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对有关“因材施教”有关问题进行厘清,明确“因材施教”的内涵、前提、条件、方法,强调在热爱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知人识材;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行政教学班与单元教学班并行,采用导师制,推行小班化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或辅导学生个性发展,从“施教”到“引学”。

以期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摘要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特长;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明确“因材施教”促进个体发展
张建辉
(惠安大吴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是宋代朱熹对孔子教育实践的概括,经后人实践与发展概括为“因材施教”,那么什么是“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为何要“因材施教”?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上述问题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甚至有偏差、误识,因此有必要追本溯源,对以上问题一一厘清,明确“因材施教”的内涵、条件、方法,才能正确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和方法。

一、何谓“因材施教”
1.何谓“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解读的
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始自孔子,但一直到北宋才正式对其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

北宋理学家程颐在《二程集》中曾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南宋朱熹作《四书集注》进一步阐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意义“圣贤施教,各因其材。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在朱熹看来,孔子能针对个性和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在《论语》里,我们可以获知孔子是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和“人以类聚”法来全面考察学生。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孔子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实施“因材施教”:一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论语.阳货》),根据弟子学识水平不同,同样是“问政”“问仁”“问学”和“问孝”,孔子对每个学生的答复都是对症下药,作出了方向一致而要求各有侧重的回答;二是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施教”,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与冉有都“问行”,孔子因他们性格不同,回答有劝退与激进的区别;三是依据学生年龄进行教育,如樊迟“问仁”,异时请教,回答也不同;四是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学生的
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获知,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因人因时因所处条件的不同而灵活解说,其最大特点是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地引导,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长善而救失”,得到最佳的发展。

2.与传统认识上的“分层次”应试班级教学的差
异。

孔子的“因材施教”之“材”是学生个体之材,“因
材施教”之“教”是直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相对应的教育,如果学生个体之材不同,施教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

可是目前我们很多教育者却误认为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分班、分组的分层次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殊不知这种做法是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大相径庭的。

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班、分组的分层次教育仍然是班级群体间的差异而非学生个体差异,这种教育还是针对学生群体的共性进行教育,追求的是应试分数这种同质发展而非异质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教育。

二、为何要“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因此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德、智、美、体、劳诸方面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集中体现了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是“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产物。

孔子
“名师名校
2019·11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是一致的。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因材施教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各尽其才。

孔子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在他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下,三千弟子各有成就;七十二贤精通“六艺”;十名“优秀生”又各有专长,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

个体差异对应“因材施教”中的“材”,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性格、动机、年龄、认知方式、兴趣和情绪七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区分了八种智能。

这些个体差异会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教师要允许、重视乃至发展差异,而应对个体差异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

三、如何“因材施教”
1.知人识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而热爱每一位
学生是知人识材的思想基础。

孔子第一次实行“有教
无类”的平民教育,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孔子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针对每一位弟子的实际因材施教,促使个体成长,是真正的原始版的素质教育。

他能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和“人以类聚”法来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这其实也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实践,由此可见,“仁爱”是知人识材的思想基础。

作为教师,一定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胸中一定要时时装着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了解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才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心中无爱,不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差异,“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

教师经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知人识材”,培养个性,保护兴趣,恰当地引导,促进每个人最终得到发展。

2.采取行政教学班与单元教学班并行,采用导师
制,推行小班化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格拉斯等人通过研究得出:“只有在班级规模降到每班15人时,在学习上才会有明显的获益。

”现在的教学班大多以行政班为主,且班生数偏多,行政班教学采取的是同一教法面对全体学生,不能真正针对学生个性和特长进行指导,在实施“因材施教”上有一定的难度。


此新课程改革努力突破这一模式,尝试单元教学班,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选修课程,实行走班上课。

单元教学班可严格控制班生规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选聘导师,采用导师制,一个导师带15名学生,努力推行小班化教学,导师定期约谈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计划,及时解决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国家培养多元化专门人才。

3.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或辅导
学生个性发展,从“施教”到“引学”。

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确实是一个课题。

作为教师,可以从孔子那里去学习,一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布置不同形式的例题、习题,分为必读与必做,选读与选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辅导;二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尝试引导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撰写读书报告,进行交流,推荐发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三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科研小组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材料,探究新知,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特长,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四是要建构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从不同评价维度来评价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做到教育结果的公平,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各自得到发展。

当然,因材施教的核心在于差异化的培养,限于目前班级授课条件,每个班学生数量较多,教学要取得成效,不能片面强调教师主体与权威,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教师要适时沟通,教师才能更客观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基于学生目标价值导向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同时因材施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的差异化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于洁.尊重差别,因人而异——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梁秋霞,文敏琳.基于个体差异下的因材施教[J].基础教育研究,2017(17).
(张建辉,福建省“十三五”第一批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林文瑞)
名师名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