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感知
1、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积累生字
雎(jū)鸠 窈窕(yǎo tiǎo) 参差(cēn chī)
寤寐(wùmèi)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huí)
水中沚(zhǐ) 末晞(xī) 湄(méi)
3、诗中的男子如此热恋着梦中的女孩,但他却并没有奋起直追,你怎么理解呢?
明确:一是因为交通不便:“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一是那个时代的人应该没有现人的开放与执着。
4、诗中使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反复吟唱追求姑娘的难度,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点拨:使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反复吟唱,既突出了小伙子追求女子的难度之高,又表现了他内容因追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把握诗歌形象。
概括段意.
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理解。
象征手法的运用。
品味意象。
重点情节的探讨.
理解“重章叠句”。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品味诗歌主题思想。
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
语言品析
这两首诗的语言都非常优美,且旋律和谐,这是《诗经》诗歌的共同特点。
难点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Nhomakorabea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春秋时期诗歌305首。其内容多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听,想。
用乐府诗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
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
道阻且长:长:古义:遥远,今:与“短”相对。
道阻且跻:跻,古义:险峻,今:上升。
深层探究
一、关雎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点拨:首章四句用比兴手法,由关雎鸣声及亲昵之态,引出年轻小伙子对他心目中所爱之人的无限情思,他多希望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1、重章叠唱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方式,每节诗的文字大体相同,只有少数几个字的改动。这种写法,可以给读者一种回旋跌宕、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韵,反复换韵.
两首诗都采用偶句押韵的方式.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押“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5、对“长”“跻"“右”这三个字只能理解为道路遥远、艰险而又弯曲吗?说说你的理解
点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追求的美丽女子在河的对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想到河的对岸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字是虚写,写出了古代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不易.这里的“长”、“跻”、“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
明确:“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二、蒹葭
1、这首诗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
第一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
3、双声叠韵
这两首诗的另一特点是双声连绵词词和叠韵连绵的运用。这种写法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写景状物,可以使描写的景物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4、景物描写的运用
在《蒹葭》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既渲染了优美的环境,又烘托了凄美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5、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有结果吗?为什么?
点拨:从“钟鼓乐之”一句可知,小伙子的追求有了结果,他顺利地把心仪的姑娘娶回了家。理由是: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可见小伙子把姑娘迎娶回家了.(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但理由要充分。)
6、《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艺术成就
《诗经》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成就都非常之高,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笔记。
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写作背景
周天子好乐,于是设采诗之官,每年春至,便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经整理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朽之作《诗经》。
作品介绍
《诗经》是由孔子编定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始称《诗经》,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为其内容的分类;赋、比、兴三部分为其表现形式.“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笔记。
积累字词
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
第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
第三章:“白露未已”,露水快干,已是日出.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既是景物描写,又是重章叠句,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2、作者从蒹葭的颜色与情状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点拨:诗的三章分别用了“苍苍”“凄凄”“采采”三个词表现三种色彩: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的色彩变化过程,把秋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厚,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冷清环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来,作者再用“为霜”“末晞”“末已”这三个情状的变化,来描绘出朝露成霜再溶为秋水的过程,现象地刻画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作者从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边,就为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现。
坻:水中的高地。
已:消失,这里指晒干。
涘:水边.
右:道路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3、男子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
点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4、《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从思念到、追求的全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蒹葭:芦苇.
苍苍、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
晞:晒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攀爬。这里指路途高而且险峻。
选择性笔记。
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比兴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歌比较常见。我们来阅读下面诗句,注意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 霖铃》柳永)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
(2)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追求不到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8、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点拨: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2)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
《诗经》二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富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把握《诗经》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节奏特点。
3、品味和欣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重点
1、仔细品味这两首诗,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在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则采用铺陈叙事的方法,写他对这位姑娘的日夜相思,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也采用铺陈之法,写小伙子对亲爱的姑娘大胆追求,先是“琴瑟友之”,而后“钟鼓乐之”。小伙子的诚心应该打动了姑娘的芳心。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
点拨:“悠哉悠哉”是“情意绵绵"的意思,相思之苦已让这小伙子难以入眠。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
(答案不求一致,关键是言之成理)
6、能说说你对诗中“蒹葭”“伊人”这两个意象的理解吗?
明确:“蒹葭”既是用来描绘一幅凄凉哀惋的环境,烘托一种气氛,又可用来指一切阻止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东西;“伊人”则既可指代心中的美丽女神,又可指代人们心目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7、《蒹葭》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根据“蒹葭”和“伊人”这两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
跻(jī) 涘(sì) 芼(mào)
坻(chí)
3、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首的主要内容。
点拨:《关雎》一诗写的是一位多情的男子爱上的了位女子,并对其展开攻势.
《蒹葭》写的也是一位多情男子努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因为追不到,因而内心十分苦闷和伤感。
听,并交流看法.
概括内容.
把握节奏,体会诗歌内容。
考查学生听读诗歌的能力.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疏通文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拟声词,鸟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恬静而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打捞,采摘.
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这里指白天和夜晚.
思服:思念。
优哉游哉:这里指情意绵绵的样子。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不能安定。
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芼:挑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