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大自然的启示》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

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

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蝙蝠与雷达》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在自然的启示》中的两个故事中蕴含了什么道理,读后我们将受到哪些启发呢?
(二)按问题自学讨论,整体认识课文(问题用ppt显示)
1、按学习小组分组,自读并讨论;
①《“打扫” 森林》的故事内容。

林务官“好心”办成了坏事,为什么这样说?
②《人类的老师》的故事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
些启示?
2、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三)重点探讨,认识一些自然规律(问题用ppt显示)
1、朗读课文,并以读书回答。

2、探讨:
①林务官“异想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
②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请举例说明。

③我们国家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相互补充、修正,以形成正确认识。

(四)整合课文,深化认识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2、指名一至二生朗读本文。

3、读人与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①“林务官”的例子从反面讲……
“蜻蜓、鲸”的例子从正面讲……
综合看是:认识自然规律,懂得生态利用……
②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仿生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故事”(三至五生简单说)
(五)把自己听到或从书中看到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例子写下来(课后完成)。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篇2
学案教案一、汉字文化五千年,我学我会我流传(读、标、圈、注、组、查)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给每个字组两个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词:生态平衡、不折不扣、异想天开、轻而易举(批注在书上)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扫__()__()二、把握文章有整体,概括准确读流利(认真填写,课堂交流)这篇课文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1、用“||”把《“打扫”森林》分成两个部分,概括每
部分的的主要内容。

(批注在书上) 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批注在书上)3、认真读《人类的老师》,想想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短文的哪一段概括了主要内容?(批注在书上)三、边学边思贵有疑,品词品句悟含义。

1、想一想,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难度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2、认真读《“打扫”森林》,联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 (批注在书上) 3、读《人类的老师》,说说课文中讲了哪两种动物是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批注在书上)4、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大自然中说说还有哪些是“人类的老师”(批注在书上) 5、读了这两篇短文,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批注在书上)四、学海无涯天地宽,多读多闻要拓展读《百合花开》27、28课五、读罢掩卷心有感,口说笔记写新篇。

说说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的启示或产生的创意。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篇3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四年设计人:吴
章节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
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学习者分析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听新闻
带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

(2)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3)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学生自由漫谈
5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引入课文的内容。

阅读课文
了解大意
(1)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学生认读生词。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8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抽查读等方式达到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依托课件 href= target=_blank>课件
自主探究
(1)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2)教师巡回指导
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10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

全班交流
畅叙感受
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7
开放课堂
延伸拓展
(1)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

(2)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学生交流和讨论。

5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有人说大自然是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

如果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
多教益。

如果你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

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

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打扫”森林》
(1)自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宽敞”、“洁净”、“干枯”等词)
(2)说说这部分的大概内容。

(3)重点探究第5-6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老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第5自然段中列举了几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可用简单的线段图表示。

④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动物间的食物链现象)
2、学习《人类的老师》
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学习,在方式上仍然讲究自主、合作、探究。

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3)读了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以上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自己的见解,老师适当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总结、拓展
1、《“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

2、学生交流各自所知道的其他有关“自然的启示”事例。

板书设计:
无知违背受惩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受益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篇5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
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

根据文本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一)教学总目标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 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

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

(二)分层性目标上限:1. 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

2. 能仿写文章。

下限:1. 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 词语的意思。

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理念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

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

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

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

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

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教法学法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

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

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

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四、说教学过程及
设计理念:本次的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一)导入(二)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浏览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五)作业这五大版块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第二、三大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第三版块是教学的难点。

下面,我说说具体的设计内容:(一)导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

然后出示课题。

导入的文字选自课前提示语。

(二)自学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老规矩,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赶快看看课文的导语部分,划出关键词。

课前提示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

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2、学生交流后,输理出本篇文章的学习任务:⑴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⑵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回忆一下,概括文章有哪几种方法?⑴课题扩充法⑵段意合并法⑶要素串连法⑷句子摘录法⑸重点突出法4、认真默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主要内容运用的概括方法“打扫”森林段意合并法人类的老师句子摘录法
5、展示学生的练习,通过评议、比较,帮助下限的学生学习运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1、解决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再看第二个任务。

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

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到什么?(1)小组成员讨论
交流后一起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内容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我们找出的关键词语我们的体会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
(2)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可补充。

(参考句式: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是我们的体会是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是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是),,,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这是本课的重点,我用学习单的形式来突破。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词语、句子、体会、受到的启发,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

而这份学习单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下限的学生在上限学生的带动下有所提高。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一个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预设的重点句一:“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语是“一切”、“生态平衡”,感受让学生自己谈,不注重答案对与否,能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

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一切事物”具体指哪些?(枯枝烂叶、杂草、灌木、橡树、菩提树、昆虫、鸟类、兽类)这些事物原本都在森林里自由生长,可是自从灌木被——(砍了),杂草被(锄了),枯枝烂叶被——(学生自由说,只要恰当就行。

),橡树、菩提树变得——,害虫变得——益虫、鸟类、兽类变得——预设的重点句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关键词语“异想天开”、“灾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异想天开”的意思,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命令是异想天开的?(了解初衷:为了让森林更加漂亮。

结果:毁坏了森林)预设的重点句三:“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关键词是“吃”“咬”“钻”三个动词,引导理解这些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
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害虫“逞凶”的意思。

预设的重点句四:“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预设的重点句五:“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不强求学生一定按照我预设的句子来说,只要是言之有理都可以。

到这里为止,课前提示语中要求的学习任务已完成。

但我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还要注重语言形式。

下面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二个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课文我们是不是学完了呢?请快速跳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仔细阅读第二段,探究课文第二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二段写法,你可以改写自己课外搜集到的“生物老师”,也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资料,改写课文第一段:最早的的飞机,()。

而长着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却能平稳地飞行在空中。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后来,工程师(),有效避免了飞机因机翼颤动而机毁人亡的悲剧。

二选一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一种来写。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我想精神素养其他学科也培养,而语言素养才是语文课上所特有的。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怎么写,也就知道写的文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了,这体现出的正是由重内容到重形式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可以是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写法上的提升感悟,主要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六)作业向同学推荐一本仿生学的读物
读物的题目:作者:读物的主要内容:推荐的理由;
作业是课外学习的延伸,这份作业设计考虑到本单元有一个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作了铺垫。

板书:12* 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板书简洁明了,上面是课题,下面是两篇短文的课题,后面是两篇短文受到的启发。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习独立阅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今天,老师就要来检验一下昨晚我们展开预习和思考的情况。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