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方解及医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己黄芪汤方解及医案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己黄芪汤
【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
【炮制】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
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一两(12g) ,黄芪去芦一两一分(15g) ,甘草炒半两(6g),白术七钱半( 9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证。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证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所致。
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肢体重着,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
故治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
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
两药合用,祛风而不伤表,固表而不留邪,共为君药。
白术为臣药,补气健脾祛湿,与防己相配则增祛湿行水之力,与黄芪相伍增益气固表之功。
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
煎加姜枣为佐,调和营卫。
诸药合用,使肌表得固,脾气得健,风邪得除,水湿得运,则风水、风湿之证自愈。
【药材介绍】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用于脾虚
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防已:性寒,味苦。
归膀胱经、肺经。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用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下肢湿热、疥癣疮肿等。
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抗心肌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室肥厚等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代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方歌】防已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防己黄芪汤:古代治疗下肢肿的专方,适用于以下肢浮肿、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者加芍药。
【经典配方】
汉防己四两,甘草二两,黄芪五两,生姜白术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虫行皮中,卧取汗。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的用量较其他经方明显不同,黄芪似一两一分,疑用量经后人改动。
此处所录的防己黄芪汤为《千金要方》所载。
【常用量】:黄芪15~30g、防己12~25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10-20克、大枣12枚。
水煎服,每日二次
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剂量。
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克以上,可参考使用。
而甘草的用量不宜过大,3至6克为适宜。
1、防己一两,甘草就是五钱,炙甘草五钱,黄芪也是一两;
2、用木防己不是广防己;
3、白术五到七钱。
病人湿很盛的话,可以用八钱、一两;
4、如果胃口很好,生姜就少开一点。
【经典方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载:“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汤证的主要病机为因平素体虚或病久体虚,冒雨涉水,感受寒湿,卫虚不固,水湿内停,辨证中以颜面、肢体浮肿,身重,肢体、骨节酸、肿胀、疼痛,劳倦乏力,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腻,脉浮为要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黄煌推荐处方】粉防己20g,生黄芪30g,白术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以水1100mL 煮沸后调至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主治】
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特发性水肿、功能性水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等以浮肿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肝硬化腹水也可参照使用。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变形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积液、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以关节疼痛、沉重、活动不利、动作不灵活为主证时常用此方加减,常有较好的疗效。
3、在病机相同、辨证符合的情况下,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临床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荨
麻疹、狐臭、汗臭、黄汗、带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亦有良好的收效。
4、该证患者多诉身体沉重。
皮肤色自面肥胖的人,夏天汗也想流,大腿内侧出满汗而瘙痒或糜烂者有显着疗效。
5、对结节性红斑有一定效果
【时机】
1、久坐湿地湿要入到你的身体里,刚开始湿会进入皮肤,用麻黄加术汤,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进入到肌肉里的时候变成麻杏薏甘汤,还要再深入一点,碰到你的血脉的时候,围绕在你的血管脉搏脉旁边的时候,就是防己黄芪汤,那如果哪天湿进入到你的血脉(里)以后,那你的血管就会变得很大,就变成桂枝芍药知母汤。
2、湿把血管包住的时候,身重,湿将肌肉和血管隔开,所以没事就流汗又身重。
【适用人群】形体偏胖或肥胖,肤色黄暗或黄白,皮肤湿润,肌肉松弛,腹大而松软,臀腿松坠,易浮肿,下肢尤其明显;易出汗,腋臭多见,易口渴,小便少;腰膝踝关节疼痛,走路困难,常被检查出骨质增生等;夏天湿热时,症状易发,中老年女性多见。
本方证以中老年人多见。
黄芪体质特征明显,整个人就象一个盛水的皮囊。
服用本方后,患者的尿量会不同程度增加。
1、妇人中年发福;
2、睾丸里面积水,好像变成好像水泡一样,气球里面很多水,膨起来;
3、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
4、病人很容易疲劳。
【黄煌加减与合方】
(1)气喘胸满、浮肿明显者,加加麻黄5-10
(2)腹痛者,加芍药30g。
(3)心悸、舌暗,加桂枝15g
(4)下肢疼痛者者,加怀牛30g
(5)血脂高者,加泽30g
(6)头晕头痛、腰腿无力者,加葛根30g
(7)口渴、汗多者,合五苓散
【注意事项】
(1)防己有汉防己、广防己之分,本方宜用汉防己,即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饮片名粉防己。
广防己含有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马兜铃酸,不宜使用。
(2)黄芪、防己的用量宜大,在60g以上。
(3)浮肿者,甘草的用量不宜超过10g。
以上摘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猪苓汤三方功用与主治证的异同点:三者皆有利水消肿作用,均可治水湿内停之水肿证。
而防已黄芪汤偏于益气利水,主治气虚而湿盛之风水证;五苓散偏于化气利水,主治水湿内停,气化不行之蓄水证;猪苓汤偏于滋阴清热利水,主治阴虚而水热互结证。
《汉方临床》大塚敬节:“防己黄芪汤证,妇女较男子多,尤其多见于所谓悠闲夫人。
虚胖之妇女有此证。
大多都希望瘦。
这种人身体重,起居动作无精打采,更不愿勤勉地做扫除和炊事,做起事来吃力。
外出用汽车,因为身体不活动,所以愈来愈肥胖。
食量很少,一次不吃饭也不在乎。
喜好饮茶。
每日有大便,但月经量少,且诉不调。
多汗症,夏季汗多如流水。
《黄煌经方医案》:“防己黄芪汤体质”在老年妇女中很常见,其人体胖肤白,下半身特别松大,常浮肿、易出汗,易疲劳,易患骨质增生及腰膝关节疼痛,行走缓慢似鸭步。
系更年期后神经内分泌紊乱,与遗传因素、肥美饮食、年长衰老、滥用药物等有关。
附:该体质状态先生通俗称为“浮肿易汗乏力膝痛综合征”。
临床上还有一类防己黄芪汤体质者,表现为“浮肿易汗乏力膝痛综合征”以外,还有口渴明显、且大便常稀溏的。
常伴有脂类代谢障碍,先生通俗称为“渴肿膝痛综合征”,以防己黄芪汤合方五苓散常获佳效。
【概念】身重是指肢体沉重,活动不利,难以转侧的症状。
本症在《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古代医学文献中有“体重”、“四肢重”等名称。
若由中风所致的半侧肢体沉重不举,属“半身不遂”条,不属本
节所论范围。
、、
【鉴别】常见证候
湿著肌表身重:身重疼痛,转侧不利,发热恶寒,头痛头胀如裹,胸闷纳呆,舌苔薄白腻,脉濡缓。
风水相搏身重:身重,面目浮肿,畏风怕冷,发热头痛,肢节痊楚,咳嗽,咽痛,尿少,舌苔薄白,脉浮,
阳虚水泛身重:身重不痛,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纳呆便溏,神倦肢冷,腰痠重,小便短少,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细缓。
鉴别分析
湿著肌表身重与风水相搏身重:两证均属外感表证,早期都可出现身重疼痛、发热恶寒等症状。
但病机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区别。
湿著肌表身重,病因多由涉水淋雨,或感受雾露之气,或居处潮湿,外湿入侵肌表,湿性粘滞沉着,故见身重;风水相搏身重,由于风邪袭肺,肺失通调水道,影响膀胱气化,邪在肌表,壅遏经隧,故见身重,肢节痠楚。
辨证要点:湿著肌表身重较甚,头胀如裹,皮肤无浮肿,兼有胸闷纳呆、舌苔白腻等湿阻的症状;风水相搏身重稍轻,且有面目浮肿,兼有恶寒发热、咽痛咳嗽等风邪袭肺的症状。
前者治宜发汗祛湿,方选羌活胜湿汤等;后者治宜宣肺利水,方选越婢加术汤加减。
阳虚水泛身重:本证由劳倦内伤或久病失治,导致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脾主四肢,赖阳气温运,脾肾阳虚则水湿泛滥,故肢体沉重。
辨证要点:身重而不痛,肢体倦怠乏力,下肢浮肿,兼有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纳呆便溏,尿少,腰瘦等症状。
其与湿著肌表身重及风水相搏身重所不同的是,前者属里证、虚证;后者都属表证、实证。
故前者身重都无身痛,且表现沉重倦怠乏力的虚象;后者身重都兼身痛,且有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等表证。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阳虚水泛的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水,方选实脾饮、真武汤加减。
身重症多与湿邪有关,如《张氏医通》:“身重多属于湿”。
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感之则肢体沉重。
但辨证有表里虚实之分,
表证身重多兼寒热头痛,里证身重多兼脾肾虚衰、水湿内停的症状;表证宜发散,里证宜温运。
《倪海厦》
风水,脉浮身重,这两个都是风水。
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身重,有身重就要用这个防己黄芪汤,无身重我们就用越婢汤。
我们来看,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那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呼吸很短,短气者我们加麻黄,对不对,诸如此类,有咳呢,加点杏仁,加减就是这样子,大家现在看到这个风水,防己黄芪汤呢,它的汤方是这个样子,(防己一两,黄芪一两,白术五钱,炙甘草五钱)。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白术可以去它的湿,身重,代表病在脾脏上面,脾呢,主四肢,脾主肌肉。
现在呢,病人湿很盛,水湿很盛,停在肌肉里面,所以这个肌肉没有办法把这个水代谢掉,当它没有把它代谢掉的时候,就重,重的时候为什么会病人会汗出,因为......湿阻在肌肉,当你湿阻在肌肉里的时候,我们身上的水,新的水要去取代旧的水,这就是新陈代谢。
可是呢中间有个湿挡到,因为脾肌肉是全身吗,肌肉到处都有,由于肌肉里面湿很多,那新的水就没有办法去代谢旧的水,旧的水停在那边排不出去,所以病人就会有脉浮身重的现象,那病人不断在流汗,所以他这个流汗啊,实际上是因为湿太盛而造成的流汗,病人来的时候,我们在美国碰到很多,这种病是冷气病,常常呆在冷气间里面,然后或者是他工作的时候一下到那个那个......冷冻库里面搬东西一下又跑出来又很热,来回跑来回跑,结果汗......表汗没有透发,表汗没有透发的时候,慢慢湿就累积在身体里面去,病人来就会讲,我这里很重,走路你可以看他动作就很重,有一次呢,我就看到一个病人,一看汗出身重,我就开防己黄芪汤,一味药加减都没有,就是这四味药,给他吃一个礼拜。
回来他说,什么......全部好了,第一天吃完统统好了,什么汗都没有统统好了。
还有就是压力,很沮丧,压力很大,吃西药,吃到忧郁,那么跟这个病就没有关系,防己黄芪汤非常好用,那由于湿呆在身上会造成人虚胖,所以诸位如果觉得小腹微突,可以吃吃防己黄芪汤,效果很好,还有呢,
我在临床上治疗淋巴癌的时候,淋巴肿瘤的时候,你看防己厉不厉害,在中医的观念里面,它认为防己入三焦的,入三焦系统,所以防己能够通利三焦。
那茯苓呢,茯苓这个药呢为什么能够利水?因为茯苓能够生油......三焦油网里面的油,所以如果三焦里面有累积到东西填在三焦里面的时候,那一定是水的气化,水的水道堵塞到了,三焦是水道,所以当你湿很盛的时候,这个水道堵到,这个湿一定是痰,痰堵到,病人出现淋巴系统有东西堵到的时候,他一定是痰凝,那个水太浓了,变成痰堵在那个地方,所以说我在处方的时候防己,茯苓,我加上瓦楞子,瓦楞子呢,比如说我用到五钱,为什么会选择瓦楞子呢?
瓦楞子专门去这个痰饮,哦,痰饮,效果很好,那消积,有痰积到身体里面去,瓦楞子(可以消除)。
现在再回头,如果一个女孩子乳房里面有硬块,是不是就是瓦楞子。
一样啊,你把它想成痰水就好了。
哦。
如果结石很硬一块,排不出来的时候,经方呢欸这个还有啊,我们很多药啊可以选择,用牡蛎,牡蛎可以软坚,你说老师这牡蛎呢用多少,你有没有听说吃牡蛎死掉的,没有嘛,一两。
不要小气用药,当你知道这个药可以攻坚,因为牡蛎是味咸,咸能软坚,所以大剂的用牡蛎,配合防己,哦,三焦,茯苓,病人如果有身重,加上白术,如果有汗出,人气虚的时候,加黄芪,这是你的加减。
我曾经治疗淋巴癌,淋巴肿瘤。
为什么我叫病人不要动刀,你如果说今天去切片,本来你的经脉好的,结果你去切个片,造成一个伤口,伤口好了后这个地方产生一个疤痕硬结,产生了一些结缔组织,这个地方当我们的药攻进去的时候,没有切片的地方统统去掉了化掉了,但是结缔组织那个就在这边会造成阻碍......阻塞,化不掉,所以我们不赞成去切片。
中医呢,是站在外面看到里面藏什么的东西,比如说你摸到这淋巴结它的表面是圆滑的,滑滑的,圆的,皮肤表面摸上去那个硬块是非常的圆滑,滑利的,平的。
这指一般的肿块,良性的肿瘤。
但如果你摸到表面是很粗糙的,很硬,像石头一样,这是癌症。
治疗方法呢,一样。
只是剂量要加重而已,哦,加重剂量而已。
不管是乳癌、淋巴癌,方法都用这种方法。
效果非常的好,那临床上大家看的时候,吃一剂,一个礼拜以后,大部分都走掉了,只有切片那部
分硬块还有,这很麻烦。
嗯,所以不知道的最好不要去动它。
使用本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黄芪体质”的识别是关键。
“黄芪体质”是指适用于黄芪类力的一种体质类型,以中老年人多见。
特征如下:面色黄门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
外形呈浮肿貌,日无光彩。
肌肉松软,腹部较膨满,但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及痛胀感。
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相对显得深凹,编者谓之“黄芪肚”。
整个人就像一个盛水的皮囊。
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
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
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
舌质淡胖,舌苔润。
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
营养过剩、缺乏体力运动往往足该体质形成的原因。
其二,与类似方作鉴别。
本方与越婢汤都治疗“风水”,所主皆有浮肿、关节痛、多汗、尿量减少。
区别在于:越婢汤适合麻黄体质者,体力比较充实,皮肤比较粗厚,看上去偏暗,平素少汗;防己黄芪汤适合黄芪体质者,体力比较低下,皮肤较细嫩,平素易出汗。
越婢汤证病程较短,并有口渴、身热等热象,其浮肿往往是全身性的;防己黄芪汤证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伴有畏风、疲劳感,浮肿多见于下肢。
防己茯苓汤也主水气,与本方相比,少白术而重用茯苓,无生姜、大枣而有桂枝。
所主为“四肢肿”、“四肢聂聂动”。
本方所主水气侧重于下身,以身重汗出为主证。
防己茯苓汤可看作防己黄芪汤和苓桂剂的合方,其镇静作用要强于本方。
其三,关于本方的剂量,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是后人改动,而《干金方》所载却是原方。
当为:防己四两、甘草一两、白术三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因此,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所致,因此也可用本方治疗。
如阮士军用本方原方(防己、黄芪各3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治疗12例狐臭,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个月,最长6,5个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日本的矢数道明也用此方治愈一名15年病程的狐臭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腋下汗出甚多,全身倦怠,服
药后第二天即大量排尿,出汗小减少,症状随之逐渐消失(日本东洋医学会,11卷4号)。
伍炳彩教授在长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使用本方的经验。
1.水肿
本方用于治疗水肿的报道很多,常见于用之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此类水肿多为头面部先肿,继则波及全身,起病急,亦可为素有水肿而突然加剧。
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也不必拘泥于此,只要是水肿伴有神疲、纳呆、腹胀、大便稀溏不爽、小便不利、汗多、汗出恶风、舌苔厚、脉浮诸症者即可使用。
从病机上分析,此类病例应为脾气虚,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
2.蛋白尿
蛋白尿与肾有关,多见于急慢性。
肾炎、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并发肾病等,一般来说伴有水肿,但临床上也有不水肿或水肿不明显者,其辨证要点同上,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湿(水)停,气化不利。
如伴有血尿,可稍佐以凉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等。
3.痹证
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类痹证多表现为关节疼痛,或肌肉痛,关节或肢体微肿,疼痛多与天气变化有关,汗多,汗出明显恶风,脉浮。
病机关键为风湿表虚,可配合祛风湿药如姜黄、海桐皮、威灵仙、桑寄生等使用。
4.汗证
患者自汗或盗汗,或动辄汗出,汗出不能遍及全身,常为仅上半身或局部汗出,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病后身体虚弱等,也有些患者不能明确诊断。
此类病人一般都有脉浮、汗出恶风等症状,病机关键为表虚挟湿。
可配合甘麦大枣汤、玉屏风散等使用。
5.泄泻
患者平素大便稀溏不爽,次数偏多,腹部受凉或稍食生冷不化、油腻之品即腹泻,肠鸣明显,舌苔厚,脉浮,多数患者伴有汗出恶风、疲乏。
常见于胃肠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营养不良或病后体虚等,
病机关键为脾虚挟湿。
脾虚挟湿之泄泻不用参苓白术散而用本方,主要是因为前者治里证,而后者兼有表证。
临证时常配伍健脾消食药。
6.体虚易感冒
此类患者体质素虚,特别怕风,易出汗,汗出恶风,纳食欠佳,食后腹胀,大便溏,脉浮,一般还可兼有口粘、身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头重、身重等脾虚、表虚、挟湿的症状,但其病机关键仍在于表虚有湿。
7.肥胖症、高血脂症
凡单纯性肥胖之人,伴有下肢浮肿、身体沉重,脉濡浮,属脾不健运,痰湿停滞者,均可以本方加味治疗。
血脂升高,内热湿浊中阻者加草决明;肾虚者加黄精、六味地黄丸以补之;挟实者,加枳实、山楂、大黄以泻之。
8.荨麻疹
对急性荨麻疹,证属表卫不固,湿热郁结肌肤型,以本方加连翘、蝉衣、苍术等治疗有肯定疗效。
正确灵活使用防己黄芪汤,须掌握以下辨证要点:
(1)汗多,动辄汗出,汗出不彻,汗出恶风。
(2)身重。
(3)脉浮。
(4)舌苔偏厚。
以上为必具症状,在不同的病证中,又可见如下症状(有时甚至以这些症状为主诉):
(1)身痛或关节痛,变天时加重。
(2)身肿,多为头面部先肿。
(3)口粘。
(4)胸闷气短。
(5)腹胀,餐后加重。
(6)小便不利。
(7)大便稀溏,次数增多,饮食稍不注意即腹泻,大便粘腻不爽。
(8)精神不振,头部昏沉。
(9)容易感冒,特别怕风。
(10)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印。
1、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2、食入即吐:
(1)吃下去就吐掉:大黄甘草汤,粉剂就可以,大黄2钱,甘草1钱,一次1钱。
(2)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上焦燥热:防己黄芪汤。
3、中年发福:防己黄芪汤李春生用本方加味治疗2例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经3个月左右,均大为好转。
处方: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0g,甘草4g,生姜6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芩10g;阮士军也曾用本方加味治疗一名肥胖患者,防己、黄芪俱用60g,另加去湿利水之药,治疗两个月,体重恢复至以前水平。
4、肺中风:
(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5、心中风:
(1)中风波及到心脏,风主火,心是火脏,风又是阳邪,两阳相争,所以要翕翕发热。
热伤气,所以人不能起。
黄芪、防风以泄风(师用防己黄芪汤)。
(2)心悬,想吃但是一吃就吐,胃状热,状火食气,大黄甘草汤降逆。
(3)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
6、(1)风水,脉浮,有身重就要用防己黄芪汤,无身重就用越婢汤。
(2)越婢汤是肺郁热造成的、以头面四肢肿为特点的症状,而防己黄芪汤是脾虚表虚、湿在肌肉造成的身重形肿
7、二十岁前后的女孩子,突然肥胖,冲逆气盛,两颊潮红、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