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情况汇报
2008年12月1日
尊敬的评估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建湖职教中心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我校检查评估“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侧重从学校基本情况、创建的措施及成效、办学特色、创建体会、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思路等六个方面向各位专家汇报。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建湖素有水乡明珠之誉,也是全省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皮鞋之乡和节能灯具之乡。
建湖隶属古楚地,又与吴越相邻,楚汉文化与江南文明的激荡交汇,使建湖人杰地灵,南宋名臣陆秀夫,近代外交俊杰乔冠华均诞生于此。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使建湖成了远近闻名的教育大县。
但是,这种“大”主要体现在普教,上个世纪后期,建湖职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规模小、实力弱、位次低,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地方经济发展形势。
在这一背景下,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用大手笔改造建湖职教,2000年,决定异地新建职教中心,2002年7月,校园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新组建的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于2002年8月由建湖电大、江苏省建湖职业高级中学合并而成,同年10月,原隶属于行业部门主管的建筑、供销、轻工、物资等8所行业职校也并入我校,为进一步整合县域职教资源,今年5月,建湖县二职中又并入我校。
学校组建
以来,通过各类创建,不断推进事业强势发展。
2003年12月,学校被省评定为省合格职教中心校;2005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
至此,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生态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于一体的现代化职教中心已矗立在建湖大地。
学校坐落在建湖县城西郊,毗邻盐淮高速入口建宝线,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总占地面积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1849平方米,建有教学图书楼、科技实训楼、教学办公综合楼、生服楼和男、女生宿舍楼,目前正在建设占地60亩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校级班子成员6人,教职工330人,其中专任教师183人,专任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51人,中级职称教师92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专任专业教师111人,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79人,占专业教师的%。
外聘教师27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29人,专任教师与在校生数比为1:。
开设的主要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机械数控、汽修、餐旅、财会等10个专业。
各类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1941.8万元。
在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验收中,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数控技术应用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员928人,各类社会培训年均2600多人次,学校已成为本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中心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作为一所合并组建仅六年的年轻学校,秉承了原建湖电大、原江苏省建湖职业高级中学的办学传统,在实现优质职教资源科学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多牌办学优势,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并向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社会培训延伸,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适用人才。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高中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并多次荣获盐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第二部分创建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学校坚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在“博达疏通、学为世用”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按照“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思路,强势推进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通过以创促建、以创促改,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高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全面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四星氛围。
创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既是时代赋予职教人的机遇,更是历史赋予职教人的责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起点低、起步迟,2005年才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如何拉动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促进学校进位争先,我们将目标瞄准为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进而创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为营造有利于创建的氛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
一是宣传领导。
让领导了解创建、感知创建,进而认同创建、支持创建,可以使创建工作事半功倍。
在我校创建过程中,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领导多次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创建工作,要求学校以创建四星为契机,高起点规划学校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出台了《建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客观上统筹职教发展,这为我校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发动干部。
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创建四星,必须使全体干部形成共识。
为此,学校围绕要不要创建、怎样创建、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创建进行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共识。
从创建过程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创建热情高,工作干劲足,真正发挥了干部的带头作用。
三是激励教师。
创建四星,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学校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出台多份文件,发动教职工对创建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艰巨性进行大讨论,使“创建四星,我的责任”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需求,激发了教职工参与创建的热情、干劲和奉献精神。
多层次的宣传、全方位的发动,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近一年来,学校全面开
展创建工作,细化目标,强化责任,狠抓管理,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整改,创建工作成了凝聚全体教职工的重要力量源泉,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事业发展标杆。
学校强不强,关键要看专业强不强,学校优不优,关键要看专业优不优。
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核心。
因此,从一定层面看,办职业学校就是办专业。
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牢牢抓住专业建设这一牛鼻子,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是科学设置专业,适应市场需求。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指归设置和开发专业。
学校在巩固、做强电子技术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服装、机械、财会等专业的基础上,近几年紧紧瞄准现代制造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石油机械,重点突出数控专业建设,先后投入680多万元,建成了集车、钳、刨、磨、铣等多工种于一体的数控实训基地,2006年,我校数控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根据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实际,于2005年设置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随着我县节能灯具产业的迅速崛起,去年,我校又在电子专业延伸开发了电光源专业。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机械数控、计算机技术应用、汽修五大主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共开设10个专业,基本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加大专业投入,做强骨干专业。
我校是一所异地新建的发展中职业学校,建设债务本已十分沉重,尽管如此,学校依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专业教学实训设备投入力度。
在“十五”期间,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烹饪、机电技术应用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在第二轮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过程中,学校又建成了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两个示范专业。
在加速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的同时,投入160多万元,建设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投入60多万元,引进节能灯生产线,校企共建节能灯生产实训车间,拉长加粗了电子、机电专业链。
为全力推进四星创建,今年,学校又通过“美联信”融资300万元,重点增加多媒体、计算机、服装、建筑等教学设备。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校各类实训实习设备总值达万元,其中,二产类生均仪器设备值元,三产类生均仪器设备值元。
所有设备工位充足、选型先进,满足教学实习需要。
在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专业文化建设,按照前店后厂的理念构建有职教特色的教学、实训场景。
重视专业教学场所人文环境渲染,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匠心独运的布置,以浓郁的文化氛围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专业建设体现“七合一”文化特色;引进企业管理理念,按照企业车间生产要求组织学生实训,特别重视将“5s”管理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之中,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实训模式。
课改不一定会使学校强大,但没有课改,学校一定不会强大。
从这一理念出发,我校积极响应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于2007年6月,率先在计算机、机电、数控、电子、汽修、财会、服装等七个专业启动校本项目课程改革试验。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固化教学改革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
以课程改革为支撑,机电、电子专业成为盐城市课程改革试点。
在推进校本课程改革中,着力强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广“知能并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做到“理实一体”。
积极实施技能滚动升级考核,加大实训容量,增加实训时间,强化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大大提高。
在每年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学生中级工考核合格率达97%,11%的学生还取得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三级证书或两个四级以上证书。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学科的培训和考试,学生取得证书率分别达到95%、92%。
四是突出创业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创业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经常开
展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教育讲座,并结合专业特点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校园绿色网吧”、“美食小超市”、“工艺装潢”、“校园报亭”等4个学生创业基地,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业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06级烹饪班学生王承万负责经营“美食小超市”,年收入6000元,不仅解决了学习、生活费用,还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06北大青鸟班学生姜海鹏、周雨豪共同经营校园绿色网吧,年收入超过4000元。
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有技术创新活动室,多次邀请省青少年科技讲师团副团长、中国发明家协会委员王克勤教授来校进行创新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在省首届创新大赛中,我校取得了1项中职组一等奖,3项中职组三等奖,2项中职组优秀奖,其中,唐小成同学发明的“一种防污高效太阳能热水器”荣获中职组一等奖第一名,并被确认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他本人也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称号。
3、建设三大中心,优化基础设施条件。
按照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全面建设网络控制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努力优化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建设网络控制中心,助推教育现代化工程。
学校于2003年就建立了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了以神州数码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DCRS-6808为主交换机、神州数码DCS-3950-26C为汇聚交换机、神州数码统一威胁管理系统DCFW-1800E-UTM为防火墙,主干千兆、百兆桌面的先进的校园网络,网络信息点已经遍布至每个办公室和教学场所,形成了以有线网为主、无线网为辅、固定和移动相得益彰的现代化校园网,各项指标已达到“校校通”工程。
目前学校学生用电脑701台,平均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师每人1台笔记本电脑。
近几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特别是在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以后,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作为学校的一项教学常规。
二是建设图文信息中心,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为真正把图书馆建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在资金
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图文信息中心建设力度,仅今年,就已投入50多万元购买图书及各类辅助设施。
目前,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纸质藏书万册,其中,专业图书万册,所占比例达% ;电子图书折合册数达万册,其中大多数是专业图书;各类期刊186种;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音像资料550多种,随时为老师提供教学便利。
图书馆实行图书系统管理自动化,部分音像资料和电子图书还链接至校园网,真正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
纸质图书和期刊均开架借阅,生均年借书15册(次)以上。
学校阅览室共有座位310座,并建有100座的电子阅览室,可以随时供师生网上浏览、查阅。
三是建设学生活动中心,搭建课外文体活动平台。
学校建有可同时容纳86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和集健身、舞蹈、卡拉OK、书画展览于一体的学生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健身舞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建有八道400 m塑胶标准跑道、4片篮球场、2片排球场,各运动场地器材齐全,设施先进,运动功能全面,定期组织校运动会和各类单项比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中心所有设施设备在“精细化管理,精品化结果”的总体要求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突出四新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学校之魂。
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这一观点出发,学校组建以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根据内涵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了专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于2006年制定了《建湖职教中心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分步实施引进、培养、培训计划,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是引进外聘教师。
我们认为,从企业或行业聘用一名兼职教师,就是引进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管理理念、产品信息和技术动态。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先后选聘了27位企业工程师和技术员,分别担任机械数控、汽修、服装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促进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科技前沿的有机结合。
人才引进计划的实
施,对于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培训现有教师。
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培训现有教师,是实施名师战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性工程。
每学年初,学校都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并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证。
除鼓励教师正常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外,学校还安排教师走出国门培训、进入普通高校培训、深入企业培训,并经常性开展校本培训。
近几年,学校共有10名教师先后赴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培训,参加省“四新”培训的教师每年均达10%以上,除今年新分配的教师,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到企业顶岗锻炼一到两轮。
三是培养青年教师。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技能及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以“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培养方式,引导他们在“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交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六个方面得到较快发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信念、科研上有潜力、教学上有特色、发展上有后劲”的青年教师队伍。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师结构日趋合理,“双师型”教师、省市名师比率不断上升。
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79人,占专业教师的%,省领军人才1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3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7人,并设有4个名师工作室。
近三年,教师有8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获奖;在2006、2007年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中,有4篇文章分别获奖;现有省、市立项课题各1个。
5、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只有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才能永葆活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与企业紧密联系、相互支持,以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近几年,我校先后与昆山好孩子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森达集团、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盐城市谦益机械橡塑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51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工学结合、顶岗
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6年以来,我校先后将机电、服装、电子等专业学生整班组织进入盐城庆亚液压有限公司、江苏亚明光源有限公司、盐城宏泰针织有限公司等规模骨干企业生产实习,同时,充分利用机械数控设备优势,为企业来料加工,以生产实习推进工学结合。
积极实施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别与建湖龙头企业江苏克胜集团、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克胜”、“特达”、“东洋”等三个企业冠名班级,企业资助学费,并提供奖学金,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零距离。
2007年,学校紧密追踪建湖石油机械、绿色照明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建湖照明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助推了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
今年6月份,学校启动了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大楼建设工程。
以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为契机,加大开门办学力度,拟与企业共建机电、绿色照明、汽车维修等实训车间,目前,已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
所有新建实训车间,将全部按照企业模式管理运行,构建“前校后厂”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确保学生走出校门就能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使我校与企业形成了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关系。
6、坚持规范治校,严格科学管理行为。
按照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情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切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各项管理规范、科学。
坚持德育为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为宗旨,以“把握时代脉搏,德育内容求新;贴近学生需求,德育形式求新;注重提高实效,德育管理求新;坚持科学态度,德育评价求新”为要求,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构建了以“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人、教育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功”为核心的“四成”教育体系,形成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
一是育人工作制度化。
育人工作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分管校长、
职能处室、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都有明确的育人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责任。
实行招生工作与学生管理捆绑制度,教职工的招生对象同时也是其个性化的德育管理对象,教职工必须对招生对象进行三年跟踪服务教育,这样,使学生管理更具针对性。
注重实习学生跟踪管理,所有实习班级均配有专职班主任,保证学生实习安全、实习利益。
二是育人工作系列化。
每学期政教处、团委都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德育工作系列活动计划,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制定了《建湖职教中心学生管理手册》,进一步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
学校每学期初都开展声势浩大的“常规管理强化训练月”;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新生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正常进行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校园十佳、每周一星、三创学生评选等活动,以评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收到了较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三是育人工作时代化。
活化育人工作内容,积极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形式,经常开展“感恩教育”、卡拉OK比赛、“上文明网、做文明人”征文、举办现代礼仪讲座等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
四是育人工作细节化。
注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细节中有机渗透德育工作,常年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展“日查、周结、月评比”,定期公布,促进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突出教学中心,注重教学动态管理。
教学是办学之本,质量是教学之本,管理是质量之本。
学校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规范,狠抓教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严格教学计划管理。
每学期各教研组都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学实施计划,保证了教学实施的有序性。
加强教材管理,教材征订有专人负责。
二是强化教学行政管理。
设立督导科研室,协助校长室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校长、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深入课堂
听课40节以上。
三是突出教学过程管理。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教学五认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是注重教师业务管理。
各教研组都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激励教师阶梯式进步。
于此同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过程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强化学生体育管理,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
恪守服务宗旨,后勤管理日臻科学。
抛弃“后”观念,确立“勤”的思想,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关键。
在后勤管理中牢固确立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学生满意、社会满意、教师满意。
切实加强校园建设管理,所有工程项目均在上级纪检部门的参与下实行公开招标,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学校所有建筑均达优良级;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所有收费项目均按上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违规收费为零;把安全就餐作为食堂管理的底线,成立伙管中心,加强饮食安全管理,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多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注重环境建设,努力使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校园绿化率达%,可绿化率达100%。
学校被评为盐城市文明单位,学校食堂被评为盐城市A级食堂。
7、重视职教富民,放大服务社会效应。
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充分利用师资、设备、场地等优势,积极开展职教富民工作。
一是培训工作有特色。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近三年先后开办了数控、电子、服装、建筑等各类培训49期,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110人次,并先后4次承办全县劳务用工集市;与县委组织部合作,联合开办了“百名村支书”培训;与县财政局常年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
上述培训项目均在全县有较大影响。
2005年,学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2006年,我校被盐城市政府表彰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产教合作有深度。
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与西安石油大学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以此为平台,与县内石油机械企业开展紧密型产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