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感知从具象走向抽象——《好的故事》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感知从具象走向抽象——《好的故
事》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2022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课堂的变化越发明显,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接轨,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真正发挥语文传承文化和精神奠基的功能。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语言晦涩难懂的固有认知,更有甚者“谈鲁迅而色变”,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好的故事》教学中,我以文本为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充分体验,走进美、感受美,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对具象的图片、视频的感知。

二、案例描述
《好的故事》是一篇优美散文,它从鲁迅先生的一个美好的梦出发,文章用大篇幅文字去写梦的美丽、幽雅、有趣,
(一)从小诗导入,感受梦境之美

在宁静的夜晚,
我躺在床上。

闭上那滴溜溜的眼睛,
编织着一个个梦。

我梦见,
我长出了一双白色的翅膀。

在白云中翱翔,
在天地间飞舞。

我梦见,
我变成了一条金色的鱼,
在珊瑚中穿梭,
在深海中冲刺。

我梦见,
我变成一只五彩的蝴蝶。

在叶片上吮吸着清晨的露水,在花丛中快乐地嬉戏。

我梦见,
我变成了一朵娇艳的花儿,在阳光下贪婪地呼吸,
在草地上自由地绽放。

清晨,
窗外透过一丝温暖的阳光,我醒了,
梦还在继续……
一梦知千秋,半醒醉凡尘。

梦是回忆编织的故事,我们固执地在梦里追寻幸福,却在醒来的瞬间怅然若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环游鲁迅先生的梦境。

(二)透过字里行间,寻找梦之绚烂
1.“好的故事”实际指什么?(梦)
2.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3.“美丽、幽雅、有趣”具体体现在哪些语句?
学生交流汇报: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
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解释云锦,出示云锦图片。

师:作者的梦就像云锦一样美丽、绚烂、璀璨。

出示流星图片,感受梦境之美。

师:作者的梦又像万颗奔星一样唯美、灵动、梦幻。

(看着云锦、流星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梦境的美丽无穷。


(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枞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师:这段描写既是作者的家乡,也是他的梦境,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乌桕、新禾、野花图片,感受梦境之美。

师:想象在乌桕树下看书、玩耍的场景,那将是怎样一种惬意的感觉。

生:新禾:勃勃生机、怎一个美字了得!
出示野花图片:娇艳的仙客来、多彩的波斯菊、多姿的金娃娃萱草、优雅的
鸢尾花。

师:结尾有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形状、颜色各异的野花,真是太美了。

(3)“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这段话写的不是岸上的景物,而是岸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出示水中倒影视频。

师:随着小船的移动,随着每一打桨,水中倒影也随之摇曳、浮动,这里的
美不仅是静态的美,也是动态的美,这样的美怎能不使我们陶醉?
三、案例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效果奇佳,预习时学生觉得语言深奥难懂,出示一系列图片、视频后学生对“鲁迅式语言”所蕴含的景物之美、虚幻之美都有了深刻地理解,每个人脑海里都勾画了一幅自己理解的“好的故事”。

因此以上教学片段体
现了三方面教学理念:
(一)课本是生活的缩影
不管文章作者属于哪个时代,他们对于生活之美的感知能力是相通的,语文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让学生通过理解文本充分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反之也要
联系生活反观文本。

类似于鲁迅作品和文言文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把文本与生活融会贯通,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

(二)课堂是生活的延续
一位美国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
的整体效益。

”语文课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没
有社会生活元素的注入,没有学生审美能力的体现,这节课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学生品味起来也是味同嚼蜡。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体验者、鉴赏者,而不是语文知识的被动学习者。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最大程度激活学生脑海中存储的记忆,就能最大限
度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因此,加强学习力,增强鉴赏力,提升思维力,放飞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