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பைடு நூலகம்领导
(表格资料来源: )
谢谢观看
截止到2021年6月,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隶属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隶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隶属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5个本科生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工程及分别属于相应二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 料物理与化学4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294人,其中本科生 1603人,硕士研究生1255人,博士研究生436人。
办学历史
1950年,东北工学院物理冶金专业及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建,这两个专业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 。
1958年,材料物理专业创办 。 2012年,功能材料专业创办 。 1996年10月,由东北大学原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 系合并组建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5年12月15日,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拆分为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级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形金属学、材料的力学性能 表格数据截至2017年3月 (表格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院训:厚德为料,铸智成材
院风:求真拓新,明辨笃行
学院院徽:
院徽设计创意:1、整体颜色用冷色调,显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谨性;2、中间四面体设计,一方面表达新材 料的研发是从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四个方面开展,也是材料发展的核心,其中顶点是性能(或功能 performance),是最终最为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也表示晶体结构,这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MSE是材 料科学与工程的缩写;3、中间的齿轮代表工程,也凸显出路甬祥院士对材料未来发展提出的“料成材,材成器” 理念。也意味着材料必要走向实用化,才能显示出新材料的意义。这也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提出的材料发展思 路一致;4、外圈中东北大学英文表达国际化,汉字“东北大学”用张学良先生的题字表达对学校历史的传承 。 学院院徽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01 办学历史
03 办学条件 05 现任领导
目录
02 学术研究 04 文化传统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东 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的材料学科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 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建设成果
学术交流
据2020年2月官网所示,学院最近5年,材料学科科研总经费约10亿元,其中横向科研项目进款额约7亿元; 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设备设计基础》和《金属塑性加工学》等20余部系列 专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30余项 。
学院活动(4张)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王国栋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左良、王沿东、孙旭东、王福会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左良、秦高梧、王福会、王沿东、孙旭东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管仁国、刘莉、易洪亮、徐伟、贾楠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秦高梧、王昭东、管仁国、刘莉、徐伟 国家级教学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教学团队 辽宁省教学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教学团队
(表格资料来源: )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计划”国家协同 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
国家重点实验室: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一级学 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冶金 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 划)”。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有多位教师在中国国内外刊物和机构担任职务,例如王国栋、左良等担任 Steel Rolling、材料织构等国际大会主席;王国栋、左良、秦高梧等人担任Sci. Rep.,Steel Res. Intl., JMST,金属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等十余种中国国内外刊物的主编和编委等。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有教师202人,其中有教授80人、副教授86人;有博士生导师84人;拥有中 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 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 划入选者28人,辽宁省教学团队1人,留学回国人员100余人 。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已与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德国马普协会物理研究 所等数十所国际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韩国浦项、美国铝业等国外企业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设有3个系,5个本科专业 。 系:材料系、材料加工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