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感知从具象走向抽象——《好的故事》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感知从具象走向抽象——《好的故
事》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2022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课堂的变化越发明显,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接轨,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真正发挥语文传承文化和精神奠基的功能。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语言晦涩难懂的固有认知,更有甚者“谈鲁迅而色变”,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好的故事》教学中,我以文本为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充分体验,走进美、感受美,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对具象的图片、视频的感知。
二、案例描述
《好的故事》是一篇优美散文,它从鲁迅先生的一个美好的梦出发,文章用大篇幅文字去写梦的美丽、幽雅、有趣,
(一)从小诗导入,感受梦境之美
梦
在宁静的夜晚,
我躺在床上。
闭上那滴溜溜的眼睛,
编织着一个个梦。
我梦见,
我长出了一双白色的翅膀。
在白云中翱翔,
在天地间飞舞。
我梦见,
我变成了一条金色的鱼,
在珊瑚中穿梭,
在深海中冲刺。
我梦见,
我变成一只五彩的蝴蝶。
在叶片上吮吸着清晨的露水,在花丛中快乐地嬉戏。
我梦见,
我变成了一朵娇艳的花儿,在阳光下贪婪地呼吸,
在草地上自由地绽放。
清晨,
窗外透过一丝温暖的阳光,我醒了,
梦还在继续……
一梦知千秋,半醒醉凡尘。
梦是回忆编织的故事,我们固执地在梦里追寻幸福,却在醒来的瞬间怅然若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环游鲁迅先生的梦境。
(二)透过字里行间,寻找梦之绚烂
1.“好的故事”实际指什么?(梦)
2.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3.“美丽、幽雅、有趣”具体体现在哪些语句?
学生交流汇报: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
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
解释云锦,出示云锦图片。
师:作者的梦就像云锦一样美丽、绚烂、璀璨。
出示流星图片,感受梦境之美。
师:作者的梦又像万颗奔星一样唯美、灵动、梦幻。
(看着云锦、流星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梦境的美丽无穷。
)
(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枞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师:这段描写既是作者的家乡,也是他的梦境,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乌桕、新禾、野花图片,感受梦境之美。
师:想象在乌桕树下看书、玩耍的场景,那将是怎样一种惬意的感觉。
生:新禾:勃勃生机、怎一个美字了得!
出示野花图片:娇艳的仙客来、多彩的波斯菊、多姿的金娃娃萱草、优雅的
鸢尾花。
师:结尾有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形状、颜色各异的野花,真是太美了。
(3)“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
这段话写的不是岸上的景物,而是岸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出示水中倒影视频。
师:随着小船的移动,随着每一打桨,水中倒影也随之摇曳、浮动,这里的
美不仅是静态的美,也是动态的美,这样的美怎能不使我们陶醉?
三、案例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效果奇佳,预习时学生觉得语言深奥难懂,出示一系列图片、视频后学生对“鲁迅式语言”所蕴含的景物之美、虚幻之美都有了深刻地理解,每个人脑海里都勾画了一幅自己理解的“好的故事”。
因此以上教学片段体
现了三方面教学理念:
(一)课本是生活的缩影
不管文章作者属于哪个时代,他们对于生活之美的感知能力是相通的,语文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让学生通过理解文本充分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反之也要
联系生活反观文本。
类似于鲁迅作品和文言文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把文本与生活融会贯通,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
(二)课堂是生活的延续
一位美国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
的整体效益。
”语文课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没
有社会生活元素的注入,没有学生审美能力的体现,这节课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学生品味起来也是味同嚼蜡。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体验者、鉴赏者,而不是语文知识的被动学习者。
为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最大程度激活学生脑海中存储的记忆,就能最大限
度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因此,加强学习力,增强鉴赏力,提升思维力,放飞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