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指导
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刘印亮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初中历史新课程学业考试要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在近年的中考历史试卷中,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下面主要从试题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技巧等方面,辅导学生有效应对历史开放性、探究性试题。

一、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特点
1.具有开放性。

此类试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就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

2.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

此类题目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情境设计新颖,切合社会实际,立意深刻,要求学生从问题的具体情境出发,对所获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注重趣味性和应用性。

设计这类题目,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情境,把历史题出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解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以致用的原则真正得到贯彻,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未来。

二、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类型
1.活动设计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如组织策划一项活动,在活动中运用书本知识,在知识运用中达到创新的目的。

典型示例:
【例1】(2008年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新中国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30年。

某中学正在筹办“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

小亮收集了下列图片,请你和他一起参加展览会的准备工作:搜集材料,准备展览
①时装表演②武汉长江大桥③农业改革喜获丰收④国内工业增加值比较表
划分展区,选择展品
(1)请从小亮准备的图片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布置展览,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会标,说明意图
(2)请你为这次展览会设计一个会标,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例2】(2007年福建省南平市)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仔细观察下面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邮票一邮票二(1)邮票中的人物是谁?他提出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从邮票二中的紫荆花,你联想到了什么?
(3)以上两枚邮票发行于哪一年?
(4)请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

要求:①只需写出邮票的主体图案构想,并简要说明理由;②不要绘图;③文字简练。

【例3】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于2005年4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悼念这位伟人。

假如你是当时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安排下列事宜。

活动行程包括:
(1)欢迎仪式。

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的欢迎词。

(2)安排参观3个与孙中山有关的城市,包括每个城市参观哪一个景点。

(3)将在最后参观的城市安排一台晚会,你要安排哪5个节目?
(4)欢送仪式。

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的欢送词。

题型分析:
上述试题的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在于检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和创新意识品质以及情感体验品质等。

题干材料给学生以亲近感,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去体验不同角色,以不同的身份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学生只有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回归课本,落实考查的基本知识点,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宏观背景,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

参考答案:
【例1】(1)示例:展区主题:生活巨变选择展品:①
评分说明:展区主题必须自己提炼且与展品相对应,照抄图片的文字说明不得分。

若选择图片②不得分。

(2)评分说明:设计的会标必须紧扣“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主题,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均可。

设计意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2】参考两枚香港回归纪念邮票,设计只要围绕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符合要求即可。

此问为活动设计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设计邮票是超越其年龄和能力的事,而本题已提供了邮票的两个范例,要求学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例3】(1)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

在四月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台湾同胞。

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我代表大陆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的来访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2)南京:中山陵;广州:黄埔军校;武昌:武昌起义纪念碑。

(3)晚会节目:歌曲《我的中国心》;舞蹈《千手观音》;京剧折子戏《郑成功》;器乐表演《奇迹》;歌曲《明天会更好》。

(4)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

诚如总书记所讲,我们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民族长远的利益作目标。

我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理解和信任,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

谢谢!
2.问题探究型
试题给出材料,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其中,可以设置多个问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均有涉及,但其在各个问题中的考查会各有侧重。

典型示例:
【例4】(2008年江西省)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美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陈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

……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 1933年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请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争?它们分别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2)美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请列举美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的两项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它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在活动总结会上,陈明同学准备作《美国崛起的启示》的发言,请你为他拟一个发言提纲。

【例5】(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望台中学九(五)班近日举行了一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探究活动。

下面选录了这次活动的两则时事素材和部分问
题,请你也来参与这项活动。

时事一 2008年3月下旬,台湾地区举行领导人选举。

国民党候选人因为提出加强两岸沟通与交往的政治主张,顺应了民心民意,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台独”势力候选人由于推行其阻碍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倒行逆施,违背台湾人民意愿,在选举中遭到失败。

——台湾媒体报道时事二今年(2008年)5月底,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

他强调,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

——《环球时报》报道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两则史实说明。

(2)历史上,郑成功于哪一年迫使荷兰殖民者彻底投降、收复了台湾?当地居民为什么送酒食慰劳欢迎郑成功的军队?
(3)海峡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分析其理由。

题型分析:
此类试题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的创新精神。

作答时,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但也不能随心所欲,要结合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找准分析问题的角度,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开放性和逻辑性。

参考答案:
【例4】(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

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只要答到其中一层意思即可)
(2)爱迪生发明电灯。

(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3)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③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例5】(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②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即可。

(2)1662年。

原因:当地人民从此摆脱了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评分。

(3)必然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酌情评分。

理由: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评分。

3.历史作文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深入分析问题,阐述个人的认识,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揭示历史的启迪,展示人类的智慧,作出有意义的探究和论述。

此类试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典型示例:
【例6】(2007年安徽省)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着重探寻17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老师在黑板上抄录了以下材料:
500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江山代代,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大国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用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为中国的发展寻找世界性坐标,具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
成果。

——摘自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请你参加该班的主题活动,就英、美、日三国崛起中的重大事件探究三国崛起的主要因素、给近代中国带来伤痛以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如何做等三个方面,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①主题突出,观点正确,论从史出;②标题自拟,300字以内;③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校名、姓名,否则会被扣分。

【例7】(2008年海南省)今年(2008年)是周恩来(1898—1976)诞辰110周年。

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卓著功勋,他在外交方面的杰出贡献更为国内外人民所铭记。

请以“杰出外交家——周恩来”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至少有2个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史实。

(2)史论结合,主题突出,语句通顺,150字左右。

题型分析: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设计中,出现历史作文型这种题型,让学生对所提供的历史材料谈感想、谈体验、谈看法、写解说词、写短文等,这就留给了学生极大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学生要仔细研读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要回答的中心问题,然后回归课本,寻找史实和依据,用作文的形式答题。

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作文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概括、理解和归纳能力,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答案:
【例6】按照大国崛起中的主要因素(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制度创新;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独立,南北战争则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重视教育;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三国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积累了资本等)、给近代中国带来伤痛(如: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近代中国一再割地、赔款、丧权,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
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的危机一步步加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如何做(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采意给分。

(答出紧扣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成理的其他内容亦可;若能较为完整地答出以上三个方面,且语言简洁流畅的加1~2分,但不得超过该大题总分)一等: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从史出,语言流畅;
二等:主题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史实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等:主题不够明确,史实不清,语句不够通顺。

【例7】本题分三个层赋分:
第一层次:结构不完整,缺少相关史实,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主题不明确。

第二层次:结构基本完整,有1项史实,语句通顺,主题明确。

第三层次:结构完整,史实充足,主题突出,史论结合,语言流利。

另:除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外交活动外,还对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外交艺术及风采加以论述,且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可酌情加分,但得分不超过本题总分。

得分点参考:题目、史实、语句、史论结合与主题。

4.观点例证型
此类试题往往涉及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要求学生答题时要作正反两面解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向不同方向延伸,展开学术式的争论,从不同立场和视角,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类试题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自己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去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创新、进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更加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

典型示例:
【例8】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并从此叱咤风云长达22年之久,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世人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说拿破仑是进步潮流的代表,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人。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例9】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
仅存少量景点,有人主张应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

请从多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题型分析: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情境,选择一种观点,列举历史事实作答。

无论选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学生答题时可根据自身实际,诸如知识能力的构成、兴趣、爱好、趋向等,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列举相关史实作答。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论证。

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此题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外,还可提出另外的观点,如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参半,没有主次之分。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创见性,答案的要点也较容易答全。

参考答案:
【例8】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作答时需注意以下两点:①用历史辩证的眼光分析拿破仑,可以以他的对外战争作为突破口。

②要选用一定的史实论据。

【例9】反对:(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直接见证。

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

其中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价值的珠宝、文物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

其精髓不在,重建又有何意义!
赞成:(1)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珠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4)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三、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
1.解题的基本原则
从解题原则来说,可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共十六个字,即“精析题意”、“回归教材”、“注重发散”、“力求完美”。

从解题方法来说,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两个基本点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在这里,读懂是前提,获取是关键,利用是目的。

2.解题的基本步骤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解答,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

(1)读——解题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细心读题,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找出关键字、词、句,明确其内涵。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要重点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代替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有效信息。

(2)找——解题的关键
第一,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它有多新,必定与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些知识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了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第二,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

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试题的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本身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第三,审读设问,找出不同要求。

从近年的中考题来看,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步诱导的递进式。

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二是归纳(要点)评述论证式。

三是要求表述成文。

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在答题过程中可避免大的失误。

(3)答——解题的落脚点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有的由几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指向,学生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参考分值高低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对于以当前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为突破口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要用所学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紧扣主题而答,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题型多样,设问灵活,强调从多层次、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你言之有理、紧扣主题即可。

总之,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而且有很强的激励性。

这样的试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角度作出回答,而且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张扬其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