用设备;电流过小的地方会导致电压供应不上去,用户出现跳闸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我们会发现配网的电力传送线路常常和人们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电路
混在一起,这样不仅会造成电路之间的联电,使电路寿命减少,而且也增加了人力物力去检测维修,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捷。
除此之外,电路过多也会对小区或者人流量密集地方的生活环
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长期的电力穿梭会让人们觉得头晕乏力,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电力部门在分配电源时一定要将变电站设置在合理的地方,既能确保电力的供应还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征程生活,这样就可以使得配电网电力系统能够协调、环保、高效的运转起来。
由此可见,电源的分布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整个配网电力工程协调运作的全局问题。
1.2输电线路受外因破损
在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输电线路受外因的原因而发生破损,给整个运营系统带来不便。
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区与商业小区发展起来。
这些用电集中地庞大的用电量会给电网的输电线路造成极大的负荷压力,温度过高,电路不仅会损害自身的使用寿命也会发生短路火灾等危害。
第二,用于支持配电网的电线杆作为空中传送电流的运载体,分布于街道两旁,但是很多用户为了节约资金直接到电线杆上去取点接到自己家中,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电路的电流电压不稳减少,也会给用户本身带来极大的危险。
取电不当就会造成漏电短路等现象,后果十分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因天灾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电网电路破损,刮风下雨、冰雪覆盖都是引起电路坍塌电线破损的主要因素。
而且很多电路在埋在地下时,会被一些施工团队在施工时不小心损坏,化工厂周围的酸碱环境和空气污染也都会造成线路的破损,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配网电力工程科学技术措施
2.1建设电力监控系统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输变电企业内各类主要设备的运行和人员的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变电企业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从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到遥视,不断地提高生产自动化的水平。
通过变电站安防及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巡视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人员的操作情况,实时获得现场的报警信息,通过录像记录对事故情况进行追忆。
智能电网安防及视频监控系统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处于快速成长期,将其应用到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领域,利用高清晰度视频图像对电网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分析,实现在线远程监视及监护,对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2精心运维确保电网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电外送不断增加,国家电力网络系统的检修部门所辖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
但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家电力系统的检修人员常年人如同那高耸云端的铁塔一般刚毅、坚强,无论是酷暑炎夏,还是冰雪寒冬,始终牢记责任与使命,精心呵护着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牢固树立“大安全”的理念,始终围绕“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这个重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检修项目,对各类规程、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
严格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和到岗到位制度,杜绝一切习惯性违章,确保输电线路“零缺陷”投入运行。
2.3良好的避雷设备
在电力的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雷电的影响,发生各种电力问题。
因此,这就需要给配网电力工程安装良好的避雷设备,将避雷设备安装在能发挥防雷效果的地方。
一般防雷器分三个等级,第一级防雷安装在总配电箱,泄流量在60KA以上,第二级防雷器安装在分配
电箱,泄流量在30KA-40KA之间,第三级防雷器安装在所要保护房间的分配电箱(比如机房)泄流量在30KA以下,第四级防雷器要安装
在需要保护设备供电电源前端,通过逐级泄放雷电保护用电设备,如果设备上连接有网线或者电话线或者有线电视线,且室外走线较长,则需要安装相应的网络信号防雷器,电话信号防雷和视频信号防雷器。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雷击,又能避免过电压问题,给配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器普及、电力亟需的今天,安全可靠是电力生产正常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才能确保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电能的正常供给。
而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则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整个配网电力工程的强大的保护神,为我们的用电安全提供了保障。
本文字数:2183
篇二: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1.1智能发电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通过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技术也作为一项新技术在近年蓬勃发展起来了,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电子器件和电力等,从而来对电能之间的转化起到有效控制。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采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了电量的消耗,节约能源。
还能降低机电设备的使用,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
主要原理是作为现代化的高新科学技术的电力工程技术可以让电能得到最高效的
转化和控制,并且极大的降低了消耗,提高了电力工作系统的效率。
1.2电源部分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对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部分中的应用的研究发现,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可在电网系统中电源范围内应用,主要目的是为智能电网系统提供不间断的电能资源,同时智能电网系统的各项设备的电源资源也是通过电力工程技术来提供的,这些电源主要包括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类型。
又可划分为变频交流和恒频交流的交流电。
同时在变电所的操作中可以实现直流电源的应用。
直流电源在电网系统
中主要用来在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变频电流主要运用在需调速机器设施中,调速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来实现的,例如:起重机以及风机等,恒频恒速交流电主要应用在航空飞机中,为飞机各设备的运用提供了动力电源。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基础中,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以保证高效
的对电网中的新能源的输入,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以电力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电力工程技术为基础对输电电网系统进行控制。
这一项技术将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等这些电力工程基础技术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并且有效的结合了电子通信和控制技术,在这一些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电力工程技术,能够对交流输电过程中实现高效便捷的监控。
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多数是应用在高压输变电过程中,可以实现将大量清洁能源引用到整个智能电网建设过程的电力系统中,并且在整个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对能源的间隔。
所以将电力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有效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不同参数进行管理和调控,从而保证了智能电网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工作。
并且在输电过程也大大减少了电力能源的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去提升了输电电网系统输送电力能源的能力。
2.2在高压直流输电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智能电网基础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换流器的使用。
基于在电网系统中直流电则普遍运用于输电过程中,而交流电则普遍应用于直流输电电力系统当中这一情况,目前在我国智能电网系统中仍然使用的直流输送电系统中,交流电也在很多环节中普遍使用,但是实际真正的供电和配电运行当中,也必须保证在实际的传输电流为直流电。
所以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换流器的控制作用,并且只有运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换流器大多是由一些具有管段功能的元器件组成,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电力输送,并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直流输电,还可以实现近距离直流输电过程,从而在我国偏远地区实现有效的电力输送。
在我国远距离输电技术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相信这一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到高容量和远距离输电系统当中去。
并且还会使电源输送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进而产生高效益。
2.3在质量优化和能源转换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质量优化主要是对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的电能应用来说的,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的质量优化运用了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质量改良技术是对电能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当中的质量进行评估模式系统化和划分等级的,并且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充分考量供电过
程中的经济性能,在分析了经济性能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评估模式系统体系,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建立电能质量评估系统的目的。
同时,关于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改进
完善,从而让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朝向更优的方向去发展。
未来在智能电网系统建设中必定会要求实现最低的碳排量,从而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在智能电网系统建设中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来达到低消耗、高效益的目的。
所以就必须要求更加先进的科技技术来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优化与升级,实现低碳排放,这一趋势已经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能源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污染。
现阶段提升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用能量转换技术可以让智能电网系统中的电力
工程技术朝着使用低碳方向发展,提供更加绿色的电力资源。
3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业各业对于电网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由于智能电网所具有实用性强、经济性高等重要特点,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工业建设。
所以对电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和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够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优化,以促进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字数:2417
篇三: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论文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论文
一、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构建以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不仅包括教学模式改革,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
只有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才能实现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具体内容如下:
(1)衔接岗位定位与职业能力。
岗位定位要与职业能力相衔接,通过研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各个岗位与相应的职业能力,重点将职业能力定位在岗位对应的动手技能、实践技能、操作技能等方面,采取工作任务分解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程度。
(2)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采用学科体系实施教
学的渗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则是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渗透实施教学,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3)“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
以培养既有理论又重实
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为教学实践改革方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
系改革为基础,坚持“必要、够用”原则,深入研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本身实践的理解,实现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技能元素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计划
首先,做好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结构需求状况相关调研,并做好实际现状分析,总结当前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和需求规格要求,以其作为构建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
其次,进行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岗位定位分析。
以典型工作岗位为分析对象,综合分析岗位的社会性、规范性、目的性、群体性及稳定性,并予以职业能力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范围职业分析,进而明确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岗位定位。
最后,制定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相应教材的开发是否顺利标志着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设计改革是否成功。
(三)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法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学方式。
相关院校应就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情况与相关联系公司保持随时沟通交流,如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地铁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共同完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
(2)教学计划实施。
基于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定位,具
体划分所从事的职业能力,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明细表。
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求出发,详细分析社会需求型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结构,并制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
(3)明确实践教学相关内容。
工作任务为驱动,建立有高职教
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文件及课程标准,如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工作任务内容、任务考核体系等,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顺利实施。
二、结语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人才需求,应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当中,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构建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方法,同时展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间联系的认识,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工作,利用实际操作检验自己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这样,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为今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篇四:教育改革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教育改革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原有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在课程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讲授,学生较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传统课程体系安排中,一般先安排理论课程的学习,等学生学完所有相关理论知识以后,再安排相应的实训课程。
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没有目的性,缺乏学习的动力,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
等到专业实训课和毕业综合设计时,前面的理论知识有些已经忘记,有些原来就没有掌握,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1.2专业课程之间联系较少
各专业教师之间各自为政,学生较难掌握大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一个楼宇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等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工程项目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之间各
自为阵,各课程中有单独子系统的设计实训,但学生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设计能力仍然不足。
1.3专业中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所用技术有出入
由于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教师有时在课堂内所讲的内容较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技术已经落后,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2基于CDIO模式专业教学改革
3.1基于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除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更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实现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建立一个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导,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新体系。
以一个实际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导,将本专业内所以专业课程通过工程项目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
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引入两个项目工程,项目一用于分步教学,项目二用于综合实训。
从上面专业课程系统设计中,工程项目一贯穿了所有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将所有的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所有课程的讲解围绕实际工程展开,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主题性更强。
各专业
教师相互协作,同一个工程进行子系统的讲解,并最终实现整个系统工程的集成。
在该课程培养体系中,分步骤分阶段地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
工程项目二用于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巩固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项目一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工程项目的分析、构思、设计和实现,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2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前置体验”教学法,根据工程项目一,在每门课程的开始针对实际工程提出问题和任务,这些问题和任务与所学课程的概念和知识相联系,以这些问题为探究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种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工程实战能力。
2.3人才培养评定考核方式改革
基于CDIO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毕业设计和评价方式,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设计。
由导师选取实际工程项目,给出招标文件和需求文件,学生分组模拟某公司进行项目的投标文件、技术方案书、工程造价文件、施工组织方案书的编写,参与项目投标。
毕业答辩模拟评标现场,进行唱标、述标,由校外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评标组,对学生所投标书及学生现场述标情况按招标
文件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出中标候选人。
评分值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
2.4提高教师的实际系统工程能力和教师之间合作教学
为了设计出符合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项目载体,任课教师们必须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参与实际工程方案制作和实施等方式积累经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保持所授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一致。
同时要求教师之间依据项目进行沟通,协作教学,改变原来教师们各自授课的局面。
3结语
自2005年我国引入CDIO教学理论以来,CDIO模式已在多类工程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及实践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CDIO模式用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实践中,结合CDIO 模式和专业特点,设计出有效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实践,发现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的团队交流能力、工程系统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任课教师们通过项目有了很好的沟通和联系,任课教师参与实际工程方案制作和实施,提高了教学能力,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知识更新和循环体系,对新时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文字数:2222
篇五:高职康复工程技术论文
高职康复工程技术论文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研内容
邀请企业专家、管理者及本院统计学教师,共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经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法拟定条目后,再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修订。
内容包括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专业教育现状与趋势,专业岗位情况、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以及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1.2 调研对象
本研究选取国内开展康复辅具服务5年以上的医院、公司,行业协会及同类院校的专家学者、负责人,从事假肢矫形器工作的一线技师,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及同类院校本专业的带头人等为调研对象。
1.3 调研方法
1.3.1 问卷调查
2014 年 1~2 月,请江苏省内 7 家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技师及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对问卷作答。
同时,请参加全国假肢矫形器第二期理论培训班的学员对问卷作答。
1.3.2 访谈调查访谈行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