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早期维新派 ——制度层面 康、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 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 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 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 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 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 ——林则徐赴伊犁谪戍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应该全面学习西方
郑观应
王韬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振工 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崇尚西学、仿效西法,渐知以商力浚利源,与西商 并驾齐驱而潜夺其权。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发展商业;兴办学校;改革教育;立宪法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代表作 主张 影响 《新学伪经考 痛斥古文经典; 康为有 》 思想界之大飓 变法维新; 《孔子改制考 风 否定君主专制 》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姓名
抨击专制; 宣扬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民主君仆; 主权在民;
严复
康有为隐以改 复原教之路得自命, 欲删定六经而先作 《伪经考》。…… 其貌似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 ——《叶吏部与刘先 端黄郁文两生书》
看历程,析特点
主题明确—爱国、抵御外辱 内容渐进—从器物到制度 学习契机—民族危机 精英引领—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
第14课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针对训练】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 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相同: 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 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抵抗派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等实践运动; 抵抗派实践较少。
早期维新思想(19C60S)
康有为
1、宣传方式: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 本主义的政治学 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 ,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 说同传统的儒家 传维新变法
2、思想主张:
思想相结合
否定君主专制,宣扬维新变法必要性、合理性;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
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开明君主制,撤并机构 发展农工商,改革财政 设新式学堂,派遣学 生,废八股 征兵、练军
实质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近代化深入制度层 面的首次尝试;自上而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下资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失败 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失败的原因: (1)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要不要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 维新变法 宁亡国不可变法 之公理
意义:解放了思想,为中国文化的 要不要兴民 反对兴民权、 实行君民共 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权、实行君 设议院,实行 主的君主立
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 倡西学,改 革教育制度 君主立宪 坚持科举取 土,反对西 学 宪政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学堂、派留学生;
结果 破产: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什么? 封建伦理纲常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 “中学”是根本
“西学”是补充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3、洋务派的措施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 创办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
3、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 想结合。
梁启超
1、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代 表 作:《变法通议》
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 民的公仆。
严 复
严复的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3、维新思想的意义
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 人民的觉醒(突出)
4、洋务运动的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工业现代
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
5、实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技术 维护封建统治。
三、 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末)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 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
人物
比较项目 活动 代表书籍 主要观点 林则徐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Biblioteka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林则徐、魏源
维新变法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君主立宪)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特点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 的思想武器。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
金田起义
(2)西学东渐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3)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2、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1)含义:洋务派肯定_封__建__制__度_,强调以封建_纲__常_伦__理_作 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 ___科_学__技__术__。(★“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 废。”——张之洞)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以夷制夷”
合作探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对当时的思想解放 有启迪作用?(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 含义: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抵御西方的侵略。(内容——军 事科学技术;方法——向西方学习;目的——抵制侵略,维护清朝 统治。) 鸦片战争之前: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 识界蔚然成风。 启迪:引导国人、开阔眼界。重新认识世界,寻求救亡御辱之 道)
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 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 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 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 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传统的华夷文化观:天朝上国
贱 夷 狄
贵 华 夏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 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 思考:四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级的什么观 限也。” ——“中国中心论”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 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4、实践:
5、评价:
(三)实践:
京师同文馆 京师
旅顺
北洋海军
•军事工业(自强) 天津水师学堂 •民用工业(求富) 天津电报学堂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威海卫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福建海军 福州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探究二:阅读材料和结合课本诊断此药方给近代中国什 么影响?
探究一:阅读材料:该何如评价林、魏的事迹及思想?
材料三: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 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 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 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 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当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 图志》《瀛环志略》的时候,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 至此,往往使人扼腕久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 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刘成禺《世载 说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 堂杂忆》 材料四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 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 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 壤?”
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 (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
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 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 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 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 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3.(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 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 ,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 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 ,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 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材 料 四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活动:编译书籍,介绍西方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代表人物及主张:
★ 林 则 徐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 统的世界地理志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2. 右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 “ 开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
要依据是(
)
1 2 3 4 5 6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 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 以制夷” 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 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
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
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课件2: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实践效果 结果 作用
洋务运动的影响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失败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
变革封建制度。列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 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
——学习器物
向
民 族 危 机 加 深
向西方学习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
西 方 学 习 不 断 深
入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响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 东渐有何不同?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学西方— 资本主义
学苏俄— 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 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 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3、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②为谋求民族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 的思想主流
原创7: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派
维新派
祖宗之法不可 变者天下之公
变;宁亡国不 可变法
理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反对兴民权、 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
实行君民共主的 君主立宪政权
要不要提倡西 学,改革教育 制度
坚反对持西科学举取土,变人在才法开;之 学人本 校, ;才在 学之育 校兴,
林则徐
魏源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 制之;善师四夷者,能 制四夷。”“夷之长技 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1)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
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2)涌现出一批新 式兵器专家。
二、 “中体西用”
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思想观点: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君主专
生平世
太平世
君主立宪 民主共
康有为
制
和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
批判君权
固派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宣传申民权、设议
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严 复
院、 变法图存 梁启超
严复(1854-1921)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 强的深层原因,自 由是 最基本的价 值,西方所说的民 主是捍卫自由的一 种手段
之立,在变科举
(3)维新思想的实践: 戊戌变法
思考探究: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行不通
课件14: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开启西方学习之旅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 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 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 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 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当时的清政府处于什么状态? 盲目自大、列强入侵、军事落后
林
人物
论著
意义
则
林则徐 《四洲志》 近代中国开眼看
徐
世界的第一任
魏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
源
制夷”
走近《海国图志》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
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
技以制夷而作。
── 魏源《海国图志·原叙》
你如何理解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含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海国图志》问世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中提出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0-9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结合材料,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的背景?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课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4)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结合
(5)实践:1898年戊戌变法
(6)影响:
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手段) (目的)
(3)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A.引材导料人1:们“关徐注尝世谓界剿形匪势八,改字变要中言国,的器传良统技观熟念,,胆启壮 迪心人齐们是的已思。想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 令B.岳思、想韩上束迈手出,了奈近何代奈中何国!向”西方学—习—的林第则一徐步。
【史料研读】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 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 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 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 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 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 不到。
趋势: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顽固派的阻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2、含义: 3、提出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根本目的: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6、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②洋务运动的展开;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思想主张: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的主张: (不断扩大“西用”的范畴)
(3)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中国古代华夷观: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 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 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 之乎内外,所以限也。”
清朝帝王的华夷观: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 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 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 倒在地。
——马噶尔尼
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封闭导致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 未有若斯之亟” 严复(1854—1921)启蒙思想第一人
历史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 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 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 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 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 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 《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 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 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 中国说》。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2.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 护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 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 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 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 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 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船坚炮利的直观刺激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这说明什么?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明确课标知识见学案说明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概要2◎◎ ◎第四环节:师生合作交流问题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背景)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梁启超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 思想主张: 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 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代 表 作:《变法通议》
“夷”——对西方的了解和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并不深入。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 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 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 ②意义
A.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 B.引导着人们关注着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 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 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 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 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未付诸实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1、背 景
(1)必要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国内农民起义。 外患:外国列强的侵略。
(2)可能性: 西学逐步传播。
2、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12海南】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 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顶枯索,欲构成一 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 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 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 B. 康有为、梁启超 C. 孙中山、章太炎 D. 陈独秀、胡适 【13天津】“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 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A
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 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 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1、思想主张: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 ,建立君主立宪制
火山大喷火
2、宣传方式:
①办万木草堂讲学; ②著书:
《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 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 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 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主要影响: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创办近代企业 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近代海军 经济近代化(工业化)开始 教育近代化开始 军事近代化开始
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
⑴ 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 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 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 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 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2)局限性(特点): ①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仅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 。 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 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 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 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 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D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6年学业水平测试: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1)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 (4)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 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 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 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 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材料三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 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 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 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 形势的发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四十年代)
1、背景(19世纪40-50年代)
(1)国际: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
展,欧美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2)国内:
B
D
3、维新思想的意义
(1)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成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客观 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西学东渐”
历程特点: 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 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 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1)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
①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②对当时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③开一代风气之先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成为 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 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3、含义
中学: 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伦理 西学: 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 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 王朝的封建统治。
4、目的和实质
古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明末清 初对传统儒学(程朱理学)的批判继承。 古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侧重哲学领域 关注任何 人类社会,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潮流: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复兴) 侧重文艺领域 批 判教会禁欲观和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 调人对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侧重宗教领 域 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崇尚精神的自由和得 救的自主。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的成熟和进一步弘扬 侧重政治领 域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 性质。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 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 同: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阶级立场—— 地主阶级 异:
态度、手段—— 是否向西方学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李鸿章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 必无孛于经矣。”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 ,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 ,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 ——张之洞《劝学篇》
②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③局限: 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 西方之先河。
(2)魏源 ①成就: 1842年,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辑出编写 《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 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这是第一部由 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这 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 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1)目的 直接 根本 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2)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 的。
5、结果和影响
积极 ①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 ②推动洋务运动开展,(创办近代企业,开设 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迈开了中国经济,教 育,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中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1862年中 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 所;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中国 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③促进西学传播,推动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