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5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对点练15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注]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工夫读中国全图。

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

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

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

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

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

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

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

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

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

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

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那些树。

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

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

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

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

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

我实在太累、太累。

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

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立旗帜。

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

除非砍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

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夹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天?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
湖边还参差着老柳。

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它的萧条感动着我。

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

它们在这里以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曳杖而行,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如烟如雨。

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

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

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
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

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

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

可“还乡”对我来说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44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44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王鼎钧:旅美华人,散文家。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面对地图似乎能“一瞥看清”自己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B.“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的担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C.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以实现的矛盾,这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D.作者在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既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真实,又使文章具有对话感,亲切而又自然。

B[B项,“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的担忧”错误。

结合文本最后两段内容分析,我渴望回乡,但离乡多年,即使到了故乡,故乡已是物是人非,陌生遥远,人们已回不去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和怅惘之情。

并非表现作者“近乡情怯”的担忧,“泰山……”一句表达出一般意义上的“还乡”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发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
2.(整体内容概括题)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6分)
[答案]①树可以静止,一直停留在出生的地方,而自己却一生漂泊行走,太累;②树不用寻根,根和树为一体,而自己却远离了自己的根——故乡;③树有自尊自信,对自身处境和遭遇从不抱怨,而自己却难以坦然面对生活。

3.“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①从表达技巧看,一语双关,“中国在我墙上”既指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也指故乡对“我”而言仅仅停留在墙上,可望而不可即,一般意义上的“还乡”对“我”来说没有
任何意义,抒发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②从行文思路看,“中国在我墙上”是文章的线索,作者由看墙上的中国地图,引发出对于“根”的追问,对“还乡”意义的理解,最终感慨“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引人思考。

③从情感方面看,能够更形象地抒发一个离开故乡44年的漂泊者对于“还乡”的感慨,不断寻觅故乡,但故乡只是“在我墙上”,沧桑变幻,物是人非,有国却没了家,表现内心的无奈与惆怅,矛盾与纠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
风中的马灯
王军先
①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②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

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

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

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

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

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

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

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一盏虽不漂亮,但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

③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的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撤开、晾晒。

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

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咯嘣脆了。

④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

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

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

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

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

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

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

⑤收获的季节,晴天还可以,要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

傍晚,看见乌云密布,天上透不出一点星光,我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到地里捡山芋干,到了地里,漆黑沉闷的天幕下,一盏盏马灯又开始晃动起来,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

有时候,正在地里捡山芋干的时候,雨点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父亲一边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一边嘱咐我
们快点捡。

雨水下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家。

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一路上车子不知倒了多少次,我和父亲也不知摔了多少跤。

山芋干捡到家里也逃避不了发霉变质的厄运。

家里房子窄小,没有太多的地方将潮湿的山芋干晾起来,只两三天的工夫,山芋干就开始发霉了,在阴雨天里散发出酒糟的味道。

霉变的山芋干,只好低价卖给附近的酒厂酿酒,或者用来喂猪。

每到阴雨天,我总是看见父亲蹲在山芋干的边上,用手不停地翻捡着,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

⑥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他脸上那一天天增多的皱纹,那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还有在季节深处不停地蹒跚的身影,一回回让我泪湿双眼。

父亲已经定格在那一个个用秋风、秋叶、秋虫,还有马灯装点起来的深秋季节了,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在秋声、秋色中,让我无限忧伤。

⑦那一盏马灯,那一团不停地晃动着的光亮,闪烁在秋天的田野上,闪烁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闪烁在砭骨的秋风里,像父亲绵密的叮咛和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⑧那盏风中的马灯,是父亲期望的目光,照耀我生命旅程的最明亮的灯盏。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着墨不多,言简意赅,在结构和文意上统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B.文章第②段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很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特殊的手艺。

C.马灯和父亲关系密切,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作者的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令作者感慨万分。

D.文章题为“风中的马灯”,全文多处提到“风”,照应了标题,而风中的马灯又有特殊韵味,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A[A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可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于文无据。

]
5.(特定信息概括题)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父亲制作马灯的过程。

(6分)
[答案]①制作圆形灯座并刻出一圈槽子;②用盐水瓶做成灯罩;③在底座中间固定墨水瓶;④用棉绳穿过铜钱孔做成灯芯;⑤倒满煤油并用罩子罩上;⑥在底座钻上三个细孔并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顶部拧在一起。

6.(整体内容概括题)文中“马灯”承载了作者生命中哪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解析]结合文本,摘录相关内容要点整合即可。

如“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苦涩生活。

“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等。

[答案]①回忆心灵手巧的父亲制作马灯的美好温馨的过程。

②秋风、秋雨、秋虫中一家人捡山芋干的困苦生活。

③面对生活的苦难,父亲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和沉重的叹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