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虚与实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
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一、诗歌中虚与实实与虚本来都是美术上的术语。
“实”本来是指图画中细致丰富的地方,而“虚”本来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清】笪重光《画筌》:“无画处皆成妙境。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1、已逝之境。
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的设想。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未来之境。
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3、想象与联想之境。
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以及梦境居多。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虚写与实写常考的四种手法: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2、化实为虚3、化虚为实4、对写法三、“虚”与“实”的关系(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
了托 物 言 志 的 手法 ,实 写 了雄 伟 壮 观 、冲 决 一 切 、气 势 磅 礴
的瀑 布 形象 ,表 现 了作者 弃 燕 雀 之 小 志 ,慕 鸿 鹄 以高 翔 的 豪
情 , 这 是虚 写 ,作 者 主观 上 的情 志 ,都 依 托 在 了客观 的景 物
界 ,丰 富 了诗 中 的意 象 ,开 拓 了 诗 中 的 意境 。
“ 军 夜 战 ”只 从 侧 面 带 出 , 避 开 了对 战 争 过 程 的 正 面 描 前
写 ,从 侧 面 烘 托 ,让 读者 从 “ 大漠 风 尘 日色 昏”和 “ 战洮 夜 河北 ”去 想 象 前 锋 的仗 打 得 多 么艰 苦 ,多 么 出色 。从 “ 已报
钓 图》 只 画 了漂 浮 于江 面 的 I 扁舟 和 个 在 船 上独 坐 垂 钓 …I r 的渔 翁 , 阴周 除 了 寥寥 儿 笔 的 微波 之 外 ,几 乎全 为空 白 。然 而 ,就是 这 样 的 空 白表 现 出 了烟波 浩 淼 的江 水和 广 阔 的空 间 感 , 衬托 了江 寒 意萧 瑟 的 气 氛 , 从而 更 加 集 中地 刻 画 了渔 例 如 白居 易在 《 琶 行 》 中三 次写 到 江 中 的 月亮 ,其 目 琵 的 都 是 为 了烘 托 人 的情 感 。 “ 时 茫茫 江 浸 月 ”烘托 出主 客 别 相 对 无 言 、黯 然 神 伤 的心 情 ,反 映 了当 时诗 人 与 友人 凄 凉 的 心境; “ 东船 西 肪 悄 无 言 ,唯 见 江 心秋 月 白 ”是 对 琵 琶卢 的
它 可 以 通 过 视 觉 、 听 觉 、触 觉 等 感 知 到 ,是 真 实 具 体 的 描 处 高 。溪 涧 岂能 留 得 住 , 终归 大 海 作波 涛 。 ”作 者在 此 使 用 绘 。所 谓 “ ”则 是想 象 之 景 , 存 在 于人 的思 想 意识 之 中 , 虚 引 发 人 的 联 想 。 具 体 说 来 : 有 限 为 实 , 无 限 为 虚 ; 景 物 为 实 , 情 感 为 虚 ; 1 面 为 实 ,侧 面 为 虚 ; 眼 前 之 景 为 实 , 已 F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诗词艺术手法重点突破之虚实结合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诗词艺术手法之虚实结合【要点点拨】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
何谓“实”?何谓“虚”?所谓“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事、实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捕捉到的。
例如《石壕吏》《卖炭翁》中用直白的笔触所描写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等。
而“虚”则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从字里行间感受的作者的主观意识世界。
具体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包括四种类型。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
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 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 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 霓为衣兮风为马”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 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现实的黑暗。
已逝之景之境。 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 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 故国” 雕栏玉砌”存在, “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 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故也是虚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下正是赵鼎, 承蒙大家跟我分 享我的情感 情感! 享我的情感!
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 得全居士。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 今 属山西)人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 属山西 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 宋四名臣” 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有《得 全居士词》 全居士词》。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 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 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早期所写 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 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为家国乡关 之思。 之思。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高考虚实联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虚实联合就是把抽象的陈述与详细的描绘联合起来,或许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绘与回想、想象联合起来。
与拟人不一样。
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详细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目前为实,将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写和实写互相依存,互相浸透,以达到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的目的,收到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的成效,进而大大拓展诗歌的表达空间。
虚实主要表此刻情形描绘中。
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情形,就是在诗歌中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光景;虚,是指空幻的情形,是在诗歌表达中不可以直接看到、摸到的情形,主要表现的方式有梦幻、回想、联想、将来等。
1.古诗中虚景主要指梦中之景、亲历之事、历史之事和将来之景四类。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述梦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浩大热情的神仙嘉会场面。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极写梦中往昔繁荣的帝王生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说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周瑜英豪形象和赤壁之烽火烧曹军史实的再现。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想象与情人分别后旅途况味的描绘。
古诗中实景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绘赤壁雄奇壮阔的光景,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分别场景等都是实写。
2.按虚景与实景的关系,虚实联合手法可分为虚实对照和虚实衬托。
(1)虚实对照是虚景和实景相反相成形成激烈对照,进而突出要旨。
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运用虚实对照手法。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前三句侧重虚写越王勾践养精蓄锐破吴后荣华威严、茂盛喧闹的旧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照,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诗虚实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实景是指诗人所看到的真实景象,而虚景则是诗人通过想象、回忆等手法创造出来的景象。
在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常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实写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再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实写秋风萧瑟、猿声哀鸣、沙洲白鸟飞回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落叶萧萧、长江滚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关于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
样 的轻柔 。
虚实结合 ,巧妙映衬。有 的诗 由 实而虚 ,以虚写实。如李白的 《 与史 郎中钦 听黄 鹤楼上吹笛》 : “ 一为迁
客 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
愁能得燃 ? ”诗人化 心象为物象 ,把 愁 比作 “ 城” , 比作 “ 门” ,比 作 “ 物” ,说 它 “ 不 破” “ 不 开” “ 不 熟… 不燃 ” ,真是 奇思妙想 ,又浑 然天成 ! 李 白也有异 曲同工之喻 ,不 仅把愁状如 “ 水” ,状如 “ 火” ,还状 如 “ 白发 ” 。如 “ 抽 刀断 水水 更流 , 举杯浇愁愁更 愁” “ 白发三千丈 ,缘 愁似个长”等等,成为流传千古的名 句。 还有 的诗化声象为物象 ,即将听 觉的感受转化为物态。比如 自居易的 《 琵琶行》 :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 小珠落玉 盘 。 ”琵琶的旋律该 如何描 写? 白居易之前好像还没有作品这样
中吹玉 笛 ,江城五月落梅 花。 ”本诗 写游黄鹤楼 听笛 ,抒发了诗人 的迁谪 之感 和去国之情 。楼上闻笛 ,笛音好 象梅花飘落 ,这是化实为虚 ;又利用 “ 落梅 花 ” 的 意象 ,点 明听 到 的是 《 梅花 落》 曲 ,这是化 虚为实 。诗人 由笛声想到梅 花 ,由听觉诉诸 视觉 , 通感 交织 ,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 吻 合的苍凉景色 ,有力烘托了去 国怀 乡 的悲愁情绪 。 有的诗以实引虚 ,寄托理趣 。如 叶绍翁 《 游 园不值》: “ 应怜屐齿 印 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 园关 不住 ,一枝 红杏出墙来 。 ”诗 中园外 所见的描写是实景 ,由此引起 的对满 园春色 的联想 是虚写 。 “ 一枝 红杏” 是实 景 , “ 春色 满 园”是 虚景 ,而 “ 关不住 ”的 “ 春色满 园”尤其引发 联翩浮想 ,引发深刻的哲理思考。又 如苏轼 《 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 二: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亦奇。欲把西湖 比西子 , 淡妆浓抹 总 相宜 。 ”这 首被后人推 崇为吟咏西湖 诗中独 占 榜首 的记游诗 , 道 出了诗人 在游西湖时先 晴后雨 中的感受 : 西湖 的风 景不 论是 晴天 雨天 ,都各 具美 姿 ,自 有奇趣 ,这是实写 ;诗人由此 神思飞越 , 想到西湖美得就像西施 那 样 ,不论是淡妆索束 ( 自然美)还是 浓妆艳 抹 ( 妆饰美) ,看上去 总是 那 么相宜 !意为本质好就啥都好 ,这是 虚 写 。从 自然景观 中生 发 出来 的理 趣 ,妙就妙在把西湖 的山水美人格化 了。从此 , 西子之喻成为对西湖的定
虚实结合的妙处
虚实结合的妙处一、概述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古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二、虚与实的内容分类1. 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1)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高考诗歌鉴赏XX:虚实结合(2020.4.)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 法。诗词理论中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
• 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经整理改动,版权归原作者,范文版权归原作者
1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22已逝之景之境念奴娇赤壁怀古33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44回忆标志词?想念盼思明朝?愿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它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与诗歌形象意境主旨的关系上
高考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专题
• 真题回放1:(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 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 。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注:《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 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 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 。
• 问题:“一点芭蕉一点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赏析
•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 析。(4分)
• 【参考答案】8:画面为“雪消溪涨”、“游客 渡溪”、“山花流出”、“古槎横溪”。
• 情感为对琅琊溪春景的喜爱,寄情山水的情怀。
• 【参考答案】9: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渲染烘托出琅琊溪及其周边春景的美 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古典诗词中的虚与实
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虚和实环县第二中学白正川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分三种类型,即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设想之境。
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写景为实抒情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言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
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这里的虚实结合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物象为实想像为虚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
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
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
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诗歌中的虚与实课件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 (励志 古诗词 篇,附 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 天才是 长在恶 性土壤 中的最 好。
2. 勿 以 恶 小而 为之, 勿以善 小而不 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 的、不 显眼的 坏事就 去做; 相反, 对于一 些微小 的。却 有益于 别人的 好事, 不要因 为它意 义不大 就不去 做它。
3. 见 善 如 不及 ,见不 善如探 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 ,见到 好的事 ,生怕 迟了就 做不了 。看到 了恶人 、坏事 ,就像 是接触 到热得 发烫的 水一样 ,要立 刻离开 ,避得 远远的 。
4. 躬 自 厚 而薄 责于人 ,则远 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 责任是“ 躬自厚 ”,对 别人多 谅解多 宽容, 是“薄责 于人”, 这样的 话,就 不会互 相怨恨 。
5. 君 子 成 人之 美,不 成人之 恶。小 人反是 。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 愿望出 发,全 心全意 促使别 人实现 良好的 意愿和 正当的 要求, 不会用 冷酷的 眼光看 世界。 或是唯 恐天下 不乱, 不会在 别人有 失败、 错误或 痛苦时 推波助 澜。小 人却相 反,总 是“成人 之恶, 不成人 之美” 。
第5页,共17页。
• 赏析诗歌中虚实处理的手法
“虚”是指抒情,“实”是指写景。
“以实为虚”之法的要点在于“化景物为情 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
诗歌表达技巧之虚与实
诗歌表达技巧之虚与实一.导入《踏花归去马蹄香》,画者只画了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足以表现出骑马踏花的情景。
然而,若是真画一个人骑着马践踏花丛,那不但失却了美感,失却了趣味,而且也表现不出那个“归”字的含义了。
又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
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
至于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更是令人叫绝。
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
这也是实中存虚。
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这几个关于绘画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虚实手法,以实见虚,实中有虚,能够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象。
我国古典诗词中也有不少运用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
我们知道表达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等。
描写方式在诗歌中常用的就是对景物的描摩,包括工笔白描、细节描写、远近高下、色彩明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常碰到的虚与实的问题经常就是围绕着景物展开的。
我们平时常说的虚实结合一般就是指虚景与实景的结合。
二、什么是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想象、梦境等)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王昌龄
虚与实的关系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浣溪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吩咐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第三句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试做简要分析。
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 雾迷蒙的视觉形象;虚写音乐,以 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 促的听觉形象。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 如何载得起? 4、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 絮,梅子黄时雨。
化虚为实的作用
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变无形为有
形,使虚幻空泛变得可触可感,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三、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写与实写的关系: 1、反衬 2、烘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归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 上片和下片。
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 后两句虚写梦中相见慰孤独;想象中的 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 后两句虚写想象借大雁传信;想象中的 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作用:
虚实结合,拓展了表现空 间,扩大了意境,更助于表现 感情。
二、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初入淮河四绝句
(09年江西)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到南宋贺岁,杨万 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 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 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 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 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 由往来的强烈愿望