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1.(9分)古诗文默写,完成问题。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急湍甚箭, 。

(吴均《与朱元思书》)
(4)国庆期间,小明跟随父母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当他乘坐的渡船在江上行驶,看到山
峦随着平原伸展而消失,他随即想到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这番景
象: , 。

2.(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答谢中书书
ㅤㅤ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甲】诗是王绩创作的 (体裁),【乙】文作者是南朝齐梁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诗和【乙】文都是融情于景的作品:【甲】诗描写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
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乙】文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流露
出作者 的思想情感。

3.(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九石①弓
ㅤㅤ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②关: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左右皆试引之
(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3)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齐宣王之“悲”在于被人蒙骗终身不知,从而告诉我们 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4.(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藤野先生(节选)
ㅤㅤ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ㅤㅤ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ㅤㅤ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ㅤㅤ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ㅤㅤ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ㅤㅤ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他其时正在
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ㅤㅤ⑦“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ㅤㅤ⑧“可以抄一点。


ㅤㅤ⑨“拿来我看!”
ㅤㅤ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
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
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ㅤㅤ⑪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
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ㅤㅤ⑫“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然而解剖图不是
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ㅤㅤ⑬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ㅤㅤ⑭“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ㅤㅤ⑮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同学100余人之中,
我在中间,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仍用了
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没有这回
事。


(1)《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其中还收录的作品有《 》(任写一篇)。

(2)选文中藤野先生和“我”交往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 ;
② ;
③ 。

(3)分析选文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②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
法的错误
(4)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5.(13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耍面
ㅤㅤ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单名一个“良”
字,生得白净秀气,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

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真是绝了。

ㅤㅤ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

可到底差在哪儿呢?
却又说不出。

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

他曾听人说,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劲道十足。

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ㅤㅤ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

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ㅤㅤ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

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

”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

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ㅤㅤ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
ㅤㅤ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

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

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

余师傅沐手更衣,大喊一声:“且慢。

”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
ㅤㅤ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ㅤㅤ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
ㅤㅤ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
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

”一听此话,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

”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

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ㅤㅤ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

”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轻轻一抖,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

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

一趟面耍完,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

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ㅤㅤ⑪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

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来否添加了柔面剂。

”说完打开瓶盖,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ㅤㅤ⑫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

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

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ㅤㅤ⑬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

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重新洗手和面。

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花枝乱颤。

(1)请从小福子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每空限4个字。

→负气出走→ →
(2)体会第⑧、⑨段中师徒二人“笑”的不同意味。

Ⅰ第⑧段中小福子“冷笑”一声:
Ⅱ第⑨段中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
(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了小福子和余师傅之间在学艺上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

B.第④段写余师傅擦拭小瓷瓶的内容,不仅设置了悬念,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第⑩段小福子舞的面喻为“白练”“银蛇”,讽刺他靠柔面剂将面耍得十分精彩。

D.小说结尾设计有点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充分思考回味的空间。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结尾的划线句。

三、综合运用(10分)
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
ㅤㅤ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胡愈之ㅤㅤ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的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①材料1中提到的“他”是谁? 。

②材料2“他”写成的这本书叫 ,曾易名叫做 。

(2)任务二
内容呈现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

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
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

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
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

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

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问题探究:任选一题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B.结合“内容呈现”中第②段划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选 。

四、写作(40分)
7.(40分)题目:我准备好了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得透露真实的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日暮乡关何处是(重点字:暮)
(3)猛浪若奔(重点字:奔)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分析】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
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是一首五言律诗。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重点词语有:自康乐以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本题考查诗文的主题。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孤寂的情怀,景中含情。

颔联,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

尾联。

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文末提到“自康乐以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能欣赏山水的钦慕之情,同时也为世人不能欣赏美丽的山水自然而感到惋惜。

答案:
(1)五言律诗陶弘景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渴望归隐自得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分析】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

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

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

说:同“悦”,喜欢。

②句意:身边的人都试着拉。

引:拉。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注意重点字词以
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重点词语有:孰,谁;是,代词。

句意为: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开头齐宣王的喜好“齐宣王好射,明确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实际上是恭维。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读全文。

宣王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他终生活在别人的谎言中,要有自知之明。

答案:
(1)①同“悦”,高兴;
②拉。

(2)B
(3)“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4)示例: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己知彼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

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4.【分析】《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赞扬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还收录的作品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连文法的错误,概括为:添改讲义,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这样一移,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我们没法改换它,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结合“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怕你不肯解剖尸体,没有这回事”。

(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①“模胡”是马虎,不讲究的意思,表现了他生活简朴。

②“从头到末”是从开头到结束,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改得非常认真仔细,表
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能以公平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能够做到这些尤为难能可贵。

答案:
(1)《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3)①“模胡”这里说明藤野先生穿衣服不太讲究,表现了他生活简朴。

②“从头到末”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改得非常认真仔细,突出藤野先生一丝不
苟的教学态度。

(4)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修改“我”抄的讲义的一丝不苟。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析】本篇小说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端,写小福子向师父讨要柔面剂未果,而且不相信师父的话;发展,写小福子发现余师傅有一个神秘的小瓷瓶,认定那里面是“柔面剂”,心生怨恨而不辞而别,离开龙城;高潮与结局,三年后觅得柔面剂的小福子重回得月楼向余师傅挑战,余师傅拿出他神秘的小瓷瓶,用里面测试柔面剂的药剂测试小福子的耍面,小福子这才明白了余师傅的真实用意。

故事以师徒二人的较量,表现了做任何事都不能投机巧取,对他人有猜疑之心。

【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结合①到④段“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功到自然成。

小福子嘴上应着,可概括:求“剂”不得,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可概括:师徒较艺,概括为:得知真相。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句,根据小福子“笑”后所说的话语,是一种志在必得的得意之笑,根据后面的余师傅拿出小瓷瓶说出的话以及自己做事原则“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可以看出他明白小福子此次前来的用意,是一种淡定。

本题考查小说主人公的判断,首先看对人
物着墨的多少;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二者皆可认为是本文的主人公。

答案时要注意从小说的主题,如果单纯的只写出人物形象的评价。

如果认为余师傅是文章的主人公,分析小说以此形象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来阐述理由,可从情节的发展,从他失败的原因给读者的启示来阐述理由。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BD.正确
C.错误,第⑩段“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这小福子的功
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第⑪段才揭示真相。

故选:C。

(4)本题考查结尾句的赏析。

结尾句“说完拿面在手,一抖,美得惊心、对比手法,用“花枝乱颤”作比喻,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1)求“剂”不得;师徒较艺
(2)Ⅰ.小福子“笑”,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了柔面剂。

内心十分得意。

Ⅱ.余师傅“笑”,是因为他知道小福子回来的真正目的,内心非常淡定。

(3)C
(4)比喻、对比,给人以美的享受。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

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三、综合运用(10分)
6.【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解答】(1)①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根据“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2)A.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对
本书的整体感知。

语段中形容敌军用了“惊惶奔逃”一词;而对红军则以“猛攻不停”
来形容。

很明显作者是站在红军的立场上,对敌人的嘲笑。

B.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重点片段的阅读赏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对本书
的整体感知,通过对划线语句的分析,概括得出“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答案:
(1)①埃德加•斯诺
②《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2)示例一:A.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

示例二:B.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写作(40分)
7.【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请以“我准备好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结合此情境我们记叙往下思考,“我”为什么事情做准备,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我”做了哪些事情?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多少艰辛?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最后自己到底有没有准备好,目标有没有实现?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入文的内容。

体裁上适合写一篇记叙文,选择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做准备的过程及结果即可。

【解答】
我准备好了
我准备好了吗?
十年寒窗苦读。

两年后的中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还是走向失败。

我面对它忽然变得坦然……但这一路走来我无愧于心。

转眼流逝的时间。

那曾经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那曾经为了一点小事而怄气的小家伙;那曾经潦草的字迹,正如同她一样。

曾几何时希望时间可以停留。

看着日历上奔跑的数字,感叹年华如流水。

已经初二的我,也不敢放任自己了,心里总有些复杂的感情?是中考给我们带来了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