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六 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30分)
(58分)
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4分)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义词——语境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24分)
3.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
(《元史·彻里》)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词——语法推断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译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10分)
6.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词——联想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联想迁移法结合语境落实疑难词。
(10分) 7.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
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
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
一、(2015·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8分)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
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
办香敬吊,行与子偕。
”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
天未明抵岸。
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
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
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
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
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
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
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
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
追思往事,黯然伤怀。
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
”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
蹑磴仰视,巨石如屏。
屏石上有刻,磨灭不可读。
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
”今石长字没矣。
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
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然,恬不知恤;非得二三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
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
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起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
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
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
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率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帝赵昺殉国,宋亡。
②扆(yǐ):屏风。
③民彝:人伦。
④摩崖:在山崖上刻的文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僦:租赁。
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典:掌管。
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迁:贬谪。
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割:划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
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苏锡常镇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18分)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便立斩从。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
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
而歙贼帅金奇万户【注】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
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
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休等惮之,遂引军还。
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注】万户:一万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乖:不和。
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县:悬挂。
C.齐勒.兵待之勒:部署。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济:救助。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反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了什么计策获胜?请概括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8分)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
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
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
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
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
”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
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
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
苑主簿而委任焉。
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
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
所交皆知名士。
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
县中有事,皆来取决。
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
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
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
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
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
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
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
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
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乏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
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犯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18分)
侯益【注】,汾州平遥人。
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
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
”改本直左厢都校。
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
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
”以益为西面行营副都部署,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
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
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从宾乘马入水溺死。
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
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
契丹授以凤翔节度。
汉祖即位,加兼侍中。
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
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
益遂与其子归蜀,昶令川兵数万出大散关以应之。
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
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
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景崇至京兆,合岐、雍、邠、泾之师以破蜀军。
益惧,即谋入朝。
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虑隐帝不知先朝密旨。
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
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
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
..至矣。
”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
”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
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
”隐帝笑之。
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
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
俄封鲁国公。
景崇闻之,遂据城叛,益亲属在城中余七十口悉为景崇所害。
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
太祖即位,遣赐器币,岁一来朝,太祖以耆旧厚待之。
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侯益:一生经历了唐末至宋初之间的整个五代十国时代。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以拳勇隶.麾下隶:隶属。
B.益亲鼓,士乘.之乘:乘车。
C.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
遗:赠送。
D.祸亦旋踵
..至矣旋踵:调转脚跟,指时间很短。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唐明宗即位,侯益绑了自己请罪。
明宗认为侯益效力于李克用是竭尽自己的忠诚,没有罪过,并给他官位。
B.侯益附蜀之后,汉祖怀疑他有贰心,于是派遣王景崇率领几千禁军,兼程奔赴岐下,攻打侯益。
C.侯益得知无法劝说王景崇,就直接在隐帝面前为自己勾结蜀军的行为辩解,并厚赂史弘肇等人,获得权贵们的庇护。
D.太祖即位后,派人赏赐器币给侯益,让他每年来朝见一次,太祖因为他是老年旧臣而厚待他。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三个短语概括虎牢之战的前后经过。
(不超过16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集训六文言文阅读(一)
1.(1)得分点前,名词活用为动词,移到……前面。
答案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
(2)得分点金,古今异义词;“于……门”为状语后置句,译时提前;“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时提前。
答案(商君)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金。
(3)得分点期年,一周年;之,到;数,计算。
答案新法令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
2.得分点“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
答案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1)得分点举,被举荐;辟,征召;就,就任,赴任。
答案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2)得分点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
答案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
4.(1)得分点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答案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2)得分点寒士,贫寒的读书人;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答案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5.(1)得分点所以,用来……的;供,供给;祭礼,祭祀仪式;鬻,卖。
答案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
(2)得分点礼体,礼节规矩;左右,身边的侍从;批,打。
答案(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6.(1)得分点嘉,嘉奖;禄,名词活用为动词,使……享受俸禄;于宋州之宋城,状语后置;家,名词活用为动词,定居。
答案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得分点见幸,被宠幸;引,推荐;固止,坚持推辞。
答案范讽因进言而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持推辞,范讽才作罢。
(3)得分点务,致力于;晏然,安宁;内外,名词活用作状语,从中央到地方;弛,放松。
答案北宋就推行(致力于)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7.(1)得分点相,偏指他;将,带;酌,使动用法。
答案带着他进入亭子,先让他喝了三杯。
(2)得分点其,表婉商语气,可以;畀(bì),给。
答案你可以先吃饱饭,(我)将拿三十两银子给你。
(3)得分点一,一旦;没齿,疑难词,可联系成语“没齿不忘”推断出,终生。
答案一旦成了强盗,直到老也不能掩盖臭名,那可怎么办?
8.C [迁:迁徙。
播迁:流离迁徙。
]
9.B [文中并无“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之意,作者意在说地利不足恃。
] 10.【详细分析】关键字:(1)“达”译为“遍”。
(2)“胜”译为“胜任”。
答案(1)不一会儿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
(2)难道是(险要的)地势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呢?11.【详细分析】在完全读懂原文第三段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从“宋之执政……或几乎息”句中得出“宋国方面的原因”;从“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句中得出“张弘范方面的原因”;从最后一句中得出“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方面的原因。
答案①宋无道,故国灭不足惜。
②张弘范为元臣无须咎。
③无损三公风节名垂青史。
【参考译文】
弘治甲子年春天二月的丙午日,我出京巡察海北,路经新会县。
新会县的官员们拜见之后,我召见知县罗侨,对他说:“厓山的事,让人千古痛心悲愤。
我要置备香烛去祭拜凭吊,请你陪我一同前往。
”于是就准备了祭品,租用了熟悉航海的民船前往。
晚上二更天,趁着潮汐驶出港口,风平浪静。
天不亮时抵达厓门岸边。
打开舷窗,向东望去,厓门近在眼前,但天色朦胧,辨不清景色。
登岸后,掌管祠堂的人在路边迎接。
不一会儿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
殿正中祭祀的是文天样、陆秀夫、张世杰三位,两厢祭祀的都是和他们同时为国殉节的大臣。
祠堂的匾额与祭文,都是向朝廷奏请,得到圣旨准奏设立的。
在祠堂祭祀之后,我换上便服,穿过茂密的草丛,从西边一直登上山顶。
回看后山,一片苍翠,高耸如屏风。
环视左右的山峰,蜿蜒曲折,如虎踞龙腾,水流如弯弓般环绕其间。
隔水相望的许多山峰,层峦叠嶂,秀丽如画。
凭此险要的地势与元军较量,这也足以依仗,可是却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难道是(险要的)地势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呢?我默默地离开了。
我回到泊船处,久久地站在岸边,看着水鸟上下翻飞鸣叫,两岸间渔人渔歌对唱。
回想当年厓门战事,不禁内心怆然。
正徘徊时,主管祠堂的人对我说:“前面有奇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