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2.(xx·合肥模拟)中安在线最近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3.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是相对的
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D.采取“禅让”的权力传承方式
4.(xx·山西高三诊断)《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多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D.皇帝制
5.(xx·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6.(xx·邯郸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7.(xx·无锡模拟)“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
”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
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xx·聊城一模)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9.(xx·温州模拟)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宋朝
10.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
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11.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
12. (xx·厦门质检)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xx·北京东城区模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10分)
(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0分)
14.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朱子语类》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
(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地方改革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
(9分)
答案
阶段验收评估(一)
1.选D 材料中“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五人,在分封制之下的爵位依次降低,与之相应的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这种对应关系最能说明D 项。
2.选D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安徽建省始于1667年,故A项错误;古代徽文化是指古徽州文化,其中心应该在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一带,故B项错误;在宗法制下,皖公是大夫,相对于诸侯是小宗,但相对于士是大宗,所以它具有双重身份,故C项错误。
材料可以说明当时出现过皖国,故D项正确。
3.选D 从图片看,主要体现出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A、B、C三项都是宗法制的特点。
D项是远古时代政治的特点。
4.选B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传至千秋万代的国家制度,就是延续了2 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
5.选C 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时期”可排除A、B、D三项。
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的制度。
再从材料的“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
县”判断选择C项。
6.选B 本题适宜用排除法解答。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并非是秦始皇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项;D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故排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一整套政治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并影响了后世2 000多年。
7.选A 本题考查对汉武帝处理王国问题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①属于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②是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③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④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故此题应该选A。
8.选D 题干材料强调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从政,这符合科举制的特点。
A、B、C、D四个选项分别反映的是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举荐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故选D。
9.选D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以前的朝代没有该官职,故选D。
10.选D 本题考查内阁制的形成。
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另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11.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A属于秦代,C属于宋代,D属于元代。
12.选B 秦汉以后,分封制确实长期存在,但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项。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呈加强趋势,排除C项。
抓住“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说明“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与行政效率低下有关,而行政效率低下则是由官僚政治的弊端造成的,排除D项,B项正确。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采用‘世卿世禄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回答;第二小问,抓住分封制下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和郡县长官选拔的积极影响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图1是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皇权的集中;第二小问,图2中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被废除;第三小问,抓住中国古代皇权不断集中的趋势回答。
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基本特征:皇帝至高无上,皇权高度集中。
直接表现: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
趋势: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首先要明确两项制度分别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体现的政
治意图;关于其弊端从陆世仪的观点中总结。
第(2)问,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其消极方面;第二小问的评价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分析其积极方面,也要分析其弊端。
答案:(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
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
(2)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历代王朝沿用。
(3)后果:地方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
评价: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