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3.28,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3.28,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
A. 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
B.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
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D. 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商人兄弟相及”“ 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可知,可知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度已经出现,但不够完善,故A正确,C错误;B与史实和材料“兄弟相及”不符,故排除B;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是在春秋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故排除D。

2.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 皇权不断加强
B. 长期处于分裂
C. 外戚势力衰落
D. 皇权相对削弱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要专权的前提就是皇帝的权威必须能够震慑全国所有大臣,宦官才能借助皇帝的信任,利用、控制皇帝,用皇帝的权利来达到权倾朝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皇权相对较弱,排除A,故 D项说法正确。

西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统一,故B 项说法错误,排除。

C项说法与宦官专权无关,排除。

3.东汉光武帝时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唯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当时京师称之为“三独坐”。

光武帝设置“三独坐”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体现对人才的重视
B. 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实现对皇权的制约
D. 保证监察官的权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属于监察官员,“与尚书令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体现了政府对监察官员的重视,“三独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监察官员的权威性。

故答案为D项。

A项,体现对人才的重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保证监察官员的权威性有利于加强君权,而不是对皇权的制约,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内阁尚有制可循,而军机处设立后全听命于皇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项符合题意。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与宰相是不一样的,故A错误。

B项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材料并没有说明内阁与军机处是公开还是秘密,故排除。

材料强调军机处设立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并没有突出内阁,故D项错误。

【点睛】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5.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说明古代雅典
A. 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 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
C. 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 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雅典“言论自由”实际上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说明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体现出“被剥夺”和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C项排除。

6.19世纪60年代,以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 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根据所学,说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故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百日维新
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

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答案】C
【解析】
“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说明蒋介石的作战主要是从外交上考虑,C正确;A是淞沪会战的意义;B中确保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中西方国家不会出兵。

8.(数据世界银行)上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据此可知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答案】B
【解析】
材料曲线的走势表明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接近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两级格局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

点睛:曲线图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高度关注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

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

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

本题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

10.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 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 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 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投了弃权票,故A正确。

中国政府并不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故B排除。

弃权
票不等于反对票,故没有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故C排除。

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表现
11.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多人田间耕作的信息,包括除草、砍树、松土等,据此可知这是井田制下的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况,故选C;A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2.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什。

这表明
A. 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 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
D. 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对比来看,中国南方在汉代和后世具有不同的经济文化地位,这反映出的是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内容,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北方的内容,无法与之对比;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人口迁移的问题故无法体现;D选项错误,这一论断过于绝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观点。

13.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
A. 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
B. 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
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 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宋代商贾将用来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的茶叶走私到边境谋取暴利的行为致使边境地区得到少数民族的马匹的人日益增多。

该现象不利于宋朝边境的军事安全。

故答案为D项。

ABC项,材料中未涉及茶叶走私前后,宋朝财政收入和少数民族负担的增减及边疆地区发展概况的比较,无法得出三个选项的结论,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4.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

”这表明当时政府
A. 限制商业活动
B. 加强商业监管
C. 抑制商业兼并
D. 鼓励商人竞争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对商业管理的加强,即当时政府加强了商业监管力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商业的管理而非限制商业活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抑制商业兼并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建政府是不会鼓励商人竞争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理解加强商业的管理不等同于限制商业活动,也不等同于鼓励商人竞争。

15.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金银大量流人
C. 货币购买力下降
D. 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反映了欧洲市场利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来的新航路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货币(金银)泛滥,导致物价膨胀,同时也使得借贷成本(利息率)降低,这些都是“价格革命”的表现。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是欧洲市场而非美洲,排除;C项,货币购买力下降和利息不断的降低无关,排除;D项,14世纪、16世纪、18世纪世界市场尚未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

16.1892年,薛福成在他的日记里,比较了近代中西工业发展差距甚远的原因,提出“如有能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千年,不准他人仿制”的见解。

这一见解旨在说明
A. 中西方工业发展差距明显
B. 利用专利保护促进工业发展
C.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D. 通过政府奖励推动技术进步
【答案】B
【解析】
“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千年,不准他人仿制”属于专利保护的措施,显然是促进工业发展的目的,B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西科技差距的信息,A错误;西方制度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材料涉及是专利措施,不是政府奖励,D错误。

17.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18.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19.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粮食收购价格、范围,又于第二年进一步扩大退出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品种的范围、拓宽粮食收购渠道。

这些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C. 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D.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1992年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的,故选A;材料与产业结构无关,排除B;材料与国企改革无关,排除C;D是计划经济的做法,排除。

20.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A. 冷战仍然在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 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D. 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发展。

图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说明经济全球化下资本的运转加快,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科技革命的信息,且对外投资不是全球贸易的新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动下,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种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
21.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答案】D
【解析】
韩非子“集权”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B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2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答案】C
【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23.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

这次考试
A. 确立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B. 影响了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走向
C. 体现了北宋重文的基本国策
D.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现实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欧阳修主持注重“古文”考试的内容和风格,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影响了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故B正确;A是南宋以后;科举考试并不能左右北宋国策,C错误;文学是经济繁荣的体现,故D错误。

2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

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
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

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A. 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
B. 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答案】D
【解析】
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新古典主义爱歌颂英雄人物,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5.20世纪初有人说:“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

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

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

”据此,作者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积极吸纳西方文化
C. 托古改制、维新变法
D. 中西文化相通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

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表明作者反对儒学独尊,倡导中西文化并存,认为中西文化存在相通相似之处。

故答案为D项。

A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90年代中国近代洋务派的观点,与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B 项,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表述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材料强调的是中西文化并存,排除;C项,托古改制、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的观点,与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

2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考查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故答案为C项。

官修史书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不能保证记载的真实性和对历史评价的公正性,排除A、B两项;解释历史受主观因素影响大,D项结论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名师点睛】写入书本的历史是对过去真实历史进程的记录和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撰写者本人能力、学识和观念立场的影响。

官方积极介入修撰史书,是想通过这一途径宣扬官方意志和价值观念,让史书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官修史书的行为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的,因此官修史书修撰具有政治色彩。

2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 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C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D项错误。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