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六校期末联合考试
语文
2015. 12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②。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
共生的,呈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
中华文化更是如此,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
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
但近二三
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并非
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
征,那么,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或者至少可以认为,用内陆文化去描述长江文
化是不全面的。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反映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呈现不同风格。
《诗经》作为写实
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
儒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中游
和下游。
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发展,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
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
元的体现。
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此后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
但老
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后退一步,以“弱”态制衡“强”态,出发
点和归宿都本诸自然,这与孔子、孟子思想有很大不同。
如果说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所要面对
和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则主要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以自然而然为旨归。
除了儒、道两家的思想,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
的影响也不能轻视。
有一种说法叫“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说的是儒、释、道三家不是互相
排斥、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吸收、合作互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点是不排外,这也体现了它的包容性。
儒学对佛学的态度,说明中华
文化的大传统是不排外的,对来自远方的思想能够雍容接纳。
在民间,即使是偏远地区、比较闭
塞的地区,那里的民众也不排外。
他们对异风异俗能够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与此相关联
的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
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国力强盛,把王昭君送到北方塞外的边族,
以结永好。
唐朝是多元繁荣的盛世,又把一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在最强大的时候,用和亲的
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关系,彰显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的是以“和”为大道的思路。
不仅中华文化,其实“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
只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能体会到这种包
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
实际上,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并存的世界,不可能有哪一
个国家拥有一统全世界的能力。
人类应该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
在这方面,孔子的“和
而不同”思想显得弥足珍贵。
人类的发展总归是存异求同的。
(节选自《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因此,中华文化其实是个大包容的
概念。
B.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仅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还显示jLI_l 不同
的风格。
C.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诞
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
D.自古以来,哺育着中华民族的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虽各白发展,又呈相互交融的
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改变了以前对黄河文
化是中华文化唯一源头的看法。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不排外、不具有侵略性等特点,儒、释、道三种文化在唐以后形成
“三教合一”的局面,就集中体现了以上特点。
C.“老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面对“强”时,道家以“弱”态制衡,出发点和归宿都本
诸自然,以自然而然为旨归。
D.偏远地区、比较闭塞地区的民众能够对异风异俗采取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从侧面体现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文化重在写实,《诗经》就是其写实主义的典范;长江文化则倾向浪漫,《离骚》开创
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两种文化内涵不同,却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B.儒家思想白汉代起就一直是我国社会思想的主流,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释、道两家
在两千多年间能与之并肩、获得发展的空间即可看出。
C.汉朝、唐朝分别把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远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
睦友好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的思想,以及它不具有侵略性的特点。
D.只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就能体会到“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当今世界也是多元并存
的,我们应该保护与尊重这种多元并存,因为人类的发展终究是存异求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
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
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
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
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
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子
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
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
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
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
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
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
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
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
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
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人敌阵,伤了左颈。
留
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5分)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李秀才入京
顾况
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注]欲上天。
君向长安余适越,独登秦岭望秦川。
[注]灵槎(chá):传说中的上天工具,此处指木筏。
8.“五湖秋叶满行船”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句“独登秦岭望秦川”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言、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桑之落矣,
”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其语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大量用“兮”,比如说屈原《离
骚》中的“____,哀民生之多艰”、“,岂余心之可惩。
”
(3)有人评论陶渊明之诗“写其常情,不事雕饰,语圆而气足,简而意尽”,《归园田居》中“暖暖
远人村,____。
狗吠深巷中,”等诗句,就体现出陶诗这一富有独创性的特
征。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蒙自杂记
朱自清
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
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
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
得像玩具似的。
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
不论城里城外,在路上走,有时候会看
不见一个人。
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
有种静味。
大街上有一家卖糖粥的,带着卖煎粑粑。
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净,又便宜,我们联大
师生照顾得特别多。
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
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
客的样儿。
我们管这个铺子叫“雷稀饭”,管那掌柜的也叫这名儿;他的人缘儿是很好的。
城里最可注意是人家的门对儿。
这里许多门对儿都切合着人家的姓。
多的是抗战的门对儿。
多了,就造成一种氛围气,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记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
这似乎也算利用
旧形式宣传抗战建国,是值得鼓励的。
眼前旧历年就到了,这种抗战春联,大可提倡一下。
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除党部的标语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记载。
他们将一座旧戏台改
为演讲台,又每天张贴油印的广播消息。
这都是有益民众的。
他们的经费不多,能够逐步做去,
是很有希望的。
蒙自的民众相当乐意接受宣传。
联大的学生会曾经来过一次灭蝇运动。
灭蝇运动之后,街上许多食物铺子,备了冷布罩子,虽然简陋,不能不说是进步。
铺子的人常和我们
说:“这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的呀。
”可见他们是很虚心的。
蒙自有个火把节,四乡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
那晚上城里人家都
在门口烧着芦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们手里更提
着烂布浸油的火球儿晃来晃去的,跳着叫着,冷静的城顿然热闹起来。
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
是青年。
四乡地方空阔,都用一棵棵小树烧;想象着一片茫茫的大黑暗里涌起一团团的热火,光
景够雄伟的。
这也许是个祓除节,但暗示着生命力的伟大,是个有意义的风俗;在这抗战时期,
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
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
湖堤上种了
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杆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像惯于拂水的垂杨。
再加上崧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像什刹海了。
崧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
山公园曲折幽静。
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
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
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
联大租借了海关和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是蒙自最好的地方。
海关里高大的由加利树,和一
片软软的绿草是主要的调子,进了门不但心胸一宽,而且周身觉得润润的。
银行里花多,遍地的
颜色,随时都有,不寂寞。
最艳丽的要数叶子花。
花是浊浓的紫,脉络分明活像叶,一丛丛的,一
片片的,真是“浓得化不开”。
花开的时候真久。
我们四月里去,它就开了,八月里走,它还没谢呢。
一九三九,四,三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旧散文,记录了作者在抗日时期的心态。
文中几次提到了抗
战,言谈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期待。
B.蒙白地处西南,远离战区,城小人少,“有种静味”,人好景美,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但
似乎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
C.文中写到四川姓雷的掌柜,他脸上常挂着微笑,人缘好,虽然并不是为了巴结顾客,但最
终还是为了做好自己的生意。
D.文中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这火光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寄
寓着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E.文章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看似平静的文字如余音绕
梁,让人回味无穷。
(2)试分析文中的“溶溶滟滟”“田田”“亭亭”等叠词运用的作用。
(6分)
(3)作者在文中写了关于蒙白的哪几个画面?请简要概括。
(6分)
(4)联系全文,试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感情。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选士”评价马一浮。
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
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
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
后举人
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
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
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
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
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
假定有一个人,生
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
多。
”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
后转
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
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
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沧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
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
《政治罪恶论》等著作。
自1 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
三年内,他读完
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
他11
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
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
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
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
其特
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
书法家沙孟海曾说:
“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
谛,今世无第二人。
”除精通诗、书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
沙孟海评价其印风:
“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
”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
见。
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
作为“游于
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
文艺之盛衰。
”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
醇儒。
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
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
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
业。
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
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
马一浮尝言,“我
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
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
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
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
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
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
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
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
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
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
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
“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
《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
已”。
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
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高,道深行逸。
默然不说,其声如雷。
斯人已逝,精义常
存。
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正是因为马一浮启蒙早,幼年就跟着母亲学文,使得他才智极高,以至于后来他父亲请
来的郑举人也辞馆不教,父亲也不再延师。
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认为绘画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至美至
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
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于西方之学的热衷,
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
D.梁漱溟对马一浮的评价,与一浮欲为文宗和儒宗的心愿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
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E.马一浮曾经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认识六艺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
六艺之道,作者是赞同马氏的说法的。
(2)马一浮青年时期曾赴美奔日,你是如何看待他这一段“西学”生活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
(3)马一浮能成为“一代儒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4)有人认为马一浮人生能有大成,这与他读书特别多是有关联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与他自己的
天赋有更大关系。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③除非把这事,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
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
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
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
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
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面《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
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面作品的非凡魅力。
15.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完
整,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已知的已有20余种,包括维生素A、B、C、D、K等。
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
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
病、神经炎、糙皮病等。
17.下面的文字在表述上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5分)
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员:
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工程院和我本人的名义,衷心祝贺您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健康的目的一直不懈努力,攻
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今天又看到您成为我国首位医学科学家,获得诺
贝尔奖,我感到非常激动,这是我国科技界的骄傲!
×××
×月×日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