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对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有的学者 认为①是从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变的时期; 有的认为②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的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有的认为③是从比较落后的奴隶制向比较 发达的奴隶制转变时期,当然,还有别的 看法,史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我们 的讲义采用郭沫若的观点“战国封建说”,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是一个大 变革的时代。(史书之所称为春秋是节取 “春夏秋冬”四字中的“春秋”二字,春 秋是各国史书的通名。也是鲁国史书的专 名。 年代起止: 1、前482年,《春秋》结束。 2、前476年,《史记》 3、前403年,三家分晋。
• 9、越王图霸 • 越国,是古代越人建立的国家。传说是大 禹的后代,为少康所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不可信)。到越王允常和他的儿子勾践时, 开始兴盛起来,也想效法中原诸国称霸,但越 国北方是比它强大得多的吴国,越国要北上, 首先要消灭吴国,这是吴越争霸的原因。槜李 (浙江嘉兴)之战中,越败吴军,吴王阖闾伤 指死,吴王夫差立志复仇。公元前494年,灭 勾践于会稽,勾践屈服于吴国。勾践任用大夫 文种、范蠡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多次攻吴。 在公元前473年,大破吴国,夫差自杀。勾践 带兵北上,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大会诸侯, 各国都听从了他的号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 勾践祭肉,命他为霸主。勾践成就了霸业,越 国成为春秋战国之际最强的国家。
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 政治形势的特点: •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统治的地区很小,力 量很弱;而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强盛,郑、齐、 晋、秦、楚、吴、越等国相继称霸于中原。 周王名义上保留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实 际上根本号令不了诸侯,有的诸侯公然和周 王进行战争;有的诸侯名义上打着“尊王” 的旗帜,实际上是要把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 中,争夺指挥诸侯的霸权。周王变成了霸主 的傀儡,各国君主执掌政权。
• 二、大国争霸 • 春秋五霸:①《白虎通》:齐桓公、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②赵歧《孟子注· 告子下》:齐桓公、晋 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③ 《荀子· 王霸注》:齐桓公、晋文公、楚 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般以第 二种较为流行。 • 但我们讲课,不是仅讲春秋五霸,而 是要讲大国争霸,因此,范围要比春秋 五霸要大些。
• 2、牛耕的推广 • 饲养牛、马、羊等牲畜,从原始社会早期已经有 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王亥服牛,饲养使用家 牛,牛和马主要是用来拉车、运货、经商,进入 奴隶社会,国王和贵族用牛作为祭礼上帝祖先的 祭品,是牛的主要用途。甲骨文中有类似“犂” 的形状的字,象用牛耕田的形象,文字结构往往 反映了社会生活,牛耕始于商代,大概是没有问 题的。但当时主要是作为宗庙之牺,用于耕田不 普遍,对生产力还没发生重大影响。到了春秋时 代,牛耕进一步推广,从孔子弟子的姓名也可看 出,冉耕字伯牛,可马耕字子牛(《史记· 仲尼 弟子传》),晋国大力士牛子耕,以及“犂牛之 子骍且角”(《论语· 雍也》)等资料中,可见 犁与牛连用。申叔时劝楚庄王灭陈时,用牵牛过 田,田主夺牛为例来劝阻。“宗庙之牺,为畎亩 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现在变成了 田地里耕作的劳动力,反映了牛耕的推广。到了 战国时,秦国也用牛耕。西汉时中央官吏把牛耕 推广到边远地区,牛耕逐渐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推 广开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 鲁僖公四年
• 3、宋襄图霸 • 宋襄公性情凶狠残忍,欺凌小国, 却偏要作出仁义的样子;自己国力不 行,却硬要充当霸主;明知楚国厉害, 却异想天开想叫楚国听从自己使唤, 敌国大军压境,还要侈谈仁义。 • 宋襄公立齐桓公公子昭为齐孝公, 抓滕国国君婴齐,杀邾国君主祭社与 楚成王会盟被执,复进攻郑国,被楚 王打败,箭中股,全军覆灭。
• 华元弭兵:宋华元与晋正卿栾书、楚令尹子重皆 有私交,闻晋、楚有媾和意,遂赴楚、赴晋,以 促成楚晋结盟。公元前579年(周简王七年), 晋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盟于宋西门之外,曰: 楚、晋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 患。晋楚既盟,卫、鲁、郑之君赴晋受命。但这 次盟约很快被楚国所摧毁。 • 向戌弭兵: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戌看到楚、晋 两国打不下去,各诸侯国疲于奔命,于是奔走于 晋、楚之间,在宋都召开了有楚、晋、齐、鲁、 郑、卫、宋、许等十几国参加的弭兵大会,由楚 国主盟。会议规定以晋、楚为首,各国共订盟约, 不要打仗:晋、楚共为盟主,自后中小国家对晋、 楚同时朝贡;齐、秦分别同晋、楚联盟,不向晋、 楚朝贡。这次弭兵的结果,实际上是晋、楚平分 霸权,为各国统治者提供喘息和备战的时机,并 没有消除战祸。但是客观上也为中原以后40多年 中战争减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生产发展和新兴 势力的夺权斗争。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 476年为止,这段295年的历史称为春秋。 《春秋》本是孔子编辑的鲁国的史书名称。 这部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 下讫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 秋时代上限差49年,下限差6年,但大体相 合;因为整个春秋时期,东周国君越来越衰 弱,根本不能号令诸侯,成为霸主之间争夺 的一块招牌,在激烈的争霸过程中,而霸主 又几经更换,不便于用哪一个国家的名号相 称。再则,《春秋》名义上是鲁国历史,实 际上纬事纵横以解经事之由,几乎涉及到春 秋时代的所有国家,所以把西周后到战国前 的这段历史,称作春秋。也有人称为晚周史、 东周史。
• 8、吴国北上争霸 • 吴国政治中心在吴(今江苏苏州)。吴在 晋的帮助下强大起来,屡次攻打吴、楚间 的小国,使楚国忙于应战,疲于奔命。吴 王阖闾执政后,以伍子胥为辅佐,任命孙 武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 与唐、蔡联军攻入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 纪南城),楚昭王逃走。后由于楚向秦求 来救兵和吴王弟夫概称王,吴军被秦军击 败。吴王阖闾被越将灵浮姑用戈击伤而亡, 其子夫差击败越国,勾践称臣。勾践北上 称霸中原,公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 年),吴王夫差大会诸侯于黄池,达到了 称霸的目的。
•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 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 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 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 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 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 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 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从中国历史的划分来看,从 大的方面,从社会发展史阶段划 分,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小的发展阶段,在大一统时期 以朝代为名,如秦汉、隋唐,而 在分裂时期,则以综合性名词称 呼,如三国,南北朝、十六国、 五代十国等。所以从西周后天下 无一统君主,也就称为春秋、战 国。也有人称为东周。
• 4、晋文霸业 • 晋献公灭诸公子,集大权于国君,结束内患, 扩张土地。晚年内乱,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 的帮助下,归国为君主。晋文公加强了军队 和君权,重用贤臣,免债轻赋,救贫济弱, 发展农商事业。尊王,平定周太叔带,护送 周襄王回洛邑。晋文公利用晋国是姬姓诸侯 大国的有利地位,把周天子作为招牌,推行 霸业。他利用楚攻宋的机会,攻曹、卫以解 宋国,努力争取齐、秦两个大国的支援,以 退为进,在成濮大败楚军。使中原小国摆脱 了楚国的控制,归服晋国。在践土(河南原 阳西南)会盟诸侯,被周襄王正式册封为霸 主,成就了取威定霸的业绩。
• 三、大国争霸的实质和意义 • 大国争霸,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 映。尊王攘夷的口号,具有维护奴隶制 秩序的含义。不过他们的真实目的,是 利用这一口号作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 的手段。 • 历史意义: • 春秋时代的大国争霸,对社会有很大影 响,主要反映在:加深了劳动人民的痛 苦,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在客观上 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速奴隶制的瓦解与封建制因素的增长。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铁器的使用 • 恶金与美金:春秋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 志之一,是铁器的使用。由于铁器色黑、粗 陋,不象青铜那样漂亮,所以当时被称为恶 金,青铜则被称为美金。 • 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已证明春秋时期铁器 有了广泛的应用。 • 铁器的应用,为兴修水利、砍伐森林、开垦 荒地、深耕细作提供了工具,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 6、楚庄问鼎 • 楚庄王三年不语,一鸣惊人。之后,平定 若敖氏,任用隐士孙叔敖。公元前606年 (周宣王元年),问鼎轻重。王孙满讲: 在德不在鼎,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 问。楚庄王只得回军。邲(河南荥阳东北) 之战中,楚庄王善于采纳合理的意见,君 臣上下比较团结,士气较高。而晋军并不 是实力不如楚军,而是由于将帅不和,步 调不一致,各自逞能,不能协作,军心涣 散而失败。结果楚军大胜,威名大振。过 了两年,楚庄王又借口宋国杀了楚使者而 出兵围宋一年多,宋“易子而食,析骸以 爨”,最后华元与楚讲和,楚国撤军。晋 国因为力不从心,只好置之不理,让楚国 占了便宜。这时中原各国除了晋、齐、秦、 鲁等国,差不多都尊楚庄为主。
• 5、秦穆霸西戎 • 秦本是小国,秦穆公(前659-621年)雄心 勃勃想从狭窄的关中地区走出来,称霸中原。 他招徕任用出身比较低贱而有贤能的人为秦 国服务:百里奚、蹇叔、孟明视、西乞术, 白乙丙。与晋结姻:娶晋献公的女儿为妻, 助晋惠公回国为君,资助粮食,立晋文公。 但立晋文公的结果,是晋国的强盛挡作自己 前进的道路。出兵伐郑,弦高犒师,袭滑国, 殽山之役全军覆没,三次出击才得胜。东进 受阻,回过头向西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 里,独霸西戎。周王派召公送秦穆公12只金 鼓,表示祝贺。
• 2、齐桓霸业 • 齐桓公任用管仲,管仲政策—- 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由国家直接管 理经济,增加财源。在内政方面,划 分为21乡,工商6乡,士农15乡,士、 农、工、商分区定居,各专其业,不 许杂处,世代相袭。在军事方面,作 内政而尊军令,五乡一军,士农15乡 分为三军3万人,使军队直接掌握在 国君手中,兵民合一,军政合一。平 时加强训练,战时国君直接指挥,提 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 1、郑庄公小霸 • 其原因在于,郑国所处的是交通发达、四 通八达的中原地区的中心,有利于农业和工商 业的发展。四周是一些弱小的国家,北面的晋 国还没有兴起,南面的楚国还没有发展到中原 地区,齐、秦离它较远,也威胁不了它。西面 是东周王室,郑国君主是王室的卿士,又协助 周平王东迁有功,是政治地位很高的王臣,常 常可代表周王讲话,这样的形势客观上为郑国 的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 郑庄公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君主,采取了一 些有利的措施,成就了霸业,通过“克段于 鄢”,加强了权力,巩固了郑国的统一,联合 与国齐、鲁,兼并许国,迅速向外发展势力, 成为强国。过程中的事件,周郑交质,郑伯射 中周桓王肩(繻葛之战),出兵救齐。这些事 使周王威信扫地,失去了天下共主、号令诸侯 的地位,打开了尊王就 是尊崇周王室,攘夷,即是驱逐夷、狄 少数氏族势力。这是因为周王室还有影 响,名义是天下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 不尊重就不能得到各国的同情和支持, 要攘夷就要树立一面中原各国共同拥护 的旗帜,用“尊王”的旗帜来团结各诸 侯国共同攘夷,是当时形势的要求。攘 夷的表现:北攻戎狄,存邢救卫,攻山 戎救燕,解郑围、攻蔡国与楚立盟。辅 佐王室,保卫周惠王太子郑(后为周襄 王)。公元前651年(周襄王元年)的 葵丘之会是齐桓公称霸的顶峰。
• 7、弭兵之会 • 晋、楚争霸各有长短。从军事上看,前632年城 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 鄂陵之战,晋胜;前557年湛阪之战,晋胜。四 战晋三胜一负,楚三败一胜。晋能用其他国的人 才,不易闹割据。从经济上讲,晋有盐池之利, 实力雄厚,地理条件优越,又有北方各族小国的 土地供其兼并;不利因素是卿、大夫势力崛起, 公室衰落,受齐、秦牵制。楚国受西周分封制、 等级制、宗法制影响较小,楚庄王消灭了若敖氏 使王权集中,君主有作为,国家比较统一。郡县 制出现得较早,经济上发展较快,周围多部落小 国,容易兼并,扩大疆土;不利因素是被视为蛮 夷,吴国兴起后构成威胁。 •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到晋、楚各有长处短处,谁都 难靠一、两次战争来吃掉对方,双方打得筋疲力 尽;争霸又激化了本国阶级矛盾和新旧势力之间 的矛盾,各国无力外顾,于是出现了弭兵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