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 (知识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纲再现]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课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点突破]
考点一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二、实践的特点及其关系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客
观物质性人的认识
活动的区别所在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
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
物本能活动的的区
别所在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
立的个人活动的区
别所在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
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
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易错提示】(1)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主观活动,又是一种客观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割裂开来。

(2)盲目的实践不是没有认识指导的实践。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不受认识指导的实践是没有的。

盲目的实践是指受到错误认识指导的实践,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3)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
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
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
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
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
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
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
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易错提示】澄清几个误区: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理论示例】实践决定认识,常见的事例如:麦哲伦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这一实践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认识(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途径);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测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动力);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动力);人们根据对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的认识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检验标准)。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方法论
①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一、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真理的特征
1.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如果超出了一定条件和范围,离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理解原因误区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
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
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
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直线论”,此观
点认为人的认识
是直线式的前
进;“循环论”,
此观点认为人的
认识是一种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
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特别提醒]
(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知识拓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的理论
1.实践的特点的理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可微观设间(P42-43))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战是认识的来源(区分来源与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可微观设问)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可微观设间)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要求我们应该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真理的理论
1.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
3.追求真理的过程理论(认识的过程、认识的特征理论):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可微观设问,P48,主客体因素)
认识具有无限性(可微观设问,P49,认识对象、主体、基础三个方面)
认识具有上升性
方法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发展真理)
4.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理论: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反复过程
(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4)真理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