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 收藏也是一种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宝全收藏也是一种责任
作者:闵闻
来源:《中国新时代》2008年第11期
在一个鸟语声声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
很难相信眼前这个浓眉短发,温和朴实的男士就是那个干过木匠、当过兵、做过猫耳洞记者、作家、画家、书法家,学过导演,现在的事业横跨地产、艺术、影视三大板块的传奇人物。
这些在别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在张宝全的眼中却息息相关:“你们来看看我就会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我最熟悉的东西。
人在某一个时间、空间走到某一个点都是和他的经历有关的,他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会对他的选择、判断、表达有所影响。
没有当过木匠,没有画过画,没有学过电影,我就不会去做电影,也不会去做美术馆。
”
在张宝全色彩斑斓的前半生中,艺术似乎是主题。
从小学习绘画和书法,在部队以擅为老兵画肖像而闻名,加入中国作协,出版多部文学作品,师从谢飞学导演,执导过数部电视剧……
如今张宝全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王国,在“成功人士”的光环笼罩下,张宝全常把“我是个搞艺术的”的话挂在嘴边。
建立国内一流的今日美术馆,在张宝全看来“是出于一种本能”;举办“彩墨江山展”和“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源于自己多年来画画和书法的经历和感受;把当代艺术列为主要收藏对象,出于他对艺术史的了解:“目前中国的写实油画还处在上升状态,但从世界范围来说,
却并非如此。
当代艺术在艺术史上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还相当高。
”
张宝全的办公室里摆设不多,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格外吸引眼球,定睛看去,树上居然还有鸟巢。
一阵清脆悦耳的鸟语响起,抬头一看,几只鸟儿在我们头顶自由地飞来飞去,时而停在书桌上,时而落在椅背上……让人觉得仿佛身处远离都市的另一个世界。
推开办公室里小套间的门,是一个散发着浓郁墨香的书房。
张宝全一有闲暇,就会在这儿练习书法,这会让他心绪平静。
而他位于十三陵水库附近的私人会所——柿子林卡则是一个远离俗世喧嚣的天堂。
在一片慈禧年间种植、总面积达320亩的柿子林间建会所,但不能损毁一棵柿子树,房屋也不能破坏柿子林原有的美感,张宝全的设计要求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崇。
柿子树的高度决定了会所7-10米的空间高度,房间的房檐基本到树冠的高度,与之相配合,柿子林卡会所还大量运用自然石材。
除了必要的家具和几件特别的艺术装置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内装修的做法又让它显得朴素大气而艺术感十足。
虽是私人会所,张宝全还在柿子林卡里修建了几个艺术家工作室和一个画库,目的是让艺术家能无后顾之忧地挥洒才情、尽情创作,也使自己收藏的方力钧等艺术家的巨型作品得到最好的安置。
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林子里的风景与室内的布置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起点
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时,张宝全不甘心让自己用心血创作的剧本就此夭折,于是他决定经商,赚够50万来拍自己的电影。
在海南,张宝全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事业方向,最终他决定在房地产业一展拳脚:“建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而盖房子,就好像是行为艺术。
” 艺术的共通性、相容性使张宝全觉得做房产可以把自己的艺术情结和事业联系起来,可以把自己的艺术理想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2003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一栋由苹果组成的“能吃”的房子——“苹果社区”售楼处作为最大的展品入选外围展。
张宝全自己身穿绿军装和潘石屹一道出现在展览现场,他们两人手拿苹果“爆啃”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来往的行人只要愿意,都可以伸手从这栋房子里拿一只苹果。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为艺术,是张宝全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投射到建筑和房产之中的结晶。
如今对于自己的商业成功,张宝全平静地说,一个人在某个时间走到某个点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必然因素,都和人生经历有关系。
自己的商业成功和艺术理想在别人看来是格格不入的,但其实两者有一个最重要的共通点:灵感。
商业成功需要灵感加上风险意识,艺术追求需要灵感加上激情。
正是这种灵感平衡了张宝全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
以行为艺术闻名的苹果社区、独立公益的今日美术馆、抽象传统民居院落的二十二院街、无限接近自然的柿子林卡……张宝全每次出手,都以他天马行空的灵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作品。
张宝全用这样一段话阐述他对经历和欣赏的理解:精神就是记忆和遗忘,经历越多,记忆也就越多;记忆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这样你对不同东西的感觉和共鸣也会更多一些,经验之间的沟通和融合也会很多,而这正是一种丰富。
创新
早在2000年,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大厅小室”还是“大室小厅”争论不休时,张宝全却大胆地提出要建将来会变的房子。
今天不可能盖出符合20年后审美观念的房子,但可以盖出可变更的房子,可以根据欣赏理念的转变适时调整房屋的结构,这样有生命力的房子20年后也不会过时。
这个思路完全突破了房子是“不动产”的常规理念。
张宝全给这个北京今典花园的二期项目命名为“空间·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本来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但后来经常被借用在电影拍摄中,专指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在张宝全看来,个性是作品的灵魂,商品和作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个性,是否有足够的文化内涵。
空间·蒙太奇的诞生,是张宝全用建筑表达欣赏理念的一次创作。
空间·蒙太奇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由三栋塔楼组成的标志性大厦。
它采用筒套筒预应力楼板结构,在一个24层的住宅里,基本上做到了没有承重墙。
其最大特点是以小户型为基本设计单元,可按积木式自由组合各种户型,既是小户型,又是大户型,甚至可以是1000平方米的超级户型。
空间·蒙太奇是国内第一个以“模糊空间”为指导思想建设的房地产项目。
它的个性体现在首创自由空间,可大可小、内外统一,结构完整,实现了空间美感和灵动个性的和谐,让建筑能像生物一样新陈代谢,充满生命力。
它的文化价值更多体现在给城市的建设和空间开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间·蒙太奇是一次建筑观念的创新。
发展
2002年张宝全在空间·蒙太奇大厦的三楼建立今日美术馆时,他就定下一个标准:今日美术馆里展示的必须是高水准的艺术品,因为对他来说,做美术馆并非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今日美术馆开馆举办的“彩墨江山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彩墨命名的画展;“流行书风展”以流行书风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书法理论中横平竖直的固有规则。
这两个展览在绘画、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将今日美术馆一下子推到了艺术界的前沿地位。
出于一个艺术家的本能,张宝全希望今日美术馆能够充满生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美术馆。
于是,他四处参观、欣赏,汲取国外私立美术馆成熟完善的经验。
他发现要做符合国际标准的美术馆,就必须遵循专业美术馆的游戏规则:剥离所有商业元素,站在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操作。
于是张宝全做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决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把今日美术馆改制成为非赢利的公益美术馆,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构建一个全开放式的和国际接轨的艺术产业平台。
现在今日美术馆的主体已迁至北京苹果社区内,同时保留了原有的展馆。
新展馆占地4000平方米,风格前卫,主体建筑由一个老厂房改造而成,让破旧的工业空间重新焕发生机;屋顶坐着一排大型假人,这是艺术家汪建伟为该馆创作的雕塑作品——看展览。
旧工业时代的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质。
说起今日美术馆,张宝全格外骄傲:“目前,加入国际博物馆联盟的,中国就我们一家;每年参加国际年会,中国也就我们一家去。
”在他的规划中,今日美术馆只是将来整个艺术产业平台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力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一个强调学术性的公益美术馆,位于国贸附近的今日美术馆却极具亲和力。
来这里参观的人,不再只是那些收藏家、艺术家,而更多的是在苹果社区或者周边地区活动的普通人,包括学生、社区居民、白领都加入了参观者的行列。
这不但意味着今日美术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让今日美术馆在与不同欣赏者的互动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收藏
曾几何时,公立艺术馆、博物馆不再是我们欣赏历史器物和艺术品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私人艺博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和传统的国有艺博馆相比,私人艺博馆往往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无论是场馆选址、展示空间的设计和布置,还是藏品的特点,都充分展现了艺博馆主人的欣赏趣味。
当基本物质需求已经不再是问题,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就成了新的人生追求。
收藏一些自己欣赏的物件,明清家具也好,当代艺术品也好,对于张宝全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从古至今,收藏都是件风雅的事情,尽心尽力去寻觅自己钟爱的物件,珍藏在自己的天地,欣赏把玩……但在过去,人们的收藏观念讲究“收而藏之”,其中“藏”字则代表着藏而不露,偶有展示也仅限于极小的范围内。
像张宝全这样不惜工本地建造一座艺博馆,承担大量的维护和运营成本,让世人欣赏到更多的收藏珍品,充分表现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收藏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欣赏和收藏观念: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欣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精致生活的一部分。
但收而不藏,将欣赏延续下去,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形式。
收藏极具文化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做一个私人艺博馆,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和感受,为人们营造高品位的生活环境,提供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戴志康、张宝全们就这样不计回报地持续付出。
有意或无意间,这些成功人士借助艺博馆实现了文化复归,展现了自己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对于这样的艺博馆创建者来说,艺博馆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维持它们的运营,让它们生机勃勃地发展下去才是个大问题。
即使无需房租、水电费、维修保养的费用、工作人员的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长期投入,而几乎所有艺博馆的门票收入相对于投入来说都只是杯水车薪。
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收藏、保护着这些精神财富,使文化得以顺利传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私人艺博馆身后那些拥有深厚文化意识和强大历史责任感的个人,正在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戴志康曾经说过,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资本力量是主导力量,艺术文化人本身如没有资本力量帮助的话,将寸步难行。
所以,有文化立场、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就该去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一些对中国文化有意义的事业。
苏永友的想法则更加直接:“这些文物,并不是属于我们某个人的,它们是属于国家的,是属于我们子孙后代的,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都会把它们留在中国”。
“把中国的当代艺术留在中国”——张宝全提出的这个口号,更深切表达了一个出身艺术界的商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大量流落海外的痛心疾首。
现在,戴志康、张宝全、苏永友的私人艺博馆都已名声在外,而越来越多懂得欣赏、乐于奉献的收藏家们也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眼下除收藏外,张宝全仍未放弃自己的电影理想,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EVD)就是他回归自己理想的方式。
围绕着这个被认可的国家标准,张宝全谋划着建立一个EVD数字影视王国。
他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很有信心:“目前中国像我这样既懂电影导演、制作,又懂技术、懂经营的人非常少,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清楚EVD的前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