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_张俊飚
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湖北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技术基础,其农业科技贡献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分析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一、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现状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指标包括作物增产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表现如下:1.作物增产效益湖北省对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省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籽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均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
2.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以保护高山湖泊、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为重点,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技术手段,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3.农业资源保障湖北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加强对土壤、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三农”战略,逐步推动农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农业科技的贡献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在多个方面表现优秀,但仍存在以下方面的挑战:1.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需要大量的科学家、技术和经费等投入,但现实中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这也限制了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科研机构技术转化能力差湖北省的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技术转化能力普遍较差,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的效果有所限制。
3.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不足当前,湖北省不少的农村地区科技服务能力匮乏,农民对农业科技缺乏了解和认识,难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
要提升湖北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需要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的协同合作,制定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在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和措施。
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利用资源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无土栽培、有机肥料等新技术,可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和措施1.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和引导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要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各方的作用,建立起一套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到田间地头,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和应用。
3.加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转化效率低、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本文将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问题1.转化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一些优秀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这不仅浪费了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只关注基础研究,缺乏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了解,导致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脱节;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推广。
2.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
一些新品种的农作物虽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但却由于口感差、风味不佳无法获得市场认可;一些新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由于成本过高,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应用。
3.转化路径不畅、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不畅、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问题。
一些科研成果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转化应用,转化渠道不够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不够,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加大。
二、对策建议1.加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农业部门应该加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一方面,加强与农业企业、农民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科研院所应该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引导科研人员将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
2.建立健全的转化机制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农业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转化机制。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鼓励企业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郑丽涂修亮王建华刘会川李新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14期摘要:立足湖北省省情,分析了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58-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55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Hubei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ccelerating 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技战线始终坚持立足省情、高瞻远瞩,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等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松绑”,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等,促进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试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与对策
试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与对策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诸多问题,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目前,一些农业科技成果虽然在实验室和试验田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却难以得到落地推广。
这主要是因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导致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研人员与农民的沟通与合作,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的实地验证和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二、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地方的农业科技水平与生产力水平脱节。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较多的科研人员和科技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科技力量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
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部分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这主要是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诸多障碍和瓶颈,如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估机制、缺乏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和产业化引导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加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困难。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湖北省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湖北省Consi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Hubei Province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The experiences and the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bei were disscus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introduced for decision-making.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ubei province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农业科研院所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湖北是农业生产大省,但不是农业经济强省[1]。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湖北省乃至全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2]。湖北农业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湖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前提下,创新中心通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1.1坚持改革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6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固定模式,现阶段不可能从体制上对这种模式进行根本改变。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现有科研体制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改革,进行机制创新,通过设置创新岗位,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这种新型的科研机制,既没有打破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和分配体系,又不影响各成员单位的正常运行;既稳定壮大了人才队伍,又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拥护和广泛参与,有效解决了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中的障碍因素。1.2坚持对外开放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某一个国家所创造,也不为某一个国家所拥有、某一个单位所有,而是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单位封闭起来搞科研,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只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在发展中取得最大效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在科研方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和恩施、荆州、襄阳、宜昌等市(州)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交流与合作关系,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在管理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沟通与交流,获取有关科研项目信息,争取科技资源;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并获得了很多技术、经验、资源和信息,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多出快出有用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1.3稳定的经费支持是创新体系运行的重要保证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定位[4]。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只有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才能持久地坚持下去。正因为如此,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等职能部门极力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费实行“两个稳定增加”,一是稳定增加人头经费,二是稳定增加科研经费。这既保证了基本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又基本保证了科技人员的个人收入,从而提高了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保障了创新中心的正常运行。1.4坚持服务“三农”是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撑,是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始终坚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组织各成员单位围绕湖北省农业生产需求,按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科技攻关。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合了全省的农业科技资源,建立起新型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了湖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农科教企大联合的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了农业科学应用研究学科的整合与发展,促进了基层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稳定与壮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探索了一套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为湖北“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作用显著增强。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农业科技资源和布局需进一步整合随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农业科技体系在体制、结构设置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如农业科技资源分散,机构布局不尽合理,缺乏计划和协作,投入不稳定等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以及总体规模效益发挥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仍然影响着整体科研效率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桎梏着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阻碍着湖北由农业科技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迈进的步伐。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现行的农、科、教三大系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各成系统,三者在机制上缺乏有机联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需要,致使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未能形成技术整体优势,造成转化渠道不畅的局面。2.2农业科研机构分工需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等各级都有自己所属的农业科研机构,还有中央在汉科研单位,导致条块分割,机构重叠,各自为政,人、财、物按部门管理,科研要素无法合理流动、整合,使农业科研机构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使整体农业科研体系形成几个独立的板块,虽然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但与真正分工协作,发挥科技资源最大化功效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研究内容上,重研究轻推广、转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发展方向与分工不明确,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总体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3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有待加强由于我国科技任务由多部门下达,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垂直领导,在项目立项布局上缺乏协调甚至存在竞争与合作;同时研究上低水平重复现象依旧存在,使得农业科研、推广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农业科研效率整体还不够高,限制了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2.4农业科技研究投入仍显不足湖北省对农业科技研究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据统计,湖北省农业科技三项经费2006年为 2.60亿元,2007年为2.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0.95%,远未达到国家要求地方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3.00%的规定。另外,与湖南的1.19%、河南的1.09%、辽宁的1.85%、江苏的1.28%,浙江的2.08%、广东的1.78%相比,差距也很大,科技投入总量(包括三项经费、事业费、基建费等)在全国排第27位。经费结构不合理,2006年中央属单位科技经费机构均值为 4 539.66万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单位机构均值为428.47万元/个,县属单位机构均值为18.20万元/个,中央属单位科技经费机构均值是地方属单位的11倍,是县属单位的250倍;创业投资、社会资金和国外科技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活动更是凤毛麟角。以引进外资为例,2006年湖北省利用国外科技资金0.40亿元,仅占全省科技经费筹集额的0.20%,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25.34%。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委、省政府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以每年3 000万元经费给予稳定支持,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2.5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上存在薄弱环节“十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近50%,但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传统的体制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调的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者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未能形成技术整体优势,致使转化渠道不畅[6]。一方面科研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各自推广自己的科技成果。大多由科研单位创办的实体进行统一经营和科技成果转化,而科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仍是事企不分,况且科研单位职称、职位的提升、待遇的提高、业绩的评价等都与出成果挂钩,是以成果、论文为指标,很少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挂钩,影响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之这些实体存在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推广网络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难以使成果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推广部门缺乏新的成果来源,推广部门长期受传统农业指令性计划影响和落后的运行机制制约,在推广工作中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科研单位,造成科研单位盲目搞科研,致使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是内因、是关键,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据通山县杨芳林乡郭家岭村的调查,全村总人口1 912人中,大专学历只有2人,高中(中专)学历46人,文盲就有191人(不含6岁以下儿童),接受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人数仅占2.5%,文盲人口占10.0%,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种田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俗称“386199”部队。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影响了其对先进科技成果的接纳,而且还潜在影响到农业未来的发展。3对加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科研院所现有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和运行制度不够健全等。深化科研院所创新机制势在必行。3.1建立决策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完善现有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适合湖北科技发展的决策机构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科研院所作为事业单位,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但也不同于《公司法》范畴的现代企业。收人来源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院所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国家财政拨款一方面给研究所带来了较为稳定的经济保障,同时也留下了计划经济的痕迹。与此相反,科研院所在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另一部分收入的同时,也开始并越来越多地体验着市场经济的洗礼。目前正在进行的创新体制编制的改革,提出的三元工资结构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操作上缺乏财务的政策依据。实行的院所长负责制,并没有将他们的业绩和待遇挂钩,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决策机制对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2009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63万篇,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以外。中国被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也呈现指数增长,但并没有引起国际科学界的关注。真正高质量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7],由此可见一项正确决策的重要性。3.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体现人才价值目前科研院所人才外流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创新,充分把握机遇,准确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迅速崛起,是科研院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研究所是以高学历、高智力的知识分子为核心,配以管理和辅助人员构成的特殊单位,研究所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随着科技改革的不断深人,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研究所的主力。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是管理创新的本质所在。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科研院所的管理应该根据这种特点,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3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引导湖北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变革为主要任务,着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科研协作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建设,构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积极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突出解决农业生产重大科技问题,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紧密围绕高标准稳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三百科技支农行动”等工作,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抓实抓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3.4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接轨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科技人才和科技的支持,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广泛参与。目前社会上在产学研合作中,虽然有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动找到企业,但更多的是企业主动找高校、科研院所,而许多企业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生产的成果,使现在市场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现象,即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不了,而企业又急需成果转化。这说明有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因此,为了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在科研选题、立项时就要深人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准确地了解地方资源优势、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然后再投入研究开发,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科研人员要更多地到企业兼职,有利于科研人员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再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接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这有利于农业科研融入企业的发展。总之,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只有瞄准企业、瞄准市场、瞄准产业化,产学研合作才更有活力。参考文献:[1] 熊佑能,丁自立,鲍文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7, 46(6):849-851.[2] 谢元.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8-10.[3] 陈少阳.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模式与创新[J].广东农业科学,2006(8):108-109.[4] 高布权.论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功效[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22-526.[5] 李林杰,王红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我国“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157-160.[6] 韩然,张丽玲. 农业科技创新在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75-77,89.[7] 雷宇.让论文飞一会儿: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青年报,2011-02-10(3).。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差距等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受限,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农田荒芜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产出质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湖北农业才能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重要性、现状、挑战、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湖北农业作为湖北省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不仅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湖北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进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如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湖北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湖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是当前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湖北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北农业总面积约为2778万亩,农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1.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渠道不畅的问题,即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不够紧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产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主体对科技成果的需求缺乏有效引导和激励,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2. 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个问题是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即科研成果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地方的科技推广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推广手段,如会议、讲座等,缺乏创新和有效的推广方式,使得科技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
3. 农民缺乏科技转化意识农民的科技转化意识相对薄弱,对科技成果的应用理解和意愿不足。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普遍接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科技成果应用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和市场需求的认知不足,导致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意愿不高。
4. 技术成果转化环境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不完善,包括政策支持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资金投入不充分等问题。
现行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有效支持,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
5. 需要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目前,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和不适应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需要更加创新和灵活,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对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可以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科研成果向市场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2. 支持和鼓励科技成果的技术推广和示范应用可以加大对科技推广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组织示范推广活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效率低、转化机制不完善等,因此需要进行对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1.科技成果转化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高、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市场需求不清晰等方面。
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普通农民难以理解和应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科研人员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泄露和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由于市场需求不清晰,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
2.转化效率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低主要是因为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风险承担不明确等问题。
农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双方对于科技成果的需求和期望存在误差;由于交易成本高和风险承担不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需要经过繁杂的手续和程序,增加了转化的时间和成本。
3.转化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完善的机制支撑,缺乏专业的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科研机构和企业往往缺乏转化管理和市场开发的经验,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融入市场;缺乏专业的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使得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服务和支持。
二、对策建议1.加强科技成果的科普宣传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的科技成果科普宣传,提高他们对科技成果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展览、组织科技成果推广培训等方式,向农民和企业介绍科技成果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科技成果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进行保护,防止技术泄露和知识产权侵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
为此,我们应采取一定的对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效果不明显。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时间和投入,但我国部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缺乏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民缺乏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和接受,这也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增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科技成果的不实用性、农民科技意识不足、投资不足等。
一些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不强,或者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生产需要,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无法顺利转化。
农民科技意识的提升和投资不足也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推广。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或平台,将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转化的效果和速度。
在此基础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二、加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研究和开发。
科技成果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应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实用性研究和开发,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三、加大对农民科技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开展农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使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和应用科技成果。
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需要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和物质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和速度。
五、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操作。
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转化周期长、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转化机制、拓宽科技服务渠道等举措,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方式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 路径, 举措, 必要性,关键, 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成果和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农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地,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建议,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现状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科技成果最终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不高即便是一些成功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其应用水平也不够理想。
由于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民培训不足和农业科技管理缺乏标准等原因,很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充分应用。
3. 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很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立项前缺乏市场调研,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部分科技成果缺乏市场化运作和合理的市场定位,无法顺利进入市场。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
鼓励和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设立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3.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要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管理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管理。
4.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5.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科技成果能够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跟踪和评估,借鉴国际经验,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基于湖北省农业科技现状,分析其科技贡献率,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其科技贡献率不高,存在着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策略一、引言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农业大省,其农业科技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该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深入研究湖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其科技贡献率,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对于促进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以及该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湖北省农业科技现状及其贡献率分析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湖北省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是典型的农业大省。
多年来,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农业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
2. 科技贡献率分析尽管湖北省农业科技有一定的发展,但其科技贡献率并不高。
具体表现在:(1)科技创新不足。
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方面,而在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较少,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2)农业科技应用不够广泛。
湖北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技术推广覆盖范围不广,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相对较低,造成了科技成果的浪费和资源的浪费。
湖北省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和贡献率都有待提升。
三、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策略研究1. 加强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领域,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湖北省应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发工作,推动农业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促进湖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促进湖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作者:杨建良徐娥童晓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2期摘要:从政策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角度出发,总结了湖北省农业科研单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F303.2;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391-03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22.045Abstract: From specific operation and implement of the policy, main practic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Hube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an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施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入新的加速时期。
湖北省也及时出台了《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有关配套政策法规。
如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价值得到更好实现,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社会课题。
在激变的年代里,寻找发展新机遇--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俊飚
在激变的年代里,寻找发展新机遇--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俊飚山娜【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3页(P1-3)【作者】山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张俊飚,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2009年受聘首届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现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2011年受聘农业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兼任中国农业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食用菌协会高级顾问等。
近年来,主要围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农业部948计划、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部省级重点研究课题40余项。
以独撰、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形式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杂志上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统计学》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出版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整合中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等9部专著;获得各种奖励成果近20项,其中省部级奖励成果11项。
2008年,国家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搭建农产品主线桥,食用菌位于第二批名单之列。
作为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张俊飚常年深入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辽宁、吉林等食用菌主产区,一直专注于收集、分析食用菌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郭英;丁自立;王艳明;张俊;张兴中;刘翠君;张平;焦春海【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50)9【摘要】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The experiences and the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bei were disscus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introduced for decision-making.%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湖北省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总页数】4页(P1935-1938)【作者】郭英;丁自立;王艳明;张俊;张兴中;刘翠君;张平;焦春海【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相关文献】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关于新疆兵团十二师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J], 陈烨华;李向泉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推进会 [J], 于巍;杨文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J], ;4.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J], ;;5.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湖北省荆州市农业产业化代表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庄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湖北省孝昌县为例
农庄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湖北省孝昌县为例
唐云山;张俊飚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07(18)11
【摘要】通过时湖北省孝昌县农业庄园的实地调查.采用走访农庄、农户的形式,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收集各种材料和数据,然后通过分析和论述得出结论:农庄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唐云山;张俊飚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430070;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43007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创新驱动视角下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r——以湖南省沅江市现代农业创新之路为例 [J], 龚曼霞;邓建华
2.论地市级农科院所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为例 [J], 许敏;李卫东;黄光昱;杨承富;薛仁梅
3.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 [J], 张红;李卫兵
4.构建现代银行合规文化的探索与思考——以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为例 [J], 甘绍群;胡新胜;郭永红
5.探索推进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以黑龙江省肇东县为例 [J], 白春学;姜丽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
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6(000)021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
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它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手段。
然而.由于受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不足以及转化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诸多仍然未曾克服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研成果面世。
但其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因此,分析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179-182)
【作者】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205;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
研究所,湖南,长沙,410205;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2.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4.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r——以麻栗坡县为例
5.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湖北农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产业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四大支柱”之一。
如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关键在于发挥湖北农业科技优势,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湖北科技优势与竞争实力现状,系统阐述了湖北科技优势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速湖北农业科技优势转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科技对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图分类号:F303.2(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1-0127-04对湖北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张俊飚1,李平1,李波2(1.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近年来,在各项支持政策的作用下,湖北农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整体观察,仍然具有大而不强的特征。
要改变这种情况,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对科技资源要素作用的调动和现有农业科技优势的充分转化。
据此,作者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湖北农业科技优势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农业科技在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湖北农业科技实力与优势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推动力。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的优势也较为明显。
(一)涉农科研机构数量众多,研发实力较为雄厚据调查,湖北是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机构近70家,其中涉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多个。
从省际层面来看,我省农业科技研发实力强劲,农业科研院所实力综合考评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二)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充足,学科优势十分明显全省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约5000人,其中涉农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农、林、牧、渔业科技活动人员和R&D 人员在全国各省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排序上高居第7位和第6位。
在农业生物技术、水稻、油菜、瘦肉猪育种、柑橘等多个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
尤其是近年来在由院士和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领衔的转基因水稻、双低油菜、优质种猪、动物疫苗、生物农药、淡水渔业、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取得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农业科技的高端人才实力雄厚。
(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湖北发挥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科研基地众多的优势,全面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中央在鄂涉农研发机构、省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地(市、州)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着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构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500多名农业科研与技术应用领域的科研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形成了64个科研团队,涵盖了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
力量的整合大大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在“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上,[1]共取得各类重大科技成果155项,其中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9项,获新品种保护和国家专利36项,有64个新品种通过品种审定。
(四)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投入效果日趋明显*基金项目:湖北思想库课题(HBSXK-2011-001)。
作者简介:张俊飚(1962-),男,陕西咸阳人,管理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平(1985-),男,湖北潜江人,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李波(1983-),男,湖北京山人,管理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各个部门的努力下,湖北农业科技项目不断增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为全省农业科技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例,[2]2007-2010年四年间累计获得批准的各类科研项目1510项,累计经费达到4.16亿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24项。
同时,通过对660项成果的推广转化,实现农民增收近200亿元;对125个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新增就业人员17.5万人,科技投入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效果日益明显。
二、湖北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政府的长期战略。
近年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实施各种科技兴农工程,大大推进了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促农增收效果较为明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湖北农业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据测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2009年的46%。
[3]在主要作物方面,全省水稻良种种植实现了全覆盖,油菜和小麦种植的良种覆盖率也分别达到了95%和80%以上;在养殖业方面,三元杂交肉猪出栏率接近90%,克氏原鳖虾等名特优水产品占全年养殖产量超过30%。
与此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通过产业组织创新,全省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业板块,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化组织。
①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7万个,辐射带动农户700万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目前,已经有50%以上的种植基地、70%以上的农户和养殖基地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之中,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形成了良好的推动。
(二)农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活动的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之中,随着农业企业实力的增强,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悄然变化。
据对全省大中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这3个行业的95家企业调查,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量在2001-2007年期间基本维持在15个左右,2008年则上升到20个;R&D人员总数前几年保持在900人左右,2009年则迅速增加到1162人;研发经费也在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总额高达12428.4万元。
②较上年几乎达到了近1倍的增幅。
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逐步增强有效的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0年4月,全省已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9家,其中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5家,过1亿元的企业147家。
“稻花香”、“劲牌”、“福娃”、“国宝桥米”、“汉口精武”、“神丹蛋品”、“萧氏茶叶”等著名品牌不断出现,竞争力与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据统计,“十一五”末全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2.6倍、5.4倍。
[5](三)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建成,运行良好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南湖国家农业科技园为典型代表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推广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85个,新技术、新成果120项;选育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湖北的覆盖率已接近50%,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超过60%。
全省农作物主推新品种的60%来源于创新中心,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南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东湖高新区的“园中园”,也发挥了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0年底,③入驻企业26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累计转化成果900多项,园区种业、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生物兽药等主导产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初步确立。
(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农业科技系统上下联动,建立了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了科技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效果。
一是围绕市场热点行业,大力开展阳光培训。
截至2011年5月,全省共完成农民阳光培训人数17.34万人,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在原来相关制度运行的基础上,湖北省委又出台了《关于实行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
计划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派1500名左右技术专长突出、各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以充实市县科技人才队伍,增强科技支撑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0年底湖北农村信息服务基本实现全省覆盖,“湖北农技110”热线用户突破220万户、协会短信用户突破5.8万户,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
四是大力发展“院县共建”专家大院的新型农技服务模式。
以省农科院与鹤峰县为例,[6]在“院县共建”的专家大院中,专家组已累计“出诊”80余次,培训人员①数据来源于《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10》。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③该部分内容涉及数据来自于“高农集团”最新简介。
1000余人次,接待农民咨询380余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实现了对该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虽然湖北农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获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持续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实现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撑的长效机制,仍有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急需引起重视:一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尽合理。
从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看,主要流向了科研院所和高校,而流向企业的科研经费很少;从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而中试转化及产业化开发环节相对薄弱;从科技人力资源空间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武汉、襄樊、宜昌等中心城市,而鄂州、黄冈、荆门等地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不但数量偏少,而且质量偏低。
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农业科研机构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协作不够。
中央在鄂、省、地(市、州)三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机构条块分割,学科、专业设置重复,研究内容和层次上下一般粗,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方向与分工不明确,再加上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配合,致使湖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总体运行效率偏低,较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
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由于农业教学、科研、推广三者之间联结机制相对欠缺,致使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不畅。
加之现有农技推广部门服务范围窄,经费投入少、推广人员数量偏低和素质偏弱以及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时有梗阻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造成了我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偏小情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