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革命的内容,理解其特征;了解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教学重点: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技革命概论
一、科技革命的内涵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一)科学革命的含义
科学革命(马工教材的定义)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二)技术革命的含义
技术革命:是指人们改造客观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

(三)科技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根源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是目标的发现,技术是目标的发明;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与实体形态的综合,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
2、科学与技术是统一的
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

正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共同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统一起来了。

科学主要提供改造世界的可能性,技术主要是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二、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主要决定于技术革命是否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刷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科技革命中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广泛渗透于各个新科技领域。

信息、能源、材料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是通过科学方法制造替代天然材料的技术。

新能源技术:所谓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的常规能源而言的,主要是指核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不易枯竭和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变革生物品
种和促进生物转化、生长的技术。

开发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以各种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基础的开发利用空间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开发各项内容的总称。

它包括海底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水产资源开发,以及海洋救捞,潜水技术,海底施工技术等。

二、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
(一)第一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蒸汽机技术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大多数科学史家所指的科学革命大约于1543年开始,那一年尼古拉斯·哥白尼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安德烈·维赛留斯出版了《人体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论》等。

尽管科学革命的具体时间仍有争议,比如有人认为科学史的萌芽开始于14世纪,也有人认为化学和生物学的革命开始于18、19世纪。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公认的科学革命是在16至17世纪之间,欧洲许多地区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成果都是这些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的结晶。

如,飞梭的发明者凯伊是机械师,水利纺纱机是木匠海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斯夫原是织工;同样也是织工的克伦普顿也发明了骡机;就连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成就蒸汽机,也是当过钟表匠和大学仪器修理工的瓦特发明的;还有发明轮船的宝石工人冒尔顿,发明了焦炭炼钢法的工厂主达比父子等等。

由此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能工巧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成为新技术的带头人,他们的革新主要依靠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多少,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真正的结合起来。

蒸汽机是英国人萨维利(Savery)于1698年、纽可门(Newcomen)于1705年各自独立发明的,用于矿井抽水。

当时效率很低
1765年,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

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和美国都普遍使用了蒸汽机。

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人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奇迹。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上的全面改革。

在工业上,导致了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运输工业的蓬勃兴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技术体系;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建立。

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

后来,有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
1、第二次科技革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为内容。

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成就,这三项重大成就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形成了整个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实验科学体系。

在物理学方面。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30年代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他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磁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从而奠定了电机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理论的发现为我们开辟人类生产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

此外,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进而发明了焦尔定律,随后在1847年,他又发现了著名的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在物理学方面。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30年代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他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磁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从而奠定了电机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理论的发现为我们开辟人类生产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

此外,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进而发明了焦尔定律,随后在1847年,他又发现了著名的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并在1895年揭开了x射线的神秘面纱。

在生物学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从此建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深刻启迪人类的思想灵魂。

在化学方面,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在1868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率,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在1870年的三、四十年里有机化学也得以创立。

19世纪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一次革命准备了条件。

这些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很快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最终导致了一次新的更加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发生。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以电能的突破、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在德国和美国发生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2、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学与技术、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生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发明的影响。

没有物理学、生物学、热学、化学等方面理论的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科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它们之间的作用顺序是科学、技术、生产依次推进发展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多数发明与
技术进步已经不是主要依靠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了,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科学与技术的很好的结合,也导致了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的时间也大大的减短。

例如,由于电的广泛应用中,从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先想到19世纪80年代一系列电学应用技术的出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时间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缩短了一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对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大大的提升。

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60、70年代起,先后建立了农业局、科学院等研究机构。

1872年爱迪生建立的第一个工业试验室。

到了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试验室已经发展到了65个,并且还从大学吸收了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专门从事科研工作。

(2)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而且有的是交叉进行,因此发展更迅速,扩张范围更广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英国为中心不同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的。

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等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发明和创造。

英国人贝塞麦、托马斯等发明的炼钢技术曾经引领欧洲多时。

但在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汽车、的制造和改进当中,德国人的功劳是最大的。

美国人发明了他们引以自豪的电灯、电话、T型汽车、电影、收音机等。

法国人也发明了人造纤维、橡胶轮胎等。

这些只是各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其实还有很多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是无法一一列举清楚的。

很明显,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重要的新机器发明和新生产方法的出现不同,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自己的贡献。

而且它们相互促进,在一方获得重大的突破性的成果后,很快被其他的国家所吸收。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2)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3)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把世界瓜分完毕。

在垄断资本的统治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第三次科学革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等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物理学理论和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以及自然观、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微电子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3、第三次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的三个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重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最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四)第四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进展,包括物联网、机器人等创新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挑战:很多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

基因检测和编辑,人类社会会怎么发展
第二节科技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生产力要素主要归纳为两类:实体要素(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能源);非实体要素(科技、信息、管理)。

(一)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
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
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
3、劳动对象日趋非天然化。

(二)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科技革命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性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扩大了商品市场。

二、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升级
(一)科技革命推动了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
1、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表现主要为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良种化
(2)农业重心的转移
农业重心转移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畜牧业的发展快于种植业的发展;第二,种植业中饲料谷物生产的增长超过了食用谷物的增长。

2、工业结构升级
主要表现是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重化工业,如煤炭、造船、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出现日益衰退。

发达国家从重化工业转为高技术工业,从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工业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出现软化,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失业。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产业一些行业的业态发生变换,同时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交通运输业出现了更多的方式;商业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商品销售方式;科研、信息、咨询、设计等行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银行、保险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和风险承担者;文娱、体育、旅游、教育等部门发展迅速。

(二)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历史上看,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重心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也就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次是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战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停滞转为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

(三)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影响
1、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产业结构变化有如下趋势:高技术化趋势;服务化趋势;融合化趋势;国际化趋势。

2、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改变了就业结构,提高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
(3)提高了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减缓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4)促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三、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经济交往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贸易迅速崛起;为生产国际化活生产经营的跨国化创造了便利条件;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产业和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三)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并且后者超越前者;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扩大。

通信设备快速发展形成的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方法。

2、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1)为发展中国家利用科技革命追赶发达国家带来了机遇。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吸收先进的技术并消化、改进和创新,努力推广先进技术,使之形成新的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和高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制造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另一部分将进行技术改造,从而赢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新工艺和新材料,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依赖;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使发达国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生新的依赖。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