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精选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写作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精选五篇)
第一篇:小学生写作的困惑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写作的困惑与解决策略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指导者、引路者,有必要为他们的写作之路扫除荆棘和障碍!其实,每完成一次作文过程,学生们的思想会迈进一步,会成熟一些。
换句话说,每次写作就代表成长与进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简单与各位老师交流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应对方法。
困惑一:作文内容空洞——不明白写些什么
有一次,我向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题目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第二天,我已已审阅了学生的作文。
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很多学生在文中继续了经历的事情,可就是平常之事。
有的写了和妈妈逛街;有的继续了吃饭上学,有的......总之,学生的作文内容非常空。
如同一座大宅院里面什么也没有。
这样的作文能力应该是比较一般的。
解决策略:引导审题、确立主题,挖掘材料
仍然是刚才的作文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仔细反思。
于是在作文讲评课,我又一次出示了作文题目。
我让学生反复读题之后,引导他们交流,题目的眼睛是什么?学生议论之后,我把“有趣”去掉,再让学生读一读,发现了什么?这下学生都恍然大悟,原来题目也有眼睛啊!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题目的眼睛,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作文的主题。
主题有了,那么如何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表达呢?我再让他们在大脑搜索有趣的事情.........这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在学校里的事,有的说在家里的事,有的说在街上发生的事。
说的学生忍不住笑了,听的学生更是如此!原来,作文就是生活。
由此可见,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仔细审题,至关重要。
困惑二:作文语言平淡——不知如何生动表达
小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会生动表达。
写的平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
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
他们除了书本上的词汇,就不会其他的。
第二,小学生的经历较少,除了吃饭就是上学,当然编制不出美丽的神话!第三,学生没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学了再多不会积累,也是枉然。
生动优美的词句是作文的身体,画龙点睛便是如此!
解决策略:引导阅读,学会积累。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每一次学习新课,我都会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学完后,我又让学生自觉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引导交流。
一个星期过后,我让他们在此交流自己的积累与收获,再一次巩固了积累。
另外,我每个星期,还安排了一节课外阅读课,鼓励他们吸取语言的能量,再一次进行自由的积累。
每周布置一篇小练笔,让他们尽情自由的表达!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但是也是他们享受成功与快乐的舞台。
在这里,我仅对作文教学提出个人肤浅的看法,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展开思维的翅膀,翱翔于作文的天空!
第二篇:浅谈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难题
浅谈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难题
在我们的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老师头疼的事情。
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就是学生没东西可写,不知道该写什么。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写作文没有带给她快乐。
更多的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而带给孩子的烦恼与恐惧。
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让我们的作文课上得轻松,我认为在让孩子写作文之前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作文准备:
一、观察生活,充实写作资料库
提到写作文,经常听到学生说:“我最怕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有的学生干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写作文。
”还有一些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完成了作文,但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大多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写一大堆废话只为了凑足字数。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观察所造成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只有真正体验过生
活才能拥有写作的素材,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很多学生却没有写作的素材,因为他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除了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无聊地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
即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于学生没有留心生活细节,不注意观察,同样导致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出现。
因此,学生在面对写作题目的时候变成了“哑巴”。
为了完成作业,他们只有胡编
乱造,凭着想象去完成。
没有一点自己真实的感受,自然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作文。
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把他们引入真实生活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主动认识外面的世界。
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在活动中多观察事物,为写作文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
二、加强课外阅读,内化学生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老舍先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
”张中行先生说:“念书是储存工具,工具多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拿起来就行。
”从两位大师的话中,可见课外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
中,在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对生活肯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
当这种感悟和思考成熟以后,学生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这种感觉就会变为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动力。
这时候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不是外在诱因的激发,而是内因在起作用。
惟其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长盛不衰。
为了将阅读落到实处,我会在每天中午抽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文章读给大家听,在读故事中积累材料,在听故事中逐渐受到感染,感受汉语文字的无穷魅力,如春雨般在无声之中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爱上作文。
三、以说促写,加强写作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俨然一副演讲家的样子,但作文水平却表现平平。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我发现“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
得较多,而“写”却很少,甚至没有实践。
不过现在这样的现象得到了一些缓解。
人教版教材在每单元的习作之前都巧妙地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环节,这样的安排对学生说、写的结合十分有利。
因此在写作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
先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动笔写。
除此以外,我还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反复地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框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四、互批互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作文能力不仅仅是写文章的能力,还包括修改能力、批语能力、总结
经验教训的能力等。
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
这样批改也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然会促使他们以更大的兴趣去练习写作,从而使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多点表扬,少点批评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
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动性、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婉转带有鼓动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激情,从而把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
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内在
的自主的需求,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我相信,只要将兴趣和正确的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作文教学这道难题迟早会被我们解决,我期待学生在作文中快乐成长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师源性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的心理负担等等压抑了学生的心理.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这样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
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行为有哪些,应如何解决呢?在此,作一点探讨。
关键字:小学生
心理健康
解决
策略
我们平时听到的、见到的发生在学生中令人痛心的事情,如自杀、偷窃、打群架、厌世等等,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深思:这些悲剧为什么会不断地发生在学生身上?这些学生的身上究竟缺少点什么呢?我们认为,他们缺少的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解脱的能力和对自我正确认识分析的能力。
一句话,他们缺少的是健康的心理。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是解除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奠基时期,于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社会、家庭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态度与方法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比如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新旧观念交错的冲撞带来的心理困扰;父母离异、
残缺家庭、家庭不良氛围,不切实际的对子女的过高期望或急于求成以及金钱刺激,放任自流等。
2、学校教育的偏颇与不足。
《纲要》虽然提出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严重存在。
如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等。
3、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身心发展的各关键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障碍。
诸如以上所述,都会使未成年人的心理结构失衡,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教育实践发展和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所见到的小学生心理因素外在表现一一列举,案例一:小珠上学了还要大人喂饭。
穿衣、洗澡等一些简单的生活也不能自理,有一种顽固的依赖心理。
怎样帮助孩子纠治这种毛病呢? 案例二:小罗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性格较孤僻。
一段时间来,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与她过不去,特别是班上同学,看谁都有不顺眼。
只要有同学经过她身边并看她一眼,她就即刻指责对方刚才在说她的不是;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谈笑,她就猜大家是不是在议论她;课间有同学无意轻轻碰了她一下,她就与对方发生争吵,说对方故意冲着她来,要欺负她。
如果老师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稍指出她的不对之处时,她就认为老师在偏袒对方。
由于她长期少言寡语,脸上极少有笑容,加上与同学格格不入,所以,她在班上没有好朋友,成绩也仅是中等。
她认为自己是很不幸的人,世上没有人喜欢她。
案例三:莹莹不合群,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案例四:贞贞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较孤僻,不合群。
她常常喜欢独自呆在家里一个人玩;有时想出去玩时都要求妈妈陪着她一起出去;班上开展集体活动时她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得远远的;平时大人问她话时,她总是绞着手指不出声。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在这里就列举这四例,进行分析。
上述案例主要表现出了小学生的好多心理问题:懒惰,害羞,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猜疑的心理,孤僻,偏激,叛逆等等。
家长和老师如何根据孩子的外在表现去疏导呢?有的家长遇到问题,老师埋怨孩子,和别的孩子攀比,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孩子和父母关系疏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灵,其实,小学生的也需要我们去理解,也需要平等的交流。
下面就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一:小学生羞怯心理的克服。
怕羞的孩子,作爸爸妈妈的,只要稍稍给她创造机会,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从而使一个怕羞,内向的孩子较变为活泼,开朗的孩子,那么怎么给她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呢?
熟悉亲戚和邻居的成员,围绕熟人圈子进行交际
怕羞的孩子一到学校或置身于集体之中,就一句话也没有了,这种现象叫做“场面缄默”。
因此,做家长的要多和邻居及孩子同班的家长接触,使两家互相往来,使孩子熟悉同学的家庭。
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培养主动性
孩子结识了小伙伴后,在玩耍中产生友谊或者出现纠纷,对孩子而言都是有益的,应放手让孩子自行处理,各种纠纷的解决过程,会使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怕羞孩子增强自信心方法几则:
(1)让孩子在小伙伴的面前干自己拿手的事情,利用孩子的生日等邀请朋友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的节目。
(2)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唱歌或讲故事,并经常以此表扬他。
(3)提早训练,延长孩子的准备时间。
让他对学校的功课稍稍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4)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5)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地让孩子去做如买盐等简单的事情。
(6)经常鼓励孩子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二: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克服:性格怯懦、自卑的孩子,大多有以上的表现,那么,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的
意志
如果家庭对孩子娇宠、溺爱,一旦他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畏难发愁形成自卑,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只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家长可从旁加以指导,不要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使其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
不要因孩子达不到你的过高要求而责骂他,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当一个人屡遭失败和挫折,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难以自拔,形成自卑感。
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恰当要求,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例如从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着手,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创造条件让他获得成功,再慢慢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并教给他方法,使他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心。
丰富孩子的生活自卑的孩子自我感觉一切方面都不如人。
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因自卑而怯于与人交往形成自我封闭。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怯懦和自卑性格易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一事无成。
因此,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倾吐自己的忧伤,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教给他一些情绪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愉快回忆法,注意转移法等等,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作用,学会对自己的心境进行调整。
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自卑的孩子往往朋友很少,并不是他不想交朋友,相反,他的内心通常是最渴望友情的。
只是自卑的心理使他不敢与别人建立友谊,害怕别人会关注自己的缺点。
因此,要鼓励孩子主动去接触别人,与他们交朋友。
同时要疏通他的思想,学会容纳他人,让他大胆地接受更多人的友情。
这样,孩子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其语言交际与行为都会在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发展,他的恐惧心理也就会逐渐消失。
重新树立自信心。
自卑孩子的潜意识里总是:“我不行,我肯定会失败”给自己输入的失败信息,使得自己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也没有勇气冲破失败的枷锁。
所以,家长应当鼓励孩
子经常向潜意识输送这样的信息: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的脑子比以前灵活多了。
偶尔碰到失败,还要引导他想:这次失败也许是我还不够用心,只要我努力,下次一定会成功的。
经常这样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失败情绪,那么自信心很快就会树立起来。
几点做法:
1、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心,谈理想,假设几种长大后可能干什么的美好愿望,让孩子脱离老被别人说闲话的阴影。
2、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优缺点,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缺陷,但并不代表有缺陷的人就不如别人。
3、鼓励孩子大胆和其他同学交朋友,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并承认不足,使同学感到自己是真诚的。
4、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也不失时机地表扬,让孩子感到自己也很不错,从而树立自信心。
5、在集体活动中,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有作为。
6、经常带孩子去郊游,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带孩子到敬老院或儿童福利院,接触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孩子亲自为他们做实事,从而,使孩子感到自己对社会很有用。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不会做。
作为父母,要耐心地教会孩子做事情。
可以从简单的事教起,如教洗手,先把手泡湿,再擦上香皂,两手搓,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
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澡、洗手帕等都要教给做事的步骤,也可先做好演示,再让其动手操作。
这时,大人要耐心,不要因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包办代替
三:小学生依赖心理的克服有依赖心理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不会做。
作为父母,要耐心地教会孩子做事情。
可以从简单的事教起,如教洗手,先把手泡湿,再擦上香皂,两手搓,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
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澡、洗手帕等都要教给做事的步骤,也可先做好演示,再让其动手操作。
这时,大人要耐心,不要因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包办代替。
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条件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是优裕的生活环境造成。
给孩子创造生活的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
首先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做起。
如孩子很喜欢航模,可以给他买飞机、轮船模型之类的材料让他组装。
再者,从小事做起,如早上起床,可以让孩子叠被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品。
节假日的外出游玩,出发前让孩子自备用品,在旅行过程中,自己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是懒,可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克服“懒赖”心理。
如洗碗、洗菜、洗锅、倒垃圾等轻活儿,尽量让孩子独立去做。
有些家务也可以让他和大人学做,如包饺子、收拾房间、整理桌面、叠被子等。
还可以让孩子帮买油盐酱醋等,既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又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是没遇到“挫折”。
由于大人的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如在与亲人聚会时,带上孩子,搞些有奖竞赛的活动,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
也可以选孩子的弱项来举行活动,让其失利,从中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识,认清依赖性的危害。
开展家庭各种竞赛活动
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的原因,多数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所致。
应该让孩子在这环境中得以改变,家庭的各种竞赛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如猜谜比赛、唱歌比赛、书画比赛、游戏比赛、劳动竞赛、各种智力比赛等,在竞赛中设法让孩子有获胜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做事取得成功的快乐。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有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
如带孩子参加假节日旅游、游园、球赛、文艺汇演、有奖竞猜等活动,或带孩子到花鸟市场走走,到商场转转,到图书馆看看,到少年宫、科技馆瞧瞧,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空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自由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家长可利用这一点,经常鼓励孩子: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