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种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的种植方法
栽培者的愿望是能获得丰产。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在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平菇的种植方法
1、菇房建造: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
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
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
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
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
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2、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玉米芯、木屑、豆秸、稻草、树叶等。
无论哪一种培养料均要求新鲜、无虫、无毒和无杂质。
否则,易感染杂菌,造成减产。
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粉碎)78%,玉米面(或麦麸)20%、石灰2%和适量水。
(2)玉米芯(粉碎)40%、豆秸(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适量水。
(3)木屑78%、米糠(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适量水。
(4)稻草,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
3、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
消毒方法如下:
(1)每100立方米菇房用硫磺0.5公斤、敌敌畏0.1公斤、甲醛0.2公斤,与木屑混合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
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4、播种:平菇的播种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层播和覆盖式播种等。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层播。
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压实。
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
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
在播种前,应先将菌种从瓶内或塑料袋内取出,放入干净的盆内,用洗净的手把菌种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再播入料内。
播种后,料面上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即利于保湿,也可防止杂菌污染。
播种时间,一般从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种。
不过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气温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
既适于平菇生长发育,又不利杂菌生长。
一般播种量为料重的10%—15%。
上层播种量占菌种量的60%,用菌种封闭料表面,以防止杂菌污染。
5、管理:
(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 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
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
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
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 ℃。
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
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
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
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
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
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
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把覆盖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一般每天喷2—3次,温度保持在15℃左右。
6.采收: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
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
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
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
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
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
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
大约经10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菌蕾。
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二、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
1. 栽培时间:在6月末三遍地铲趟完毕,在玉米或大豆地垄沟种菇。
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叶生长茂盛,封垄较好,垄沟湿度大,正好适合平菇子实体生长。
2. 培养料:选用整轴玉米芯或整捆豆秆,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控出多余水分,备用。
3. 栽培方法:栽二垄,空一垄为作业道。
首先将垄沟清理一下,然后铺一层整轴玉米芯或豆秆,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料,再撒一层菌种。
最后用脚踩实,上面覆盖2厘米厚土或覆盖地膜。
4. 管理:接种2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料。
如果天气无雨,较干旱的地区,可浇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
管理方法及采收同前。
三、塑料大棚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其生产方式多样。
可按东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与高杆蔬菜(黄瓜、豆角架中间的垄沟内)间种,也可作菌砖栽培,还可以用塑料袋栽培。
培养料的调制、播种、管理同前。
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大,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调节温度。
当气温偏高时,白天盖上草帘,以免太阳照射而增温;
傍晚揭去草帘,并打开通风窗上的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
当气温降低时,白天揭开草帘,利用日照增温,晚上盖好草帘,关严通风窗,以利保温。
①营养。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
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②温度。
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正如前文所述,从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上看,品种可划分为几大温型,这几大温型的品种,除高温型的特殊种外,多数种在10~20℃内都可出菇。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③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
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
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
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
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更好。
就是说,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但是,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对其生长发育是有害的。
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原基不分化,或出现二度分化,或大脚小盖的畸形菇等。
⑤光。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
因此,
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
但是,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此外,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
相比之下,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
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⑥酸碱度(pH值)。
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部能生长,适宜pH值5.4~7.5。
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丝生长。
但是,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⑦其他。
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中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
当空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
此外,还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种植平菇要点
一、正确选择品种。
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是因为品种选择失误,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拿来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
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而且要详细询问所购品种的温型、色泽、菇型等生物性状,必要时可在引回后作出菇试验进行鉴定,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保证菌种质量。
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
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因为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从而可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因为菌丝在培养基内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分和水分,可获得平菇的高产、稳产。
三、场地选择。
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
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四、菌袋制作。
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
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
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20厘米×45厘米×2.5~3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2、发酵料制袋。
该种方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
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
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30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
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测量料表层25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
当料堆温度再升到55℃以上时,保持12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
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即可装袋。
料袋规格可选用22~25厘米×45厘米×1.5~2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
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8~10个通气孔。
五、发菌管理。
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
不论是熟料菌袋或是发酵料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33℃。
六、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再等到80%菌袋有原基出现时,即可码堆出菇。
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在一起,应预留3~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必须良好;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喷水可每天3~4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
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20几天就可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