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准备之了解考官心理和自我心理调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试准备之了解考官心理和自我心理调适关于考官心理和自我心理调适
一、公务员素质测评的心理分析
所谓人员素质测评心理,是指参与测评的人员在测评行为中的心理反应。
在公务员面试中,考官和应试者由于各自所处的立场不同,因此各自的心理也不同。
这种心理反应,将对测评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实践表明测评主体的心理反应,将
对测评活动的成败产生决定性作用;同时,测评客体的心理反应,也将对测评过程产生一
定的反作用。
一些应试者多方面条件都较好,但在面试时由于缺乏经验,心理素质不过关,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在面试中说话结结巴巴,不善于展开话题,让考官无从对其能力有一
个正确的评价。
测评主体的心理会受以下一些心理效应的影响:
(一)顺序效应
面试考官在对多名应试者依次进行评定时,往往会受面试顺序的影响,而不能客观评
定应试者的情况。
例如,一个考官在面试了三个很不理想的应试者之后,第四位应试者即
使很一般,考官也会对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
反之,如果一位考官连续面试了三位
很理想的应试者,即使第四位应试者水平很高,考官也会认为他的实际水平一般。
(二)近因效应
指测评者根据技术指导记忆中近期印象来作出判断、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者可能会根据某人的近期表现而改变对他的一贯看法,也有正反
两个相反方向。
正方向效应表现为领导者偶然发现某人近期的优点或好的表现,对他产生
好的看法,于是迅速改变以前对他的坏的看法,给予提拔和重用。
如果某人一贯表现平平,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或工作上有好的表现,领导就会对他刮目相看。
反方向效应表现为领导
者发现某人近期的缺点或工作中的失误,会改变以往对他的好的看法。
这种情况出现在面
试中,考官忽视测评的特定场景,导致测评误差。
(三)相似效应
考官对于应试者表现出的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更多的兴趣,对这
样的应试者也易产生好感。
例如,应试者看过的某部影片正好考官也看过,对主人公的评价、对故事情节的感受都相同,或双方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四)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即光环作用,是指当应试者表露出某一方面特长时,考官就由此联想到在其
他方面也无所不能。
例如,看到应试者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因此便认为他公文写作、综合调研方面也必定造诣匪浅。
反之,看到应试者某一缺点,就认定他在别的方面也
必然水平一般,这种效应容易使考官在评定应试者时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的
错误。
二、面试心理与面试心理偏差
(一)主考官的心理与心理偏差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因处于主动、支配地位,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种优
越感有利于主考官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但把握不好也容易形成极端化倾向。
面试实践
表明,主考官易出现以下心理特征及心理偏差:
1、注重第一印象
同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对方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反应力等,往往给人留下一
种最初的感觉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讲,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
由于是“最初的”,所以新鲜、深刻、引人注目,容易记住。
又由于是以观察的感觉形象为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喜欢或不喜欢。
在喜欢或不喜欢的第一印象支配下,对应试
者的进一步认识,也常常不自觉的受第一印象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要
克服和剔除却绝非易事。
惟有以真诚的态度与主考官沟通信息,交流感情,一个良好的第
一印象,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主考官面前,应试者应建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自卑怯懦、狂妄自大、自我封闭、计较多疑、虚伪势利都是不可取的,应试者的形象应该是诚实而不
虚伪,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不孤僻,根据自身条件,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和主考官交谈。
2、择优心理
面试时,主考官想从应试者中优中择优。
主考官面试应试者,虽不能等同于人们在商
场中选商品,然而其心理特征有相似之处。
买东西时,谁都想挑个价廉物美的。
面对主考
官的谨慎考核和细致询问,应试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事求是,耐心诚实,以赢得主
考官的信任。
3、自炫心理
自炫心理因考官个性差异而有不同表现。
指主考官的优势心理所产生的自我表现倾向。
此外,应试者的自我炫耀也容易激起表现型考官的发难心理,以难倒应试者而后快。
4、“喧宾夺主”倾向
主要表现为主考官角色混淆,以自我为中心,言语过多,由“导演”变成“演员”,占去
面试大部分时间。
高明的主考官总是用最少的话引出应试者最多的话。
因为一个人讲得越多,他的优缺点暴露得越充分。
5、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维惯性来判断、评价应试者的倾向,往往让主考官的判断
带上个人色彩,降低评价的客观性。
思维惯性指人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
面的习惯行为。
6、愿当“伯乐”
主考官是带着任务来参加面试的,他们大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公正的考官,希望自
己就是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能够从众多应试者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如果任务完成
不好,挑选的人到单位正式工作后不合乎要求,他们的脸面不免难堪。
因而,主考官对面
试工作大多尽职尽责,认真对待。
7、优势心理
优势心理指主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
表现为面试谈话中
的随意性、分析判断上的主观性和对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性倾向性。
8、专业化倾向
专业化倾向指主考官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职业行话或方言俚语的倾向。
9、疲劳心理
疲劳心理指面试过程的重复性操作所引起的主考官懒散、困倦倾向。
面试工作是一种
复杂而繁重的劳动。
它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重复性操作活动,并始终保持注
意力集中。
因此,主考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心理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体力、精力和意
志力。
否则,就容易出现打哈欠、吐长气、坐姿不端等疲劳现象,从而影响面试气氛。
(二)应试者的心理与心理偏差
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处于一种接受提问与考查,同时又要自我表现的角色。
这种角
色往往让应试者出现两种极端倾向,或者因过于拘谨而表现不足,或者因表现过分而卖弄
做作。
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面试成绩。
应试者的心理与心理偏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趋同心理
趋同心理指应试者一味顺从、迎合主考官的倾向。
具体表现为对主考官言听计从,甚
至言行举止都愿与主考官保持一致。
趋同心理的根源在于缺乏应有的个性品质。
如缺乏自信、盲从模仿、无主见等。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是个人对自己评价偏低的一种心理倾向。
自卑感严重的人,往往处世消极,工作不思进取。
这种心理对于参加面试的应试者来说,危害非常巨大。
战胜自卑,是近至面试成功、远至人生积极进取的重要一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
个人只要全力以赴,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大。
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克服自卑心理是
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说有什么妙方的话,那么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努力之外,最
重要的是,自己必须认为自己“必然可以做到”,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3、负重心理
负重心理指应试者因对面试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倾向。
具体表现为心理
压力大、急躁、焦虑、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现晕场现象。
4、求全心理
一方面,应试者希望自己选择的工作单位待遇高、福利好、工作舒适;另一方面,又
希望能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得到领导的重用。
这种求全心理在初出茅庐的大
学毕业生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5、表现心理
表现心理指应试者主动展示自我的倾向。
表现心理强的应试者可能主动与考官握手,
回答问题时可能抢答,自我表白,言语过多等。
应试者的适度表现是正常的,但过分表现
就可能给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
此类应试者多属外向型性格。
6、期望过高
在面试过程中,这类应试者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态势。
有些应试者看社会过于理想化,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与周围条件,常常对自己期望过高。
他
们一般个性鲜明,或某方面有专长,或过去多受奖励。
但期望值过高、过于自负的应试者
往往事与愿违。
克服期望过高的办法是,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拉近自己与现实生活的
距离,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7、怀疑心理
怀疑心理指应试者对面试过于敏感和多虑倾向。
表现为对考官的警惕性,对面试过分
的敷衍态度以及对面试的过分关注。
其原因主要是对面试本身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或是
个性原因,如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性格内向、顾虑多疑等。
8、完美心理
一个跨国大公司的老板说,他之所以拒绝考虑一个在各方面都合格的应试者,是因为
此人在仪表方面太注重修饰细节。
“我承认,良好的修饰是必要的”,这位老板解释说,“但是,这个人的仪表完美得令人
望而生畏。
他的衣着是完美的,他的头发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连他的牙齿也完
美无缺。
他简直是塑造的。
我可不希望如此。
没有人是完美的。
”
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即意味着永远的自我否定者,因为他永远达不到他为自己所定的任
何一个目标;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亦意味着不知轻重、不分主次,他会强迫自己在每一个细
节上做着过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一般的完美主义者只是希望别人把他看成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人。
他认为,如果在日常
工作中给老板发现了不完美之处,自己就会坐失良机。
于是,他平时不轻易讲话,开会时
坐在后排,尽可能地不引人注意,惟恐给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
面试前,完美主义者最愿意做的,是自己给自己制造数不清的想像中的心理压力;面
试中,完美主义者会尽量地掩饰、遮盖自己的不足之处,然而,却忽略了面试的根本目的——全面而准确地展现自己的优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缺点必然是越抹越黑,一
个人的优点则是越擦越亮。
完美主义者就像一拉就断的弓。
所以,面试前,不必为自己的所谓的不可逆转的缺点
增添不必要的苦恼,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面试中,也不必在面试考官老练的目光下,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动摇信心,成了一个蹩脚的完美主义者。
9、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指应试者与主考官之间因彼此陌生而出现的心理上的距离感,具体表现为应
试者过于拘谨、防范、疏远、不愿说心理话等。
10、掩饰心理
掩饰心理指应试者企图掩盖自身缺陷的倾向。
表现在回答问题上,支吾搪塞、答非所问;表现在言行举止上,神色不安、抓耳挠腮、避开主考官视线等。
此类应试者或者虚荣
心较强,或者有自己不喜欢或他人不喜欢的缺陷和弱点。
1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指应试者因处于被评价位置而产生的害怕主考官的倾向。
具体表现为紧张、不安、惊慌、怯场等现象。
应试者的畏惧心理随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减弱。
三、应试者的心理准备
(一)树立坚定的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每一个应试者都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充分相信自己,有没有信心应聘成功,信心会给应试者带来洒脱和豪情。
对任何人来说,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才会热情地、努力地去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
所以说,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讲的就是自信问题。
一个应试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组织人事部门的赏识和信任。
而缺乏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人则常表现为过分自责,常常因为一点小的挫折而过分自卑,或盲目羡慕别人,忽略自己的长处,而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自暴自弃;或自尊心太强,置身陌生人之中不知所措等。
这些都不利于自我推荐。
当然,信心不是万能的。
绝不会因为相信自己,困难就会少几分。
但是,信心将会帮助我们藐视困难,以最旺盛、最活跃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以足够的耐力面对挫折,以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而这正是应试者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
而“自我推荐恐惧症”则使许多应试者纷纷落马。
(二)持久顽强的意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种坚忍不拔之志就是为实现人生追求目标的顽强意志。
所谓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表现。
一个意志明确而又坚强的人,一般都具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几种总体品质。
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则是人的意志品质。
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项对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研究也表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虽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地拥有两大共同特征:一是学识渊博;二是目标明确、兴趣持久、坚韧顽强,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三)具有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法则。
对于应试者来说,必须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在社会生活中,“优胜劣汰”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为各路人才提供了公开、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
“百舸争流奋楫者当先,万木竞秀傲寒者夺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场竞争,应试者,应该正视现实,抓住机遇,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力拼搏,驶向成
功的彼岸。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性经济,竞争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通法则。
职业竞争是最重
要的竞争之一。
随着人才劳动力市场全面放开,优胜劣汰作为职业竞争的法则,必然给强
者带来机遇,使弱者面临危机。
所以,应试者就必须克服焦虑、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
心理障碍,敢于参加竞争,大胆地与竞争对手一比高低。
1、扬长避短赢取比较优势
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能力结构、专业特长、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扬长避短,先声夺人。
2、用足够的自信去迎接挑战
在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后,只要自己符合条件,就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大胆地接受挑战。
3、有明确的人生信念和追求目标
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目标奋斗不息,不为一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吓倒,不为压力和风险
所动摇。
4、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承受力
竞争往往是成功与失败并存。
在应聘竞争中失败在所难免,但只要正确对待,调节抱
负水平和期望值,就会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四、面试消极心理的调适
(一)面试消极心理的分析
在公务员面试中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因素都会给应试者带来诸多心理压力,引起应试者
的紧张,使他们进入临场消极状态。
下面分析几种主要的临场心理消极状态。
1、恐惧心理
(1)面试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①陌生恐惧。
一见陌生人便脸红、紧张,说不出话,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便是陌生恐惧。
其实,别人在你的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别人眼里也是陌生的,所以大可不必恐惧。
②群体恐惧。
当你去某单位人事部门应聘,而办公室里有许多人时,你发觉众人的目
光都在投向你,便会感到一阵紧张,很不自在。
因为对方是一群人,而你是单独一人,自
然而然就产生一种群体恐惧。
这时,你应该这样想:我是来应聘的,而我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不错,正是他们理想的人选。
③高位恐惧。
当你去某单位应聘时,面试的主持人如果是高级领导干部,你往往会被他们的赫赫名声吓倒,一见面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和不安,这就是高位恐惧。
其实,你当这样想:对方地位高,名声大,但他们不是神,地位和头衔不过是一个人的衣帽罢了。
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这样便会增加自己的勇气,建立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使面试顺利进行。
(2)消除恐惧心理的方法
①应聘面试时的服装,已不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时也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套。
穿上相应档次的服装,会提高你的自信心。
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与对方建立起平等关系,就不会胆怯了。
要是穿得太随便,看着对方西装革履,自感相形见绌,就会信心不足,站在别人面前,心理上就已比别人低了一等。
②公开说出自己的紧张,让对方帮你放松。
当面对众人或陌生人感到紧张时,不妨干脆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使自己轻松起来。
③亲切有神地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
你在与招聘者会见时,要尽量建立平等的关系,当觉得心里害怕、很可能会被对方压倒时,最好鼓起勇气,抬起头来注视对方,用亲切有神的目光与对方交流,这样会消除你的紧张情绪。
④发现对方的弱点,减轻心理压力。
如果感到心理上有压力,面试时不妨仔细观察对方的仪容、服装以及谈吐等,借以发现对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宽松感,自觉不自觉地增强了自己的勇气,建立起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这样就感到自如得多了。
⑤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气。
如果在步入面试大门之前,认真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使勇气倍增。
与陌生人第一次会面,特别是在关系应聘成败的面试时,心理胆怯、情绪紧张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把拳头握紧、放松,如此反复几次,也有助于情绪的安定。
2、怯场心理
怯场心理是指在面试临场条件下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知识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影响自己原有能力发挥的心理现象。
每个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只是那些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喜欢社交的人表现得更加明显。
但是,较强的羞怯心理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羞怯心理的支配之下,由
于心情紧张的缘故,个人呈现出极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或姿态,说话不能平稳地进行。
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自身真实水平的发挥。
对于需要参加面试的人来说,事先有意识地加强社交方面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在面
试中,羞怯心理较强的应试者往往比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学的各
种规范和要求,目的是为了给主考人员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羞怯心理产生的实质原因在
于信心不足。
其中包括对于自身的外部形象、内在的素质及能力缺乏自信,而这又导致优
柔寡断的个性。
但由于过分专注于自身举止与言语的选择与表现,无法集中精力解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
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应试
者便会产生一种自责心理,与之相伴随的是心情更趋紧张,由此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
后应试者只能带着诸多遗憾而离开考场。
怯场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从现象上看,怯场往往是不适应、担心、害怕的结果。
在
不同的场合下,怯场的原因很不一致。
下面就应试者的面试怯场,探究产生怯场心理的个
人身心原因,以便帮助应试者对症下药。
①与评价能力有关。
面试焦虑与个人的认识能力息息相关。
如果应试者把面试视为关
系自己终身前途的奋力一搏,一旦失败,什么前途、理想、荣誉、幸福都将付诸东流,抱
有这样认识的,其面试焦虑水平必然很高。
其实,这种认识评价是不全面的。
②与成熟程度有关。
伴随着年龄增长,焦虑水平显著上升。
特别是应试者,由于已踏
入人生“十字路口”,能充分意识到面试成绩对求职的影响,因此,焦虑水平显著升高。
不
同年龄阶段的应试者,在面试时焦虑水平高低有别,它体现着生理成熟对个体考试焦虑水
平的影响。
③与应试技能有关。
训练有素的应试者,对题型、解题思路、答题要点、答题要求等
问题心中有数,加之知识储备较多,这样,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处之泰然,分清轻重
缓急,井然有序地回答问题。
而平时缺乏训练、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应试技能的人,在面试
临场时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致白白浪费宝贵时间,而时间不够用时,则更为紧张。
这说
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应试者焦虑水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对考试怯场的治疗十分重视,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
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认知治疗、观察学习治疗、学习技能治疗等。
在我国,考试怯场的治疗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
这里,我们提出一些克服怯场心理的有效
易行的建议。
第一,面试时略提早到场,在场外安静地休息,放松自己。
第二,努力形成考前的良好竞技状态,保证必要的运动、休息、文化娱乐时间。
第三,掌握正确的应试方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要求和回答技巧。
第四,倘若在面试过程中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力。
可以数数,可以背英语字母表,
也可以深呼吸,凡此种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缓解已出现的怯场现象。
3、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往往表现为应试者在面试前出现的一些局促不安的状态,或对面试的可信度
发生猜疑,或冥思苦想对策,或焦急不安地到处打听,严重者会导致失眠。
几乎95%以上的毕业生在接受调查时都承认自己在面试时精神紧张,这是毕业生面试
时需要战胜的最大的敌人。
陌生的环境,被陌生的人提问,事关自己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
前途,毕业生不可能不紧张,适当的紧张可以促使毕业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面试。
但若
紧张过了头,则对面试有害,使应试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将事先准备的内容忘得干
干净净,头脑一片空白。
这里,提供几种克服紧张的方法:
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预计到自己临场可能很紧张,应事先请有关教师或同学充当主
考官,举办模拟面试,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增强自己克服紧张的自信心。
②应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将一次面试的得失看得太重要,应该明白,自己紧张,你的
竞争对手也不轻松,也有可能出差错,甚至可能不如你。
同等条件下,克服了紧张,大方、镇定、从容地回答每个提问,很有可能会取得胜利。
③不要急着回答问题。
主考官问完问题后,应试人可以考虑五至十秒钟后再作回答。
在回答时,要注意不可语速太快,太快容易使思维与表达脱节,快了也会产生意思表达不清。
而你一旦意识到这些情况,会更紧张,结果导致面试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所以切记,面试从头到尾,讲话应不急不慢,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让人信服。
4、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称逢迎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把别人对
自己的评价视为高于一切。
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一味乞求得到别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弃
自己的原则,轻易改变自身的观点,惟恐招致对方的不满。
这种人由于对自己没有一个比
较稳定而客观的评价,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强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极力在各种场合为自己塑造一个人见人爱的形象。
但是,
他们的资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实学及良好的仪表风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语言。
这种人在面
试中常常会不失时机地向主考人员恭维几句,在回答问题时也往往顺着主考人员的弦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