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第1篇《论语》十二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言志①
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于我/如浮云
D.盍/各言尔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
(2)与朋友共.共:
(3)敝.之而无憾敝:
(4)无施劳.劳: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列子不受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②,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③。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④而拊⑤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
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郑子阳: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即上文的列子。
③秉: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④望:怨恨,埋怨。
⑤拊:拍打。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划三处)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劳:
(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遗:
(4)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5.刘禹锡和列子有怎样共同的生活情趣?
第3篇爱莲说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李
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
“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
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
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
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
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枝虽枯而子仍不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蕃:
(2)香远益.清益:
(3)未闻稍易.其色易:
(4)是诚.吾家物也诚: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
4.两文分别赞扬了哪两种植物的什么品质?
5.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
第4篇河中石兽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乃绐③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
祭讫④,以帷围之。
乃阴⑤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
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①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à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
④讫:完毕。
⑤阴:暗地里。
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反溯流逆上矣遂:
(2)摸之.则无声之:
(3)盖恐.钟有声恐: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
4.甲文中老河兵为什么认为石兽会出现在河上游?
5.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述古为抓住真正的盗贼做了哪些准备。
第5篇三峡
[2018·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疾:快
C.迳.黄牛山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6篇答谢中书书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避暑
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庄: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时之胜胥览焉。
每泛舟至文津阁,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入画。
其尤异者,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罽,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
出宫墙才数步,即鬖髿滋蔓矣。
岂非天生嘉卉,以等宸游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B.晓雾将歇.歇:消散
C.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在
D.其尤异.者异:骇异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4.甲、乙两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
5.比较甲、乙两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
[2018·枣庄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相与
..步于中庭相与:
(2)是.日更定矣是: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第8篇富贵不能淫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乙]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①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②,始食盐酪③。
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
衣食粗恶。
或遗之衣,见道殣④,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 ①樵:砍柴。
②大祥: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
③酪: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这里指正常的食物。
④殣:饿死的人。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两处)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B.必敬必戒.戒:告诫
C.挟书诵不辍.辍:停止
D.或遗.之衣遗:给予,馈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4.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和礼。
这在罗伦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试举例分析。
5.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请结合甲文中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8·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
..之中畎亩: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2018·南充]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苦: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3)至于鄙.鄙:
(4)卒.得反国卒: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
6.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7.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第10篇桃花源记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和桃源诗序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
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选自《苏轼文集》) 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
(标两处)
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阡陌
..交通阡陌:
(2)处处志.之志: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止:
(4)而寿益衰.衰: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4.乙文中,作者认为老人村中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
5.两篇选文,都交代了再寻桃源之事,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
第11篇小石潭记
[2018·临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
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 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
②罅:裂缝。
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
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
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
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
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
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
⑨剌泼:鱼击水声。
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乐:
(2)不可久居.居:
(3)不里.许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或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分)
(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2分)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12篇北冥有鱼
[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①,国中属②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③,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藩篱之,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④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汉书·艺文志》) [注释] ①《下里》《巴人》:当地的民间俗曲。
②属:聚集在一起。
③商、羽、徵:古代五音中的三个。
此外还有宫和角。
④鬐:鱼的背鳍。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B.安.知臣之所为哉
安.求其能千里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客有歌.于郢中者
至于负者歌.于途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B.甲文中鸟之所以要迁徙到南冥,是因为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C.乙文中宋玉认为《阳春》《白雪》刻板庞杂,国都中只有少数人愿意相和。
D.乙文中的凤和鲲眼界开阔、能力超凡,而和鲵等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5.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手法的作用。
第13篇虽有嘉肴
[2018·齐齐哈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旨:
(2)负.笈不远险阻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