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勤劳的本店铺给大伙儿收集的《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篇一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山行》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4课《山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4、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教育同学们应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文意:
(一)儿歌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不仅能通过读、画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唱来展示。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古诗编成的儿歌,一边听一边想: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你从课本或者其他地方读到过这首诗吗?
播放儿歌《山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古诗《山行》,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二)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文意
(1)通过理解诗题,初步了解全诗内容:同学们应该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了,那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谁在山路间行走?
(2)师生交流诗人情况:现在,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杜牧?(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二、新授
(一)读顺古诗,理解字词,解决疑难
(1)自由朗读,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
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强调难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指导全班同学注意诗中易读错的字词。
重难点字词:斜字,在这首诗中读Xia,而不是读Xie。
因为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朗朗上口。
在这首诗
中,为了让斜与家、花押韵,所以读Xia。
(3)全班齐读:大家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默读古诗,划出难解字词:现在,请同学们再小声地默读几遍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来。
(4)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文内容
重难点字词:寒山、石径、斜、生处、坐、爱、晚、霜叶、于
从寒,霜推断出诗文写的是深秋景色,从白云、晚推断出诗文分别写了白天与傍晚的景色,(二)创设情境,串联诗意,融入意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这首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都弄清楚了。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联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描绘情境: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描绘的场面口述出来?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仔细感受他说描绘的景色。
(3)带着对美的感受朗诵全诗:同学们,他刚才描绘的秋景图美不美啊?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景的感受齐读一遍古诗。
(三)品读古诗,赏析景物,体会情感
老师从大家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你们对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的感受。
那么,在这幅秋景图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景物。
1、赏析景物,勾勒图景,体会喜爱之情
(1)找找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诗人描写的景物,把它
们圈出来
(2)描绘场景,探寻景物,美丽的秋景图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
在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写白云用了一个生字。
生是出现生成的意思,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说明白云是静的还是动的?其他景物是静还是动?
(3)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正是这样一种……的情感,使他认真的观察眼前美景,用诗歌从……六个方面描绘出了这幅深秋美景图,从而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4)带着喜爱之情朗诵全诗: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古诗。
2、深度品读,对比感悟,理解霜叶寓意
听完大家的朗诵,我感觉深秋的景色真美,诗人已经完全沉醉其中。
那么,在读完全诗以后,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齐读3、4句诗,思考: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
最爱枫林霜叶?你认为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让诗人如此喜爱?
(2)对比霜叶与二月花,体会寓意
a.气候与环境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
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是……春天的气温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深秋的动植物……春天的动植物……这说明,枫林霜叶的生存环境比二月花要……
b.提问引出枫叶品质:可是,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这说明霜叶具有怎《山行》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
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
(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
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
(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
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
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
(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
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
(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
并在诗中找依据。
(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篇四
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字词
3.能提出1-2个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评价任务: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给诗歌拟恰当的标题。
3.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4.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2.读准字音
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
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
3、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山林秋景图。
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
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
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
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四、赏析诗歌,体会诗情。
1、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写景有何区别?
前两句写的是远景,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
后两句写远景,写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对比、比喻新异。
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
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
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
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
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
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
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
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
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描述画面。
假如你是杜牧,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该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呢?
学生自由发挥。
(略)
五、学习《渔家傲》《苏幕遮》
1、了解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
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著有《范文正公集》。
2、朗读诗歌,体会词意。
要求把握字音、节奏、语速、情感。
3、两首词描写的景色一样吗?
《渔家傲》描写了边塞秋景图,刻画出边塞风景的异:异寒、异声、异势。
《苏幕遮》描绘了绚丽高远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
4、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渔家傲》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
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
《苏幕遮》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
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
六、比较探究
1、同是由秋天引发的感思,三首诗词表现的情调各不相同,区别在哪里?
《山行》的情调:热爱、赞美大自然。
《渔家傲》的情调:悲壮。
《苏幕遮》的情调:悲凉。
2、这些差别,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山行》:生处、坐爱、红于。
《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相思泪等。
3、三首诗词景物描写各具特点,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谈谈你的认识。
《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
《渔家傲》:情景相生、相融。
《苏幕遮》:描绘色彩,借景抒情。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
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
2、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书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教学反思:
本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注
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
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对《渔家傲》和《苏幕遮》的讲解不必过细,主要是进行比较阅读,不可耽误太多时间。
训练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拟标题训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
山行教案篇五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我们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
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
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
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
老师,我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
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
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
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杜牧《山行》优秀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
3、句子的理解。
(1)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2)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3)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4)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山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1.会认课后一个生字径。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反复吟诵中,感受深秋山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径,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激
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
1.同学们,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秋天的山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播放课件:秋天景致的画面,背景音乐:古筝曲。
)
2.(师结合画面描述诗意。
)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傍晚时分,山中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那火红火红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艳丽。
唐代诗人杜牧欣赏着这迷人的景色,久久不肯离去,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山行》。
3.师范读古诗。
二、自读古诗,认读生字。
1.你们想读吗?自己读读看吧,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
2.出示生字卡:径,指名读,齐读。
3.出示生词卡,读准字音。
山行、寒山、停车、霜叶、石径斜、枫林晚
4.同位互读古诗,互相正音。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正音。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