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教学内容
1.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乘数的末尾有0,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
2. 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 讲解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应用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1.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2.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衔接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
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
师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计算步骤,并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
1. 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特点:乘数末尾有0意味着乘数的个位是0,也就是说,乘数是10的倍数。
例如,20、30、40等都是乘数末尾
有0的乘数。
2. 计算步骤:当乘数的末尾有0时,可以将乘法问题简化为两个
步骤。
将乘数除以10,得到一个不带0的乘数;然后,将被乘数乘以
这个不带0的乘数,并在结果后面添加一个0。
例如,计算30乘以4,将30除以10得到3,然后将3乘以4得到12,在12后面添加一个0,得到120。
3. 注意事项: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保持准确性,避免出
现错误。
特别是要注意在结果后面添加0的操作,以免漏掉0或添加
多余的0。
4. 练习和巩固: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
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和拓展:除了基本的计算练习,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
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错误分析: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常
见错误,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例如,学生可能会忘记在结果后面添
加0,或者在添加0时出现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错误例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7. 简化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当乘数末尾有0时,实际上是将被乘数乘以10的倍数。
这个倍数可以通过乘数的非零部分来确定。
例如,30乘以4可以看作是3乘以4再乘以10。
这种简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计算,并减少错误。
8. 速度与准确性:随着学生对该计算方法的熟悉,教师可以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数量,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同时,教师应当强调准确性,确保学生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不牺牲计算的正确性。
9. 巩固与复习:由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一个基础技能,教师应当在后续的课程中定期复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
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小竞赛或者实际应用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同伴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解答疑问,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当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在家庭环境中提供适当的辅助练习,以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