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方爱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作者连线
电影艺术家——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

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作品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

三、背景探寻
中外恶势力勾结,压榨包身工血汗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膨大,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

她们受到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剥削,悲惨的生活一直不为人知。

作者深入调查: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血汗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

他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次,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

他深入生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上。

四、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
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

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

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2.纪实性。

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3.文学性。

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

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

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写了关于“芦柴棒”的哪些事情?为什么多次提到她?
2.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三段做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3.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4.课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注意了典型化,这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这篇文章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起来反抗,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

文章以“包身工”为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和对那些青少年奴隶的深切同情。

三、拓展探究
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现实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3分钟,各抒己见。

【拓展延伸】
一、百变素材
1.弱势与强暴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

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

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

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2.社会责任感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问世已经七十余年,仍具有深深的震撼力,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表现出的直面黑暗、不畏邪恶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夏衍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材料,多次冲破日本管警、巡捕、工头流氓的封锁进入包身工工作车间;为了了解包身工下班的情况,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

毛泽东读小学时就给自己起名“子任”,意思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后来,在反对丧权辱国“二十一条”的斗争中,他和师生们编印成册《明耻篇》,并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话:“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唯有将其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理想才是远大的,抱负才是宏伟的。

二、技法学习
点面结合
本文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

文章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等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生病被打”“被泼冷水”“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的“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

“小福子”遭到拿莫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这样安排选材,使文章点面结合,增添了文章的内涵,读者读起来如亲临其境。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100字左右。

三、考点链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要点的一般步骤:整体感知→锁定区域→筛选信息→提炼概括。

归纳要点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分析句与句间的关系。

2.抓关键词语,比较分析、归纳合并。

3.概括提炼要点。

归纳要点时尤其要注意下面两点: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另外,在归纳内容要点时要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样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还要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一是读原文知大意,二是审题干明要求,三是作对应析要点,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而最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归纳,即掌握归纳的技巧。

根据试题的不同要求和难度,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2)合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

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舍取法: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和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如果不加辨别,把所写内容都概括进去,就是不合要求的。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

(4)提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它的答案要通过阅读文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

归纳时要借助于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

【高考真题】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

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刊文段一共有几句话,然后概括每句话的内容,看每句话说了什么,归纳主要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总体概括一下,压缩成句,压缩的语句要注意语句通顺连贯;其次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作答,特别要注意字数要求.
四、悦读心赏
《包身工》讽刺艺术赏析
《包身工》是夏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名篇佳作。

文章的讽刺艺术运用十分成功。

现就其手法的运用列举如下:
1.易色
易色:由于表达需要,临时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使用范围。

《包身工》一文,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1)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易为贬义了,这借以说明有的老板,到菜场上去搜集一些菜叶,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而实质上却是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

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哪里算得上什么佳肴;这里故意谓之“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劣。

(2)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这句中的“合理”,褒词贬用。

对包身工折腾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对于“拿莫温”更省力而已。

在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下,“芦柴棒”这些“小人物”求生存的起码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她们被旧制度压榨、吞噬的悲剧命运促人深思,从而带给人以深沉的悲悯、同情和激愤的强烈感受。

2.鲜明的对比
文中从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把“芦柴棒”“小福子”等“包身工”与“老板娘”“带工老板”“打杂”“拿莫温”和“东洋婆”加以对比。

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其穿着“破烂”“蓬头赤脚”;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钱。

而后者,住的是“几十层楼的高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穿的是“拷绸”之类;其榨取的利润十分惊人,带工老板的获利“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老板娘”“东洋婆”其获利之厚更可想而知。

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讽刺效果,挖掘其灵魂深处的肮脏,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

3.夸张
“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一句用了夸张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带工老板们到乡下不耻于用花言巧语哄骗包身工及其家长们的卑劣行径,把他们披着羊皮的豺狼本质揭示得入木三分。

“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
体:‘让他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这一夸张的说法出自抄身婆之口,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十分强烈地反衬出了芦柴棒所受剥削和压榨是多么惨重!
4.借喻的手法
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机器”来借喻包身工。

“猪猡”是上海一带的方言,是对人侮辱性的说法。

用“猪猡”借喻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老板、带工头眼中的地位极端低下,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

“懒虫”借喻包身工,更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她们四点一刻就起床了,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才接领回来,“懒虫”其何懒也?用“机器”借喻包身工,生动地揭示了日本纱厂不把包身工当作活生生的人,而纯粹看成用来赚钱的工具的罪恶本质。

文中还用“芦柴棒”借喻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极言其在超负载的繁重劳动摧残下身体是多么羸弱。

用“罐头”来借喻日本纱厂,说明了日本纱厂为了防止“包身工”与外界的接触及反抗,把包身工牢牢禁锢在日本纱厂这座人间地狱中,不给他们任何人身自由的情况。

《包身工》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历久弥新。

这与作者讽刺手法的娴熟运用是分不开的,高超的讽刺艺术,饱含着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懑和对包身工们的深切同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