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语言哲学》评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语言哲学》评介
陈嘉映, 著名哲学家,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出版专著《语言哲学》
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以现象学研究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著
称学术界, 于分析哲学 (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伦理与道德哲学、
中国当代汉语哲学与思想等领域见解颇深, 并发表文章多达40余篇, 并译有海
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以及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等译本, 在推动了语言哲学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前言
语言是所有人类都有的, 同时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是人类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 与心智、精神的关系十分密切, 洪堡特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即一个民族的
精神.....所有可以说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的现象中, 只有语言才适合于表述
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最隐蔽的秘密。” 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本身是系统性的、符号性的表达式, 语词是脱离意义的独立个体的存在, 其实际功能在语言系统中得以表达, 其意义在语言系统中得以体现, 语词的表达
完全依赖于它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 就像离开乐曲, 一个音本身可以嘹亮或低沉; 离开图画, 一种色彩本身可以鲜艳或黯淡。哲学起源于希腊, 是两千多年来哲学
家们所讨论的重要问题, 关于语言的形形色色的思考, 都可在“语言哲学”的范
围中加以探讨。
1.
内容简介
《语言哲学》一书为陈嘉映所著, 文章的前四章谈论语言的哲学背景,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接着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论述了20世纪一些重要的语言哲学家, 包括他们重要的哲学著作和哲学观点。此后的第十四章先介绍了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 进而深刻探讨指称与意义
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介绍了语言哲学发展的后期, 一些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 进而探讨了字面与隐喻这一基本问题。最后一章是作者对全书的总结。书中的每一章节作者不仅仅是空泛的介绍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各个哲学家的哲学研究, 而是通过引入各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研究历程,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其哲学思想从浅到深的变化, 从发展到扬弃到修正的这一历程, 让我们对其哲学观念的形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结构, 不仅如此, 作者也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态度, 并用简单易懂的事例去解读哲学家的哲学观点, 可以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益, 此外, 作者还在其各个章节末尾附上了相关的参考文献, 帮助读者对特定感兴趣的哲学家和哲学研究提供了学习资料。
1.
评述
3.1罗素及其主张“逻辑原子与亲知”
贝特兰.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其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主张, 世界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 这些个别事物是最真实的存在, 它们互相独立, 我们无法从这一事物的存在推导出另一事物的存在。在我看来, 这一主张似乎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核心分别是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是客观的, 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联系是普遍的, 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正如英国玄学派诗人John Donne曾说过, “No man is an island.”也说明了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事物和事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我们可以从这一事物的存在推导出另一事物的存在, 就比如说当我们谈到“钢琴”, 就会联想到“乐谱”、“音符”、“高音”、“低音”等其他事物。在罗素看来, “逻辑原子”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个体, 比如“关羽”、“这张桌子”等,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复合物, “原子”是个
体即复合物被不断细分下去的, 直到不能再分的、真正简单的对象, 就比如“关羽”是被众多可感知的性质组成的, 包括心、肺、眼、四肢等很多个别器官组成的, 而心、肺、眼、四肢还可以继续分解下去。从另一角度看,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似乎也有说得通的地方, 罗素强调事物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我们无法从一事物推导出另一事物。同样的道理, 我们似乎无法从心、肺、眼、四肢等就推导出“关羽”这个个体, 就好像我们无法从“家具”、“四个腿”、“都有一个平面”、“通常是木头制作的”等事物中推导出另一事物, 它可能是“桌子”, 也可能是“椅子”, 这就要求我们为推导出的事物设定更多的限制, 比如事物的功能和用途, “桌子” 可以作为人们吃饭时的一小块区域, 而“椅子” 的作用更多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坐的地方。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各项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 事物间功能和用途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个事物有多种功能或用途是现代社会和人类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 靠功能或用途来区分事物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罗素关于逻辑原子的本体论主张与他的认识论密不可分。按照罗素的看法,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分为亲知和描述两种。亲知是第一手的所知, 而描述是第二手的所知, 一切从描述所获得的知识都依赖于亲知。比如说我到过海南, 望见了一望无际、无边无垠的大海, 坐了皮艇, 学了冲浪, 吃了各类海鲜等, 那么我知道海南, 海南有大海, 在海上可以做皮艇, 在海里可以冲浪, 在海南可以吃海鲜等, 都是我的亲知。而那些只通过交谈、照片或读书所传递的信息, 是经过别人的描述所感知到的信息, 不是我们亲自体验到的, 亲自感受到的, 只是对事物广义上的“描述”。比如, 我从未见过项羽, 但我从书本上了解到“项羽是那个在乌江岸边杀汉军数百万的人”, “是那个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而毅然决然选择在乌江边自刎的血气方刚之人”, 此外, 我还可以去博物馆亲眼看看楚汉相争时的文物, 去乌江边上看看乌江。通过亲知, 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更加真实, 更加深刻, 通过描述, 可以加强我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 更加丰富我们的认知。
说到罗素的亲知和描述两个哲学概念, 不由得联想到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带领中国人民从历史深渊漩涡中得以重生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不由得感慨生于那个时代的伟人其思想竟是如此开阔, 如此先进, 如此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