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热
“国学”称谓的由来与界定
“国学”一词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当时是指国家的一级学校。
而其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则是在19世纪初,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当时人们对比分析中西文化,或称为“西学”、“中学”或称为“新学”、“旧学”。
“国学”一词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了。
“国学热”兴起的原因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反思和认识。
一个时期以来,在社会生活中,片面强调“唯经济论”,思想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又多是“假、大、空”;在意识形态领域,由于西方文化的融入,价值多元化加重了人们选择时的痛苦,世袭的文化规范受到冲击,新文化又未正式确立,导致文化上的失范和失控现象;在学术界,“偏食症”现象也很严重,现代西方思潮成为当代一些学者的“方法论”和“本体论”,使中国学界逐渐失去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根。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激进主义的浪潮成为过去,人们又回眸本国文化资源,反省“偏食症”的后果,于是在心理逆转中出现了“国学热”。
政府的支持。
对于当前流行的国学热,中国官方从总体上说是支持的。
2004年7月,国家宣布将开展“汉语桥”工程,内容包括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等10个项目,其中“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这一内容,尤为引人注目。
“国学”兴起中存在的问题
倡导和学习“国学”的动机“不纯”。
一方面,对于某些商家而言,倡导学习“国学”目的在于把国学作为一项赚钱的产业在运作。
笔者认为,这些活动在传播国学的名义下牟取暴利,让“国学”丧失真正功用;另一方面,对于学习者而言,一部分学者怀着一定程度的虚荣心来对待国学,认为学习“国学”就是一种赶时髦的做法,一些爱追求时尚的大学生,他们也读经,也论学,但更多的兴趣似乎在于着汉服、行古礼上,颇给人“凑热闹”的感觉,大学教育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国学想提升自身在大学的地位显得尤为艰难,大学教育中专业上的划分无疑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化而忽视了国学基础素质的培养!学生在选择书籍阅读时缺乏一个外部的激励监督机制,等级考试等的客观标准来衡量人们的国学知识、水平,使得阅读国学书籍积极性不高。
对于这样的状况,通过学生访谈、专家访谈等多种互动交流形式我们找到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许多人面对新旧的变迁充满迷惘、惶惑、浮躁、挣扎,人们终日挣扎在对物质生活,对权势、地位、金钱的奋力追求中,精神空虚了,生活没有了曾经幸福快乐温馨的味道,人情开始冷漠,社会开始冷漠,精神开始冷漠,世界开始冷漠……百年积淀的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也正在瓦解崩溃,与这个物欲横流世界相应的是一系列的精神断层,社会问题。
精神层面的“危机”迫使一些人尝试到传统文化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一片幸福快乐的精神空间,寻找补救之策, 寻找传统文化所传承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的支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 强调群体, 强调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和“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因此,“国学热”伴着国民厚厚的期望深深地期待出现了!“国学热”对于培养国民对民族国家的感情、增强国民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面对这股潮流热时我们还要有一些应有的理智的冷静!我们还要有应有的一些态度和想法!
中”牵涉到哲学上的本体论,这个“中”可不是中间的中,而是百发百中的中,它代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形而上的东西。
也就是道家所谓的“道生一”的道,《楞严经》上所说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的澄圆之“性”,另外《易经》乾卦里也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今天,中国的崛起的确需要中国文化的支撑。
民众及大众传媒的国学热,表达了物质生活丰富之后的人们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求,而知识界在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时对于文化主体性的呼唤,都无疑构成国学热背后的客观因素。
传统不可能完全被割裂,“五四”运动迫使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走下神坛,但作为思想学说的国学,依然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资源。
就儒学来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三纲”维护的是宗法社会的尊卑等级与社会秩序,但“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反映的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德操,前者理应遭到唾弃,后者却依然具有普世价值。
提纲
国学热
1.“国学”称谓的由来与界定
“国学”一词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当时是指国家的一级学校。
而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则是在19世纪初,人们对比分析中西文化,提出“国学”一词。
2.社会上追捧国学,形成国学热的原因
a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反思和认识。
b政府的支持。
“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
c大众传媒的商业炒作
d快节奏生活下心理压力需要释放
3.学生群体中对国学冷淡的原因
A学校教育制度上的缺失
B自身功利化的思维
C社会中正面积极的国学风气不足
4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充满自信:不能因为现今的种种消极问题而后退或否决,坚信方向无误,先从心理角度认可齐光明前景,毕竟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许多人面对新旧的变迁充满迷惘,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国学依旧具有其普世价值(兰姐我觉得观点置中不咋地,太俗套了,就应该最大限度的认可,推进国学,有问题就解决,而非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