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_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无论接受教育的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数学有关,终极培养目标都可描述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这“三会”就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了本节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并能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平面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过程, 感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积极探索勇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引入新课
情境: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所有旋律都是由7个基本音符谱成的,那么平面内的所有向量能否由几个基本向量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暗含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本质。
复习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复习2: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提出问题:反之呢?如图的向量 a 能否用向量
表示呢?接着让学生拿出方格纸,通过作图的方法探究下面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解读中曾指出:数学眼光是什么呢?主要表现为数学抽象,而与数学抽象关系密切的是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实现数学抽象的思维基础。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先把问题直观化,让同学们通过在方格纸上作图,直观感受向量的分解。
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1e 2e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用PPT 展示向量a 的分解过程,并在展示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小问题:(1)为何要把向量平移使其共起点?(2)利用什么知识对向量a 进行分解?(3)为什么OB OA a +=11e OA λ=22e OB λ=呢?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直观想象上升为抽象思维,并通过小问题的提问引领学生体会如何用已学知识来研究未知知识,帮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搭建“最近发展区”。
【师生活动】经过上面的推导,师生共同归纳定理,给出定理,并提问:对于定理,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学生大胆的质疑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深度认识
【师生活动】设计以下三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
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定理,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因为学科素养是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交流,最终自己“悟”出来的。
第3个问题较难,学生能感知唯一性,但却不知如何证明。
教师给出利用反证法证明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魅力,让数学的严谨性得以体现。
(三)实战演练巩固新知【师生活动】处理例1,例2
例1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可以解决,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板演的方式完成,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方法,并对三点共线结论进行提炼。
例2较难,选择让学生口头分析问题,教师引导的方式完成,并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例1主要考察基底思想的应用,例2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向量知识去处理几何问题。
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本题中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思想:通过用已知基底表示未知向量,进而建立未知向量之间的联系,使未知向量之间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解决问题。
(四)小试牛刀自我测评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下面测试,并给出答案及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题目的难度逐步递增,让学生巩固所学熟练运用。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了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学生总结回答第1个问题,呼应引入时提出的问题,揭示定理本质。
第2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一维到二维的转化。
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定理的应用,回顾例2让学生体会如何用向量知识去处理几何问题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找到各自的发展区。
(七)板书设计再现要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先直观想象再抽象归纳,从形到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层层设问,逐步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质疑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情分析
前两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运算,对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几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知。
同时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由一个非零向量和一个参数就可表示所有与之共线的向量,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知识基础。
对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其实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在使用,只是没有专门的提出。
例如物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向量线性运算中用两个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等。
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并不知道这样做的依
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但学了本节课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依据定理让学生理解基底的作用及意义。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学习经常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上,并不能领会定理的实质:因为平面中的任一向量都能用两基底表示,因此我们就可以建立任意两未知向量之间的联系,例如本节课的例2;再比如若选择与坐标轴同向的两单位向量为基底,就可以建立向量的坐标表示,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一些问题。
而对于定理本质的把握,需要老师在学习中一步步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
通过对定理本质的把握,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必须坚持去做。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效果分析
课前我通过认真钻研课标、教材,调研学情,整体设计好本节的重点、难点,本节课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学生的操作感知归纳总结,从形到数,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层层设问,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上的变化,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上考虑到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对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尽量把问题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
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培养收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无论接受教育的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数学有关,终极培养目标都可描述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这“三会”就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还指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交流,最终自己“悟”出来的,是一种逐渐养成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考虑,我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出如下反思:
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在对定理的探究中,先通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课堂,在通过利用方格纸作图,让问题直观化,接着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直观想象上升到抽象思维,进而得出定理。
在此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
问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素养。
三是对于例题的处理比较到位。
例1让学生体会到基底思想的本质就是利用以前所学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完成的,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并帮学生构建了知识网络,搭建了思维“最近发展区”。
例2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体会了定理的应用,如何在定理的引导下去解决几何问题。
不足之处是我应该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方面可以再放开些,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的活跃,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强烈些。
例如在得出定理后我曾提出问题:对于这个结论,大家还有疑问吗?欢迎大家提出来。
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在三个关键词(任一、不共线、有且只有一对)上去进行质疑,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加深对定理的认识。
但因为我给学生的时间比较短,学生都没有提出疑问。
如此,我只能抛出我准备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思考。
但课后,我想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进行质疑,毕竟思维的火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我没有给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又怎能产生我所期待的思维闪光呢!若学生小组讨论时还提不出疑问,我完全还可以提醒学生对三个关键词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且新课标现在把“两能”扩展为“四能”,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是为了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更放开些,大胆的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材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2019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3节的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其核心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并涉及到向量的基底、向量共线、向量加、减、数乘、数量积运算及向量垂直等内容。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的基础上,由一维直线向二维平面推广的结果。
在本节课之前,主要研究向量的线性运算,重点体现向量的几何特征,而本节课之后,主要研究向量的坐标运算,体现了向量的代数形态。
本节课内容由前面的向量运算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简单应用,同时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是在整个向量内容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中,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更多起到了沟通代数与几何的作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通过一组基底,就可以将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能统一地用这组基底进行线性表示,从而将向量的运算归结为其系数之间的运算,这就为向量的坐标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为有了向量的坐标表示才有了向量的坐标运算。
如此才能用向量的代数运算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或其它问题,这就使向量成了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
这一知识不仅渗透了基本量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也体现了化归思想的应用。
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评测练习
1、
2、已知向量a =e1-2e2,b =2e1+e2,其中e1,e2不共线,则a +b 与c =6e1-2e2的关系是( )
A .不共线
B .共线
C .相等
D .不确定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标分析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是新课程中主题三:几何与代数,中的三大内容之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向量理论具有深刻的数学内涵,丰富的物理背景。
向量既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
向量是描述直线、曲线等空间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设e 1,e 2是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 A.e 1+e 2和e 1-e 2 B.3e 1-2e 2和4e 2-6e 1 C.e 1+2e 2和e 2+2e 1 D.e 2和e 1+e 2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学会用向量的语言表示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内容包括:向量概念、向量运算、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向量应用,四大块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要求是: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通过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建立基底的概念和向量的坐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