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高中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

中国发展模
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模式
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
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
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殓”,说明中国模式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故D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中国发展模式可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殓,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可知,中国模式不能挾其他国家成功复制,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观点
A.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B.完全否定了计划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C.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中邓小平的论述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故A项错误;该观点并未完全否定计划手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不符合史实;中共十四大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

3.1992年我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

这些举措的出台表明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推进
B.放弃了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
C.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
D.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1992年” “放开•…“价格”中可以看出,从1992年开始,我国逐步放开商品价格,这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推进,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为前提的,故C项错误;D项是扌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排除。

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
A.开辟深圳等地为经济特区
B.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为完成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一九九二年” “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把中国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发展的又一个宣言书,故C项正确;A项是1980年,排除;B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的,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没有反映出国家统一,故D项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是“一九九二年”。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起全国的关注和讨论,但也有权威报刊批评该
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应予处分。

上述材料表明
A.社会舆论呈“百家争鸣”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邓小平思想获得普遍支持和认可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起全国的关注和讨论”“有权威报刊批评该文”表明,当时出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亟待突破,故B项正确;A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普遍”;D项不符合“有权威报刊批评该文”,排除。

【点睛】
注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起全国的关注和讨论” “有权威报刊批评该
文”;从中分析出答案。

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对下列表格信息,理
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的起始时间是1979年,“文革”指的是1966—1976年,故A项错误;1984年提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十四大,中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C项正确;2008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 项错误。

7.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
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些规定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
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
【答案】B
【解析】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说明当时仍在执行左倾错误革命斗争路线,体现出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B正确;A中彻底否定说法错误;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是邓小平提出法制十六字方针。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董仲舒写作《春秋繁露》等书,形成了新儒学,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

儒学思想融合佛教、道教成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指宋代的理学,故A项错误。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不是对外政策。

故B项错误。

1978 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C项正确。

1983年中国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一1”型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D项“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排除。

9.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
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说明,我国
A.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B.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幵始于1953年,不是1979年,故A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块策,故C错误;材料“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反映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79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学生
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再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入
手,进行正确判断。

10.1978年5月11 0,署名为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引
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揭开了当代中国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首先发
表该文章的报刊是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解放军报》
D.《红旗》杂志
【答案】B
【解析】材料所述为文革后,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思想领域掀起的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材料所述文章首先发表于《光明日报》,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所述不符。

11.1977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
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

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共^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
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答案】B
【解析】文艺界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说明文革之后,文艺界对之前的“左”倾错误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故选B;题干时间是1977年左右,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故排除A;题干仅仅涉及文艺领域,没有真正涉及思想领域,故C与题意不符,排除C;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
时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标志的,故排除D。

12.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共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己。

”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

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者所采纳。

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被全党重视,下列体现中共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南方谈话突破了当时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c项正确;A和B不属于经济理论的突破;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
13.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如何改变了西方历史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
材料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形成了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案】(1)火药:促进作战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指南针:推动地理大发现;印刷术: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广了民众教育。

(2)变化: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影响:维新变法以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国两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和结合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的影响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可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概括变化即可。

第二小问,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关于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方面思考作答。

第二小问突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分别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

第三小问,关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祖国创新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西学东渐、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

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