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幽州台历经风雨依旧在,可是招贤纳士的燕昭王早已不见。诗人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难免心生感慨,悲伤落泪。
品味诗歌
4、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诗中有孤独之意,流露出诗人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孤寂郁闷的心情。
品味诗歌
5.这首诗歌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
①直抒胸臆、对比②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永恒和人的孤独渺小。③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④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蕴含哲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品味诗歌
对比手法,将“前”与“后”“古人”与 “来者”进行对比,往前探寻不见圣君,往后遥望不见招贤纳士、任用贤才的明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情感。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 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 其中穿插三言、五言、九言等。
歌行体特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①, 后/不见/来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 独/怆然④/而/涕⑤下。
①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 ②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③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④怆然:悲伤的样子。 ⑤涕:眼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时间
①直抒胸臆,对比,②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③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品味诗歌
这首诗歌寥寥数字,却内涵丰富,处处运用对比,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谈有哪些对比。
(1)幽州台: (2)前: (3)古人、来者: (4)念: (5)悠悠: (6)怆(chuàng)然: (7)涕:
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过去 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2.试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苍茫孤独。
品味诗歌
3、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 ?
写作背景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陈子昂向武屡谏不纳,反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无门,因此登上蓟北楼(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庐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
情景导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细读,校准节奏。 精读,悟出重音。 品读,读出声调。 诵读,定准基调。
《登幽州台歌》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来朗读呢?为什么?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chuànɡ
tì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感悟诗情
想象一下你就是陈子昂,此刻站上幽州台,独立于浩渺天地间,面对着悠悠时空,诵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之情,诵出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宇宙无穷的慨叹。
感悟诗情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登幽州台》。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直言敢谏,后世称其为“陈拾遗”。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大与小
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悠悠”与“独”)
长与短
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 短指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感悟诗情
远与近
远指圣贤之君太远,近指昏庸之人太近。
天似穹隆,何等高远;四荒八极,多么辽阔。天地悠悠,人活在天地之间,位置在哪里?天地那么大,人这么渺小。“我”独立台上,在悠悠的时空里,何等渺小,何等孤独? 由此可见,这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泪。
品味诗歌
4、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诗中有孤独之意,流露出诗人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孤寂郁闷的心情。
品味诗歌
5.这首诗歌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
①直抒胸臆、对比②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永恒和人的孤独渺小。③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④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蕴含哲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品味诗歌
对比手法,将“前”与“后”“古人”与 “来者”进行对比,往前探寻不见圣君,往后遥望不见招贤纳士、任用贤才的明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情感。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 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 其中穿插三言、五言、九言等。
歌行体特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①, 后/不见/来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 独/怆然④/而/涕⑤下。
①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 ②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③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④怆然:悲伤的样子。 ⑤涕:眼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时间
①直抒胸臆,对比,②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③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品味诗歌
这首诗歌寥寥数字,却内涵丰富,处处运用对比,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谈有哪些对比。
(1)幽州台: (2)前: (3)古人、来者: (4)念: (5)悠悠: (6)怆(chuàng)然: (7)涕:
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过去 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2.试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苍茫孤独。
品味诗歌
3、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 ?
写作背景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陈子昂向武屡谏不纳,反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无门,因此登上蓟北楼(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庐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
情景导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细读,校准节奏。 精读,悟出重音。 品读,读出声调。 诵读,定准基调。
《登幽州台歌》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来朗读呢?为什么?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chuànɡ
tì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感悟诗情
想象一下你就是陈子昂,此刻站上幽州台,独立于浩渺天地间,面对着悠悠时空,诵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之情,诵出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宇宙无穷的慨叹。
感悟诗情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登幽州台》。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直言敢谏,后世称其为“陈拾遗”。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大与小
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悠悠”与“独”)
长与短
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 短指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感悟诗情
远与近
远指圣贤之君太远,近指昏庸之人太近。
天似穹隆,何等高远;四荒八极,多么辽阔。天地悠悠,人活在天地之间,位置在哪里?天地那么大,人这么渺小。“我”独立台上,在悠悠的时空里,何等渺小,何等孤独? 由此可见,这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